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人類學本科開班,為大陸第四個人類學本科專業

2020-12-04 澎湃新聞

今年9月,北京大學正式設立人類學本科專業,開始人類學本科教育,此前只有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和山東大學在本科階段開設人類學專業。

人類學是北大社會學系繼社會學、社會工作後的第三個本科專業。在此之前,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只招收人類學學科碩士生和博士生。據朱曉陽教授介紹,第一批北大人類學本科學生共有9人,他們是來自北大17級和18級社會學系、元培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等院系的本科生,通過了材料審核和面試,他們接下來將在人類學一起學習三年。

9月7日和8日,北京大學人類學本科專業在校內舉辦了開班典禮及一系列相關學術活動。

為什麼人類學「是一門強國之學」

7日下午,中山大學教授周大鳴,雲南大學教授何明等分別為此次開班典禮做了主題演講。

周大鳴首先給人類學本科新生們普及了人類學的學科特色,研究方法,人類學的學科起源和知識主幹等。周大鳴提出了「人類學是一門強國之學」的論點:首先,只有強大的國家才會有人類學學科,如英、法、德、美等,而我國要成為世界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需要發展人類學。

周大鳴認為「強國」本身已經成為了我國在世界的存在狀態,那就必須要有卓越的社會與人文學科研究來幫助國家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加強與其他國際的合作與競爭;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一代的人類學者就不能再守在國門內,關起門來做學問。因此,人類學的畢業生們也不需要擔心未來的職業生涯,因為人類學已然成為國家、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重要需求。

周大鳴指出人類學是「強校」的學科,周大鳴作過統計,在QS世界排名前300的著名高校裡,除了少數專門學校,80%以上的名校都開設有人類學專業,甚至包括麻省理工學院這樣的工科名校。

何明的發言同樣聚焦於中國人類學家如何走出去的話題,他以雲南大學近年來的東南亞研究為例,指出雲大民族學社會學學院對東南亞族群和文化的研究歷經三個階段:遠眺鄰國,跨國邊境,走入中心。

由於雲南大學自身的地理位置,雲大師生在邊境地區進行社會調查時,經常遭遇來自鄰國各式各樣的人群和文化的「文化震撼」。在跨境研究之初,雲南大學主要研究的是從雲南遷徙到泰國、緬甸、越南等國家的少數民族,主題是少數民族和國家之間的關係;從2012年開始,雲南大學開始聚焦東南亞各國的主體民族,走入中心,討論的問題也更多元化,如社會結構、村落政治等等。

何明接著分享了他從東南亞研究得到幾點啟示,其中包括通過比較的視角,從他者的眼光認識中國。

9月7日晚,北大人類學還舉辦了由雲南大學和北京大學師生們拍攝的民族志電影放映、鑑賞活動,北京大學朱曉陽、張帆,雲南大學陳學禮、李偉華等參與了映後討論。

人類學教育應更多重視當代性議題,還是繼承和翻新已有的傳統知識?

8日上午,北大人類學正式舉辦人類學本科開班典禮,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周飛舟、劉能,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麻國慶分别致辭,人類學專業主任王銘銘介紹北大人類學本科培養方案,人類學本科新生代表張真豪發言。

上午的上半場活動,是由三位兄弟院校教授介紹各自的人類學本科培養理念和方案。其中,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人類學教授周永明講述了美國人類學的發展,並以威斯康星大學為例,介紹了美國大學中常見的三種人類學教育,它們分別是:必修的、以種族多樣性為主題的通識教育;學分要求不高,培養學生興趣為主的本科生教育;通過大量閱讀和嚴格訓練,培養中上水平研究者為目標的博士生教育。

廈門大學的張先清回顧了人類學專業在廈大30年來的變遷,目前廈大人類學堅持本科生學術導師制度和集體田野,以人類學實驗室推動人類學本科生的跨學科研究。周大鳴也介紹了強調學生田野訓練的中山大學人類學本科培養。

上午的第二場活動,由上海大學教授張江華對於人類學研究的反思開始。張江華發現,現代西方的人類學研究越來越傾向於專題研究,研究者先是對某個現代性的議題有了反思,再去選擇田野和研究對象。在這一過程中,田野本身則似乎成了現代性的註腳,研究者對於研究對象本身興趣不足,不關心其特質和內涵,而是只選擇觀察和記錄和自己研究有關的部分。其導致的後果就是,學者們各自擁有各自的研究領域,相互對話的空間逐漸消失。

張江華進一步提問,當今人類學是不是越來越失去對具體的文化和族群的研究興趣,是否還存在人類學的核心領域一說,當今的人類學教育是應該更多重視當代性議題,還是應該繼承和翻新已有的傳統的人類學知識。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丁宏談到了經常被忽略的海外少數民族華人研究。目前海外華人研究很多,但海外華人經常被等同為海外漢人。推進海外少數民族華人研究可以彌補海外漢人研究的單一視角,還可以補充費孝通先生的「多元一體」的理論,推進與世界的關聯。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王建民演講的題目是反思人類學學科建設的局限性。王建民認為我國人類學學科建設主要面臨著四大局限,首先是學科劃分和學科歸屬的問題,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的學科劃分長期以來非常混亂;其次是學科地位和發展空間的限制,學術機構發展帶來的各種「山頭」和派系;王建民同時指出,人類學對自身學科的純潔性也充滿焦慮,人類學是科學還是藝術,研究者如何處理研究中的理性與情感等等;最後是研究對象與任務的局限,他認為人類學的發展要進入「一帶一路」、和人類學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下午是一場「關於中國人類學的基本陳述2.0」的工作坊,由北京大學高丙中主持,其他多位人類學教授輪流評議。高丙中希望討論稿可以通過網絡收集儘可能多的意見,形成共識。

附:郭金華、高丙中執筆起草的《關於中國人類學的基本陳述2.0(討論稿)》

一、人類學是一門現代學科,通過參與觀察的田野作業、社區民族志和文化比較,追求對個人、社會和人類文明的完整性理解。

人類學是全球社會形成過程的伴生體,它感應這一過程的需要,提供與異文化、多元文化相處的觀念和思想方法,發揮了這一過程的助推者、反思者的歷史作用。

人類學尊重個體生命和社群文化的多樣性,同時也珍視社會團結的價值,呵護人類共同體理念,生產普遍性知識;在個體與社會之間、不同社群之間搭建互動橋梁,構造交流平臺,增進平等、理解與尊重。

二、人類學興起於西方社會,而非西方國家人類學的崛起創生了複數的世界人類學。中國人類學者的百年努力和貢獻使得中國人類學成為世界人類學的一個重要部分。

三、中國人類學參與中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幫助建立現代國家的文化主體性,現在也越來越主動地在世界範圍開展專業活動,謀求人類共同的福祉。

中國人類學從自己的文化傳統獲得靈感和養料,吸收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和各國人類學的學術成就。中國人類學是中華民族追求文化自覺的學術工具,為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互鑑提供專業服務。

四、中國人類學致力於建設完整的人類學,在繼承聚焦鄉土社會、民族地區的研究傳統的同時,回應新的時勢,開拓移民社區、海外社會和網絡世界等的調查研究;不只偏重社會文化人類學,鼓勵發展各分支學科和專門領域,鼓勵各個層次的貫通與整合。

五、中國人類學的世界社會研究需要跨學科的交流與合作。區域國別研究在中國的興起正在重塑以世界為對象的中國社會科學,人類學的社區研究和整體觀念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促使人類學成為新生的中國社會科學的獨立學科。

六、作為一個學術共同體,中國人類學者在人才培養和學術實踐中應遵守相應的學術規範:

1)儘可能地學習研究對象的語言和文化;

2)儘可能地與作為研究對象的人群友好相處,並儘可能入鄉隨俗地生活在其間;

3)儘可能地在當地生活足夠長的時間,最起碼生活一個從當地角度來看的完整周期;

4)儘可能地全面搜集資料,並有義務在使用資料時避免斷章取義,恰當處理不支持自己觀點的資料。

七、中國人類學從業人員充分認識到自己對研究對象、相關群體以及社會擔負的責任,遵守相應的職業倫理:

1)尊重相關人士的文化、人格和隱私;

2)尊重相關人士的智慧財產權;

3)不以自己工作的所謂積極的價值為藉口傷害作為研究對象的個人、社群;

4)不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或社會關係優勢損害調查研究涉及的個人、社群;

5)慎重對待不可替代、不可複製的實物資料;

6)不破壞同行後續調查研究的條件。

八、中國人類學承擔國民教育的責任,積極參與生產現代國家的公民常識,為個人能夠善意處理自然的、社會的、文化的多樣性提供知識和經驗,利用正式教育渠道讓公民常識進課本、課堂,利用大眾媒體和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資源傳播公民常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的本科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2019 年,北京大學全體畢業生(含醫學部)合計9904 人。截至2019 年10 月31 日,全校總體就業率為97.83%。北京大學校本部畢業生合計7808 人,其中,本科畢業生2726 人,佔總人數的34.91%,碩士畢業生3730 人,佔47.77%,博士畢業生1352 人,佔17.32%;男生4109 人,女生3699 人,男女比例為1.11:1。北京大學校本部就業率為98.66%,其中國內升學比例為16.82%,出國(境)留學比例為14.79%,就業比例為67.05%。
  • 2017中國大學歷史學本科專業排行榜 北京大學第一
    原標題:校友會2017中國大學歷史學本科專業排行榜,北京大學第一   2017年全國高考即將來臨,又到了高考填報志願的關鍵時期,中國大學歷史學門類哪些本科專業躋身2017世界一流、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和中國一流專業行列?哪些歷史學專業是2017年中國高考優秀考生選擇報考的最佳專業?
  • 本科英語專業去美國讀研,到底選什麼專業好?
    第四類:商科的相關專業。 第五類:社會工作。 此外,很難申請其他專業。學科之間的跨度太大,難以應用,甚至很難完成研究。申請者可能會有疑問:那麼我們適合什麼專業。我認為適合這個詞因人而異,必須從個人背景、個人特徵和個人職業計劃中選擇適合的專業。
  • 北京大學102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悠然)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北京大學在五類一流本科課程中均有課程獲得認定,總共有102門課程入選,其中線上一流課程72門(含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51門),線下一流課程20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4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5門(含2017年、2018年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項),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
  • 人類學考研專業介紹和就業前景分析,考研專業課一對一輔導
    030303人類學考研 專業介紹 門類/領域代碼:03門類/領域名稱:法學一級學科/領域代碼:0303一級學科/領域名稱:社會學二級學科代碼:030303二級學科名稱:人類學 「人類學」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個若即若離的名詞
  • 2012中國大學法學本科A++級專業學校名單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內本科專業,以及一些大學自設的目錄外專業。  《中國大學評價》的本科專業分為A++、A+、A、B+、B、C+、C、D+、D、E+、E共11個等級。A++級學術水平最高,E級最低。
  • 取消新聞學專業本科招生,有無道理?
    早有意見在新聞一線奮鬥了24年的高級編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黃芝曉老師,2000年被復旦大學特聘為新聞學院院長,黃芝曉老師本身也畢業於復旦新聞系,他當然知道復旦的新聞專業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但他還是向學校提出取消新聞學院本科階段招生,把全部資源放在研究生階段的建議。
  • 啥是人類學?|附英國院校人類學專業解讀
    就讀於牛津大學人類學專業的君明學子W學姐是這樣解讀人類學的維基百科的定義強調了幾個概念——研究人、研究不同的社會型態以及具備的歷史維度。另外也給出了兩個分支,即文化人類學和社會人類學。如果僅看這個概念,或許你也能大致勾勒出「人類學」的基本樣貌。
  • 【國家教學成果獎巡禮】建設通識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
    項目簡介:北大具有優良的教學傳統,多年來一直堅持探索適合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模式。北京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立德樹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著力建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取得了一系列通識教育成果。
  •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翻譯專業
    天外王牌專業,「翻譯」必須有姓名!來天外翻譯專業,圓你跨文化交流夢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翻譯專業。專業介紹天津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翻譯專業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十二五」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品牌專業,我校天津市「十二五」重點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專業,首批「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國家公務員考試熱門專業之研究生考試人類學
    但在過去幾年國家公務員發布的崗位中,我們發現某些專業被錄取的機率非常高,幾乎佔據錄取人數的一半以上。可以說,這些專業為今後的公務員招錄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價值,也為我們高考學生選擇專業提供了參考價值。  專業名稱:人類學 專業代碼:030303 門類/類別:法學 學科/類別:社會學  人類學是一門交叉學科。
  • 中山大學社工專業本科將停招 誰之過?
    2017年5月5日下午,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一名社工教師的微信朋友圈內容被廣泛傳播。內容指出,存在了十六年的中山大學社會工作本科專業今年秋季將停止招生,社工碩士保留。 記者調查了解到,擬停招的社會工作專業屬於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下設的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該專業於2000年設置成立,旨在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社工人才,使學生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機構既能從事實務工作,又能從事策劃與管理工作。
  • 北京大學發出3800多封本科錄取通知書
    本報北京7月1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葉雨婷)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今天起,3800多封北京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將陸續抵達全國各地。隨北京大學本科生錄取通知書一同寄出的,還有來自不同年代的7位「北大新生」親筆寫就的7封信。
  • 北京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今天報到
    2020年,北京大學共錄取4326名本科新生,其中校本部錄取本科新生2894人(包括內地普通本科生2818人、港澳臺學生76人);同時錄取了來自海外37個國家和地區的396名留學生,以及100名軟體工程第二學士學位學生。
  • 元培學院李卓然同學在北京大學本科教育工作會上的發言
    編者按:在4月2日的北京大學本科教育工作會上,元培學院2015級整合科學方向的李卓然同學作為學生代表,以「我的大學」為題分享了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經歷。以下為李卓然同學的演講全文。整合科學的專業必修課多為交叉學科課程,授課教師多為從事交叉學科研究的老師。因為如果面面俱到的學習每個學科,會存在時間不夠、多而不精的問題,所以老師們根據自己研究過程中的體會,以與生命科學較有關聯的方面為主設計課程內容,並在講授的過程中展現給我們不同學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使每一個生物學現象,在不同的課程裡從數、理、化、生、信的不同緯度展開。
  • 學歷和專業相比,本科之下學歷重要,本科之上專業逐漸凸顯作用
    ,所以我們應該以就業為根本出發點來分析學歷和專業的區別以及輕重。,尤其是一些比較大的企業學歷要求為本科985、211、研究生以及上。因此可以很明顯地得出一個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在長期的博弈和發展中,就業市場逐漸形成為一個平衡,一個關於應聘者教育水平的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就是本科學歷。也就是說可以將本科教育當作是就業的基礎教育,在此基礎教育之下必然是學歷比較重要,在此基礎之上專業的重要性才會慢慢凸顯出來。
  • 貴州高校新增備案本科專業39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6個
    3 月 3 日,教育部公布 2019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 1672 個、審批專業 181 個(含 130 個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 51 個目錄外新專業),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 47 個,撤銷專業 367 個。
  • 北京大學舉辦2017級本科新生訓練營
    2017年9月2日晚,北京大學2017級本科新生訓練營正式啟動。在結合往屆經驗的基礎上,此次新生訓練營以促進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為出發點,充分結合新生特點,深入挖掘活動價值與內涵,開展了涵蓋大學生活各方面的豐富活動。9月2日-5日,北大全體本科新生(含自願報名的留學生)近4000人集中參加了新生訓練營。
  • 大學本科招生專業目錄有哪些專業
    2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本目錄由教育部頒布。  2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本目錄由教育部頒布。  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導性文件之一。  二、本目錄根據《教育部關於進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修訂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號)要求,按照科學規範、主動適應、繼承發展的修訂原則,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及原設目錄外專業的基礎上,經分科類調查研究、專題論證、總體優化配置、廣泛徵求意見、專家審議、行政決策等過程形成的。
  • 深析專業|英國G5人類學:劍橋大學人類學碩士專業申請深析
    教學安排:這個個專業旨在為學生在短期內能夠學習到社會人類學較高水平的專業性知識,讓完成這個學位的學生能夠具備申請研究型學位的能力。這個學位一般來說是為有非常強的人類學背景的同學準備的,可以作為單獨的學位或者聯合學位的一部分,因此不同於上一個學位,該學位通過研究導向的教學(research-leading teaching)和專業化發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提供細分化(specialised)的社會人類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