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茶儀式又是主張品茶人以虔誠之心感受到對自然的崇拜,將茶室的整個畫面進行生動地勾勒,使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與生命的氣息。飲茶的過程成為了一種自我實現的消遣娛樂方式,每個人都是鑑賞茶藝術的行家,是藝術品本身的一部分;而飲茶的興趣不僅是過程的感悟更是在於對生活的體悟,用生命完成對茶藝流程的完成。這是這種生活藝術使得飲茶人可以在此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在世俗之中將美進行淋漓盡致的展現,並在飲茶的過程中將茶道審美的理想付諸現實。使得茶道藝術成為日常生活中清新脫俗的自然儀式。飲茶品茶可以使人用更豁達的態度去面對人生,超越現有局限,用達觀的態度感受人生的平和與純樸。
日本文化中日本茶道成為民族文化的代表,更是園亭藝術、建築藝術、工藝藝術的集中體現,將日本精神在茶道文化中體現出來。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開拓者,並將佛教闡裡與之融會貫通,為茶道搜尋到全新的理念傳承。而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更是將其精神提高到「和敬清寂」之上。並以此建立茶之精神本源並被日本茶人所奉行至今,千利休更是將藝術體系進行完善並上升為規範的飲茶禮儀文明,且依舊保持飲茶的本色,使人們渴望在飲茶品茶之時,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一份恬靜樸素。對於茶道中的「和敬清寂」是一份精神追求,萬物自然需處於一種和諧運轉的協調狀態中,並將「和」充分的表達於茶道過程之中,以茶室的安靜氛圍表現出茶道過程中的「和」,並將人人之間的和睦,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展現在品茶之中,使得品茶充滿獨特的意境美。而品茶者的心靈虔誠、尊長愛幼,主客之間相互敬愛,茶客之間愛護有佳成為品茶之中的「敬」之道。
而茶文化中的「敬」之感情更是在吸收了禪道「心佛平等」之後的升華。而日本人心中的貢獻之情又成為「清」的茶道藝術精神,在飲茶過程中的茶具、茶室和環境需要清清靜靜樸樸素素,要求飲茶者內心也追求清淨,用心無雜念的純淨來進行茶事。正如經典茶道語錄中「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實現清淨無垢的淨土,創造出一個理想的社會。」可見「寂」是飲茶的最終境界,沒有它茶道也就喪失了意義,「寂」是靜寂、閒寂,主要是指在完成茶事之後進入了無欲無求的世界,使得「無」稱為藝術的源頭與創作的始發點。當飲茶人拋棄思想的禁錮後從原有的審美觀中脫穎而出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綜上可知,「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內涵與總結,從此之中能感受到日本人的審美觀,並隨著時代的發展,茶道內涵不僅僅是儀式、擺設、空間的單獨呈現,而是茶事在這些因素之間逆轉與傳遞。在進行茶事之時,品茶會給人一種「空寂悠閒」之感在此境地中,品茶人可以感受到更深刻的意境特色。
其作為民族文化的代表充分融入了建築藝術文化美,更加園林之美進行淋漓盡致的展現,以此來突出表達日本的精神文化追求,並將佛教思想融入禪道理茶之中,並以此為依據將茶道文化進行發揚光大並以此作為日本文化體系運行的行為準則。並且茶道理念精神思想內涵與整個日本文化體系發展相協調。縱觀日本的茶道文化可以充分感受到其中的宗教文化理念。從隋唐交流至今,日本從中國茶文化理念中學習到精髓並與實際日本情景相結合將茶文化引進日本,並在日本將其茶哲理與哲學內涵進行傳授。
可見,茶道美學的內涵更是將宗教知識與文化信仰相結合,其本質內涵是將美學的內涵與茶道相融。其中的茶道與佛學相融更是將茶學思想內涵進行藝術升華,可見在茶道文化中有參禪禮佛的思想感悟,而對茶道內涵的研究可更深層次的了解日本文化。在日益完善的日本茶道中其精神追求才是茶文化的藝術境界,並且利用茶道而對文化進行的追求才是茶藝的奮鬥目標。綜上可知,在日本茶文化體系中,包含豐富的美學藝術與宗教文化,可從日本宗教視角進行茶文化的解讀,以宗教信仰的內涵來更深層次的感受日本其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總之,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濃縮,並且其形式與內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影響,比如,禪茶一味、天人合一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理論。日本善於借鑑和應用,它將中國茶文化中的理論引入本國文化之後,經過改良和發展成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