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詩詞#
《唐詩三百首》是歷代數百種唐詩選本中普及最廣的一個選本,其編修的本意是取簡去繁、分門別類,專選唐人經典且膾炙人口之作,以便記誦學習,使之成為合適的家塾教材。
《唐詩三百首》中共收錄了唐代77位詩人的311首詩作,分五言七言,體裁上在分為古體、樂府、絕句、律詩,乃成七卷。
這三百餘首經典唐詩中,大多都是名家名作。比如詩聖杜甫就有38首詩作入選,李白、王維、李商隱都有二十多首入選,其餘如王昌齡、孟浩然、白居易、杜牧等等名家不勝枚舉。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311首經典唐詩中,還有三首詩是無名氏所作,其中一首民謠、一首怪詩,還有一首被張冠李戴的名作。
且來欣賞這三首無名氏的詩作,看看有何高明之處能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第一首便是下面這首《哥舒歌》:
哥舒歌
唐·西鄙人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這首《哥舒歌》本是盛唐時西北邊疆的一首民謠,署名中的「西鄙人」意為西北邊疆人,名副其實的無名氏!詩中所寫的是盛唐時期多次打敗吐蕃的名將哥舒翰。
這首詩之所以能入選《唐詩三百首》,是因其以短小的篇幅刻畫出一代名將的英勇善戰和赫赫武功。詩中從遼闊壯遠的邊疆夜景寫起,至哥舒翰帶刀的英勇形象,最後從側面敵人不敢犯邊來讚揚哥舒翰的威名之盛。
這首詩於短小而樸實中反映出盛唐氣象,既易於理解也很有教育意義,故而能被收入《唐詩三百首》中。再來看看第二首無名氏之作:
雜詩
唐·無名氏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這首詩是《唐詩三百首》中唯一一首明確標註「無名氏」的詩作,題材是思鄉詩,相比唐詩中很多思鄉名作,此詩並非特別出眾。但此詩有一奇特之處。
讀詩講究斷句,一般的七絕斷句大多都是「二二一二」或「二二三」的方式。譬如「故人——西辭——黃鶴樓」、「渭城——朝雨——浥——輕塵」。
而這首《雜詩》卻大異於尋常,它的斷句是「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近寒食雨」、「著麥苗風」實際上就是雨近寒食、著風麥苗,這樣倒裝寫來是為了加強各個意象之間的關聯,營造更加悽迷的意境,為後兩句的抒情思鄉鋪墊。
此詩能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大概也是看中了它獨特的斷句吧。再來看看第三首無名氏之作:
金縷衣
唐·無名氏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首《金縷衣》可謂是無人不知,此詩在唐代時就膾炙人口,千年來傳誦不絕,已然成為勸人惜時的千古名作。
不過這首詩的作者一向被標註為「杜秋娘」,《唐詩三百首》也延續了此說。實則不然,此詩的作者已不可考,當為無名氏。之所以被張冠李戴,乃是因杜秋娘曾演唱此詩,杜牧為之作傳,以致世人誤會。
憑這首詩的知名度,能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是必然的,不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此詩都屬上乘,尤其是韻律節奏感,讀來讓人深感盪氣迴腸,若是能配樂演唱,想必更是醉人了。
《唐詩三百首》中的三首無名氏之作,便是以上這三首了,一出民間、一為怪詩、還有一首家喻戶曉的名作,你更喜歡哪一首呢?不妨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