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人蘅塘退士在晚年編撰一部經典名著《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部啟蒙的讀物,收錄了唐朝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共是有311首,其中杜甫的作品收錄最多,達到了驚人的38首,其次是王維29首入選,李白排在第二位也有27首入選,這些人的作品那都是千古名篇,編撰所選錄其中的作品,每一首都是精挑細選,確保作品的經典性,還有可讀性。
《唐詩三百首》收錄的作品儘管很經典,也很具有文學性,可依舊還是有遺憾,一些同樣很具有文學性的作品,反而沒有入選,其中要數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最是應該入選,可是編者反而是放棄這首詩,選擇了劉禹錫的另一首《烏衣巷》,當然後者也是經典之作;但是前一首更具有哲理性,每一句都是經典,詩人在這首詩中,告訴了我們許多的大道理。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唐詩原本是不具備哲理,主要還是以抒情為主,這一點其實與宋詩是有著很大的區別,可是像劉禹錫這種思想家,他的作品自然與眾不同,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寫得很深刻,當時詩人創作這首詩時,已經是白老蒼蒼,剛剛回到洛陽,正好在酒席上遇到了白居易,兩個人同病相憐,白居易先是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贈送劉禹錫,這讓他讀了很是感動,於是他回贈了這一首。
劉禹錫的一生也是時常被貶,早年間由於參與了以改革派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最終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以失敗告終,詩人也就遭受到了打壓,先是被貶到湖南,此後又被貶到安徽、嶺南、貴州、四川等地,在當時這些地方都是屬於蠻荒之地,他在那些地方度過了一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時光,回到了洛陽可謂是感慨萬千,恰好白居易與他一樣,也是被貶到江州,兩個人在酒席上聊起往事,回想被貶的生活,當真是百感交集。
這是一首很經典的七言律詩,首聯和頷聯便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也是寫下了當時內心的感受,還有對於那段時間的議論,我在那巴山楚水悽涼地,一共是生活了二十二年,這可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是全部都浪費,以至於現在什麼事情都沒有做成,一輩子都是碌碌無為。我在外地的時候經常會思念故鄉的老朋友,所以每次思念朋友時,我都會吟誦《思舊賦》,無非是希望可以緩解內心的憂愁,還有思鄉之苦,現在回到了故鄉,可是早已物是人非,我就像是爛柯人一樣。
那麼這裡的爛柯人所指的是王晉一個叫王質的人,據說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看到兩個老人在樹下下棋,他好奇在旁邊觀看,等到兩人下完了棋,他回到家裡時,世間早已過了一百年。詩人在這裡使用這麼一個典故,正是告訴世人,他歷經了苦難,吃過了無數的苦頭,現在回來了,可是一切都變了,自己也已經老得不成樣子了。
頸聯和尾聯寫得最好,也是最經典,尤其是那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其實是講述了一個道理,江上曾經有無數的船隻翻覆了,可是人們並不會畏懼,依舊還是在上面行船,並不會害怕,原本已經是枯萎了的樹,但是到了春天之後,它依舊還是生出了許多新的嫩葉,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今天我聽了為我吟誦的詩篇,這讓我很是感動,我們兩個人可謂是同病相憐,聽到了你的詩歌,我也更加有精神,所以現在我什麼也不想說了,只想舉起手中的酒杯,我們喝個一醉方休。
劉禹錫的詩感人肺腑,同時又充滿了哲理,我們如果能夠從中理解其中的意思,再把哲理融入進生活中,相信一定會有收穫。詩人儘管受盡了苦難,吃過了無數的苦頭,可是他依舊還是活得很精彩,從來不會畏懼生活。這麼經典的一首詩,《唐詩三百首》裡卻沒有收錄,那麼我個人認為,可能是由於編者個人愛好,不太喜歡這種有哲理的詩作,反而是選擇了其它的作品。不過這首詩沒有入選,那也是《唐詩三百首》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