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體系」為重要抓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2020-12-06 華聲在線

黃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大體系」層次分明、邏輯嚴密、重點突出且相輔相成,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五大體系」為重要抓手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抓手一: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礎。雖然我國已於2011年形成了以憲法為統率,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部門法為主幹,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等為分支細化的三個層次法律規範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隨著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法律規範體系仍須不斷完善、與時俱進。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應緊緊圍繞「抓住一個關鍵」「推動一個重點」全面鋪開——

第一,抓住一個關鍵。良法是善治前提,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首先要抓住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素,著力提升立法質量;第二,推動一個重點。社會發展進程中難免遇到難點堵點問題,推動重點領域立法就是推動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難點問題所涉及領域的立法工作,及時將破解社會發展進程中熱點難點問題的寶貴經驗上升為法律規範。

抓手二: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賦予生命力,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關鍵環節、重點和難點環節。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實際上是將「五大體系」中「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從「紙面上的法」轉化為「生活中的法」的動態過程。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應緊緊圍繞三個重點持久發力——

一是確保憲法的全面實施。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也是執政法、人權法、市場經濟法。保障憲法的全面實施就是從根本上保障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全面依法治國方向引領,使全面依法治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正確前行;二是嚴格執法,在執行法規中堅持標準不放鬆,確保嚴格規範文明執法;三是公正司法,確保公平與正義原則貫徹司法活動始終。

抓手三: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永葆生命力的動力之源。新形勢下推動法治監督體系向縱深發展、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保障體系,應緊緊圍繞「一抓緊、一加強」精準施策——

一是抓緊完善立法、執法、司法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發揮三項權力運行機制內部監督和內生約束能效;二是緊緊圍繞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幾大監督機制持久發力,充分發揮多元、外部監督能效。

抓手四: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缺失法治保障與支持,全面依法治國就難以實現。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和強大推動力。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須緊緊圍繞「一加強、一提升、一夯實」全面鋪開——

一是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強化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水平,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正確的方向引領;二是提升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高科技手段水平,著力構建智慧法治運行體系,為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提供科技支撐和數據支持;三是夯實建設法治保障體系的理論基礎。加快形成完備的法治保障理論基礎,打造高水平的法治保障體系理論研究基地,聚焦法治保障中的難點問題探尋突破方法。

抓手五: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黨內法規體系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供更嚴標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政治保障。完善黨內法規體系任重道遠,應緊緊圍繞「一統一、一完善」持續推進——

一是加強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協調發展和無縫銜接,實現管黨治黨和治國理政的有機統一。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在紀律問題等方面的有效銜接;二是加快完善黨內法規內部體系。2019年4月,中共中央完成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第二次集中清理工作,此次清理工作從2018年11月開始,對納入清理範圍的中央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廢止54件,宣布失效56件,修改8件。目前現行有效黨內法規約4100部,後續仍需根據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現實需求進一步完善,從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供與法律體系相一致、具有切實可操作性的科學規範的黨內法規體系。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特約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的三大要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一重要論斷,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提升到全面依法治國行動指南的政治高度,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使命。
  • 高培勇:以「三大體系」建設為抓手深化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研究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座談會發言摘登】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高培勇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強調,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
  • 以「三大體系」建設為抓手深化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研究-光明...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座談會發言摘登】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強調,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
  • 【頭條】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制度面對面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如何保證公平正義?
    70多年來,從頒布婚姻法到形成2萬多部法律法規,從強調嚴格執法到建設法治政府,從設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署到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普法運動到建設法治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恢宏圖景不斷繪就,法治中國建設伴隨著時代號角闊步前行。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2010年底,就在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備受世界矚目的同時,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也取得了重要裡程碑式的巨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正式形成,中國法治豎起了新的豐碑,站上了新的起點。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理論內涵與內在邏輯
    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是新中國70年來我們黨開創的制度體系成就的重要體現,既有深厚的歷史根基,也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新時代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聚焦點。  歷史傳承:新中國70年制度成就的理論概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是中國共產黨人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要特徵
    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範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重要...
    為充分發揮通俗理論讀物在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重要作用,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組織開展了第四屆優秀通俗理論讀物推薦活動。經過網上投票和專家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核心觀點解讀》入選。
  • 劉礪兵:加快完善五大體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立足這一總抓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 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治國理政思路的重要轉變
    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治國理政思路的重要轉變 2014年11月05日 13: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凌斌 字號 內容摘要: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 習近平: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重要講話。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為您梳理總書記關於民法典重要論述。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 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科學結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不僅系統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要素,從13個方面作出許多新的制度安排,而且描繪了制度體系的圖譜,揭示了制度體系的內在結構。結構對制度體系功能的發揮起著獨特的作用。從結構的角度考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為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打開新的認識窗口,有助於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若干深層次的問題,有助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 更好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建設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推進國家...
    這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結合今年以來全國人大工作和立法工作,談一些學習體會和感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了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了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其中包括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這對建設法律體系和法治體系是一次全面的拓展和提升。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建設法律體系和法治體系又是一次全面的拓展和提升。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發布(全文)
    前言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特徵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完善    結束語前言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 大力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前提和目標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前提。因為從文化發展的規律來看,世界各國文化及法律文化既有共性,也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我國的法治建設,是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密切相關的,也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實踐而逐步形成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必須以本國的實踐為基礎,在借鑑國外法治有益經驗的同時,面對中國改革開放和法律實踐活動所提出的問題,重視本土法律文化資源的利用。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理論始終聚焦於回答重大的時代課題,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再到「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些時代課題無不關乎中國的前途命運,關乎中國去往哪裡、走向何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影響時代發展的基本問題,歸結起來就是: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無疑是新時代的新課題。
  • 張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我國法律法規翻譯成就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立法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個體系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涵蓋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和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範。
  • 淺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屬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貫穿《決定》的一條主線。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係
    堅持實事求是,認清中國的基本國情,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歷史階段的任務和奮鬥目標,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思想依據。兩者理論內容一脈相承。毛澤東思想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基本矛盾、根本任務、現代化道路等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探索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淵源。兩者理論風格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