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講了唐詩三百首的作者以及創作背景,還解釋了為什麼偏偏就是三百首,而不是二百首,也不是四百首?!
上期我們講過了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以及為什麼選這一首作為開篇第一首。我們再來複習一遍:
感遇四首之一張九齡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大家都背過了吧,不管是朋友閒談,還是教育孩子,或者小朋友之間的得瑟,都用得到。
今天我們再來聊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篇,關於這一篇,一個好消息,一個更好的消息,大家先聽哪一個?
先說好消息吧,這首詩非常好背,可能很多朋友早就會背:
金縷衣作者:杜秋娘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注意,作者是杜秋娘,不是度娘,但是經歷比度娘要傳奇的多。杜秋娘是一位江南小鎮姑娘,文採秀麗兼容並包,兼收並蓄。當時也有流行歌曲,只不過是前人已經譜好詞曲,後人只管傳唱即可。然而杜秋娘不滿足於終身翻唱,於是原創了一首《金縷衣》。她把這首歌唱給李錡聽,李錡聽完,感嘆這女子太有才了,決定大賞,就把她娶回家了。李錡是淄川王李孝同的五世孫,後來造反被剿滅。杜秋娘入宮為奴,成為歌姬;後來憑藉這首《金縷衣》成功捕獲唐憲宗的芳心,被封為秋妃。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度娘對杜秋娘這首詩的解釋:
有了釋義,是不是覺得更好背了。
但是為什麼唐詩三百首的編者孫洙要把這一首詩放在壓軸的位置呢?
首先,從年代來講,杜秋娘已屬唐代後期。
其次, 明朝張岱說過: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編者孫洙生活在乾隆年間,這種舊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但孫洙並不認同,女詩人壓軸,以表敬意,而且是唯一女詩人。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光是作者編者,塵世間的每一個人,在回首往事的時候,總有一些日子的碌碌無為讓你羞恥,更有一些時間的虛度年華讓你悔恨。作為一部想要流傳千古的經典,編者孫洙用這首《金縷衣》壓軸,此詩當之無愧!
這首詩如此催人奮進,小編忍不住將她翻譯成了英文版:
小編英語水平只有大學六級,不到之處,大家多多包涵。
當然並不是所有好詩都被孫洙編入了唐詩三百首,有很多膾炙人口、朗朗上口的好詩就被漏掉了,我們來欣賞一首:
有緣千裡來相會,隨手點讚也不累;
萬水千山總是情,關注小編行不行~
這首唐詩還不錯吧,可能有朋友已經忍不住要誇獎小編了:好溼!果然好溼!
唐詩三百首,小編數了數,可能背全的也就二三十首了,你還記得幾首呢?題目試試能不是打出來?這最後一首《金縷衣》,勸人奮進,希望大家能背下來,更希望大家不要虛度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