絞胎瓷作品《絲綢之路》榮獲 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杯」金獎

2020-12-15 中國輕工業網

       在剛剛閉幕的「第十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上,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杯」各項大獎揭曉。其中,我市柴戰柱的絞胎瓷作品《絲綢之路》榮獲「百花杯」金獎。

  據了解,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是全國工藝美術行業最高水平的展會,吸引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多個商家參展。

  據悉,申報的參評作者必須為國家級、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參評作品必須是參加當屆展會的實物。在此次展會期間,2017「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評審活動同步進行,是唯一一個在國務院評比、表彰保留項目目錄中的工藝美術行業全品類的評審。

  據柴戰柱介紹,絞胎瓷作品《絲綢之路》採用不同顏色的瓷泥相間糅和,經過制胎拉坯成型,再用鏤雕手法進行創作。這個作品上有人物和駝隊,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是工藝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柴戰柱是焦作金谷軒絞胎瓷有限公司藝術總監,經過近20年的研究和努力,用智慧和艱辛恢復、發展了失傳近千年的絞胎瓷工藝。柴戰柱是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絞胎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相關焦點

  • 柴戰柱——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傳承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地理標誌產品當陽峪絞胎瓷行業標準制定起草人,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2014年,柴戰柱當選為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典型人物,2014年度獲得中國文化產業百強人物提名。他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國家正高級工藝美術師。
  • 懷化一作品獲2018「『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懷化金銀銅獲獎者合影)懷化新聞網訊(記者 向文娟 )10月31日,記者從懷化市工藝美術協會獲悉,懷化四件作品獲2018「『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其中陳德恆製作的根雕《洞天人家》榮獲金獎,李建民、龍才製作的木雕《虎嘯山河》榮獲銀獎,朱清文、熊開南製作的根藝《微雨燕出飛》以及楊勳章製作的石雕《一夜成名(鳴)》榮獲了銅獎。
  • 2018『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評選 懷化作品《洞天人家》獲金獎
    懷化新聞網訊(記者 向文娟)10月31日,記者從懷化市工藝美術協會獲悉,懷化四作品獲2018「『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其中陳德恆製作的根雕《洞天人家》榮獲金獎、李建民、龍才製作的木雕 《虎嘯山河》 榮獲銀獎、朱清文、熊開南製作的根藝《微雨燕出飛》以及楊勳章製作的石雕《一夜成名(鳴)》榮獲了銅獎。
  • 天工匠心—徐桂鳴設計作品「千古名相」榮獲'2019百花杯金獎
    徐桂鳴設計製作的壽山汶洋石-《千古名相》在第二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上榮獲'2019「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千 古 名 相 賞析宰相是中國封建社會輔佐君主總攬全國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歷史很少作為具體官職的名稱。宰有主持之意,相有輔佐之意。
  • 弘寶汝瓷作品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金獎
    10月14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弘寶汝瓷大師王振芳、範隨州創作的汝瓷作品《竹韻瓶》和《敞口梅瓶》分別榮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和銅獎。這是王振芳大師繼2016、2017年後,第三次獲得該獎項。
  • 金谷軒絞胎瓷作品「孔雀開屏」獲2020中國「漢博杯」大賽金獎
    2020年9月28日,焦作市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受邀參加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徐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江蘇省民協、徐州市雲龍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七屆中國徐州文化博覽會暨2020中國「漢博杯」工藝美術創意設計大賽。
  • 寶豐縣獲得「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六項大獎
    9月15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在湖北省武漢市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在此次博覽會上,我縣獲得「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2金、2銅、2優秀的好成績。
  • 2019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得主—耕道堂祭紅釉茶器套組
    耕道堂-霽紅釉茶器君子套組斬獲「2019『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獲獎系列耕道堂-霽紅釉茶器君子系列套組耕道堂霽紅茶器-君子套組過關斬將,榮獲金獎今年的"2019『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以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名義頒發。
  • 寶豐縣斬獲「2019『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六項大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紅汛 通訊員 楊國棟9月15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在湖北省武漢市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在此次博覽會上,寶豐縣獲得「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2金、2銅、2優秀的好成績。
  • 廷懷汝瓷作品獲第二十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獎
    9月15日,「第二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在湖北省武漢市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由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汝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廷懷窯」創始人李廷懷的徒弟趙平設計、李照峰製作的作品《納福》獲2019「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這是繼李廷懷大師七件作品先後獲得「百花杯」金獎、銀獎後,該公司再次獲得此獎項。
  • 致敬大國工匠,工藝美術大師作品雲集津門 2019「百花杯」第三屆...
    本次活動以「不忘初心,匠心工美」為主題,由200多位工藝美術大師、創作的玉雕、工藝畫、掛毯、陶瓷、工藝葫蘆、剪紙、漆藝、景泰藍、木板烙畫、板畫、楊柳青年畫、葫蘆、紫砂等二十大系列308件作品華麗亮相,代表了天津市當代工藝美術創作的最高水平和品位,集中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東臺市一發繡作品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金獎
    日前,東臺市發繡微繡作品《一百零八將》獲得2016年「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發繡微繡《一百零八將》選自國家一級美術師顧青蛟的得意之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繡代表性傳承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陳伯餘將此幅畫作設計繪製成發繡微繡作品,經高級工藝美術師韓亞鳳6個月精心繡制,終於在今年10月份完成歷史上唯一的發繡微繡作品《一百零八將》。整幅作品畫幅僅長86釐米、寬28釐米,在這麼小的範圍內繡制《一百零八將》,運用針法展現人物神態細節,從繪畫到繡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這在中國發繡史上是一個大的突破性創新。
  • 柴戰柱:用瓷中君子-絞胎瓷誠邀世界共享中國文化大美
    焦作絞胎瓷早在宋元時期就通過古「絲綢之路」輸出海外,因為絞胎瓷條紋斑斕,表裡如一,溫潤如脂,被稱為「中國君子瓷」。柴戰柱是土生土長的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當陽峪村人,自幼浸染在當地歷史悠久的絞胎瓷文化中,現在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當陽峪絞胎瓷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 2019「百花杯」第三屆天津工藝美術精品展開幕
    鍾欣 攝   中新網天津9月20日電 (記者 張道正)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由天津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主辦的「2019『百花杯』中國·天津第三屆工藝美術精品展」20日在天津頤和大廈揭幕,展覽歷時三天,向公眾免費開放。
  • 「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醴陵斬獲3金、2銀、9銅
    紅網時刻9月20日訊(醴陵站記者 唐愚斌 張逸鳴)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近日落幕。醴陵此次斬獲「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3金、2銀、9銅的好成績。
  • 富貴花插 | 熠熠耀州瓷,花開映富貴
    南北青瓷共築名瓷經典窯系北有耀州瓷,南有龍泉瓷,青瓷是我國聞名的一種傳統瓷器。它們代表了我國兩宋時期北方和南方民窯系統的最高藝術成就。兩大窖系雖然遠隔幾千裡,但其青瓷的生產在許多方面都有相同或相似之處。
  • 禹州鈞瓷驚豔中國工美大師展 斬獲多項大獎
    董澤旭的原創鈞瓷作品《鵝頸瓶》  第十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展於展會上,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杯」各項大獎揭曉,禹州參展的鈞瓷斬獲本次「2017百花杯」金獎3枚、銀獎2枚、銅獎4枚,這也是禹州鈞瓷第二次摘得「百花杯」金獎。 作為「第三屆世界休閒品博覽會」重點項目之一的「第十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精品博覽會」,是全國工藝美術行業最高水平的展會。申報的參評作者必須為國家級、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參評作品必須是參加當屆工美展的實物。
  • 泉州斬獲21項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
    東南網11月10日訊(本網記者 潘賢利)記者從泉州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獲悉,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術博覽會上,泉州共有21項作品獲得2016「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居福建首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思立榮獲第三屆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一君:用陶瓷作品講故事
    王一君,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人大代表、矽酸鹽專家庫成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一級技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首席技師、齊魯大工匠、省級非遺傳承人、山東省優秀文化傳播者、齊魯文化之星、擔任清華大學《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編委、中國輕工科學技術獎評委、高級職稱評委、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委……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一君:用陶瓷作品講故事
    王一君,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人大代表、矽酸鹽專家庫成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一級技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首席技師、齊魯大工匠、省級非遺傳承人、山東省優秀文化傳播者、齊魯文化之星、擔任清華大學《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編委、中國輕工科學技術獎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