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位詩僧窮困潦倒,這兩首雜詩卻詼諧幽默,令人掩卷長思

2020-12-04 品詩賞詞

隋末唐初有一位白話詩僧叫王梵志,他出生於殷富之家,從小生活充裕閒適,讀過儒家經典和詩書。隋末戰亂,他家道中衰,晚年更是窮困潦倒,只好皈依佛門。王梵志的詩歌以說理議論為主,多據佛理教義以勸誡世人行善止惡,對世態人情進行諷刺和揶揄。他的作品語言淺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於嘲諧戲謔之間。宋代的黃庭堅曾評價說,「一切眾生顛倒,類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

雜詩二首(其一)

唐代:王梵志

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

詩人50多歲時過著四處募化求齋、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活,但這一時期他的詩歌創作反而進入了高潮,他的作品精心雕琢,如同一幅幅反映世態人情的諷刺漫畫。這首詩採用第一人稱,仿佛戲曲的道白,全詩的大意是,我有一個處世的法寶,它的價值堪比百匹白色的熟絹。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當你與人打架時,一定要服氣自己的弱小,至死也不去縣衙裡告狀。

讀者眼前仿佛立刻浮現出一位體弱瘦小的詩僧,他總是低頭不語,一直逆來順受,從無怨言,雖然不是奴顏婢膝,也不見一絲男兒血性。大家也會想到魯迅筆下的阿Q,總是被人欺負,最後還處處吃虧。但是阿Q有時還去抗爭,即使失敗了嘴硬,也不是「相打長伏弱」。這首詩自然是特定情況的產物,思想性不值得宣揚,但也反映了當時很多貧苦百姓長期受欺壓和剝削,抗爭無效,只好自甘弱小,避免受到更多的傷害。

雜詩二首(其二)

唐代:王梵志

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

這首詩展現了一幅風趣幽默的畫面,三人同行,其中一位騎大馬,另一位是擔柴漢,「我」是跨驢而行。我的心情很矛盾,既羨慕富家子弟人高馬大、前簇後擁,又憐憫那些每日辛苦、為生計打拼的樵夫,最後還自我安慰,「心下較些子」,有些心安理得起來。全詩通俗平易,充滿情趣,令人愛不釋手。

詩人不提一句警世忠言,更不發一點議論。他仿佛一位畫匠,只負責將生動的畫面描摹出來,讓讀者自己發表意見。就像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筆下人物眾多、事件繁瑣,卻從不加以評論。讀完這首詩,有人忍俊不禁,有人拍案叫好,也有人掩卷長思。詩人到底想表達什麼,又希望讀者從中得到什麼,這必然是見仁見智,不一而足。

縱觀這兩首詩,作者用詼諧生動的筆法,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勾勒了一幅幅世間眾相,既有恃強凌弱,也有忍辱偷生;既有貧富之差,也有心安理得。其實作者要說的話還很多,短小的篇幅隱藏了深邃的思想,不公的時代構建了扭曲的人格。讀者感覺滑稽可笑或義憤填膺的同時,也一定陷入了深思,也許這就是詩人希望看到的最好答案。

唐代一位詩僧窮困潦倒,這兩首雜詩卻詼諧幽默,令人掩卷長思。一首好詩不一定辭藻華麗、用典精緻,也不一定構思巧妙、意象豐富,只要作品經得起推敲,能啟迪後人思考,同時又反映出人間的真善美,就必然是一首深受歡迎的好作品。「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這兩句依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人生無常,世事變幻,不僅要努力奮鬥,還要懂得知足。

相關焦點

  • 7首有趣的古詩詞,詼諧幽默,令人津津樂道!
    7首有趣的古詩詞,詼諧幽默,令人津津樂道。1、《琴詩》蘇軾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這首詩用反詰的語氣去探究琴聲的由來,雖淺顯易懂,但是十分有趣。2、《梅》王淇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 杜荀鶴的兩首名作,充滿理趣,讀完令人掩卷遐思
    唐代詩人杜荀鶴曾在詩壇享有盛名,並自成一家,卻因為懷才不遇而蹉跎了半輩子。下面就介紹杜荀鶴的兩首名作,充滿理趣,讀完令人掩卷遐思。小松唐代:杜荀鶴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 唐代詩僧的一首禪詩,說盡了世態炎涼,參透了佛家禪理
    唐代就有很多這樣的大師,下面欣賞唐代詩僧的一首禪詩,說盡了世態炎涼,參透了佛家禪理。 吾富有錢時唐代:王梵志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吾若脫衣裳,與吾疊袍襖。這首詩平易淺顯,詼諧幽默,詩中以妻子對丈夫富貴和貧窮時的兩種態度,反映出人情淡薄、世態炎涼,最後以議論揭出主旨。前八句大意是,當初我家富有錢時,妻子對我很好。我每天疲倦地回家,她立刻上前幫我脫下外套,並細心地疊放好。我外出經商,她也把我送出很遠;賺的錢交給她,她更是滿面堆笑。
  • 唐代白話詩僧,最直白的兩首詩,被範成大化用,成紅樓夢的精髓
    唐代,是我國古代詩歌最鼎盛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湧現了無數震鑠古今的著名詩人。這些詩人與他們的詩作一起,成為我國古代文化最璀璨的一頁。詩歌,一般情況下講究格律,平仄,對仗,用典等等。但是,在唐代,卻有一位很著名的白話詩僧,他的詩歌,根本不講究這些,粗讀起來好像是大白話,但細品之下,卻回味無窮,隱含著人生至高無上的真理。這位白話詩僧,就是唐初的王梵志。他最直白,也最著名的兩首詩作,也是這種風格:其一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 佛音偈頌有詩情:唐代的詩僧和僧詩
    中國詩歌到唐代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作詩吟詩,在當時蔚然成風。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只要略通文墨之人,幾乎都可以隨口吟上幾句詩來。這中間,也包括了大量的佛教僧侶詩人。有研究表明,今天有據可查的唐代僧侶詩人多達365人,存詩近4600首,大約分別佔到了現存唐代詩人總數與唐詩總數的10%和28%,成為唐代詩人群體和唐詩寶庫的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其中最有名的四位以及他們的代表作。
  • 是高僧也是唐代有名的段子手,寫下首妙詩,道出不少人的執迷不悟
    在唐詩中,詩僧之作是一種特別的存在。這些詩作不但充滿著禪理,而且詩風多種多樣,可謂別具一格。唐代有三大詩僧:齊己、皎然、貫休,詩作都各具特色,不少流傳至今。但在他們之前,唐初還有一位名叫王梵志的詩僧,曾在當時詩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杜甫耳朵失聰,卻暗自慶幸,這首五律淺中見深,令人讚不絕口
    一位優秀的詩人,就非常善於挖掘潛藏於尋常處的豐厚意蘊,並能夠從淺易中見深沉。下面介紹的是杜甫耳朵失聰,卻暗自慶幸,這首五律淺中見深,令人讚不絕口。耳聾唐代:杜甫生年鶡冠子,嘆世鹿皮翁。詩人生逢亂世,耳聞目睹了太多的不幸事情,他少懷大志、憂國憂民,晚年窮困潦倒,唯剩一腔憤悶,卻無法釋懷。作者以「眼」作為「耳」的陪襯,幽默風趣,卻令人心碎。俗話說「眼不見,心不煩。」一般人耳朵失聰已經焦急萬分,老杜不僅感覺慶幸,而且還問自己何時眼睛也看不見?這其實就是正話反說,因為悲傷難述,不如不聞不問。
  • 韓愈的一首詩,只有簡短的四句話,不僅詼諧幽默,而且蘊含豐富
    下面介紹唐代詩人韓愈的一首詩,只有簡短的四句話,不僅詼諧幽默,而且蘊含豐富。題木居士唐代:韓愈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幹如身。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唐代的耒陽有一個木居士廟,貞元末韓愈路過時題了兩首詩,這首詩是其中一首。木居士原本是山中一棵很普通、但已經腐朽的樹木,它曾遭到雷擊,又被雨打水淹,傷痕累累,於是便被扭曲成「根如頭面幹如身」,雖然形狀極不自然,卻能引發人們的想像。木居士本來不過是不可雕琢的朽木,處境極其狼狽。
  • 唐代詩僧寒山八首代表詩詞,號稱唐代經典白話詩,蘊含人世哲理
    想必這段話,很多人都聽說過,並覺得極具人生哲理和智慧。這段話的兩位對話者,寒山與拾得是唐代兩位著名的詩僧,兩人稱得上是莫逆之交,作的詩詞很富有禪機,被人們廣泛流傳和喜愛。今天,我們來聊聊寒山。他與同樣是詩僧的拾得、豐幹為友,這幾個人都是有名的詩僧。寒山的詩詞非常通俗清冽,展現出很強烈的佛教出世思想,他諷刺時世、同情貧苦的人民。
  • 4個趣味盎然的對聯,詼諧幽默有才情,令人拍案叫絕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4個趣味盎然的對聯,詼諧幽默有才情,令人拍案叫絕,值得細細品味。 第1副對聯:耀武揚威,隔窗子瞪門鬥兩眼;窮奢極欲,提籃兒買豆腐半斤。 這個對聯是清朝末年一位教官所寫。教官,也成為學官,府學稱教授,州學稱學正,縣學稱教諭。在清朝末年,教官一職最為窮苦,無足輕重,比之清水衙門仍是望塵莫及。
  • 4個趣味盎然的對聯,詼諧幽默有才情,令人拍案叫絕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4個趣味盎然的對聯,詼諧幽默有才情,令人拍案叫絕,值得細細品味。第1副對聯:耀武揚威,隔窗子瞪門鬥兩眼;窮奢極欲,提籃兒買豆腐半斤。這個對聯是清朝末年一位教官所寫。教官,也成為學官,府學稱教授,州學稱學正,縣學稱教諭。
  • 雜詩其二王維詩意 雜詩這首詩的詩意
    《雜詩》一共有三首,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雜詩·其二》是其中一首,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詩吧。  《雜詩·其二》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8位唐宋詩僧,一人一首代表作,最後兩首你一定知道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詩僧,意為通曉文藝,善於詩作的僧人。一般特指唐代江左之詩僧 。 通俗點說,詩僧就是善寫詩作的僧人。
  • 黃庭堅的兩首西江月,感慨人生,卻豁達開朗,讀之令人動容
    下面介紹的是黃庭堅的兩首西江月,一首詼諧風趣,一首豁達開朗,讀之令人動容。西江月·斷送一生惟有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花病等閒瘦弱,春愁無處遮攔。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
  • 明代的兩首打油詩,妙趣橫生,讀完終於沒忍住笑
    明代有一位僧人,平時不喜參禪打坐,卻喜歡吟詩作賦,經常忘了寺院裡長老交代的事情。長老知道他有才,也從不計較。但是寺院裡的其他僧人卻看不慣他,大家認為他不務正業,遊手好閒,於是有人就繞過長老,找了個理由把他告到縣衙。
  • 唐代詩僧齊己佳句賞析:溪山無伴過,風雨有花飛
    唐代詩僧齊己佳句賞析:溪山無伴過,風雨有花飛文:枯木《送益公歸舊居》唐代詩僧,大致可分為初盛唐和中晚唐兩個時期,初盛唐的有玄奘法師、慧能大師、寒山大師、義淨法師等,中晚唐詩僧數量劇增,其中靈一、護國、清江、法振、靈澈、皎然、貫休、齊己、尚顏法師等影響最大。齊己(約860~約937),俗姓胡,名德生,晚年自號衡嶽沙門,潭州益陽(今屬湖南寧鄉)人。
  • 詼諧幽默,美劇《破產姐妹》,你看完是什麼感覺
    美劇最大的兩個特點一個是驚險刺激另一個是詼諧幽默,似乎不管所處怎樣危險或低谷期總能依舊能開著玩笑吐槽自己。《破產姐妹》這部劇將美劇的後一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這部劇最有意思之處在於兩位主角的人設,一個是從小在窮困潦倒的窮人窟摸爬滾打長大的麥克斯,另一個是在高貴優渥的富人區眾心捧月長大的卡洛琳。
  • 唐代遂寧詩僧船子和尚在上海
    該書以較大篇幅介紹了唐代遂寧詩僧船子和尚,稱其是上海文學史上不能不提到的重要詩僧,中華書局特意將此文以《唐時沒有上海,但上海有唐詩》為題刊發在官方微信公號重點推薦。   船子和尚,法名德誠,四川遂寧人,後半生隱居在華亭朱涇(今上海金山區朱涇鎮)一帶,因常年撐小船在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泖湖往來垂釣、擺渡,人們慢慢把他稱為船子和尚。
  • 作者是詩僧靈澈之師,這首七絕運用拆字法,最後7個字孤寂空靈
    傳說古代有一位才女新婚不久,正是郎情妾意,但丈夫很快就外出經商了。一去經年,才女日思夜想,在孤獨和寂寞中創作了很多傳世的拆字詩。例如,「西陵離別幾經霜,示士音書竟渺茫。風拂碧梧愁又至,漂流何日復歸杭。」 讀者已經看出來,前三句的首字組合起來,就成為尾句的「飄」字。下面介紹的作者是詩僧靈澈之師,這首七絕運用拆字法,最後7個字孤寂空靈。
  • 唐代一位嗜茶的詩僧
    白居易所寫的茶詩極多,然而在白居易之前,唐代亦有一位嗜茶的僧人,寫過許多茶詩,數量並不亞於白居易,他就是皎然,皎然不僅愛茶、知茶、識茶趣,更常與茶聖陸羽以詩文酬贈唱和,成為莫逆,共同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風氣,對唐代茶文化的發展有莫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