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分享個案例:1920年,在印度有個七八歲的狼孩卡瑪拉,人們剛開始發現她時她智力如同一個6個月的嬰兒般,大家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改變她,她兩年後才會直立,六年後才開始很艱難的獨立行走,但跑起來時還是四肢並用。而她到死都沒能學會說話:四年裡她只學會了6個詞,只聽的懂幾句簡單的話,七年後也只學會了45個詞,只會勉強的說幾句話,到16歲她死時,智力也才只有三四歲孩子這樣。這個案例也說明了錯過成長發育的敏感關鍵期,也就錯過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時機,後期再怎麼教育都沒有很好的效果。
圖片來源網絡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儘管是句民間俗語,實際上這個也是有科學依據的。三歲前,是人各方面成長的一個關鍵期,是大腦發育的高峰階段。嬰兒出生時大腦佔成人大腦的1/4,到1歲時大腦的重量已經達到成人的1/2了。嬰兒的神經細胞在第3個月時會迅速增長,每分鐘幾乎超過25萬個,一個人的腦細胞神經大約在140億個左右,而在3歲前腦細胞組織基本已經完成了60%,3歲之後大腦發育速度就開始明顯轉慢了,趨於停止。所以在3歲前這個關鍵期,我們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最關鍵時期,只要我們教育得當,孩子將來必會受用不盡,而錯過了可能終身難以彌補。
大家知道學習一門語言對成人來說都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處在成長期的幼兒卻能很輕易就學會母語。2歲左右可以說是口頭語言發展的最敏感時期,所以,為了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一定要多和孩子說話,哪怕孩子聽不懂不給予回應,我們也要多和他搭話互動。
為了提高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我們一定要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多和孩子說話,多交流,比如和孩子在公園玩,指著河裡遊泳的魚告訴他「魚」,這樣孩子的大腦裡就會把魚這個物體的形象和它相對應的詞聯繫起來,從而慢慢說出「魚」,我們和他們說話時,一定要將具體的物和語言聯繫起來,這樣才對他的語言發展有幫助。另外,我們也要鼓勵孩子多說,比如當孩子想要某個東西時,我們不要馬上就拿給他,而是讓他一邊指著東西一邊說出來,多給他創造機會讓他發聲,這樣慢慢的他就會自己用語言表達出自己想要什麼。
在寶寶發聲時,我們也要耐心傾聽他說什麼,即使孩子說錯了我們也不要當場就指出來或者指責他,我們只要不動聲色的給他示範正確的發音就可以了。這個階段的寶寶也很喜歡重複,我們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給寶寶反覆固定幾本繪本故事,沒必要天天換不同的繪本故事,這樣的效果反而不好。寶寶正是在不斷的重複中,慢慢提高他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
3歲前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也是最容易學會和掌握知識技能的特定年齡時期,所以我們務必要抓住機會對寶寶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如果錯過關鍵期,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也未必有很好的效果。
——end——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就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好友吧。關注【好父母育兒園】,每日更新一篇科學的育兒文章,為您解決各種育兒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