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被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2020-12-12 鈺姐的書屋

唐詩,中華文化的璀璨星空;唐詩三百首,是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明珠;唐詩三百詩的壓卷之作,更是顆顆明珠中最為閃亮的一顆。都說壓軸出場的才是重頭好戲,那麼唐詩三百首壓卷之作,會超越其他唐詩出色作品嗎?

然而,被一些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卻並非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它在藝術創作上算不上最為上乘,比較普通,也不新穎;在語言遣詞上也不算怎麼高明,明白如話,通俗易懂。然而,卻是盪氣迴腸,可傳可誦、含義雋永,能引起世人強烈的共鳴。我們來品一品。

《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不要愛惜榮華富貴,而應愛惜少年時光。就象那盛開的鮮花,要及時採摘。如果不及時,等到春殘花落之時,就只能折取花枝了。

這是一首七言樂府詩,也是中唐時一首流行歌詞。歌詞的作者現已無法考證,有的唐詩選本徑題為杜秋娘或李錡所作,李錡是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杜秋娘是其侍妾,但詩由他倆所作這種說法,也是不確切的。

初讀這首詩,我們可能會疑惑了: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也不過如此嘛,並沒有讓人覺得特別的驚豔。但是,這首詩既然被有些人選作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自有她被甄選的道理,我們來細細品。

詩的標題"金縷衣",一下讓人聯想到金光閃閃、珠翠圍繞、綴滿金線的美麗玉衣,這恐怕只有皇室貴胄、鐘鳴鼎盛的富貴之家才能擁有的。沒錯,金縷衣比喻的就是榮華富貴。作者一開始在標題上便用了比喻的修飾手法。

提起"金縷衣",讓人想起了李後主的《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中"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的詩句,其中的"金縷鞋"也是身在皇室貴胄之家才能擁有的,皇室的富貴豈是一般人家能比的?

詩的上聯,句式相同,兩次"勸君",兩次用"惜",反覆詠嘆,揭示了勸勉惜時的主題。我們說詩歌歷來講究語詞重複、韻律優美。本詩歌的上聯只有微妙的變化,兩次重複卻不顯得囉唆,迴環不快不慢,形成優美的輕盈旋律。同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表現手法異曲同工。

上聯的"金縷衣"與"少年時"形成強烈對照,其實我認為,這兩者幾乎是等同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在人們心裡,光陰早就同黃金一樣珍貴了。然,金縷衣貴重,少年時光則更為寶貴。

《淮南子.原道訓》道:"故聖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金縷衣貴重,卻失可復得;少年時光寶貴,卻失不可復得。你說,哪個更珍貴?

詩的下聯,再次反覆詠嘆,卻是反向勸勉:不要等到花開宜折時才去採折,那就只有折空枝了。這兩句是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的千古名句,可見其威力不小。兩聯表現手法不同,上聯直抒胸臆,是賦法;下聯用譬喻方式,是比義。

而下聯兩句之內,又採用了正反強烈對比,"有花"是"堪折直須折""無花"是"空折枝"。"堪折直須折"節奏短促,力度極強,"直須"比"須"語意更為強調,有對青春年華縱情放歌的熱烈。下聯"折"字更是三見,數次強調,可見動詞"折"的重要性,又自然形成回文式的重疊之美。

從通篇來看,反覆是此詩的最大特徵。上下兩聯迴旋反覆,聯內句與句反覆,句內又字與字反覆,如此不斷的反覆,使詩句琅琅上口,可歌可誦,語語動人。而如此新穎立意,一再"勸君",規勸語氣,情真意切,帶著濃濃的歌味和娓娓道來的神韻,令人一唱三嘆、盪氣迴腸,真不愧唐詩三百的壓卷之作。

作者不惜重彩濃墨的勸勉,無非一言以蔽之"莫負好時光"。由此,連朱自清都在他的《匆匆》裡嘆息:"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

誠然,人生苦短,時光易逝,歲月不待,我們更應珍惜時光,一如陶淵明說的"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趁青春年少,趁時光正好,及時進取,及時拼搏,"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不要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今天推薦這本《唐詩三百首》經典版,針對性強,白話版本,通俗易懂,適合學習。我國本就是詩歌的國度,唐詩更是詩詞的巔峰,學習巔峰之作,學習中華文化,我們都應付諸踐行。

喜愛中華文化、喜歡詩詞的朋友,以及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等,以及工作繁忙需要詩詞薰陶的上班族,都可以學習,一是陶冶文化情操,增強綜合素質;二是提升自我,增長智慧等。

大家喜歡這首詩嗎?歡迎討論~~~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相關焦點

  • 為何是王維的這首詩,被譽為唐詩的「壓卷之作」?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詩,是唐詩中第一等的名篇。此詩為當時的梨園樂工廣為傳唱,納入樂府三疊而成為「陽關曲」,被後人譽為唐詩的「壓卷之作」(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黃生《增訂唐詩摘抄》卷四、王士楨《帶經堂詩話》卷四等)。據王兆鵬《唐詩排行榜》排名,此詩屈居第二,第一為崔顥的《黃鶴樓》。
  • 才女寫首詩,將軍納為妾,皇帝立為妃,成《唐詩三百首》壓卷之作
    而本期我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首唐詩,它給作者帶來的改變更是巨大無比,本是普通女子,卻因為一首奇詩,先是被將軍納為妾室,後又被皇帝立為妃子,這首詩流傳千年之後更是入選《唐詩三百首》,甚至成為其中最後一首壓卷之作。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這首詩。
  • 哪首詩是唐詩壓卷之作
    原標題:哪首詩是唐詩壓卷之作   黃鶴樓圖 夏永/繪   聞一多先生曾說:「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在周珽看來,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和王維《積雨輞川莊作》乃是唐詩的桂冠。   對於唐人絕句,也有多個第一的主張。明代王世懋在《藝圃擷餘》中對李攀龍推舉王昌齡《出塞》其一為壓卷之作頗不認同,認為不過是「擊節『秦時明月』四字耳」,指出「必欲壓卷,還當於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渙『黃河遠上』二詩求之。」
  • 《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說起《唐詩三百首》我真的是太熟悉,因為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我相信肯定有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和我一樣吧。這是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一本書,據我媽媽說在小時候我曾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裡的詩歌都給背過。其實我現在想一下都有些佩服當年幼小的我,《唐詩三百首》裡面可是選了77位詩人共311首的作品,我都舉得我小小的腦容量是怎麼記住的。
  • 王昌齡的這首詩,氣勢雄渾,被後人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在浩瀚的唐詩中,有好幾首七絕都被後代評家推為壓卷之作,今天小樓要和大家一起精讀的王昌齡的《出塞》,就被明代詩人李攀龍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同為明代詩人的楊慎在編選唐人絕句時,也將其列為第一。壓卷之說,雖然沒有什麼客觀的標準,但也能說明王昌齡的《出塞》唐人七絕中的重要地位。
  • 十首「壓卷之作」,究竟哪首堪當引領唐詩風騷?
    周日讀詩,讀到崔顥的《黃鶴樓》時,對評語中的一句話——此詩被譽為唐詩的壓卷之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譽從何來,因何被譽?壓卷之作,有無其它?今天,就聊聊唐詩中「壓卷之作」那點事。唐詩數量,浩如星海。根據1705年清康熙年間編校的《全唐詩》,其收錄的詩篇有四萬八千九百餘首,涉及的詩人有兩千兩百餘人。
  • 《唐詩三百首》中最特殊的三首詩,一首民謠、一首怪詩、一首絕唱
    這三百餘首經典唐詩中,大多都是名家名作。且來欣賞這三首無名氏的詩作,看看有何高明之處能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哥舒歌》本是盛唐時西北邊疆的一首民謠,署名中的「西鄙人」意為西北邊疆人,名副其實的無名氏!「杜秋娘」,《唐詩三百首》也延續了此說。
  • 《唐詩三百首》中最特殊的三首詩,一首民謠、一首怪詩、一首絕唱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311首經典唐詩中,還有三首詩是無名氏所作,其中一首民謠、一首怪詩,還有一首被張冠李戴的名作。且來欣賞這三首無名氏的詩作,看看有何高明之處能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哥舒歌》本是盛唐時西北邊疆的一首民謠,署名中的「西鄙人」意為西北邊疆人,名副其實的無名氏!詩中所寫的是盛唐時期多次打敗吐蕃的名將哥舒翰。這首詩之所以能入選《唐詩三百首》,是因其以短小的篇幅刻畫出一代名將的英勇善戰和赫赫武功。
  • 《唐詩三百首》裡的這首詩,俗裡俗氣,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今天要給大家講多的詩同樣是一首五言絕句,表面看來俗裡俗氣,卻被譽為「一字難改」,還入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名為《新嫁娘詞》,作者是中唐詩人王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王建出身貧寒,早年曾投身軍旅,寫過一些邊塞題材的詩歌,但他最出名的還是宮怨詩和樂府詩。他曾寫過上百首宮詞,以白描的手法揭露了宮廷生活的黑暗,抒發了宮女們幽居深宮的苦悶怨恨之情,後世評價「《宮詞》凡百首,天下傳播。
  • 《唐詩三百首》究竟有多少首詩?90%的人都不知道
    唐代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名家輩出,唐詩數量約有五萬多首,後世多有選本。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以《唐詩別裁》為藍本,選擇了的唐詩中最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既好讀又好背誦的作品,編選《唐詩三百首》收錄詩三百餘首,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唐詩三百首》。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曾被推為唐人七律壓卷之作,選入唐詩三百首
    今天我們要讀到的這首《積雨輞川莊作》,正是王維「隱居」終南山輞川莊所作。這首詩是王維田園詩的代表作,被清代蘅塘退士孫洙選入其《唐詩三百首》。《積雨輞川莊作》唐·王維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蘇軾所謂「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這句便是很好的例證。史載,唐人李肇因見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的詩句,便譏笑王維抄襲李嘉祐。後來明人胡應麟極力辯解說:「摩詰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應該是李嘉祐用王維的詩。」李嘉祐與摩詰同時而稍晚,誰襲用誰的詩句,這很難說。但正如宋人葉夢得認為即使王維用李嘉祐詩,添加的兩個疊詞使詩句更加精彩。
  • 《唐詩三百首》到底有沒有三百首詩
    而《唐詩三百首》也只是記錄在冊的詩集,這只是唐朝詩詞中的一小部分。我們熟知《唐詩三百首》卻不是唐代人所編,而是到了一千多年後的清朝乾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73年。編選者名為孫洙是一位唐詩愛好者。他字臨西,別號蘅塘退士,江蘇無錫人。而他的這本《唐詩三百首》卻是為了為自家書塾所做的課本供孩童們背誦,自問世以來,他的這本書可謂是被廣大學者奉為最成功的唐詩選集。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唐詩三百首中最氣勢磅礴的邊塞詩,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的邊塞詩,比如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比如王之渙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洋溢著熱切的報國之心,寫出了大唐時期的人們的報國志向和風度自信。尤其是岑參的一首古詩,堪稱唐詩300首當中最氣勢磅礴的邊塞古詩,被譽為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這首古詩就是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 「解密」唐詩三百首開篇第一首是什麼詩?為何選這首?這叫情懷
    上期我們講了唐詩三百首的作者以及創作背景,還解釋了為什麼一定是三百首,而不是二百首,也不是四百首?!今天我們聊一下唐詩三百首開篇的第一首詩,是哪一篇呢?這首詩的作者,張九齡(公元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唐朝韶州曲江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張九齡是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
  • 《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早已陪伴著我們從年幼走到現在,甚至會陪伴我們走完一生。對於《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感遇十二首·其一》是唐代詩人張九齡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它也是目前最經典,銷量最大,蘅塘退士選本《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詩。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兩種自古以來就是清雅高潔代表的春蘭和秋桂,也表達了詩人如同春蘭秋桂般堅貞清高的品格,抒發了自己遭受排擠的憂思。「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 國學古詩詞:至真至性,《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
    一朝相逢,一夕離散,空留下這痴曲柔腸,隨風婉轉,醉舞千年。首唱《金縷衣》:杜秋娘:唐代金陵歌伎。出身卑微,容貌秀媚,能歌善舞,十五歲時就能填詞作曲,風靡整個江東。因豔名遠揚而被當時的鎮海節度使李錡買入府中充當歌舞伎。在當時一般的歌舞伎都是學一些現成的歌舞,為主人表演取樂。然而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卻不甘心埋沒於成群結隊的歌舞伎中。為了讓自己脫穎而出,自譜這首《金縷衣》,並在一次宴席上唱給李錡聽。
  • 《唐詩三百首》選詩三百一十一首,為何張九齡的這首詩排在第一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甚廣的唐詩彙編選集,其中收錄了唐代77位詩人311首詩篇,其中以杜甫的詩最多,高達38首,而李白、王維、李商隱等著名詩人亦有20餘首。張九齡是唐代開元年間的詩人,他也有部分詩歌被收錄在了《唐詩三百首》中,雖然並不多,僅僅幾首而已。像他的《望月懷遠》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被我們所熟知的,而除了這首之外,便是他的《感遇》幾首了。比起《望月懷遠》,他的幾首《感遇》似乎並不是很有名,然而,他其中的一首《感遇》卻被列為《唐詩三百首》第一首,這是為什麼呢?
  • 唐詩三百首經典長詩:因為這首詩,李白才被譽為「謫仙人」
    比如這一首唐詩300首當中的經典長詩,就是李白風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正是因為這首古詩,李白才被當時的文壇領袖賀知章譽為「謫仙人」。這首古詩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就是李白的《蜀道難》。在我們讀高中的時候應該都學過,畢竟這首詩歌當中所體現的對於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對於對於友人的友誼之深厚,對於故鄉之地奇異風景的感嘆描寫,更有一種磅礴氣勢充實其中。從整體來看,這首古詩分為三個部分。「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 77位詩人,318首詩,《唐詩三百首》竟然不是三百首詩?
    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寶庫的一顆明珠,對後世的文學發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唐詩三百首》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大多數人不知道唐詩三百首有多少首詩。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以《唐詩別裁》為藍本編撰,《唐詩三百首》每有增補,有三百一十三首、三百一十七首、三百二十一首等不同版本,我們對三百一十八首的版本進行盤點。《唐詩三百首》共收錄77位詩人,318首詩,涉及五言古詩、樂府詩、七言古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共7種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