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時候,有很多的詩歌詞賦成為了當時的人們,生活的一種狀態,或許你會看到很多非同一般的大師級別的人物,他們所寫的詩也都與常人所不同,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被流傳下來,成為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等。而詩歌一般情況下都是優美的,同時它也映射了人們的生活以及環境。
估計有不少人都知道唐代的大詩仙李白,一個瀟灑不羈的人,他的一生都是充滿詩意的,他的境界也很高遠,在他筆下的每一首詩都可以成為最具唐代代表性的存在,或許你也讀過他不少的詩詞,也曾有一首讓你受到感染,就像現在的「小作文」那樣,有著跟李白同樣的思想境界。
我們看到過他飲酒沉醉的樣子,這樣桀驁不馴的他也是有很多有趣的一面,你可能想不到,李白也是一個有過「追星」經歷的大詩人,或許這首詩就已經提到了他當時的追星經歷。在《贈汪倫》當中,你能夠認識一個更加有趣的李白,也覺得不可思議。
這首詩大概是這樣的意思,李白自述自己乘著小船在河岸邊猶豫是否要解纜出發之時,突然間在河岸邊傳來了綿長悠揚的踏歌聲,自己深深地陶醉在這樣的歌聲當中,好似忘卻煩惱那般雀躍。站在船當中,看著那河岸上的桃花映照在水中猶如仙境,但是即使這般美麗景象足足有千尺的範圍,怎麼能夠比得上汪倫與我的情感,在此刻的分別之意。
李白在詩中寥寥幾筆寫下不舍,對於汪倫這個友人格外的難捨,就是這樣一種樸實的友人關係,使得李白更加想要珍惜,情感的自然流露,顯得真誠而自然,先是讚美桃花的幽深,再到後來有了後面的一句,詩中的「不及」來轉襯自己的心中想法,這樣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一種難以割捨的深厚友誼,真摯而又樸素,簡單不嬌柔才是最高的境界所在。
就是這樣的簡單幾句,卻將李白心目當中最真實的情緒表達,可以看出李白的高深境界,整首詩也是同樣的語言精煉,充滿想像的空間,對於詩境的映照可以說非常的才華橫溢,簡單的二十多個字,卻能夠成為經典頌唱的千古佳作,它的價值是很難被抹滅的,顯示了古人的一種忘我心境,才會對詩詞如此的有想法以及詩意綿長,詞達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