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華文化的璀璨星空;唐詩三百首,是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明珠;唐詩三百詩的壓卷之作,更是顆顆明珠中最為閃亮的一顆。都說壓軸出場的才是重頭好戲,那麼唐詩三百首壓卷之作,會超越其他唐詩出色作品嗎?
然而,被一些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卻並非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它在藝術創作上算不上最為上乘,比較普通,也不新穎;在語言遣詞上也不算怎麼高明,明白如話,通俗易懂。然而,卻是盪氣迴腸,可傳可誦、含義雋永,能引起世人強烈的共鳴。我們來品一品。
《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不要愛惜榮華富貴,而應愛惜少年時光。就象那盛開的鮮花,要及時採摘。如果不及時,等到春殘花落之時,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這是一首七言樂府詩,也是中唐時一首流行歌詞。歌詞的作者現已無法考證,有的唐詩選本徑題為杜秋娘或李錡所作,李錡是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杜秋娘是其侍妾,但詩由他倆所作這種說法,也是不確切的。
初讀這首詩,我們可能會疑惑了: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也不過如此嘛,並沒有讓人覺得特別的驚豔。但是,這首詩既然被有些人選作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自有她被甄選的道理,我們來細細品。
詩的標題"金縷衣",一下讓人聯想到金光閃閃、珠翠圍繞、綴滿金線的美麗玉衣,這恐怕只有皇室貴胄、鐘鳴鼎盛的富貴之家才能擁有的。沒錯,金縷衣比喻的就是榮華富貴。作者一開始在標題上便用了比喻的修飾手法。
提起"金縷衣",讓人想起了李後主的《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中"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的詩句,其中的"金縷鞋"也是身在皇室貴胄之家才能擁有的,皇室的富貴豈是一般人家能比的?
詩的上聯,句式相同,兩次"勸君",兩次用"惜",反覆詠嘆,揭示了勸勉惜時的主題。我們說詩歌歷來講究語詞重複、韻律優美。本詩歌的上聯只有微妙的變化,兩次重複卻不顯得囉唆,迴環不快不慢,形成優美的輕盈旋律。同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表現手法異曲同工。
上聯的"金縷衣"與"少年時"形成強烈對照,其實我認為,這兩者幾乎是等同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在人們心裡,光陰早就同黃金一樣珍貴了。然,金縷衣貴重,少年時光則更為寶貴。
《淮南子.原道訓》道:"故聖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金縷衣貴重,卻失可復得;少年時光寶貴,卻失不可復得。你說,哪個更珍貴?
詩的下聯,再次反覆詠嘆,卻是反向勸勉:不要等到花開宜折時才去採折,那就只有折空枝了。這兩句是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的千古名句,可見其威力不小。兩聯表現手法不同,上聯直抒胸臆,是賦法;下聯用譬喻方式,是比義。
而下聯兩句之內,又採用了正反強烈對比,"有花"是"堪折直須折","無花"是"空折枝"。"堪折直須折"節奏短促,力度極強,"直須"比"須"語意更為強調,有對青春年華縱情放歌的熱烈。下聯"折"字更是三見,數次強調,可見動詞"折"的重要性,又自然形成回文式的重疊之美。
從通篇來看,反覆是此詩的最大特徵。上下兩聯迴旋反覆,聯內句與句反覆,句內又字與字反覆,如此不斷的反覆,使詩句琅琅上口,可歌可誦,語語動人。而如此新穎立意,一再"勸君",規勸語氣,情真意切,帶著濃濃的歌味和娓娓道來的神韻,令人一唱三嘆、盪氣迴腸,真不愧唐詩三百的壓卷之作。
作者不惜重彩濃墨的勸勉,無非一言以蔽之"莫負好時光"。由此,連朱自清都在他的《匆匆》裡嘆息:"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
誠然,人生苦短,時光易逝,歲月不待,我們更應珍惜時光,一如陶淵明說的"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趁青春年少,趁時光正好,及時進取,及時拼搏,"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不要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今天推薦這本《唐詩三百首》經典版,針對性強,白話版本,通俗易懂,適合學習。我國本就是詩歌的國度,唐詩更是詩詞的巔峰,學習巔峰之作,學習中華文化,我們都應付諸踐行。
喜愛中華文化、喜歡詩詞的朋友,以及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等,以及工作繁忙需要詩詞薰陶的上班族,都可以學習,一是陶冶文化情操,增強綜合素質;二是提升自我,增長智慧等。
大家喜歡這首詩嗎?歡迎討論~~~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