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經長久的年代變遷,服飾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的代表,成為年代的印記,不同的服飾背後都有著各自的故事。就我國而言,唐代服飾文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上多朝多代的現象更是對服飾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之中尤屬唐代服飾的影響最為巨大,當然,另一方面,這之中的歷史根由也是不一而足的。中國的唐裝和日本的和服不但在形成歷史上有一定的淵源,而且在日後的傳承過程中的繼承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在本論文中,將對這些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做以探討。
作者:關瀅瀅,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歷史起源;文化交融;服飾造型;服飾色彩
日本與我國的距離很近,在歷史上兩國之間的交往方面,我國傳播了很多文化到日本,服飾方面自然也不例外。兩國之間服飾方面所存在的很多相似之處就證明了這一點。在本論文中,就此角度為出發點,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造型方面,做一定的探究和分析,不但可以增加對服飾方面的認知,而且還能夠更加靈活性的認識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
一、中日兩國服飾的歷史起源
1.唐代服飾的文化背景。歷史上,我國的唐朝是最為繁榮昌盛的,加上本身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厚這些自然地理條件上的優勢,使得唐代便有了天朝之稱。自此在當時的可見性的國際範圍之內,國際地位有很大的分量,基本上周邊的所有國家都來進貢,建立良好的發展關係,比如當時的突厥、吐蕃等等,都有著良好的發展關係。
長安作為當時唐朝的首都,繁華程度自然可見一斑。來自周邊國家的商旅往來不絕,鄰國接壤的,或者是隔海近觀的,基本上都經由長安來進行多種往來。所以在當時的長安,已經有很多外國人的存在,為了各種商貿往來而停留或者遊走在長安城中。相比起這些國家而言,最為頻繁的還是日本。一來是唐朝繁榮昌盛,多地交好;二來是中國日本一水相隔,距離較近,交通往來較為方便。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有唐朝時期,國家的政策非常開放,支持開放國門的策略,民眾和國外的交易往來也非常頻繁。
也許疑問在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如此多的外來文化,怎麼在最終都沒有將唐朝文化同化了呢?恰恰相反,國外所帶來的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風俗習慣,在傳播到我大唐中後,不但沒有侵佔大唐文化的地位,相反的,被唐文化不斷吸納,自我補充,這一點,與國人的傳統思想,以及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是有很大關係的。這樣一來,在服飾方面,更是集眾家之大成,將所有優秀的文化匯集在此,不斷完善唐朝服飾。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服飾被稱為「唐裝」,這個稱謂是由外國而來,這是由於當時的國人被稱為「唐人」的緣故。甚至到今天,在美國的一些地區,有中國人的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可見唐朝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2.和服的起源。相比起上文中唐朝「唐裝」的由來,日本的服飾名稱更加簡單一些,是由於日本人口最為廣泛的民族——大和民族,所以取名為「和服」。在衣服本身的功能之外,其本身因為集聚了藝術性而增加了收藏價值。不過作為藝術的收藏品,還是女性服飾方面的更為華麗一些,一方面是因為非常華美精緻的外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顏色方面的搭配。被稱為藝術品可謂是當之無愧[1]。
和服早在公元三年就已經出現,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需要量體裁衣就可以做到,穿著起來非常方便快捷,早期的和服就是這樣的一種形態。在日本時期的大和時代,日本前往中國的次數十分頻繁,交往很多,這裡不乏貿易交往,但是在經濟活動下的一系列活動,少不了大量文化的學習和傳播,這在日本顯示的尤為明顯。日本所有所發展和延伸的紡織、縫紉,都是來自中國,再加之當時的國家政策的開明,許多人移民到此,將中國原本的各類風俗、文化都帶到此地,而服飾在眾多文化傳播中表示的非常明顯。
在這一狀態下,日本的服飾已經有了大量的模仿中國的跡象。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唐朝時期的影響更大一些。這是由於當時的日本使者收到唐王朝的接見,獎賞了日本許多唐朝的朝服,豔麗的色彩和細緻的做工,使得唐裝在日本得到了空前的熱捧,也就不會奇怪日本全國都將唐裝作為最主要的服飾模仿對象了。
然而日本和服的最終定型卻是在十四世紀時期,這時的和服綜合了唐朝和隋朝的共同特徵,加之日本大和民族本身的民眾文化,甚至在後來將教士特徵也有一定的融入,幾大時期的因素綜合,共同構造了和服的最終特徵。
二、中日兩國服飾在保留上的差異及原因
1.中日服飾保留上的差異。一個國家的服飾代表著一種
文化和韻味,在長久的歷史時代中散發著歷史的檀香,服飾的完好保留是對國家歷史的再現和一種特殊方式的保存。但是縱觀我國和日本這兩者之間對於傳統服飾方面的保留程度來說,差別還是有些大的。
首先說日本在這方面的表現。相比起中國的唐裝,日本的和服可謂是非常不方便,窄腳邊必須加之小步一點一點走,但是儘管如此的不便,還是被日本人民當做是一種現今的服裝而在盛大場合進行穿著。個人意識是和服得到很好保留的一種原因,而個人意識能夠被長久性的刺激,和日本商家也有很大的聯繫。陳列在櫥窗中的和服從來不會缺少,甚至在婚紗西裝的婚紗店內,和服的婚裝也是少不了的。種種現象都可以感受到這之間的文化的濃厚韻味。
再者來說中國的現狀。相比起日本來說,中國的傳統服飾在繼承方面並沒有得到如此好的保留和繼承,這並不是假話,而是赤裸裸的現實。甚至在如今的中國,對傳統服裝的爭議還有很多,認為不具有代表性或者沒有大民族的風範,或者是顯得單一,各種意見都有。長此以往,作為中國最為壯大的民族——漢族,卻沒能像另外的五十五個民族那樣有著自己獨特的服裝保留。
不過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對於古代各類服裝的穿著和保留的態勢愈演愈烈,甚至很多人身體力行,來進行古裝的維護。但是想要更好的繼承,少數人的做法是遠遠不夠的。中國是個歷史大國,對於服飾的保留任重道遠。
2.中日保留服飾差異的原因
2.1民族方面的原因。作為日本來說,地域狹小,即便是歷史上有朝代的更替,基於其國家自身的面積小的原因,以及民族單一,使得在長久的歷史演變中,基本上沒有別的民族的衍生,這在很大一方面有利於其民族服飾的繼承。文化單一促使繼承服飾的一大因素。而在中國,地域廣袤,人口眾多,涉及到的經緯也是十分廣泛的,所以長久以來形成的民族也是眾多的,這也就從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國服飾的多種多樣性。
在這樣多元化環境下的繼承本就是一種挑戰,加之歷史朝代的更替,不同民族的掌權,迫使民族服飾思想並沒有如日本那般根深蒂固。
2.2地域方面的原因。對於服飾文化繼承的完整性和保留程度,和服飾所在的地域面積有很大聯繫。中國地廣物博,人口眾多,這樣的實際情況不利於對於服飾的完好繼承,相反,再看日本,幾個小島在海洋中構成一個國家,面積十分狹小,之間傳播信息十分快速,但是對外封閉性很大,進行傳統服飾的繼承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
2.3成型歷史方面的原因。對於中國而言,長久的歷史社會更替,共同造成了服飾文化多樣性,繼承難的問題。中日在服飾文化之間進行對比的話,日本可謂是發展特別晚的一個國家。早在中國有了服飾文化開端之時,日本還是一個只懂得穿衣保暖的國家。撇下唐裝和服,單單講服飾文化,日本要落後中國兩千餘年[2]。
2.4日本人複雜心理的原因。在世界上眾多的國家中,日本人的心理可謂是「獨特」。當然,也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就是日本在進行完全西化的同時,保留了自身的古文化。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認,日本的發展幾乎一直都處在對別國的學習和效仿之中。即便最終在長久的歷史文化中有了自身的文化,但是也不能否認這在多數情景下是多國的綜合。
三、結語
綜合上文,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唐裝是在時代繁盛情況下的產物,而和服在自發形成的基礎上大量借鑑了唐裝本身的特色。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由於民族眾多而沒有形成一種單獨的民族傳統服飾,而日本則由於地域的狹小和民族的單一,使得和服本身得到了長久的傳承。說和服由唐裝演變而來不無道理,但是要看到這之中日本本身文化的融合以及最終保留至今的優勢和特色。
【參考文獻】
[1]周鋒.《中國古代服裝參考資料》.燕山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2]趙豐.鄭巨欣.忻亞健.《日本和服》.上海文化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