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纖雲弄巧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九百多年前某個七夕夜晚,朦朧的煙雨剛停下不久,天地間瀰漫著清新的氣息。一個瀟灑俊朗的男人望著璀璨的星空,一字一頓念叨著。
這首鵲橋仙是他剛剛有感而發所作,看似描寫了牛郎織女堅貞的愛情故事,實則表達了他內心深處深深的思念之情。
這男子名叫秦觀,是大宋才情卓著的才子,大文豪蘇東坡的得意弟子,人稱「蘇門四學士」之一。
這個時候他正在被貶謫的路上,朝廷裡的種種變故讓他疲乏厭倦,可又不得不四處奔波。
在這個美麗的夜晚,寂寞與孤獨緊緊纏繞著他,心念之人的倩影似乎又出現在眼前,他伸手想去抓住可終究是一場空。
內心唏噓無限,思念倍增心頭,他寫出了這首名為《鵲橋仙.纖雲弄巧》的情詩,可能連他也想不到這個夜晚,這首情詩,會讓他留名千古。
將近千年過去,人們幾乎都對這首情詩熟知一二。「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些句子不僅為人熟知,也被人視為愛情的典範。
《鵲橋仙.纖雲弄巧》是一首留名千古的情詩,誇大一點說簡直是「震古爍今」,而秦觀本人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呢?
北宋年間,著名詞人秦少遊(秦觀字少遊)聞聽蘇東坡才名卓著,是當時的傑出大文豪,便前往拜訪求學。
蘇東坡見到秦少遊,也被他的才情所吸引,當即將他收在門下,傾力教誨。蘇東坡有個聰明可愛妹妹蘇小妹,深得蘇府上下的疼愛。
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秦少遊與蘇小妹相遇,兩人郎才女貌,一見鍾情,在日常的相處中更是被對方深深吸引住,最終喜結良緣。
洞房花燭之夜,蘇小妹有心試試相公的才華,便命丫鬟將秦少遊鎖在門外。如果新郎官想入洞房,就必須先對出她出的對聯:「東廂房,西廂房,舊房新人入洞房,終生伴郎。」
秦少遊想不到蘇小妹還來這麼一招,但是也覺得很有興致,脫口而出:「南求學,北求學,小學大試授太學,方娶新娘。」
蘇小妹見這題沒能難住情郎,親自開門將新郎迎進新房。喝過交杯酒,蘇小妹卻還不讓秦觀洞房,要求他再對一聯,上聯是:小妹雖小,小手小腳小嘴,小巧但不小氣,你要小心。」
秦少遊這下可犯了難,來回踱步冥思苦想,只求能快點對出好抱著美人同眠。秦少遊不愧是才思卓絕,他見蘇小妹粉面含羞,不由心動,便對出了下聯:「少遊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見且又少有,願娶少女。」
二聯對出,秦少遊終於抱得美人入洞房,當真是洞房花燭夜,人生快意時。
來求學不但獲得文豪恩師的賞識,最後還抱得美人歸,照這麼看來秦觀還真是挺幸運的。
不過,這些都是假的,只是一個故事而已,一個人們因憧憬美好的愛情而編造出來故事,現實中的秦觀又有哪些經歷呢?
秦觀出生在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家境還算不錯,小日子過得挺滋潤的。
少年時的秦觀豪放俊秀,博覽群書,也常常寫詩文抒發自己的情懷。
秦觀曾幾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但他並未感到沮喪,他志向遠大,氣度不凡,深信總有一天能考取功名的。
後來他去拜訪大文豪蘇東坡求學,蘇東坡很欣賞他的才情,就將他收歸為門下,經常相互探討學問。他應蘇東坡之請寫下了《黃樓賦》,蘇東坡看了之後大為讚嘆,認為他有屈原、宋玉的才華,並極力向王安石推薦他的才學。
王安石也認為秦觀很有才華,他的詩清新雋永,很有鮑照和謝靈運的風格。
在兩位大文豪,高級官員的稱讚與鼓勵之下,秦觀再次參加科舉考試,並考中了進士。秦觀也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官職: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不久後,在蘇東坡的極力舉薦下秦觀升職為太學博士,負責校正秘書省書籍。很快他又調任秘書省正字,負責國史編修工作,由於工作幹得好,還多次獲得皇上的賞賜。
好景不長,不久後秦觀因為黨爭之禍被人迫害,下放到窮鄉僻壤之地為官。一連幾年間,來回奔波於窮山惡水之地,而且所任的都是無關緊要的官職。
直到宋徽宗登位以後他才被詔命為宣德郎,從流放之地返回。途中經過藤州(廣西藤縣),他停下來遊覽光華亭,並寫出了夢境中所作的詩詞。他口渴向人要水喝,等人送水至到的時候他面含微笑地看著,就此去世。
蘇東坡得知秦觀去世的消息哀嘆道:「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上面那首留名千古的情詩《鵲橋仙.纖雲弄巧》就是他在貶謫之路所寫,用以寄託深厚的思情。那麼,秦觀是為誰寫的那首情詩呢?
在所能找尋到的資料裡有好幾個說法,不過大多數說法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為了一個美麗的妓女而寫的。雖然每個說法的妓女都不一樣,但也說明了秦觀對那些妓女的魂牽夢繞之情。
那也沒什麼值得批評的,畢竟在那個三妻四妾視為尋常的年代,風流才子流連風月場所也是司空見慣之事,更有的人還因此而留名於史冊。
但是,作為一個憧憬美好愛情的人,三笑選擇了另一個說法,也只有這個說法與別不同,他是為思念妻子徐文美所寫的。
在流連漂泊的日子裡,秦觀已經和妻子分別很久了,恰逢七夕之夜,連牛郎織女也都能相會在鵲橋了,他與妻子還是各在一方。
萬般無奈,與及對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令他有感而發,這下了這首流傳於世的情詩。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秦觀當時真正所想,但是我情願相信這就是他當時所想。
雖然秦觀為政之路坎坷,但是他文學上的成就卻為人矚目,在宋朝甚至是中國文壇上都佔有一席之地。
他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婉約派一代詞宗。
秦觀在婉約感傷詞作的藝術表現方面,展示出獨特的審美境界。在意境創造,在語法結構,字法運用方面都能得心應手,獨樹一幟。
其詩作亦自成一家,感情深厚,意境悠遠,風格獨特,都是他寫詩的一大特點。
《宋史》評論秦觀長於議論,詩文華麗且深邃。歷朝歷代也都有人推崇他的作品,為文者若能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