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翡翠原石有很多場口。大大小小几百個應該還是有的吧,或許更多。而被我們熟知的莫非就那幾個,莫西沙,木那,會卡,莫灣基,南齊,後江,大馬坎等。這些都是品質的代表。因其出品質好的料子而被大家所認識。價值也是越來越高。皮殼好點的就更稀有了。市場上面也寥寥無幾,很難遇到。一般都是被玉商收藏了的。今天就來聊聊大馬坎吧。
大馬坎翡翠原石基本上都是個頭比較小的,水頭好霧好,大部分的形狀都是像芒果一樣。紅黃霧也是適合巧雕的好料子,水石的出貨率比較高。半山半水起貨品質高。黃加綠也是藏家比較喜歡的。大馬坎滿色的機率極小,不像後江,木那,莫灣基一樣,出滿色的機率大。帶一點高色可以說是很珍貴了。
行家都會說大馬坎的「油性」比較好,這所謂的「油性」到底是指什麼呢?下面來科普一下吧。
翡翠原石的「油性」指的是皮殼「不吸水」就是將原石放入水中後拿出來,皮殼表面的水分會迅速集中,露出皮殼,有時甚至會再皮殼上形成水滴,好像原石被浸過油一樣,不親水(水不會被吸收)這種原石通常被稱為油性大或油皮,主要原因是因為料子結構緊密。 結構鬆散裂隙多的料子,吸水現象會很明顯,皮殼有沒有油性是判斷原石內部玉質是否緊密的重要條件之一,通常玉質緻密的翡翠種都不差,出貨能拋出高光,雕刻也可以雕的比較細膩。
大馬坎水石,經過較長時間的搬運,就是在河裡衝刷。皮殼是比較光滑的,常產頂級的玻璃種,在玻璃種翡翠原石中。大馬坎水石所產的玻璃種品質是最好的。

大馬坎半山半水石黃殼黃霧皮殼薄,可賭性比較強若厚皮霧黑,則底灰水短,綠色偏藍沒有反彈力,不建議去賭。



大馬坎場口的翡翠原石皮殼較厚,呈灰色,且皮肉相雜,皮殼下必有霧,霧色多呈紅黃黑白色,其中紅黑霧底子灰,黃白霧的質地好。十霧九有水,凡是皮殼與黃色相雜難分的其肉質會偏藍。並多顯現蜂窩狀態,顏色有褐色紅黃色灰色,少見蠟殼,大馬坎原石几乎都有霧層,其主要特徵為色串皮,霧串皮,霧裹色,霧吃色,皮殼和肉質難分。綠色多數取貨顏色偏藍,大馬坎還有一種蠟殼的翡翠原石沒有霧,切開一般灰皮肉不分。
大馬坎的皮殼可以分三種



大馬坎的霧可以分五種
白霧一般種老出好東西,白霧多肉種水好,可以賭冰。
黃霧,多出白肉,種水好 可賭冰,部分會發淡藍底。
蜂蜜霧,有起膠感。
牛血霧,區別於紅霧與蜂蜜霧
紅霧,多為褐紅,亮紅就好了。蜂蜜霧,牛血霧,紅霧,多出藍肉,中心可能出白,油青居多。
大馬坎的水石和黃加綠都是比較典型的。出貨效果都非常好。黃加綠都會巧雕,根據顏色分布,種水去考慮。雕刻師傅可以設計和創作出精美而有價值的翡翠作品。設計源於翡翠本身,是雕刻的基礎。好的雕刻,才會雕出驚豔眾人的作品,才會雕出有價值,有意義的作品。
」賭石有風險,入行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