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何以吸引天下信眾虔誠朝山? 一一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紀事

2020-09-18 楊公古法風水曾祥裕

九華山何以吸引天下信眾虔誠朝山?

一一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紀事

曾祥裕 曾海亮

9月16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是地藏王菩薩聖誕日。

清晨,我洗淨後虔誠向地藏菩薩上香叩拜。

之後我在佛樂伴隨下靜心品茶,腦海浮現我上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的往事。

地藏王菩薩也稱地藏菩薩,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地藏十輪經》中說,地藏菩薩和觀世音菩薩一樣,在十方世界現種種身,說種種法,令眾生離種種困苦,所求皆得滿足。供養地藏菩薩,可佑土地豐饒、家宅平安,所求皆遂意。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裡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裡。方圓120平方公裡,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九華山的獨特風景吸引世人的目光。

  九華山主體由花崗巖構成,以峰為主,盆地峽谷,溪澗流泉交織其中。南朝時,因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

除了自然風景優美外,更為重要的是九華山為地藏菩薩的道場。

  據《九華山志》等文獻記載,佛教大約於公元5世紀初傳人九華山。401年,一位來自天竺的名叫杯渡的僧人來到九華山創建毛庵,傳經布道。100年後,503年,一位名叫伏虎的僧人來到九華山,創建伏虎庵作為道場。但在隋朝以前,九華山因地處偏僻,僧人極少,佛教沒有在此產生影響。直到唐代中期地藏道場形成以後,九華山的香火才真正興盛起來。

  九華山地藏道場的形成與新羅王子金喬覺九華證道直接有關。中國佛教史上所說的「地藏王菩薩」有兩個,一個是「釋地藏」,一個是「金地藏」。前者是佛經上描述的地藏王,是佛教塑造的信仰偶像;後者卻是實有其人,他就是朝鮮三國時期的新羅王子金喬覺。

 金喬覺(696―794年),系新羅僧人,俗稱「金地藏」,古新羅國(今朝鮮半島東南部)國王金氏近族。24歲時,削髮為僧,於中國唐朝玄宗時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上九華,遂於此山深無人處,擇一巖洞棲居修行。當時九華山皆為青陽縣居士閔讓和屬地。金喬覺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後竟遍覆九峰。閔讓和十分驚異,由驚而喜,先讓其子拜師,後自己亦隨之皈依。至今九華山寺殿中地藏聖像左右的隨侍者,即為閔讓和父子。

據佛經記載,金地藏在忉利天宮受釋迦牟尼佛的囑咐,要他在釋迦牟尼佛逝世之後、彌勒佛降生之前的這段時間裡,主管世間眾生的教化。為此,他一直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並發願要為世間一切眾生擔負一切痛苦,創造一切幸福,發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他以自我犧牲的精神贏得了眾生的崇拜。

  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地藏有了棲身之地和收留徒眾常住寺內的條件。金喬覺聲聞遐邇,連新羅國僧眾聞說,也相率渡海來華隨侍。唐貞元十年(794年),金喬覺99歲,忽召眾徒告別,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眾佛徒認定他即地藏菩薩示現,遂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尊為「金地藏」,嗣後配以殿宇,稱「肉身殿」。從此九華山名聲遠播,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普賢、普陀觀音相併稱的地藏菩薩應化道場。

  金地藏在九華山75年的修行實踐中,禪淨兼修,使九華山佛教形成禪淨合一之特色。禪宗和淨土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中影響最大的兩個宗派,禪宗文化深受文人知識階層的喜愛,淨土宗則在民間十分流行。禪宗自稱「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提倡「佛在心中」、「即心即佛」、「自悟自度」、「頓悟成佛」、「現世解脫」,主張不讀經、不拜佛、不崇拜偶像、不脫離世間,認為佛與眾生的區別只在迷悟之間,一念迷時即眾生,一念時悟即佛。

我面對金地藏的佛像,心想,勇猛精進,一心向佛,成就了他的弘法事業。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缺少這種耐得寂寞,甘於清貧,樂於事業的胸懷和毅力,所以當代社會文化領域,缺少像錢鍾書、趙樸初、魯迅、陳寅恪、梁思成這樣的學術泰鬥。

我在九華山聞到佛法後才知,其所以吸引僧眾前來朝山,還在於它禪淨兼修禪宗之聖地。禪宗是一個具有高度自主意識和自信精神的佛教宗派,它主張不靠他力、全賴自力獲得人生的解脫和覺悟。與此不同,淨土宗是一個依靠他力尋求解脫的宗派。它以死後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為修行目標,認為現實世界的苦難是不可避免的,人們想在現世獲得解脫是不可能的,並且由於眾生生死業重,單靠自己的力量尋求解脫也是不可能的,必須藉助於阿彌陀佛的願力,才能往生西方淨土,獲得解脫。淨土修行十分簡單易行,只要不斷地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即可,故深得普通百姓的歡迎。

我認為,佛教在二十一世紀得以發揚光大的出路在於倡導禪淨兼修,才能符合國情,贏得民心。

相關焦點

  • 九華山何以吸引天下信眾虔誠朝山?一一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紀事
    九華山何以吸引天下信眾虔誠朝山? 一一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紀事曾祥裕 曾海亮9月16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是地藏王菩薩聖誕日。清晨,我洗淨後虔誠向地藏菩薩上香叩拜。之後我在佛樂伴隨下靜心品茶,腦海浮現我上九華山叩拜地藏菩薩的往事。地藏王菩薩也稱地藏菩薩,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 九華山地藏菩薩與閔公的故事
    地藏菩薩在九華山建立道場民間流傳著很多美麗的故事,我從地藏菩薩身邊兩位尊者,初學也許看到這兩位尊者不知道他們的尊姓大名,我今天就從他們與地藏菩薩的故事開始講起。唐至德年,九華山鄉紳發現在東涯,深山中有有修行的僧人,他身材高大,異同凡人,閉幕修行,每天以白土和一點米煮飯食之,很多人都被這位僧人的苦行而感動,紛紛出錢出力為其修建寺院。
  • 泉州兩僧人三步一拜一叩首 千裡朝聖九華山
    泉州兩僧人三步一叩首 千裡朝聖九華山■清源山賜恩巖兩位師父12日從泉州出發,沿國道往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朝聖■路程約1200公裡□早報記者 林福龍 通訊員 高澤漳/文 網友/供圖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沿著國道,一路上三步一拜一叩首,風餐露宿,朝著心中的聖地而去……近日泉州清源山景區賜恩巖兩位師父從賜恩巖出發,三步一拜至安徽九華山,千裡朝聖地藏菩薩道場。
  • 為什麼稱九華山為地藏菩薩道場?
    九華山曾經是道教的福地,然而在東晉時期,杯度禪師在此建立了第一座佛教寺廟:化城寺。據《宋高僧傳》記載,在唐朝開元年間,新羅國的王子金喬覺剃度出家,法名:地藏比丘。他為了學習佛法,不遠千裡來到九華山,被九華山的幽翠環境所吸引,於是決定在此學習修行。
  • 蓮花佛國——九華山,朝禮聖地求子滿願事跡
    安徽九華素有「蓮花佛國」之稱,山頂更有」東南第一山「的美譽,更以地藏菩薩道場馳名天下,享譽海內。山上各大寺廟佛事頻繁,晨鐘暮鼓,梵音嫋嫋,每月朝禮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尤其是農曆七月三十地藏菩薩聖誕,九華山則會出現萬人空巷的境況。
  • 九華山四大佛山·地藏菩薩道場攻略
    『九華山』四大佛山·地藏菩薩道場攻略我覺得我是一個腦子不好的人,在我記得住的情況下,必須好好寫出來首先…出行工具從北京到池州高鐵一天只有一個班次。已經去了浙江舟山普陀山,是觀音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道場。還有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來說一下九華山的景區和寺廟。進山是190塊/人,進去幾天不需要重複買票,除了裡面的公交車和纜車票,這個通票是可以到達任何一個地方的,不再需要買其他景點寺廟票。第一天先去了後山的天台景區,圖2,3。
  • 朝山—浙江大曹王寺朝拜團朝拜九華山地藏王菩薩活動圓滿
    朝山 講座 合影留念佛教在線安徽訊 2010年8月10日,由浙江省嘉興市大曹王寺住持維華法師帶領的朝拜團圓滿完成了朝拜安徽九華山大願地藏王菩薩等活動8月8日,來自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上海、廣東、湖南、河南、山西、寧夏、四川、重慶、遼寧、黑龍江等地的208位佛弟子懷著對佛菩薩的虔誠心、恭敬心、感恩心,參加了此次朝拜佛教聖地九華山。在此次三步一拜隊伍中年齡最小的僅為2歲,年齡最長的83歲。據了解,維華法師帶領的朝拜團已先後朝拜了浙江省的普陀山觀世音菩薩、山西五臺山的文珠菩薩,此次是2010年第三次的朝拜活動。
  • 地藏菩薩信仰與九華山
    地藏菩薩信仰與九華山「地藏」菩薩是意譯,「地藏」名稱出自《地藏十輪經》,《地藏十輪經》:「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地藏」菩薩的名稱因此而得。不料——地藏比丘的袈裟越扯越大,盡覆九華山!於是閔公將九華山全部布施供養。閔公也因此成為地藏比丘的最大護法。
  • 400佛弟子朝拜九華山99米地藏王菩薩聖象
    99米地藏王菩薩露天銅像,本次拜山參加人數達400人,信眾來自全國各地。下午三點左右,四眾弟子在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銅像廣場前排起了隊伍,由本源法師開示拜山的意義和目的,隨後四人排成一排,三步一拜,朝拜九華山99米地藏王菩薩銅像。本源法師在拜山前說道:「佛教一切的形式都有它的內涵,一切法都是良藥來對治我們的毛病。人最高貴的地方是頭顱,最卑微的地方是腳。今天來拜山,要把我們高貴的頭顱低下來,目的是降伏我們的傲慢心,提醒我們今後為人處世要謙虛、低調、隨和。」
  • 旅遊:地藏王菩薩道場,佛教之地,九華山
    地藏王菩薩道場,佛教之地,九華山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非常的深遠,使得在中國的河山之中出現了許許多多有關於佛教的一些發揚地和宣傳佛教的地方。而說到有名的一些佛教場地的話,大家能夠想像的也是非常的多。而在安徽,不僅僅是有聞名天下的黃山,而同樣有著國家特別有名的名山,九華山。這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也是中國佛教的一個聖地。不僅僅是一個宗教的場所,同時也給大家帶來了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的觀光風景區。一些平日裡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九華山作為地藏王菩薩的道場,是中國非常有名的一個佛教聖地。在來此旅遊的人非常的多。
  • 地藏菩薩守護神——堅牢地神 首次亮相九華山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舉行堅牢地神像開光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果堅法師)2017年1月23日上午10時(農曆十二月廿六),九華山大願文化園舉行堅牢地神像開光法會。百餘名信眾雲集九華山大願文化園,共同見證「堅牢地神像」開光盛典。法會由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百歲宮方丈慧慶法師主法。法會現場,楊枝甘露,遍灑清淨道場。主法法師拈香、說法,法師們誦經祈福,整個開光儀式如理如法,莊嚴隆重:「用巾拂塵」,滿月金容光燦爛,如如不動遍恆沙;「舉鏡照空」,寶鏡當陽超日月,如來普入眾生心;「硃筆點眼」,點頂光,無見頂相現化佛。
  • 地藏王菩薩的肉身原來在九華山,吸引全世界信徒前來朝拜
    安徽九華山有條天上的街市-九華街。九華街因附近寺院眾多,香火鼎盛而興起。在九華街,最著名的大殿莫過於地藏王菩薩的正殿-肉身寶殿。從九華街中心出發,徒步約15分鐘-20分鐘左右便可以抵達肉身寶殿。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稱作地藏塔,九華山是與金地藏,金喬覺的名字分不開的。金喬覺為古新羅國僧人,生於公元696年,圓寂於公元794年,俗稱金地藏。金喬覺在24歲時削髮為僧,攜白犬「善聽」,從新羅國航海到江南登岸,經南陵等地上九華山。金喬覺來山後,居住在東岸峰的巖洞裡(後人稱之為「地藏洞」),過著十分清苦的禪修生活。
  • 九華山腳下,地藏王菩薩銅像99米高,虔誠信徒令人動容
    接著分享我的暑期安徽行,九華山之旅是此行的重頭戲,在山上逗留了三天,返程時,又去了九華山腳下的大願文化園,這裡矗立著一尊99米高的地藏王菩薩銅像,蔚為壯觀。景區由99米地藏菩薩聖像和弘願堂、行願廣場、佛光池、蓮花廣場、九華飛天、八功德水等景觀組成,佔地1500餘畝,是集自然山水與佛教文化於一身,融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於一體的禮佛朝拜、休閒觀光的旅遊勝境。景區雖是免費入園,但在特殊時期實行嚴控管控,需要出示健康碼和身份證,測溫後入園。
  •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塑像為什麼是雕刻標準造型
    佛教作為國內信奉者最多的宗教之一,也有佛教四大名山之說,這每座山都是某一位菩薩的道場,其中安徽九華山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在這座山上,有一尊極高的地藏王菩薩雕像,菩薩右手持錫杖,左手託著摩尼寶珠,臉部朝向前方,端莊慈祥,令人心生敬畏。擺放在九華山上的這尊地藏王菩薩像,可庇佑眾生、國泰民安。
  • 九華山地藏菩薩聖像
    既然來到了九華山99米大佛必然是要去看一看的了。地藏菩薩聖像景區又稱大願文化園或九華大佛景區,位於山下遊客服務中心旁邊。園內沿中軸線可參觀線路約2千米,有五通橋、牌坊、弘願堂地藏文化展示中心、佛光池、蓮花淨土、大願廣場、八功德水九華飛天音樂噴泉表演等景觀,最終到達99米高地藏菩薩大銅像。甘露寺在九華山的半山腰,不需要購買景區門票就能進去,是九華山佛學院的所在地,千年古剎,「甘露寺」三字也是當年乾隆皇帝親手所提。
  • 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歷史探秘:全盛時廟宇林立
    此文載,唐玄宗開元(713-741)末年,「鄉老胡彥」曾請僧檀和尚至九華山開演佛法,廣度男女有情,但為時豪所嫉,官府於是焚其居,廢其教。當此之時,新羅僧金地藏渡海入華,並來至九華山,就「面陽而寬平」的谷中之地「巖棲澗汲」,虔誠行道修習。不久,金地藏在南陵人俞蕩等幫助下,寫成四部佛經歸山供養。此後幾十年中,足不出山,「跡絕人裡」,在石洞中晝夜閉目端坐,修禪入定,以白土和米烹煮而食。
  • 善男子善女人,朝禮九華山地藏菩薩因禍得福
    有一對夫妻前往九華山禮拜地藏菩薩。此行路遠途遙,幾番跋山涉水後,夫妻二人反倒是欣喜滿懷,一點兒也沒有舟車勞頓的疲憊。這夫妻二人,一心的趕路,不巧這天錯過夜宿之處。不得已!只好付了些銀兩,借宿在行腳的舟中。
  • 蓮花佛國,地藏道場;安徽九華山化城寺朝山觀光之旅
    遊九華山,重點景區可分為:山下的地藏菩薩聖像景區,山上的九華街景區、天台景區,閔園景區和花臺景區等。九華街景區是九華山腹地中一顆明珠,佛地中心。明、清以來,為香客遊人集散地。該區仍保持清代風貌,古色古香;九華老街,店鋪古樸,寺廟林立;僧俗共處,香菸繚繞,是九華山人文景觀薈萃之地。
  • 普賢道場峨眉山,地藏道場九華山
    ◎普賢道場峨眉山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距峨眉山市西南7公裡,樂山市37公裡,因兩山相峙,形如蛾眉而得名。峨眉山和五臺山、九華山、普陀山並稱中國四大佛山,並因其群峰聳立,絕壁臨天,有「天下名山」、「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山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的總稱,其中大峨山為峨眉山的主峰,高達3077米。
  • 地藏王菩薩今生日 九華山廟會迎數萬遊客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訊 自8月29日開始,九華山開啟了一年一度的傳統廟會大幕。今天是農曆七月三十,也是佛教傳說中的地藏王菩薩生日。儘管九華山下著毛毛細雨,前來趕廟會的遊人香客絡繹不絕。據不完全統計,從昨天至今天,數萬人湧入九華山景區觀光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