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也是在民眾中影響最大的唐詩選本,可是你是否知道《唐詩三百首》題目最長的是哪一首詩嗎?這是白居易年輕時候寫的一首詩,我們先看看白居易這首詩的內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裡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這首詩的內容不難理解,就是講述了在戰亂之後,作者和兄弟姐妹羈旅漂泊各處,戰亂給人們帶來流離失所的災難,白居易看見天上的明月,想到「月圓人不圓」的情景,心中感慨萬千,抒發了對兄弟姐妹的思念之情。
不賣關子了,大家仔細看看這個題目,白居易的這首詩的題目叫《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不知道網友們看見這個題目後,有什麼觀感?有沒有頭暈目眩的感覺!這個題目有足足50字,白居易這首七言律詩有56個字,就比這個題目多了6個字。
在這個題目中,作者已經將戰亂背景、流離失所的慘狀以及思念的對象都交代了。「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與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一樣都是表達「明月千裡寄相思」這一主題的典型名句, 區別在於李白更加「自我」一點兒,李白從自身出發通過明月表達對王昌齡的關心。而白居易不僅從自己下筆,也從對方下筆,將自己和兄弟姐妹都融入抒情的環境之中。「五處」指題目中的浮梁、於潛、烏江、符離、下邽這5個地方。白居易此時就在符離。
在《唐詩三百首》中,題目最長的就是白居易這首詩,不知網友們看完這首詩的題目後,有何感想?該怎麼斷句?讀得通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