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心慌?其實在醫學上面稱為心悸,很有可能與心慌非常的接近!這是患者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而已,這種不適的感覺經常伴隨著其他一些的症狀,比如:胸悶,氣短以及出汗等。
現在我們詳細地了解,心慌,又名叫心悸,正常人通常是感覺不到自己心跳的,因為心臟的跳動始終一直保持在一個恆定的區間,但是如果這個數值被打破的話,或許就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簡單的來說,其實就是心臟的收縮強度變化或者是收縮的節奏不規律所導致的。
那麼人為什麼會出現心慌?應該如何正確地進行治療哪?
1、短暫性的心慌:
劇烈運動之後所造成的心慌、情緒突然性波動所造成的心慌、刺激性食物所造成的心慌,這些心慌其實都是正常的,往往只會維持非常短的時間,過後或許就會自行的緩解。
2、疾病所導致的心慌:
貧血、發燒、甲狀腺、心臟病以及高血壓等相關的疾病其實都可以誘發心慌的,這種心慌是伴隨疾病所出現的,一般情況下通過治療或者是緩解疾病之後,症狀或許就會有所改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自身心血管類疾病的特殊性,在傳統的醫學上面真的很難進行治癒,只可以通過相關的藥物來維持,只能慢慢地走向惡化,最後直到介入手術。
3、不明原因的心慌:
有一些人長期心慌、難受,很有可能還會伴有氣短,胸悶以及前後疼痛等相關的症狀,去醫院檢查卻一切都正常。
這個時候醫生或許就會對你說,你很有可能會患有心臟神經官能症、植物神經紊亂的疾病,你問如何進行治療,醫生卻沒有任何的辦法去解決,會讓你回家好好的進行休息,調節自身的心情,慢慢的或許就會痊癒。
但是結果則是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病情不僅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或許會更加的嚴重。
所以,引起心慌最為常見的原因其實並不全部都是病理性的,還有就是由於驚嚇或者是進食刺激性的食物亦或者是喝咖啡濃茶、或者失眠或者運動過後等相關原因所導致的。這種非病理性的原因,往往都不需要盡心治療,休息一段時間之後,心悸的症狀或許也就沒有了。
而引起心悸比較常見的病理性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了,當然心臟病只是我們通俗地講。在這裡,具體應該更多指的是心律失常等相關的疾病,這個時候很有可能經常需要結合相關的病史,藉助於心電圖或者是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來明確或者是排除診斷。
當然,除了心臟類疾病之外,甲亢、貧血以及心臟神經官能症等相關疾病也可以引起患者的心慌。
因此,引起心慌的原因真的有很多種,需要具體的問題,具體地進行分析,不可以盲目的用藥,最好是正規就醫。
總而言之,在臨床工作之中發現,這些病人的病因其實並不是在心臟處,而是在身體的脊柱上面。
而導致無法發現病因其實都是由於現代醫學科室的劃分,如果當出現心慌胸悶等相關症狀的時候,你或許就會去心內科。
但是一系列檢查下來發現自己沒有任何的異常,醫生就會說你是正常的,而你去骨科、外科,一系列檢查之後,由於科室的局限性,發現不了任何的問題,又會跟你說是正常的,這就產生了你明明非常難受,有相關的症狀,卻被正常化了。
這種情況的病人,需要在脊柱上面尋找相關的病症,然後通過神經調控進行治療,解除興奮的交感神經,恢復身體血管的痙攣,治癒相關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