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經典 | 杜勝蘇書法 · 臨帖系列(二)

2020-11-13 中華文化雜誌



臨習古帖,時常困惑,便讀古人書論,求其解惑與借鑑,受益匪淺……

然古人書論浩如煙海,玄之有之,實之有之……

於己辨之、慮之、思之、行之……

正如清人吳德旋所云:學者貴於慎取,不可遂為古人所欺……


祈福祖國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杜勝蘇書法 | 臨帖


學習強國



杜勝蘇 | 簡介

河北保定人,致公黨員

北京市政府引進人才

南京藝術學院畢業

日本 · 東京學藝大學研究生

日本 · 橫濱國立大學碩士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

門頭溝書協會員、理事

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相關焦點

  • 中國24節氣 • 詩詞欣賞(上) / 杜勝蘇書法
    我逐一參考、分析、採納了大家的意見且附之於《書法作品系列》之中,繼而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大大豐富起來,增添了不少文藝元素,提升了書法專輯的藝術綜合審美情趣。這是難能可貴的一份友情幫扶。在此,感謝大家不離不棄,大力提攜、幫助我順利完成此《書法作品系列》。
  • 中國歷代書法名家系列 · 米芾 | 杜勝蘇 臨習
    米芾(1051-1107),北宋書法家,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中國歷代書法名家系列· 米芾 | 杜勝蘇 臨習杜勝蘇書法 臨習杜勝蘇書法 臨習
  • 蘇軾詩詞欣賞 | 杜勝蘇書法
    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杜勝蘇書法杜勝蘇書法杜勝蘇書法
  • 中國歷代書法名家系列 · 蘇軾 | 杜勝蘇 臨習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年)。蘇軾書於元祐元年(1086)。25.6釐米×31.1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六月二十八日。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此字旁註)茶臼子並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也。乞蹔付去人,專愛護便納上。餘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謹,軾再拜。季常先生文閣下。正月二日。另紙行書:子由亦曾言(此字旁註),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柳丈昨得書,人還即奉謝次。
  • 青年書法家杜勝蘇書法作品欣賞:秋分
    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南半球相反。誰道新(年)七十七,開池栽藕種茭菱。
  • 崇尚經典,溫故知新——古浪縣書法家協會臨帖系列活動(三)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是書法家終生的必修課。我們只有經常性地不斷地虛心向古代書法經典學習,我們才會理解這些書法經典的價值,並從中不斷發現新鮮有用的信息,啟迪自己的思想,指導和改進書法創作。為進一步倡導對經典法帖的學習,在追尋前人的腳步中汲取營養,獲得進步,在加強交流學習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 青年書法家杜勝蘇書法欣賞:《心經》三則
    杜勝蘇書法杜勝蘇書法杜勝蘇書法《心經》二提示:一、點擊視頻右下角小方塊,可以看到全屏影像二、觀看視頻時,請把音量調小一點,以免打擾他人《心經》三提示:一、點擊視頻右下角小方塊,可以看到全屏影像二、觀看視頻時,請把音量調小一點,以免打擾他人
  • 筆墨千秋----《跟名家學書法-徐無聞臨帖經典系列》
    文/泳蜀由韓曉東策劃、繆永舒、徐立主編,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跟名家學書法·徐無聞臨帖經典系列》(十輯),將於2020年9月30日上午在榮寶齋(成都)公司舉行新書發布會。在書法藝術上,徐無聞先生對優秀傳統碑帖的臨摹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先生一生臨摹經典眾多,此次出版的《跟名家學書法
  • 中國福壽文化 / 杜勝蘇書法
    【福星高照】尺寸:135釐米 x23釐米材質:灑金紅宣紙創作時間:2019年1月「福」又分為「五福」,《尚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福壽無疆】尺寸:135釐米 x23釐米材質:灑金紅宣紙創作時間:2019年1月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莊太皇太后60歲大壽將至,不料突染沉痾。
  • 青年書法家杜勝蘇書法欣賞 | 2020的初秋
    杜勝蘇書法x45釐米 寫的時間:2020年8月 杜勝蘇書法180釐米x45釐米 寫的時間:2020年8月 杜勝蘇書法杜勝蘇書法180釐米x45釐米 寫的時間:2020年8月 杜勝蘇書法
  • 中國24節氣|寒露 · 杜勝蘇書法
    祈福祖國杜勝蘇書法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唐代 · 劉滄《秋日望西陽》杜勝蘇書法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喧喧人語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間。—— 宋代 · 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試院夢衝卿》杜勝蘇書法新亭俯朱檻,嘉木開芙蓉。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 中國24節氣 | 寒露 · 杜勝蘇書法
    杜勝蘇書法—— 明代 · 薛綱《題徐明德墨蘭》杜勝蘇書法—— 唐代 · 劉滄《秋日望西陽》杜勝蘇書法—— 宋代 · 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試院夢衝卿》杜勝蘇書法杜勝蘇書法
  • 青年書法家杜勝蘇書法欣賞:《蘭亭序》二則
    杜勝蘇書法杜勝蘇書法杜勝蘇書法杜勝蘇書法杜勝蘇書法
  • 青年書法家杜勝蘇臨習中國歷代書法名帖之蘇軾手札
    因作亭嶺上,名(之)曰《次辯才韻詩帖》局部杜勝蘇書法 / 臨東坡手札《次辯才韻詩帖》【釋文】過溪,亦曰二老,謹次辯才韻賦詩一首。眉山蘇軾上。日月轉雙轂,古今同一丘。惟此鶴骨老,凜然不知秋。去住兩無礙,人天爭挽留。去如龍出山,雷雨卷潭湫。
  • 中國24節氣 詩詞欣賞 / 青年書法家杜勝蘇作品欣賞
    從去年的深秋,霜降時節起,至今年寒露時日止,此《中國24節氣詩詞 - 書法作品系列》已順利完成。在此《書法作品系列》創作過程中,得到了諸多師長、朋友的幫助與肯定以及提出了很多真誠寶貴的意見。杜勝蘇書法《有懷正仲還雁峰詩》宋代:舒嶽祥松聲夜半如傾瀑,憶坐西齋共不眠。一鼓輕雷驚蟄後,細篩微風(雨)落梅天。
  • 滕王閣序 | 杜勝蘇書法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杜勝蘇書法杜勝蘇
  • 青年書法家杜勝蘇作品欣賞:《酒德頌》
    作品尺寸:縱28.5釐米,橫65.2釐米杜勝蘇書法二豪侍側,如螺蠃之與螟蛉。延祐三年丙辰歲十一月廿一日,子昂。延祐三年(1316年),趙孟頫時年63歲。杜勝蘇書法 局部杜勝蘇書法 局部杜勝蘇書法
  • 硬筆書法臨帖秘籍(二)
    動筆前,我再告訴大家一個臨帖前的必殺絕技,這就是看貼,也稱為讀帖。 古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我們書法學習者來說,我們的「器」指的就是我們眼睛,我們用眼睛觀察字帖的能力稱為眼力。看帖,看的是帖,實際提升的是我們的眼力,正所謂眼到手到,若眼不到,手又怎樣能到?!所以,動筆前,我們一定要學會看帖,提升眼力。
  • 青年書法家杜勝蘇臨習中國歷代書法名帖 / 米芾書法
    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嶽命帖》等。米芾《章聖天臨殿記》和《章聖天臨殿銘》,行書刻本,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米芾時年四十三歲。其書風瀟散奔放,嚴於法度,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與《天衣懷禪師碑》合刊於《中國書法全集 / 米芾》。
  • 硬筆書法臨帖秘籍(三)
    現在,大家就可以根據自己看帖所觀察到的開始動筆臨帖了。 下面,我直接上乾貨,講臨帖筆法,供大家學習參考,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硬筆書法的筆法來自於軟筆書法筆法。筆法按書寫筆畫過程分為三種,即:起筆、行筆和收筆,簡稱起、行、收。一般來說,逆峰起筆,中鋒行筆,回峰收筆,這是一個筆畫的書寫過程,按照起、行、收筆法寫出來的字有骨有肉,有力、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