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裝與日本和服的對比研究

2020-11-27 搜狐網

  【摘要】歷經長久的年代變遷,服飾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的代表,成為年代的印記,不同的服飾背後都有著各自的故事。就我國而言,唐代服飾文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上多朝多代的現象更是對服飾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之中尤屬唐代服飾的影響最為巨大,當然,另一方面,這之中的歷史根由也是不一而足的。中國的唐裝和日本的和服不但在形成歷史上有一定的淵源,而且在日後的傳承過程中的繼承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在本論文中,將對這些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做以探討。

  作者:關瀅瀅,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歷史起源;文化交融;服飾造型;服飾色彩

  日本與我國的距離很近,在歷史上兩國之間的交往方面,我國傳播了很多文化到日本,服飾方面自然也不例外。兩國之間服飾方面所存在的很多相似之處就證明了這一點。在本論文中,就此角度為出發點,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造型方面,做一定的探究和分析,不但可以增加對服飾方面的認知,而且還能夠更加靈活性的認識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

  一、中日兩國服飾的歷史起源

  1.唐代服飾的文化背景。歷史上,我國的唐朝是最為繁榮昌盛的,加上本身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厚這些自然地理條件上的優勢,使得唐代便有了天朝之稱。自此在當時的可見性的國際範圍之內,國際地位有很大的分量,基本上周邊的所有國家都來進貢,建立良好的發展關係,比如當時的突厥、吐蕃等等,都有著良好的發展關係。

  長安作為當時唐朝的首都,繁華程度自然可見一斑。來自周邊國家的商旅往來不絕,鄰國接壤的,或者是隔海近觀的,基本上都經由長安來進行多種往來。所以在當時的長安,已經有很多外國人的存在,為了各種商貿往來而停留或者遊走在長安城中。相比起這些國家而言,最為頻繁的還是日本。一來是唐朝繁榮昌盛,多地交好;二來是中國日本一水相隔,距離較近,交通往來較為方便。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有唐朝時期,國家的政策非常開放,支持開放國門的策略,民眾和國外的交易往來也非常頻繁。

  也許疑問在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如此多的外來文化,怎麼在最終都沒有將唐朝文化同化了呢?恰恰相反,國外所帶來的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風俗習慣,在傳播到我大唐中後,不但沒有侵佔大唐文化的地位,相反的,被唐文化不斷吸納,自我補充,這一點,與國人的傳統思想,以及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是有很大關係的。這樣一來,在服飾方面,更是集眾家之大成,將所有優秀的文化匯集在此,不斷完善唐朝服飾。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服飾被稱為「唐裝」,這個稱謂是由外國而來,這是由於當時的國人被稱為「唐人」的緣故。甚至到今天,在美國的一些地區,有中國人的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可見唐朝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2.和服的起源。相比起上文中唐朝「唐裝」的由來,日本的服飾名稱更加簡單一些,是由於日本人口最為廣泛的民族——大和民族,所以取名為「和服」。在衣服本身的功能之外,其本身因為集聚了藝術性而增加了收藏價值。不過作為藝術的收藏品,還是女性服飾方面的更為華麗一些,一方面是因為非常華美精緻的外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顏色方面的搭配。被稱為藝術品可謂是當之無愧[1]。

  和服早在公元三年就已經出現,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需要量體裁衣就可以做到,穿著起來非常方便快捷,早期的和服就是這樣的一種形態。在日本時期的大和時代,日本前往中國的次數十分頻繁,交往很多,這裡不乏貿易交往,但是在經濟活動下的一系列活動,少不了大量文化的學習和傳播,這在日本顯示的尤為明顯。日本所有所發展和延伸的紡織、縫紉,都是來自中國,再加之當時的國家政策的開明,許多人移民到此,將中國原本的各類風俗、文化都帶到此地,而服飾在眾多文化傳播中表示的非常明顯。

  在這一狀態下,日本的服飾已經有了大量的模仿中國的跡象。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唐朝時期的影響更大一些。這是由於當時的日本使者收到唐王朝的接見,獎賞了日本許多唐朝的朝服,豔麗的色彩和細緻的做工,使得唐裝在日本得到了空前的熱捧,也就不會奇怪日本全國都將唐裝作為最主要的服飾模仿對象了。

  然而日本和服的最終定型卻是在十四世紀時期,這時的和服綜合了唐朝和隋朝的共同特徵,加之日本大和民族本身的民眾文化,甚至在後來將教士特徵也有一定的融入,幾大時期的因素綜合,共同構造了和服的最終特徵。

  二、中日兩國服飾在保留上的差異及原因

  1.中日服飾保留上的差異。一個國家的服飾代表著一種

  文化和韻味,在長久的歷史時代中散發著歷史的檀香,服飾的完好保留是對國家歷史的再現和一種特殊方式的保存。但是縱觀我國和日本這兩者之間對於傳統服飾方面的保留程度來說,差別還是有些大的。

  首先說日本在這方面的表現。相比起中國的唐裝,日本的和服可謂是非常不方便,窄腳邊必須加之小步一點一點走,但是儘管如此的不便,還是被日本人民當做是一種現今的服裝而在盛大場合進行穿著。個人意識是和服得到很好保留的一種原因,而個人意識能夠被長久性的刺激,和日本商家也有很大的聯繫。陳列在櫥窗中的和服從來不會缺少,甚至在婚紗西裝的婚紗店內,和服的婚裝也是少不了的。種種現象都可以感受到這之間的文化的濃厚韻味。

  再者來說中國的現狀。相比起日本來說,中國的傳統服飾在繼承方面並沒有得到如此好的保留和繼承,這並不是假話,而是赤裸裸的現實。甚至在如今的中國,對傳統服裝的爭議還有很多,認為不具有代表性或者沒有大民族的風範,或者是顯得單一,各種意見都有。長此以往,作為中國最為壯大的民族——漢族,卻沒能像另外的五十五個民族那樣有著自己獨特的服裝保留。

  不過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對於古代各類服裝的穿著和保留的態勢愈演愈烈,甚至很多人身體力行,來進行古裝的維護。但是想要更好的繼承,少數人的做法是遠遠不夠的。中國是個歷史大國,對於服飾的保留任重道遠。

  2.中日保留服飾差異的原因

  2.1民族方面的原因。作為日本來說,地域狹小,即便是歷史上有朝代的更替,基於其國家自身的面積小的原因,以及民族單一,使得在長久的歷史演變中,基本上沒有別的民族的衍生,這在很大一方面有利於其民族服飾的繼承。文化單一促使繼承服飾的一大因素。而在中國,地域廣袤,人口眾多,涉及到的經緯也是十分廣泛的,所以長久以來形成的民族也是眾多的,這也就從另一方面造成了中國服飾的多種多樣性。

  在這樣多元化環境下的繼承本就是一種挑戰,加之歷史朝代的更替,不同民族的掌權,迫使民族服飾思想並沒有如日本那般根深蒂固。

  2.2地域方面的原因。對於服飾文化繼承的完整性和保留程度,和服飾所在的地域面積有很大聯繫。中國地廣物博,人口眾多,這樣的實際情況不利於對於服飾的完好繼承,相反,再看日本,幾個小島在海洋中構成一個國家,面積十分狹小,之間傳播信息十分快速,但是對外封閉性很大,進行傳統服飾的繼承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

  2.3成型歷史方面的原因。對於中國而言,長久的歷史社會更替,共同造成了服飾文化多樣性,繼承難的問題。中日在服飾文化之間進行對比的話,日本可謂是發展特別晚的一個國家。早在中國有了服飾文化開端之時,日本還是一個只懂得穿衣保暖的國家。撇下唐裝和服,單單講服飾文化,日本要落後中國兩千餘年[2]。

  2.4日本人複雜心理的原因。在世界上眾多的國家中,日本人的心理可謂是「獨特」。當然,也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就是日本在進行完全西化的同時,保留了自身的古文化。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認,日本的發展幾乎一直都處在對別國的學習和效仿之中。即便最終在長久的歷史文化中有了自身的文化,但是也不能否認這在多數情景下是多國的綜合。

  三、結語

  綜合上文,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唐裝是在時代繁盛情況下的產物,而和服在自發形成的基礎上大量借鑑了唐裝本身的特色。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由於民族眾多而沒有形成一種單獨的民族傳統服飾,而日本則由於地域的狹小和民族的單一,使得和服本身得到了長久的傳承。說和服由唐裝演變而來不無道理,但是要看到這之中日本本身文化的融合以及最終保留至今的優勢和特色。

  【參考文獻】

  [1]周鋒.《中國古代服裝參考資料》.燕山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2]趙豐.鄭巨欣.忻亞健.《日本和服》.上海文化出版社.

相關焦點

  • 武大穿和服賞櫻事件反轉!一文教你分辨唐裝與和服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場衝突中的其中一個焦點——「唐裝」和「和服」,產生了一些困惑。眾所周知,日本文化,包括但不限於傳統服裝,都受中國漢唐兩朝的影響十分深遠,特別是唐代。因此,中國服飾和日本都是一脈相承,不少都有十分雷同之處。不少人都表示自己「傻傻分不清」,究竟哪件是唐裝、漢服以及和服。
  • 穿「日本和服」進武漢大學被阻的男子現身:我愛國且穿的是唐裝
    所以,在中國身穿日本和服,尤其是在一些比較敏感的地方穿;很容易引起對立和衝突!就在昨日(3月24日),兩名男子想要進入武漢大學看櫻花;因為其中一名男子身穿疑似「日本和服」的服飾,遭到了學校保安的阻攔!就在今日上午(3月25日),事件中身穿「和服」的男子主動聯繫到了記者;向記者講述事件的前因後果!男子稱自己是東北人,目前在瀋陽上大學;這次是特意來武漢大學看櫻花的!
  • 賞櫻起衝突,別讓「穿唐裝還是和服」成焦點
    今天凌晨,武漢市公安局珞珈山派出所回復記者稱,衝突起因系其中一名穿著類似和服的男子入校賞櫻,此事正在調查之中,「調查兩個重點,到底是唐裝還是和服,以及衝突的全過程。」據一段1分34秒的視頻顯示,一名穿著類似和服服裝的青年男子和另一穿著休閒裝的青年男子,被四名校方保衛人員按在地上。兩人掙紮起身後,穿著類似和服服裝的男子大聲重複喊著:「憑什麼打人?」
  • 現在的日本和服,早就不是一個「源於唐裝」所能定義的
    你覺得武大被打的男子穿的是和服,你覺得去京都清水寺外租來拍照的那些鮮豔亮麗的日式服裝就是和服,你還覺得和服不就是唐朝傳去日本的,說起根源來也算是我們的文化。然而這些都不是和服,或者說,現在的和服,早就不是一個「源於唐裝」所能定義的。
  • 和服、唐裝、櫻花、武漢大學,幾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引發的衝突
    最近,一則上遊新聞《男子穿疑似「和服」進武漢大學賞櫻花 被保安攔阻起肢體衝突》的報導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事件發生在3月24日下午,事件的起因是一名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的男子與另一名穿著休閒服的男子一同前往武漢大學賞櫻花,在進入武漢大學校園時,學校保安認為該男子穿的是和服不適合進入武漢大學校園內而不允許其進入,該男子一再表示其穿的不是和服而是唐裝吳服,但是他的解釋沒有得到保安的認可,由於事發時雙方情緒都比較激動,保安一方阻止該男子進入,該男子一方認為自己穿的是唐裝保安不應該阻止自己,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 武大賞櫻衝突涉事男子穿的是和服還是唐裝?其實都錯了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飾,它受到中華服飾文化影響非常大,儘管形制與中國的袍服有關聯,但是經過日本歷史與文化的薰陶,它是日本特有的服飾,也正因為如此,和服才受到人們的更多關注。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受到日本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日本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作為日本民族服飾代表的和服,本身並沒有過錯。
  • 武大和服賞花被打?吳服究竟是不是和服?吳越地區傳統服飾?
    和服作為日本的傳統服飾並無異議,但是由於日本在近代以來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傷害,和服在中國很難被接受,這也是武大被打事件的起因之一。當然男性遊客辯解,這不是和服是唐裝。其實中國的服飾一直在演化,而且模式的區別也很大。漢服最早起源於炎黃之時,到了周朝才完全定型。後來深受少數民族的服飾影響,發生了巨大變異。
  • 漲知識|武大賞櫻男子因穿「和服」被打:唐裝、和服、漢服怎樣區分?
    3月24日,武漢大學教學樓附近,一名身著類似和服服飾的男子因被保安禁止入校賞櫻與校方保衛人員發生肢體衝突。現場視頻顯示,校方保衛人員將身著類似和服服飾的男子與其同伴按在地上,並稱穿和服的不能進。而該男子則大聲質問保安「憑什麼打人?」同時再三強調自己穿的不是和服而是唐裝。該男子穿著的到底是和服還是其自稱的唐裝。
  • 朝鮮服,韓服,和服都是源於中國的「漢服」
    朝鮮服起源於我國唐朝的高麗時期,朝鮮族為了區分和唐裝的區別,經過改進位造了屬於自己民族的服裝,具有肅清,淡雅輕盈的特點。與唐朝的唐裝幾乎接近,而我國唐裝也是有漢服演變而來!朝鮮和服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
  • 為何中國女生到日本旅遊時偏愛穿和服逛街,而當地女生卻很少?
    為何中國女生到日本旅遊時偏愛穿和服逛街,而當地女生卻很少?對於服裝,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計較講究穿著簡單,舒適,但是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上,我們國家的服裝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現在逐漸火爆起來的漢服。不過,中國古代歷史上不止有漢服,還有各種有代表性的服裝,每種風格的服裝都有它特別的意義,繁榮的唐代就流行風格奇異並且富麗堂皇的唐裝,並且日本國家的和服色彩也是吸收了古代唐裝的精華。相信現在很多人在外面逛街的時候隨時都可以看到一些穿漢服的人,而這些穿漢服的人基本上都是我們中國人。
  • 有一種古裝叫做蓬蓬裙,日本和和服,中國服裝的名字是什麼?
    日本深受中國唐代文化的影響,在日本中,您還可以看到許多具有中國特徵東西。在中國大唐期間,日本派唐使來華交流,當時,中國比較豐富,他們穿的衣服也是華美。因此到中國與唐朝交流的使節們看到中國中的唐裝就是華麗,回到日本後,他們借鑑了當時中國的服裝,製作了日本本土文化服裝,名為「和服」。
  • 上遊對話被指穿「和服」男子:我是中國人,我穿的是唐裝
    3月24日下午,一名青年男子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前往武漢大學賞櫻花,遭到校方保衛人員制止,繼而引發肢體衝突。上遊新聞以《青年男子被指穿「和服」進武漢大學賞櫻花,和安保人員發生肢體衝突》為題作了報導。
  • 被指穿「和服」進武大賞櫻男子:我愛國,穿的是唐裝吳服
    3月24日下午,一名青年男子穿著類似和服的服裝,前往武漢大學賞櫻花,遭到校方保衛人員制止,繼而引發肢體衝突。上遊新聞以《青年男子被指穿「和服」進武漢大學賞櫻花,和安保人員發生肢體衝突》為題作了報導。3月25日上午,被指穿「和服」的青年男子主動聯繫記者稱,他穿的是唐裝吳服,不是和服。▲被指穿「和服」的青年人與武漢大學保衛人員發生衝突。上遊新聞:你是哪兒人?從哪兒來看櫻花?
  • 疫情下的日本舉行成人禮,美女身穿和服戴口罩參加活動
    當地時間2021年1月11日,日本東京,橫濱,大阪,名古屋等地大量美女穿著和服,佩戴口罩參加成人禮。據悉,每年1月的第二個星期一,日本政府為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舉辦成人禮,慶祝他們從當日開始成為成年人,今年這一傳統節日在疫情的籠罩下,依然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 清風東瀛印記(十二)|| 日本的和服與伎藝文化
    這段話講出了和服的淵源——和服起源於中國唐裝。唐代之前,日本和服色彩較為單一,多為原始色彩、民族色彩,同一服飾幾乎同一色調。在唐朝文化的影響下,和服色彩尤其是大和型貴族服飾色彩進入鼎盛期,此時貴族以色彩劃分等級,自上而下服飾顏色為深紫、淺紫、緋、紺、綠、黑,女性服飾顏色裝飾打破原來單一色調,而以綠、藍、紅為主調,添加其他色調或紋樣,色澤豔麗,色調對比明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 揭秘日本和服後面「小枕頭」的作用,裝飾只是其一,主要是更加方便
    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譬如我國的唐裝,風靡全球,直到現在還能看到大街上的外國人買來穿在身上,不過效果卻是非常搞笑,說起服裝,其實日本也有他們標誌性的服飾,那就是和服,和服在日本有比較長的歷史,我們經常看電視就能看出來,不過網友們都紛紛嘲笑,說這種衣服看起來實在是太麻煩了,再配個拖鞋完全不習慣
  • 日本和服很流行,還是從漢服中學習而來,為何漢服卻難以推廣
    東亞三國同屬於儒文化圈,很多觀念都十分相似,比如三國都講究禮儀,愛好學習,但是在對傳統服飾的繼承方面,中國卻和日韓完全不同。在日本,和服和現代服裝並沒有什麼區別,在任何場合下都可以穿,而且已經成為民族特色;在韓國,韓服的使用雖然沒那麼普遍,但是也不會引起過多關注;可是在中國,卻很少有人穿漢服。日本和服主要從漢服中學習而來,至今依然很流行,為何漢服卻難以推廣呢?和服和茶道一樣已經成為日本的標籤,和服在日本的流行程度和現代服裝不相上下。
  • 「穿和服」別成禁賞櫻花的理由
    當地警方回應稱,衝突起因系其中一名穿著類似和服的男子入校賞櫻,此事正在調查之中,「調查兩個重點,到底是唐裝還是和服,以及衝突的全過程」。更何況,相關遊客所穿的服裝究竟是和服還是唐裝,尚未確鑿定論,仍在「調查之中」。當然,之所以會出現像「穿和服不能入校賞櫻」這樣的禁令,並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一個心照不宣且顯得有些微妙的理由事實上是:「和服」是日本文化的象徵,允許穿和服入校賞櫻,「會傷害國人情感」。但筆者看來,這樣的理由實際上顯得很牽強,並不真正站得住腳,甚至顯得非常幼稚和荒唐。
  • 日本傳統女子服裝和服,全身捂得嚴嚴實實,為何脖子後面露一大截
    比如漢服、唐裝,以及近代的中山裝,如果說到女性的傳統服裝的話,一般我們默認旗袍。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日本女性的傳統服裝。想必大家都見過,就是和服。和服的顏色相對絢麗,有很多種選擇,再配上一雙木屐,日本女子的小碎步,那就是一整套的日本傳統文化。到現在這種和服也非常常見。關於和服的來源,有一種說法還是認為和中國有關,只是他們當唐裝學習回去之後。
  • 法國有一種古裝叫蓬蓬裙,日本古裝叫和服,那中國古裝叫什麼?
    日本深受我國唐朝時期文化的影響,時至今日,在日本,你還可以看到許多富有中國特色的東西。日本在中國大唐時期曾派遣唐使來我國進行交流,當時,中國比較富足,所穿的服裝也比較華美。因此,那些來中國交流的遣唐使們看到中國的唐裝如此華麗,回到日本之後,他們借鑑當時中國的服裝,製作出日本本土特有的文化服飾,叫「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