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三種力量聚動力 鄉村振興先「振心」

2020-12-18 華龍網

大觀鎮中江村村貌

「鄉村振興一定是幹出來的,幹需要能力、需要本領,最關鍵的還要有一顆肯幹的心。」在南川區相關負責人看來,只有聚人氣、凝人心,內化同一條信念,喚醒農民群眾的主體意識,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真正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南川以鄉村「振心」推動「振興」,鄉村振興深入人心、動力十足。

用自強的力量「振心」

張中倫:好日子是幹出來的

每天早上6點起床,簡單收拾吃點早飯,花上半個小時清潔門前院後,再到村裡的蔬菜基地務工……這是南川區河圖鎮長坪村村民張中倫的日常生活。他像上班族一樣,每天在蔬菜基地裡工作8個小時。

「雖然已經脫了貧,但還不是歇下來的時候,苦點累點才能有好的日子過。」張中倫認為,「靠人吃飯空米缸,唯有下田流汗才能谷滿倉」。

曾經,張中倫被確定為建卡貧困戶。過去的他,一直靠天吃飯,家裡的3畝多地種的都是土豆、穀子等傳統農作物,一年下來的收入僅夠家裡的日常吃喝。他自己因車禍導致雙股骨頭壞死,妻子患有早期肝硬化,還有孫子、孫女上學花學費,一家人因病、因學致貧。

借著脫貧攻堅的春風,村裡的農業產業發展租用了他家3畝土地,每年能獲得780元左右的租金;通過配股分紅,按照人均320元,張中倫一家6口人,能獲得1920元;在村裡發展的蔬菜基地,優先考慮貧困戶務工,張中倫還能收入4000元左右…….

「如今全家全年收入加起來能達到近2萬元,與脫貧前比起來差不多翻了一番。」在張中倫看來,好日子要靠政府的好政策,更靠自力更生。因此,今年他用8000元積蓄購買了一輛二手長安車,用作兒子拉貨賺錢。想像著載滿貨物的汽車穿行在村鎮間,張中倫不自覺地露出了笑容。

像張中倫一樣的自力更生脫貧典型,南川區還有不少。在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該區為廣大農民群眾上「思想課」扶夢想,設立農民學校,遴選政治堅定、理論過硬、政策熟悉的志願者240餘人,組建脫貧攻堅夢想宣講隊,廣泛宣傳一批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勤勞致富的先進典型,教育引導廣大農民樹立不甘貧困、勤勞自強的思想觀念。

用奉獻的力量「振心」

餘本壽:先拿我家做示範

走進南川區大觀鎮中江村,只見大小道路乾淨整潔,之前扎眼的垃圾堆、柴草堆被綠化苗木取代。優美的村容環境讓人很難相信,這裡在幾年前還是一個「髒亂差」的村落。

而發生這一切的轉折,源於一個基層黨員——餘本壽。他以無私的奉獻,激發了當地村民振興鄉村的力量。

為夯實生態宜居的鄉村底色,近兩年南川區著力開展了人居環境整治。但剛啟動時,大多數村民卻不太樂意配合:「除了自己家裡,哪個有空天天打掃屋前屋後。」「土地是我的,憑啥子要拿出來『公用』。」……

就在這時,作為黨員的餘本壽站了出來:「其他人不幹,先拿我家做示範。」於是,他便把自家土地拿出來修公共廁所,修垃圾站,建花園。並在人居環境改造期間,不斷帶頭做工作,調解矛盾:當挖汙水處理池的泥巴無處放時,他就去動員村民騰地方;當修便民道村民不願把土地拿出來,他去勸說……那段時間經常可以看到餘本壽穿梭在鄉間小路上。在他的影響下,村民逐漸開始主動投身其中,願意把土地拿出來修路,也願意把院壩拿出來修花園。

村居變美看得見,村民們也忍不住誇耀:「一出門看到哪點都好看,不管哪個到我們村來,都羨慕得很。」

而對於自己的「損失」,餘本壽毫不在意:「我付出的這點不算什麼,但環境變好了,受益的卻是所有人。」

用發展的力量「振心」

秦茂盛:廣闊農村大有可為

「我是地地道道的南川農村娃兒,每年回家,都能看到家鄉的變化,現在的農村更不一樣了!」從喜人的農村變化中,今年32歲的秦茂盛堅定了紮根在農村的信念。

秦茂盛是南川區南城街道雙河場村民。大學畢業後,他在重慶主城找到了一份在重慶微電子工業學校任職的工作。就在親朋好友都認為他會好好在城裡生活的時候,在主城工作4年後,他卻回到家鄉當農民。

「時值南城街道正在打造萬畝高山蔬菜基地,這裡的空氣環境、地理位置是非常適合搞現代農業。」秦茂盛籌集了300多萬元資金,在南城街道官地村流轉了200畝土地發展高山蔬菜產業。

通過精心培育,秦茂盛第一輪豐收穫利100多萬元。這為他發展農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在搞蔬菜種植的同時,他還把目光放在了觀光農業上。他在媒體上做廣告,在微信朋友圈裡搞推廣,吸引家長帶著孩子周末到園子裡採摘。並在南川區農委的指導下,建起了南川區科教示範種植基地,跟學校接洽,讓孩子們到這裡來體驗農耕文化。為了讓遊客來了能住得下,他還建起了提供特色住宿的生態農莊,配套了兒童遊樂場等。

「農業發展生態綠色大有可為,如今在農村也可以闖出一片天。」秦茂盛說。

農業產業的「錢景」鼓舞人心。在秦茂盛的帶動下,當地村民也紛紛發展起了高山蔬菜和農家樂。

喬筱 圖片由南川區農委提供

相關焦點

  • 聚人才之力 助推鄉村振興
    我們要積極鼓勵引導各類人才向基層一線和艱苦邊遠地區流動,聚全體之智助推脫貧攻堅,聚人才之力助力鄉村振興。助力鄉村振興,我們要加大鄉村實用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培養本土人才,我們要實施引導本土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實施本籍大學生定向培養、農民工返鄉創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村級後備力量培育,大力推行培養土專家、田秀才,讓他們切實助力鄉村振興工作,讓了解家鄉的人去改變家鄉,讓熱愛家鄉的人去振興家鄉。
  • 南川:「一朵金花」叫響農文旅 「十二金釵」助力鄉村振興
    南川,因區位優勢明顯、境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而成為重慶市民短途旅遊的首選之地。除卻金佛山、神龍峽等知名景區外,南川的鄉村也是一幅唯美的畫卷。而「十二金釵」大觀園則是南川鄉村旅遊的代表作,其憑藉秀美的山水風光、豐饒的農特產品、精彩的旅遊活動,通過全域旅遊、農旅、文旅等融合發展,已逐漸成為重慶鄉村旅遊的「一朵金花」。
  • 最新︱大觀片區鄉村振興核心示範區怎麼建,丁書記這樣說……
    原創 南川發布 南川發布丁中平在聽取《大觀片區鄉村振興核心示範區
  • 聚初心之力、助鄉村振興,周蕩村老齡活動室啟用啦~
    聚初心之力、助鄉村振興,周蕩村老齡活動室啟用啦~ 2020-10-26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西涇陽: 凝聚鄉賢力量 唱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訊  凝聚鄉賢力量,推動鄉村發展,是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近日,涇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賢議事會」工作推進會暨口鎮吊莊村鄉賢議事會的揭牌儀式在吊莊村廣場舉行,近60位鄉賢代表和村級兩委會成員歡聚一堂,同敘桑梓情誼,共謀振興新路。
  • 鄉村三種振興之道,兩種振興模式。這種後來居上。
    鄉村振興路徑除了特色產業項目振興、特色文化資源振興啥思路?機制創新,賦能鄉村振興,搭建承繼資源平臺,理清機制引鳳先行。人才池、資本池、資源池三池蓄水養魚。鄉村振興兩種模式,江浙模式和關中模式。各有啥招?
  • 【方志四川•鄉村振興】綿陽市涪城區堅持以「五個振興」為鄉村...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為根本遵循,堅持「三產」互動,以城帶鄉,促進各類要素向農村流動,走出了一條市轄區城鄉融合推進鄉村振興的特色之路。鄉村振興離不開「土專家」「田秀才」。涪城深挖本土人才潛力,大力實施鄉土人才培育提能工程,分層分類培訓返鄉創業者、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人、基層農技人員等鄉土人才7200人次,鍛造了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鄉村振興骨幹力量。
  • 沭陽西圩鄉凝聚統戰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江蘇網9月20日宿遷訊 宿遷市沭陽縣西圩鄉統戰工作緊緊圍繞上級統戰部的部署要求,以「統戰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因素,助力鄉風文明建設、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社團發展,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奏響了鏗鏘有力的「統戰旋律」。
  • 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
    記者奔赴一線採訪,發現在我市廣袤鄉村,智能大棚種植蓬勃發展,葡萄莊園文化開發創意十足,家鄉特產觸網暢銷……一批鄉村振興合伙人在現代生態農業、農旅融合、農村電商上嶄露頭角。這些新農人,利用自身資源和技術優勢,將農村優質資源和城市消費市場有效連接起來!
  • 山東共青團:鄉村振興「邂逅」合伙人 激活鄉村發展的詩與遠方
    山東各級團組織堅持圍繞鄉村振興主線,緊抓「鄉村振興合伙人」這一富有開拓性、創新性和成長性的青年群體,依託山東共青團「村村都有好青年」「青鳥計劃」「築夢空間」「青年之家」等工作載體,不斷強化聯繫、服務和引導工作力度,搭平臺、聚資源,幫助越來越多的合伙人打造了鑄就夢想的舞臺,探索出一條共青團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 江蘇宜興: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
    新華社南京5月5日電 題:江蘇宜興: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新華社記者蔡玉高、蔣芳、邱冰清三山二水五分田,江蘇省宜興市自然稟賦優越。近年來,通過「一村一文化 文明沐農家」——家園守護行動,當地湧現出了90多個鄉風文明特色村。如今,文化成為宜興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
  • 農牧業+鄉村休閒遊 青海奏響鄉村振興「田園交響曲」
    西寧市旅遊局副局長、包勒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霞說,現在村裡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今年稻草人創意旅遊節的主題定為『包勒是我家·發展靠發家』,激發村民們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們是一個大家庭,家庭的幸福生活一定要靠每個成員為之奮鬥。」陳霞說,「就在昨日,鄰村的稻草撒了包勒村一路,村民們第一時間通知駐村工作隊,要求對方打掃乾淨,因為人人都是包勒形象代言人。」
  • 淨鄉風 留鄉愁 聚鄉情——江西萍鄉鄉村振興重「走心」
    新華社南昌4月6日電題:淨鄉風 留鄉愁 聚鄉情——江西萍鄉鄉村振興重「走心」新華社記者賴星清明時節,漫步在鄉村小道上,感受文明新風拂面;流連於民俗館,觸摸鄉村歷史文脈;在屋場貼心會上,求索鄉村善治之路……在江西省萍鄉市,當地正以更加「走心」的方式助力鄉村振興。
  • 「黨建+直播」注入鄉村振興「雲」動力
    山東省聊城高新區許營鎮賈莊村黨支部書記周桂英說到,7月25日,聊城高新區第6場「雲上高新-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直播活動在許營鎮賈莊村舉辦。  今年以來,為打贏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收官之戰,聊城高新區搶抓疫情期間逆境機遇,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激活黨建動力,積極探索「黨建+直播」方式,優選示範村打造「雲上高新-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系列直播活動,實地展示投資環境,實時推介產品項目,同時開設雲課堂、提供雲服務,先後吸引十餘家企業到訪考察。
  • 合肥市以法治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在合肥廣袤的鄉村田野上,處處展現著生機勃勃的動能。綠起來、淨起來、美起來的農村人居環境伴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號角,在這片沃土上徐徐鋪展開來。去年,合肥市人大常委會緊扣鄉村振興,聽取審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報告,並就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專題調研,建議突出鄉村產業發展、加強人居環境整治、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 社科評論|鄉村文化振興的實踐經驗與推進路徑
    第一,鄉村振興必須文化先行。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同時,思想文化層面的精神引領,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是要補短板、強弱項。為此,我們亟須加快鄉村文化建設,補齊鄉村文化發展短板,這是滿足農村居民文化需要、增強農村居民精神力量的客觀需要。  第二,我國鄉村文化振興的實踐經驗。面向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
  • 敢為天下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在十九大報告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提法,讓無數農家人興奮,今年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提鄉村振興戰略,這不僅是一份莊嚴承諾,還承載更多實實在在的推進工作,真正點燃鄉村的未來,讓希望變成現實。情系三農,矢志不渝。
  • 把花園建成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 東陽花園村推進鄉村振興綜合改革...
    5月13日上午,花園村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在南馬鎮花園村召開。花園改革創新的這些經驗,為新時代花園的更快更好發展提供方向和路徑、積蓄信心與動力。傅顯明強調,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改革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
  • 鄉賢鄉土鄉愁:探尋鄉村振興的文化力量
    以宏村為代表的徽州文化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美好畫卷。本報記者 李慧攝/光明圖片   【文創視域】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描繪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興圖景。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關乎農村產業、生態、文化建設的綜合課題,它超越了產業發展和經濟範疇,涵蓋了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文化多個領域。
  • 金海湖新區響水鄉青山村特色旅遊為鄉村振興添動力
    金海湖新區響水鄉青山村特色旅遊為鄉村振興添動力 發布時間:2020-12-03 10:15:27      來源:畢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