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一朵金花」叫響農文旅 「十二金釵」助力鄉村振興

2020-11-25 閩南網

  南川,因區位優勢明顯、境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而成為重慶市民短途旅遊的首選之地。除卻金佛山、神龍峽等知名景區外,南川的鄉村也是一幅唯美的畫卷。而「十二金釵」大觀園則是南川鄉村旅遊的代表作,其憑藉秀美的山水風光、豐饒的農特產品、精彩的旅遊活動,通過全域旅遊、農旅、文旅等融合發展,已逐漸成為重慶鄉村旅遊的「一朵金花」。

  「十二金釵」葡萄園成為家庭體驗採摘樂趣的好去處。記者 李成 攝

全域旅遊 時間空間兩手抓

  「划船、摘果、釣魚……耍事太多了,三天不帶重樣!」在中秋小長假過去後,渝北區的李女士在朋友圈這樣寫道。記者了解到,李女士一家參加了2018「十二金釵」大觀園鄉村旅遊文化節的「在這裡就愛你921星光大觀園之夜」主題自駕活動,假期三天都被南川「十二金釵」大觀園「承包」。

  9月21日,晚上在黎香湖露營螢光帳篷,體驗愛情文化的浪漫;9月22日,清晨泛舟黎香湖,欣賞湖光山色,而下午又到了獼猴桃果園體驗田間摘果;9月23日,返回重慶的途中觀看了「川軍血戰到底」實景情景劇。不緊不趕,李女士一家人把3天的時間都消磨在了大觀園。這樣省時省力的「好耍事」則要歸功於「十二金釵」大觀園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全域考慮。

  「十二金釵」玫瑰園吸引外籍友人甜蜜牽手。記者 李成 攝

  在空間布局上,「十二金釵」大觀園不再為單一景點下功夫,而是拓寬發展面積,納入大觀、黎香湖、木涼、興隆、河圖等五個鄉鎮形成片區,結合《紅樓夢》「大觀園」的文化底蘊,以當地的櫻花、薰衣草、香草、荷花等十二種花卉為代表,策劃包裝12個有鮮明特色的農業產業項目。在豐富傳統旅遊要素基礎上,夯實「商、養、學、閒、情、奇」新旅遊六要素,全面提升大觀園鄉村旅遊產業水平,逐步引導由鄉村休閒觀光向鄉村旅遊度假轉變。

  在時間上,「十二金釵」大觀園也從不空閒。

  3月大觀鎮金龍村和黎香湖櫻花、海棠嬌豔綻放;4月至8月,大觀鎮鐵橋村香草散發紫色魅惑;5月至10月,漫遊木涼鎮漢場壩玫瑰花海成為最浪漫的事;7月至9月,大觀鎮中江村紅荷搖曳生姿;10月,黎香湖畔桂花飄香;11月至次年3月,可在大觀鎮踏雪尋梅。除了賞花,大觀園內的火龍果、獼猴桃、藍莓等水果也四季不打烊,配合各種接連不斷的節慶活動,生態大觀園「月月有花賞,季季有新意」。

  「十二金釵」藍莓園人氣旺盛。 記者 李成 攝

  空間和時間上的全域考慮是「十二金釵」大觀園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重要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施,也是推進旅遊向全景全業全時全民全域旅遊轉變的重要舉措。通過全域旅遊的打造,「十二金釵」大觀園開園三年來,已接待遊客100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總收入超過30億元,成為重慶鄉村旅遊名副其實的一張名片。

農旅融合 擦亮農民增收「金招牌」

  人氣旺了,村民自然就跟著受益了。

  「旅遊+農業」「旅遊+鄉村」的結合充分釋放了旅遊業對鄉村振興的拉動力、融合力。農旅融合形成的新業態,全面提升了鄉村旅遊的綜合價值,帶動了富民增收。關於農旅融合發展的「致富經」,大觀鎮中江村的羅女士深有感觸。

  今年46歲的羅女士在中江村經營著一家名為「太極農莊」的農家樂。這家農家樂於2016年開業,與「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同歲」。每到夏季,中江村「十二金釵」大觀園」之荷花園就是一片「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致,前來拍照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同時,羅女士的「太極農家樂」也迎來了旺季。

  自駕車友點讚南川鄉村壩壩宴。記者 李成 攝

  「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要接待幾十桌客人,30幾個房間全部客滿。」羅女士告訴記者,一天能進帳兩三千元,年收入超過10萬元。而在2016年以前,羅女士沒有固定工作,年收入遠遠不足十萬元。見到羅女士靠鄉村旅遊吃了上「致富飯」,以前去外地打工的侄兒也回來向羅女士「取經」,渴望在家門口搞農家樂致富。這種當地農民通過旅遊發展吃上富貴飯的例子在「十二金釵」大觀園還有很多。

  據了解,僅在「十二金釵」大觀園的大觀鎮就有千畝精品蔬菜基地、千畝花卉苗木基地和千畝特色水果基地。鎮上星級農家樂便有20家,從事休閒農業人數800餘人,年接待休閒觀光人數達30萬人次。「近年來,我們以大觀生態農業園區為核心,將新型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讓基礎建設與鄉村發展相互促進,推出了一批集避暑度假型、城郊休閒型、特色農作物採摘為一體的體驗型鄉村旅遊產品。」南川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二金釵」大觀園依託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振興,已成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樹立了全市鄉村旅遊的標杆。

  南川首屆農民豐收節農事活動豐富多彩。記者 李成 攝

打造品牌 好口碑留住「回頭客」

  除了「月月有鮮花季季有新奇」保障全年持續的旅遊增長,品牌意識也成為「十二金釵」大觀園攬客無數的秘籍。鄉村旅遊的振興不單單是賞花摘果、民俗表演的常態化,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文化的鄉村旅遊品牌才能以活動營銷促進「垂直圈層人群聚集」,讓遊客留住腳步,留下記憶。

  「千車萬人遊大觀園」活動吸引各路自駕「戰隊」參與。記者 李成 攝

  已連續舉辦三屆的「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就是南川鄉村旅遊的一大節慶品牌。今年的「十二金釵」大觀園特意策劃推出了「千車萬人遊大觀園主題活動」「520遇見你」婚紗相親會等特色活動及全年持續不斷的浪漫賞花季、歡樂採品季、健康運動季、民俗體驗季活動。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千車萬人遊大觀園主題活動」的收官之作「在這裡就愛你921星光大觀園之夜」上就有許許多多的「回頭客」。

  各地球迷齊聚南川黎香湖為世界盃助威。記者 李成 攝

  9月21日,家住江北區的黃先生就組織了32輛車80餘人參加星光大觀園之夜。黃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全都來自「路遙」車友群,在7月份就曾參加「英雄聯盟之水果大戰」主題自駕活動。「世界盃和水果大戰結合我們就覺得很好耍,8月初的時候又在《魅力中國城》電視節目上看到重慶南川PK雲南德宏,感覺南川確實不錯。」在黃先生的帶動下,群裡一口氣來了三分之一的車。

  「520婚紗相親會」嘉賓參與黎香湖皮划艇互動。記者 李成 攝

  此外,來自渝北區的嶽女士也是「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的「回頭客」。嶽女士與現男友在「520遇見你」婚紗相親會上結緣,在微信朋友圈看到「921在這裡就愛你星光大觀園之夜」的報名連結後,「衝這個美好的寓意就果斷報名了」。嶽先生直言「都是愛情主題,希望能在浪漫的活動中增進彼此感情」。「賣家說好不算好,買家說好才算數」,在新媒體、新手段,多渠道深化旅遊宣傳營銷的態勢下,「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品牌已被叫響。品牌活動培育出的一批又一批「回頭客」已成為南川鄉村旅遊持續發力的源泉。

  自駕活動「回頭客」眾多,組隊打卡南川黎香湖。記者 李成 攝

  (記者 李成 王慶煉)

責任編輯:肖燕燕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重慶鄉村旅遊「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之第二屆...
    「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之第二屆「藍睛霖」藍莓文化節在興隆鎮金花村開幕。張興益在致辭中說,鄉村是南川最美的風景,是南川人最美的鄉愁。近年來,我區依託獨特的田園風光,堅持走農旅融合之路,致力於打造一鎮一品、各美其美的鄉村旅遊發展格局,先後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重慶最美生態旅遊區縣」等殊榮,南川已成為重慶鄉村旅遊新地標。
  • 「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啟動 千名跑友助力南川「雙曬」
    「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啟動。來自全市的1500名跑步愛好者聚集在十二金釵大觀園花海田園,助力「雙曬」活動,為南川「雙曬」打開投票。據了解,本屆「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緊緊圍繞「曬文化曬風景」主題,策劃推出花海田園跑、抗戰文化主題教育、民俗文化遊園、紅樓夢境梅花園、醉美黎香湖風箏節、鄉村集市等系列活動。
  • 福建省雲南商會農文旅平臺上線,助力雲品出滇
    近日,由來三斤提供雲計算及供應鏈支持的福建省雲南商會農文旅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不但將服務於廣大會員企業發展,更將助力雲品出滇及雲南脫貧攻堅,同時也幫助各地消費者便利購買到七彩雲南特色農旅產品,助力鄉村振興。
  • 溝域經濟助推鄉村振興——探訪全國優秀農文旅基地倒盞村
    俯瞰倒盞村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溝域經濟作為山區發展的一種新模式,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洛陽市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促進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規劃、推廣機構的200多人參加的「農文旅優化發展論壇」在北京開幕,倒盞村被授予「2019年度全國優秀農文旅基地」稱號。
  • 「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今啟動
    華龍網3月31日12時30分訊(記者 李成 冉長軍 王瑋)今(31)日,2018中國重慶鄉村旅遊「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在重慶南川區中海黎香湖小鎮隆重舉行,同時到來的還有CCTV-7《美麗鄉村快樂行》節目組。
  • ...以農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胡世忠在吉州區和吉水縣調研
    他強調,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做好做活古村保護開發文章,以農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副市長朱新堂參加調研。吉州區樟山鎮文石村古韻悠悠,這裡的古建築保存較好,還有「竹翠影」「墨潭綠波」等八大自然景觀,見證了古村的發展和輝煌。隔江而望,吉水墨潭桃花島近在眼前。胡世忠沿著古巷道走進古屋、古祠,仔細察看村莊的每一處景致,並對古村保護開發提出具體要求。
  • 農家樂變4A景區,揭秘「五朵金花」鄉村振興的秘密!
    從種花賣花到「五朵金花」,從農家樂到藝家樂。三聖鄉以"花文化"為媒,巧妙運用農業資源,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打造了鄉村旅遊發展的典範—五朵金花。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五朵金花」,看這五朵金花到底是哪五朵,她還有什麼特色值得我們借鑑。
  • 南川抱定金佛山 書寫美麗「金濟」換來「金山銀山」
    圍繞景城鄉一體化發展,南川成立了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的景城鄉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在規劃設計上,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景城鄉一體化總體規劃,統籌布局;在項目建設上,提出實施「金佛+春夏秋冬」旅遊產品提升行動、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大觀園鄉村振興試驗示範行動、快旅慢遊體系建設行動,落實景城鄉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46個、總投資279億元的重點項目計劃。
  • 三大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吳中臨湖將全部農業用地納入農業園
    未來三年,臨湖將圍繞「米」「蟹」「花」三大主題,「農文旅」融合打造現代化全域農業,全力推動鄉村振興。20個農民種植6789畝高標準良田初夏時節育秧忙,抓農時的農民們陸續開始水稻集中育秧,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繁忙的勞動景象。
  • 做好「竹」文章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鍾振宇)11月30日,省委副書記鄧小剛在宜賓市調研鄉村振興工作,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從把握新發展階段
  • 江西省人民政府 鄉村振興戰略 崇義名譽村主任助力鄉村振興
    崇義名譽村主任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衷心感謝茶灘村名譽村主任吳世誠為茶灘村鄉村振興捐贈愛心款200萬元,不僅讓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有了根基,他的這份反哺桑梓的情懷和助力鄉村的赤子之心更像一盞明燈,照亮這方熱土。」
  • 悠悠終南山下,南堡寨村展開農文旅融合新畫卷
    把這些農民重新召回土地的,是一個名為「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的農文旅項目。在打造省級農業改革示範區的積極努力中,南堡寨村多方面探索鄉村振興的有效實踐,開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輝煌之路。此時,深刻影響中國大地的鄉村振興戰略,正在來的路上。
  • 蘇州馮夢龍書院啟用 曬出農文旅融合新名片
    馮夢龍村是馮夢龍文化的孕育地和發祥地,這座寧靜的村莊已成為相城區美麗鄉村建設的典範和縮影。   當天,馮夢龍文化節也在這裡正式開幕。上午9時30分,隨著一聲發令號響,4000餘名徒步健身愛好者精神抖擻,神氣昂揚,從馮夢龍廉政文化培訓中心出發。5公裡的健康行讓他們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也近距離感受到了美麗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面貌。據悉,文化節活動將持續至5月4日。
  • 南川:三種力量聚動力 鄉村振興先「振心」
    大觀鎮中江村村貌「鄉村振興一定是幹出來的,幹需要能力、需要本領,最關鍵的還要有一顆肯幹的心。」在南川區相關負責人看來,只有聚人氣、凝人心,內化同一條信念,喚醒農民群眾的主體意識,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真正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今年以來,南川以鄉村「振心」推動「振興」,鄉村振興深入人心、動力十足。
  • "十二金釵"海選本周末重慶大學城開賽
    華龍網3月9日17時訊(記者 李成 冉長軍)今(9)日,記者從2018年中國鄉村旅遊「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組委會獲悉,尋找2018最美「十二金釵」活動通過前期招募,明日將在重慶大學城舉行首場海選賽,將有來自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30餘名青春靚麗女學生進行比賽,爭奪進入半決賽名額。
  • 第四屆「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今日開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30日19時30分訊(記者 李成 冉長軍)青青金佛山,呦呦福南川,南川鍾靈毓秀、山好水好。今(30)日上午,第四屆中國重慶鄉村旅遊「十二金釵」大觀園旅遊文化節啟動儀式在南川區大觀鎮金龍村舉行。
  • 南川大觀鎮:著力彰顯「現代農業大觀園」特色
    近年來,大觀鎮把特色小城鎮建設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抓手,堅持「農旅融合、一三(產)互動」,打造「重慶鄉村旅遊十二金釵大觀園」,躋身全國重點鎮、全國美麗宜居小城鎮、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休閒農業及鄉村旅遊示範區和重慶市特色小城鎮、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示範區,並獲得「重慶最美生態鄉村旅遊地標」殊榮。
  • 江西資溪:白茶飄香產業旺 「茶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有機茶王」爭霸賽、主題研討會、茶藝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不僅充分展示資溪白茶產業發展新成就,更進一步推進資溪白茶品牌建設與推廣,促進「茶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資溪縣縣長黃智迅說:「文化節的舉辦對弘揚白茶文化內涵、拓展白茶銷售市場、推動白茶產業化發展和鄉村休閒旅遊業提升有著積極促進作用,也讓更多茶企、茶農分享茶業發展的成果。」
  • 肥西縣助力鄉村振興直播大講堂活動將在上派啟動
    12月16日,「肥西縣遠程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直播大講堂」將在上派鎮開講。作為中部花木之鄉,肥西縣上派鎮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規模化綠化苗木種植髮展至今,苗木產業已成為肥西三大產業之一。依託苗木產業,多年來,上派鎮不僅「點亮」了綠水青山,更讓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
  • 東營區:「非遺+」助力農文旅全面融合
    近年來,東營區積極深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對非遺旅遊開發進行大量探索,實現了「非遺+旅遊」、「非遺+扶貧」、「非遺+研學」等多種打開方式,充分釋放非遺的文化價值和旅遊價值,為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增添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