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教授:孩子3歲前抓住這2個關鍵期,可解決80%育兒難題

2020-12-21 林竹媽咪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如何教養好孩子是所有家長都面臨的難題,所以有些都家裡折騰得筋疲力盡的家長有時就會想,難道就沒有隻花少量的精力就能解決大部分育兒難題的方法嗎?其實還是有的。哈佛大學伯頓·懷特教授就曾明確指出,如果家長能在孩子3歲前抓住2個關鍵期,那麼就可以用20%的精力,解決80%的育兒難題。

案例:

前段時間寶媽分享群裡,一位寶媽很得意地分享了寶寶這段時間在家時的表現,簡直是讓群裡其他寶媽羨慕不已。這位寶媽的兒子,才4歲大,就能進行簡答的英語對話,10以內的加減法隨手就來,古詩也能脫口而出,而且還特別有禮貌,見人就打招呼問好……簡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現實版。

被各種育兒難題困擾的寶媽們問及方法時,那位寶媽就說,其實也只是3歲前給孩子養成了生活自理和愛好閱讀的習慣。

聽起來很簡單吧,可是要知道在孩子3歲前,想讓寶寶幹點家務活也很是千難萬難,吃吃喝喝就是一個祖宗,更別說養成閱讀好習慣了。

很多家長總以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懂事了,就明事理了。但如果真的這樣,我們又怎麼會這樣勞心勞力。如果父母不作為,那麼孩子的情況只會惡化,而不是改善。當孩子長大之後,家長才會發現孩子的惡習越來越難以糾正。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在孩子3歲前,家長抓住這兩個關鍵期,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第一個關鍵期:7個半月到14個月

孩子過了6個月,家長就會發現孩子越來越難搞定了。這是因為寶寶在這個時候已經懂得用「大哭」來影響家長了。如果說之前的哭只是為了讓媽媽滿足他的生理需求的話,那麼這之後更多是在表達他的互動需求、好奇心、身體控制能力。

所以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玩的機會,別讓孩子感覺無聊,孩子就不會哭著要人陪了。

二、第二個關鍵期:14個月到2歲

從一歲之後,寶寶基本上就摸清了家長的習慣,于于是就進入試探爸爸媽媽「底線」的階段。再加上這個時間段,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所以孩子會做各種事情來挑釁家長,比如掀翻裝著食物的碗等。

伯頓·懷特說,這個階段是養育孩子最困難的時期,也是決定孩子習慣養成成敗的關鍵時期。

這時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讓他掌握和父母相處的規則。家長需要守住自己的權威,不讓孩子越界,才能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總結:

為什麼會有「孩子3歲看老」的俗話,這是因為很多孩子長大後的習慣都能在3歲時找到影子。所以家長要在孩子3歲前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基礎,幫孩子順利度過2歲,成為招人喜歡的娃。

家長是否在孩子3歲前,抓住了這兩個關鍵期?或者關於孩子3歲前這段時間的教育,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抓住2-8歲關鍵期,多做這幾個練習
    有了這5種思維基礎,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在說話、做事時就會明顯更有條理、更全面、更容易抓住核心內容。所以說,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都能更輕鬆的應對所遇到的問題,也就是更聰明。如何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 3-6歲是記憶力開發的「關鍵期」,3個方法,培養孩子「超強記憶」
    後來我翻了很多育兒書,發現孩子的記憶力的確靠後天的培養,尤其要重視3-6歲這個階段。接下來就為大家分析一下。 3-6歲是記憶力開發的「關鍵期」 我之所以認為孩子記憶力是天生的,是因為大多數孩子都不記得自己3歲之前的事情,即使有也是零散的記憶。
  • 殷紅博:3歲看大,7歲看老,關鍵期看什麼?如何培養?
    但是這句話有科學的證明嗎?「3歲看大7歲看老」關鍵看什麼呢?這是人們多少年來最關心的學術問題和教育實踐問題。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國際人類大腦發展關鍵期多維度理論創始人、國際著名兒童心理與兒童關鍵期教育學專家殷紅博教授。
  • 抓住3-6歲智力啟蒙黃金年齡段!你家孩子也能成為「詩詞小神童」
    #育兒有方法#現有科學報告證明:孩子在3歲前大腦神經發育與不夠完整,導致負責記憶事物神經元「海馬體」無法存儲腦部所發送的信號,導致我們3歲前的記憶力無法正常讀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論是身體還是大腦神經的發育速度都十分迅猛
  • 黃磊女兒9歲翻譯英文原著:抓住3個關鍵期,孩子發展事半功倍
    孩子成長為優秀成功的人誠然需要實打實的努力,但在抓住發展的關鍵期可以讓孩子的付出得到事半功倍的收穫。孩子成長飛快,一年一個樣,做家長的可千萬不要錯過這些黃金髮展期,不然以後花十倍八倍的力氣也未必補得來!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關鍵期」,掌握這3個重點,孩子未來更聰明
    我們就單從智力開發來看,很多家長對此都很在乎,畢竟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而3-6歲是孩子大腦開發的關鍵期,家長們如果能抓住這次機會,孩子未來會變得更聰明。為什麼3-6歲是大腦開發的「關鍵期」?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從出生到成年,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一共有3次機會,而3-6歲是最關鍵的黃金期,這時候的大腦已經發育了90%,如果你錯過了,以後想要彌補都成為了困難。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有「3」個特點,佔了一個也好
    這樣看來,右腦的確更值得被儘早的開發和培養,哈佛大學的教授也表示,那些右腦發達的孩子,往往有3種特點。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有「3」個特點,佔了一個也好◆ 想像力、創造力我的想像力和創造能力,是右腦為我們提供的,通常來說,創造能力強的人,在學習、工作當中,都有更加出色的發揮。
  • 《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全職帶娃怎麼教寶寶學說話?
    原來孩子是觀摩周圍的人學習說話,當然給孩子表演說話是最有效的辦法,《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中說,父母要有意識地多給寶寶聊天,對不同年齡段的寶寶用不同方式聊天,在聊天中有針對性提升孩子語言能力,激發相關的實用技能。
  • 2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巧用這4招,孩子以後好管教
    要想把孩子管上路,從小就要給孩子立規矩。今天先給大家分析立規矩的關鍵期,再談4種方法,希望家長都能管教好孩子。一、為什麼2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1、 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不滿一周歲的寶寶就已經出現了自我意識的萌芽,能感知自身,聽到家長喊自己名字有反應。
  •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0-5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務必幫寶寶抓住
    今天想和大家說一說「大腦發育」這件事。 莉絲·埃利奧特(Lise Eliot)畢業於哈佛大學,是哥倫比亞大學生理學和細胞生物學博士,現任美國羅莎琳德富蘭克林醫科大學芝加哥醫學院神經學系教授,就職於埃裡克·坎德爾實驗室。
  • 哈佛教授發現: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幾種特徵,很有可能是個天才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有可能成為一個天才?哈佛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霍華德·加德納是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也是哈佛大學「零點項目」的負責人,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把天才分為了8種類型。2、邏輯一數理智能——科學領域天才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如果有家長看過《最強大腦》,這裡面的選手基本上都是智商非常高的人,只要到了上大學這個年紀的選手,別問,問就是清華北大的。這些天才們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徵就是邏輯非常清晰。
  • 哈佛研究發現: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
    作為家長我們都有著一顆望子成龍的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我們的期望越大,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孩子的培養付出了無數的心血,最後孩子也沒有成才,這到底是孩子的原因,還是我們的原因呢?對此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主要調查孩子從小到大的一些特徵,以及各個因素對孩子成才的影響,結果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從小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容易有出息。
  • 兒童大腦發育高峰只有3次!家長抓住關鍵期,孩子將拉開差距
    兒童大腦發育高峰只有3次!家長抓住關鍵期,孩子將拉開差距 孩子大腦的發育有自己的規律,掌握規律,抓住關鍵時期,就可以挖掘孩子大腦的潛力,使孩子更聰明,學習更輕鬆。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大腦發育有三個高峰期。如果你能掌握這些時間段,你孩子的智力就會大大提高。
  • 智伴兒童機器人,只為解決爸媽的育兒陪伴難題
    由於社會的發展以及現代育兒觀念的改變,許多家長一心想給孩子提供更加有優渥的生活環境,從而每天努力在外工作拼搏著。與此同時,繁忙的工作也讓家長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只能實行『放養式教育』。
  • 0-3歲抓住寶寶的成長敏感期,能省心不少!錯過可能終身難以彌補
    先給大家分享個案例:1920年,在印度有個七八歲的狼孩卡瑪拉,人們剛開始發現她時她智力如同一個6個月的嬰兒般,大家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改變她,她兩年後才會直立,六年後才開始很艱難的獨立行走,但跑起來時還是四肢並用。
  • 哈佛教授透露:學霸有3個共同點,自行對照,您家孩子佔幾點
    哈佛商學院的柯偉林(W.C.Kirby)教授解開了我們的謎團。哈佛商學院的柯偉林教授表示:「唯有學習力,才能讓學生真正提升學習效率,成為學習的主人。」柯偉林教授打了一個比方:全世界學習遊泳,要麼是教練站在岸上教,要麼是教練與學員一起下水訓練,而哈佛不一樣,哈佛是把學員直接扔進水裡,讓學生自己學習。
  • 哈佛大學研究: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點,他很有可能是個「天才」
    生活中當我們談起天才時候,很多父母都會感嘆: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不是天才呢?其實,如果你想區分一個孩子是否是「天才」,這很簡單。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發展成什麼樣子,其實在孩子小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
  • 讓4歲寶寶順利走上自主閱讀路,媽媽只需抓住2個關鍵期
    專家認為:9個月到24個月(2歲)是理解語言的關鍵期,2歲到4歲是表達語言的發育關鍵期。此時學習語言效果最佳,而且獲得的語言習慣最容易長期保持下去。我寶寶的語言發展那麼好,4歲就能自主閱讀,其實,我就做了2件事。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抓住語言發展關鍵期,讓孩子「能說會道」
    當看到小七老師的一本書,名字叫《小七老師育兒說:早教痛點答疑5堂課》(以下簡稱《小七老師育兒說》),裡面有一節講「語言能力開發」,瞬間解開了我所有的疑惑。《小七老師育兒說》這是一本專為0~6歲孩子的父母量身打造的育兒指南,作者以問答體的形式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