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唐詩三百首最後一首是什麼詩?壓軸必有妙用,催人奮進

2020-12-06 醫鳴

之前我們講了唐詩三百首的作者以及創作背景,還解釋了為什麼偏偏就是三百首,而不是二百首,也不是四百首?!

上期我們講過了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以及為什麼選這一首作為開篇第一首。我們再來複習一遍:

感遇四首之一張九齡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大家都背過了吧,不管是朋友閒談,還是教育孩子,或者小朋友之間的得瑟,都用得到。

今天我們再來聊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篇,關於這一篇,一個好消息,一個更好的消息,大家先聽哪一個?

先說好消息吧,這首詩非常好背,可能很多朋友早就會背:

金縷衣作者:杜秋娘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注意,作者是杜秋娘,不是度娘,但是經歷比度娘要傳奇的多。杜秋娘是一位江南小鎮姑娘,文採秀麗兼容並包,兼收並蓄。當時也有流行歌曲,只不過是前人已經譜好詞曲,後人只管傳唱即可。然而杜秋娘不滿足於終身翻唱,於是原創了一首《金縷衣》。她把這首歌唱給李錡聽,李錡聽完,感嘆這女子太有才了,決定大賞,就把她娶回家了。李錡是淄川王李孝同的五世孫,後來造反被剿滅。杜秋娘入宮為奴,成為歌姬;後來憑藉這首《金縷衣》成功捕獲唐憲宗的芳心,被封為秋妃。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度娘對杜秋娘這首詩的解釋:

有了釋義,是不是覺得更好背了。

但是為什麼唐詩三百首的編者孫洙要把這一首詩放在壓軸的位置呢?

首先,從年代來講,杜秋娘已屬唐代後期。

其次, 明朝張岱說過: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編者孫洙生活在乾隆年間,這種舊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但孫洙並不認同,女詩人壓軸,以表敬意,而且是唯一女詩人。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光是作者編者,塵世間的每一個人,在回首往事的時候,總有一些日子的碌碌無為讓你羞恥,更有一些時間的虛度年華讓你悔恨。作為一部想要流傳千古的經典,編者孫洙用這首《金縷衣》壓軸,此詩當之無愧!

這首詩如此催人奮進,小編忍不住將她翻譯成了英文版:

小編英語水平只有大學六級,不到之處,大家多多包涵。

當然並不是所有好詩都被孫洙編入了唐詩三百首,有很多膾炙人口、朗朗上口的好詩就被漏掉了,我們來欣賞一首:

有緣千裡來相會,隨手點讚也不累;

萬水千山總是情,關注小編行不行~

這首唐詩還不錯吧,可能有朋友已經忍不住要誇獎小編了:好溼!果然好溼!

唐詩三百首,小編數了數,可能背全的也就二三十首了,你還記得幾首呢?題目試試能不是打出來?這最後一首《金縷衣》,勸人奮進,希望大家能背下來,更希望大家不要虛度光陰。

相關焦點

  • 「解密」唐詩三百首開篇第一首是什麼詩?為何選這首?這叫情懷
    上期我們講了唐詩三百首的作者以及創作背景,還解釋了為什麼一定是三百首,而不是二百首,也不是四百首?!今天我們聊一下唐詩三百首開篇的第一首詩,是哪一篇呢?張九齡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位名相,他深為世人敬重敬仰,王維、杜甫等大詩人都有作品歌頌張九齡。他還曾徵辟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過王維做右拾遺;杜甫早年也想把自己作品請他品評,未能如願,晚年回憶,猶嘆可惜。曾經預言安祿山必反,張九齡病逝後,果然爆發了安史之亂。
  • 《唐詩三百首》中最特殊的三首詩,一首民謠、一首怪詩、一首絕唱
    《唐詩三百首》中共收錄了唐代77位詩人的311首詩作,分五言七言,體裁上在分為古體、樂府、絕句、律詩,乃成七卷。這三百餘首經典唐詩中,大多都是名家名作。比如詩聖杜甫就有38首詩作入選,李白、王維、李商隱都有二十多首入選,其餘如王昌齡、孟浩然、白居易、杜牧等等名家不勝枚舉。
  • 《唐詩三百首》中最特殊的三首詩,一首民謠、一首怪詩、一首絕唱
    ,還有三首詩是無名氏所作,其中一首民謠、一首怪詩,還有一首被張冠李戴的名作。且來欣賞這三首無名氏的詩作,看看有何高明之處能被選入《唐詩三百首》。詩中所寫的是盛唐時期多次打敗吐蕃的名將哥舒翰。這首詩之所以能入選《唐詩三百首》,是因其以短小的篇幅刻畫出一代名將的英勇善戰和赫赫武功。詩中從遼闊壯遠的邊疆夜景寫起,至哥舒翰帶刀的英勇形象,最後從側面敵人不敢犯邊來讚揚哥舒翰的威名之盛。
  • 《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幾乎人人會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所說的一句諺語。姑且不談這句諺語的可操作性,因為當中的「吟詩」可不是背詩,而是作詩。不過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唐詩三百首》是會陪伴著他從年幼走到年長,甚至走完一生。
  • 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首,為一小妾所寫,最後14字如今家喻戶曉
    關於《唐詩三百首》大家應該都知道,作為唐詩入門最權威的啟蒙讀物之一,如今在中國已經是家喻戶曉了。只是對於《唐詩三百首》中三百首詩歌的排列順序,有的人還不是很清楚。畢竟現在也說了,經典嘛,就是都知道要讀但是沒有人去讀的東西。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是什麼意思?
    清代的蘅塘居士在《唐詩三百首·序》中說:「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
  • 《唐詩三百首》by Alex Ng 心靈巨作 震撼面世!內有福利~
    幾年前,Alex 提出了把 Book Test 和中華文化寶庫中的「唐詩」結合,經過3年的構思和努力,就是即將要發布的《唐詩三百首》。觀眾隨意翻開任何一首詩,魔術師可以與他感官神經同步,遙距感應到其視覺影像及內心感覺,從而成功讀取到內文的插圖細節,詩人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以及詩人及該首唐詩的名稱。
  • 《唐詩三百首》:杜甫爺爺,唯有一首詩被選入,原來是難得的經典
    對於歷史、文化的研究都有巨大意義,《唐詩三百首》是古詩中最為經典的作品集合。其中杜甫的作品就有三十五首,但是安久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欣賞的,是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唯一被選入的作品。杜審言生活在初唐時期,也曾高中進士,但是仕途並不是一帆風順,後來也遭到貶謫。在《杜審言集》中,收錄了他的詩作共計四十三首。但是為什麼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只有一首,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唐詩三百首》題目最長的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也是在民眾中影響最大的唐詩選本,可是你是否知道《唐詩三百首》題目最長的是哪一首詩嗎?這是白居易年輕時候寫的一首詩,我們先看看白居易這首詩的內容: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 讀了李白《關山月》才知道 唐詩三百首中好多樂府詩也是格律詩
    有人問:「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如何欣賞李白的詩《關山月》?前言蘅塘退士對於李白的樂府詩最為青睞,除了這首《關山月》以外,李白還有十幾首詩被收到《唐詩三百首·樂府》目錄下。這首詩當然是一首樂府詩。但是,李白《關山月》不僅僅是一首簡單的樂府詩,它還具有格律詩的特點。
  • 《唐詩三百首》最令人熱血沸騰的一首詩,通篇很霸氣也很有氣勢!
    如果想要比較系統,快速地了解唐詩,那《唐詩三百首》是最好的一部詩集,裡面收錄了唐朝眾多詩人比較經典的一些作品,只要讀過這些作品,我們也能夠大致對唐詩有一個了解,裡面的作品更是豐富多樣,各種各樣題材的詩作都有。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部經典的詩集,會一直受到人們喜愛的原因。
  • 《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一首嗎?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早已陪伴著我們從年幼走到現在,甚至會陪伴我們走完一生。對於《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感遇十二首·其一》是唐代詩人張九齡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它也是目前最經典,銷量最大,蘅塘退士選本《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詩。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兩種自古以來就是清雅高潔代表的春蘭和秋桂,也表達了詩人如同春蘭秋桂般堅貞清高的品格,抒發了自己遭受排擠的憂思。「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 《唐詩三百首》最美的一首詩,流傳千年,讓人驚豔!
    當時有名的優秀詩人數不勝數,而這些作品大多被收藏在《全唐詩》當中,共計五萬多首。而在《唐詩三百首》中更是選取了311首流傳最廣的作品。今天一起來欣賞的就是這其中最美、最有意境的一首詩,作者是唐代詩人常建。
  • 唐詩有多美?都在這310首唐詩裡
    人一生所有的經驗,都可以在唐詩裡找到對應的詩句。當你穿越生命中的萬水千山,你會發現,有一首唐詩正在前面靜靜等著你。 在我國,再沒有一本書比《唐詩三百首》影響更大了。
  • 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可是沒有收錄《唐詩三百首》,什麼原因呢
    清朝文人蘅塘退士在晚年編撰一部經典名著《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部啟蒙的讀物,收錄了唐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共是有311首,其中杜甫的作品收錄最多,達到了驚人的38首,其次是王維29首入選,李白排在第二位也有27首入選,這些人的作品那都是千古名篇,編撰所選錄其中的作品,每一首都是精挑細選,確保作品的經典性,還有可讀性。
  • 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可是沒有收錄《唐詩三百首》,什麼原因呢
    清朝文人蘅塘退士在晚年編撰一部經典名著《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部啟蒙的讀物,收錄了唐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共是有311首,其中杜甫的作品收錄最多,達到了驚人的38首,其次是王維29首入選,李白排在第二位也有27首入選,這些人的作品那都是千古名篇,編撰所選錄其中的作品,每一首都是精挑細選,確保作品的經典性,還有可讀性。
  • 《唐詩三百首》到底有沒有三百首詩
    答案當然是有啦!在唐代,詩人才子輩出。而《唐詩三百首》也只是記錄在冊的詩集,這只是唐朝詩詞中的一小部分。我們熟知《唐詩三百首》卻不是唐代人所編,而是到了一千多年後的清朝乾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73年。編選者名為孫洙是一位唐詩愛好者。
  • 今日智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讀後感
    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聞名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
  • 77位詩人,318首詩,《唐詩三百首》竟然不是三百首詩?
    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寶庫的一顆明珠,對後世的文學發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唐詩三百首》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大多數人不知道唐詩三百首有多少首詩。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以《唐詩別裁》為藍本編撰,《唐詩三百首》每有增補,有三百一十三首、三百一十七首、三百二十一首等不同版本,我們對三百一十八首的版本進行盤點。《唐詩三百首》共收錄77位詩人,318首詩,涉及五言古詩、樂府詩、七言古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共7種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