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館轉身中華藝術宮 展示面積為10個上海美術館

2020-12-07 東方網

    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為上海這座繁華都市留下了一批著名的場館設施,伴隨世博會的結束,這些建築資源已成為上海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奇葩,令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更具時尚魅力。據了解中國館即將變身為中華藝術宮,城市未來館則會成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落戶之處。在利用世博園區原有場館集中改建、新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同時,上海確定改造提升虹橋地區文化設施,建設虹橋國際舞蹈中心。(點擊圖片瀏覽東方網獨家圖集)

    據了解,作為今後上海美術館的永久場所,中華藝術宮將成為以中國近現代美術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交流為基本職能的綜合性藝術博物館,國際文化交流的高端平臺,人民大眾審美、學習、休閒、觀光的理想場所,並力爭成為與世界重要的藝術博物館齊名的藝術宮殿。圖為中國館內部的裝飾牆。(點擊圖片瀏覽東方網獨家圖集)

  東方網記者喬禮11月14日報導:上海素來就有收藏界「半壁江山」之稱,僅上海市級美術單位收藏的中華藝術精品就達到3萬餘件,但上海市級美術館展覽面積僅0.68萬平方米,這些藝術精品絕大多數都常年深藏庫房,市民都無緣見識到,而中華藝術館的建立將使上海藝術展覽總面積得到飛躍提升。東方網記者了解到,整個項目實施後,上海將擁有一座建築總面積逾16萬平方米的超大型藝術博物館,是現在上海美術館展示面積的10倍左右。
  
  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常年保留
  
  中華藝術宮是以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交流為基本職能的世界一流綜合性近現代藝術博物館。將常年陳列反映中國近現代美術起源與發展脈絡的藝術珍品,收藏和展示的藝術作品可代表中國藝術創作的最高水平。
  
  據介紹,中華藝術宮的改造原則上儘可能利用中國館現有的基礎設施和空間形態,擬設常年陳列館、臨時展館、報告廳、公共藝術閱覽區、藝術服務及交流區等功能區域。在中國館49米層對空間進行改造,成為國內最大的專題美術展廳,並在這一層依舊保留眾人熟悉的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以及「國之瑰寶」展廳,設立任伯年《群仙祝壽圖》專廳。觀眾接待大廳設在0層,在省區市聯合館原有的2.6萬平方米麵積基礎上,增加局部二層面積9000平方米,以滿足展陳的需要。
  
  將為公眾設立公益性場次
  
  除了能展示精品藝術作品之外,中華藝術宮將為公眾提供更為寬廣的藝術欣賞和交流互動空間,屆時,將會有「假日專場」、「夜場」、「學校藝術教育專場」等公益性場次,利用館內的教育服務設施,推動文化藝術普及工作。
  
  中華藝術宮的建設,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設一道,填補了上海藝術博物館體系的空白,使上海的藝術博物館系列形成完成的格局。今後,上海博物館將展示古代藝術,中華藝術宮展示近現代藝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示當代藝術。
  
  「將珍惜保護好上海美術館這個文化品牌」
  
  近日很多網友都非常關心,中華藝術宮建成後,上海美術館這個品牌的去與留。針對這個問題,東方網記者了解到,鑑於中華藝術宮的藝術博物館屬性,其籌建工作目前基本上由上海美術館擔任。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則表示,在明年年底上海美術館還將作為具體的運營結構對中華藝術宮進行實際管理,「上海美術館作為一個已經存在了60年的上海文化品牌,是上海文化的一個構成元素,我們會珍惜保護好併力求煥發新的生命力。」
  
  另據了解,中華藝術宮將嘗試全新的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導、理事會決策、館長執行、藝術委員會專業諮詢的模式,同時成立「中華藝術宮發展基金」。理事會是發展戰略、運營決策的制定者和監管者,由政府主管部門及其他各方代表等組成;館長是執行運營的總負責人,通過全球招聘,由理事會任命;藝術委員會由文化學者、策展人、藝術家等組成,對收藏、展覽等重大項目進行決策諮詢;「中華藝術宮發展基金」則吸納社會資金,作為政府專項資金外的重要經費來源。

    相關專題:加強公益文化事業和文化設施建設 上海大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相關焦點

  • 中華藝術宮五周年|從世博中國館「轉身」,做有溫度的美術館
    2012年10月1日,經過多年的改建與籌備,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變身為「中華藝術宮」,大眾見證一個標誌性場所的變身和一個城市的自覺更新。2017年10月1日,中華藝術宮迎來開館5周年。這五年來,中華藝術宮以構建「國內領先、亞洲一流、世界知名」美術館為目標,以傳承、創新、開放、融合的姿態,打造全球華人美術的殿堂。
  • "中華藝術宮"對上海的裡程碑意義
    近日,媒體紛紛報導了世博會中國館將華麗轉身,改建為「中華藝術宮」的消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這一決策不僅得到了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的支持,更得到了有關中央部門的全力支持。我認為,對於一個一直沒有大型、豪華藝術博物館的國際性大都市上海而言,「中華藝術宮」的誕生,將對上海的文化建設和鍛造現代上海的標誌性建築,具有歷史性裡程碑式的意義。
  • 上海世博中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迎客在即
    上海世博中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迎客在即 China Art Palace to open soon The China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宗明30日在中華藝術宮(原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內宣布,經過近10個月的項目建設,改建完成後的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在10月1日正式開館。  在中華藝術宮新布展的「名家館」內,可以看到程十髮、吳冠中、林風眠等名家的畫作已懸掛牆上,靜候觀眾。
  • 世博場館再利用方向明晰 中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
    中廣網上海11月13日消息(記者周強)根據「十二五」期間上海文化設施建設總體思路,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虹橋國際舞蹈中心等市級重點項目將於今、明兩年開工建設。
  • 【館長說】李磊:5年,世博中國館如何「轉身」中華藝術宮?
    中華藝術宮2017年10月1日,中華藝術宮將迎來開館五周年。我們首先用一組數據來了解下中華藝術宮走過的這5年。作為一所集收藏保管、學術研究、展覽展示、公共教育國際交流、數字服務以及文創產業於一身的「國家重點美術館」。5年間,中華藝術宮共接待觀眾1230萬人次,舉辦展覽180餘場。
  • ...1980年 流連 藝術宮 上海美術館 清明上河圖-上海頻道-東方網
    「十二五」以來,以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文化設施項目陸續建成並開館。  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2012年10月1日,上海美術館遷至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國館,名為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以展示收藏近現代中國藝術為主旨的中華藝術宮,總建築面積達16.7萬平米,展示面積達6.4萬平米,擁有27個展廳,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鎮館之寶」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永駐」中華藝術宮。
  • 世博中國館的前世今生 中華藝術宮誕生記
    圖片說明:中國館將華麗轉身成為中華藝術宮圖片說明:中華藝術宮名家館一角。  東方網記者杜麗華、曹子琛9月14日報導:彰顯中國智慧的世博中國館是上海的驕傲,也是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新地標。今年10月1日,中國館將華麗轉身成為特大型美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面向世人重新開放。世博場館後續利用,至此已揮灑了濃重的一筆。世博發展集團副總裁席群峰說,中華藝術宮從決策、定位、設計到改建、開館,是各方努力的結果,是眾人智慧的結晶。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將於國慶開館
    周斌現場圖片  記者 詹皓  昨天,市政府在中華藝術宮舉辦發布會,宣布上海將向世界遞上兩張城市新名片——10月1日,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正式開館。記者昨天走進正在布展中的中華藝術宮,實地感受這個以 「世界知名、亞洲一流、國內領先」為目標的藝術宮殿。
  • 期待中華藝術宮更具親和力
    上海新添兩大文化地標。據昨天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透露,上海兩個重大文化項目——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今年10月1日開館試展,這將成為上海新的「城市名片」。(8月31日《解放日報》)  消息傳來,令人興奮!「中國館」華麗轉身為「中華藝術宮」,將使上海美術展覽面積得到飛躍的提升。
  •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 將於今年「十·一」開館試展
    這是中華藝術宮展廳(8月30日攝)。8月30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上海的兩個重大文化項目——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今年10月1日開館試展。中華藝術宮選址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展示面積達6.4萬平方米,擁有27個展廳,是以收藏保管、學術研究、陳列展示、普及教育和對外交流為基本職能的藝術博物館,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同為公益性、學術性的機構,將收藏、展示和陳列反映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與發展脈絡的藝術珍品。
  • 面積直追國家博物館,上海中華藝術宮30件館藏作品欣賞
    2010年上海舉辦了舉世矚目的世界博覽會,世博會中國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她是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中國館採用了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鬥拱」造型,通體大紅色,具有鮮明的中國特徵,上下共三層,共16000多平方米。中國館上海世博會結束之後,中國館並沒有被閒置,而是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中華藝術宮,並於2012年10月1日開館,總建築面積16.68萬平米,展示面積近7萬平米,擁有35個展廳。
  • 愛佳上海行-中華藝術宮(世博會中國館)
    更多精彩盡在公眾號「愛佳靈感」推薦指數:四星第四站土妹來到了中華藝術宮,也就是世博會的中國館。中華藝術宮由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改建而成,於2012年10月1日開館,總建築面積16.68萬平米,展示面積近7萬平米,擁有35個展廳。公共教育空間近2萬平米,配套衍生服務經營總面積達3000平方米。
  • 世博園最好建築都留給了文化:中國館將變身中華藝術宮
    那裡,將成為全新的文化藝術、創新創意集聚區,轉變成上海的一處城市文化高地。  媲美國際文化大都市的藝術館、博物館  被稱為「東方之冠」的世博會中國館將改建為中華藝術宮,許多專家都覺得「震撼」、「振奮」。
  • 李磊:中華藝術宮就是一個「大課堂」
    [摘要]2012年10月1日中華藝術宮開館試運營,由萬眾矚目的世博會中國館轉身為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這五年,是我們團隊「艱苦奮鬥、砥礪前行」的五年。2017年,中華藝術宮迎來了開館五周年,由世博會中國館改建而成的中華藝術宮繼承了上海世博會的傳統,在展示中華文明與藝術成就的同時,通過各種公共教育活動,打造了大眾欣賞藝術文化的巨大平臺。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於10月1日開館
    上海新添兩大文化地標。昨天(8月30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宗明表示,上海兩個重大文化項目——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今年10月1日開館試展,這將成為上海新的「城市名片」。
  • 中華藝術宮堪比大都會 保留動態清明上河圖
    展示面積近7萬平方米:是現上海美術館展示面積的10倍大,接近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奧賽博物館、英國泰特美術館等國際著名藝術博物館的水平。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暫定名)填補了上海藝術博物館體系的空白,使上海的藝術博物館系列形成完整的格局——上海博物館展示古代藝術,中華藝術宮展示近現代藝術,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暫定名)則展示當代藝術。
  • 上海:中華藝術宮國慶試展將「限額預約」
    新華網上海9月25日電(記者 孫麗萍)上海文廣局局長胡勁軍2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考慮到國慶長假因素,將於10月1日開放試展的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迎來較大客流,因此國慶期間觀眾需以「限額預約」方式獲得參觀機會。
  •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將「紮根」中華藝術宮
    14日,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舉行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了中國館將「變身」中華藝術宮的設計方案,原中國館「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有望於2012年10月中華藝術宮開館試展時再次與觀眾見面。  此前上海市政府專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世博會中國館後續利用方案基本敲定,以展覽中國近現代藝術珍品為主的中華藝術宮將選址中國館。
  • 李磊:5年,世博中國館如何「轉身」中華藝術宮?
    中華藝術宮 2017年10月1日,中華藝術宮將迎來開館五周年。我們首先用一組數據來了解下中華藝術宮走過的這5年。 作為一所集收藏保管、學術研究、展覽展示、公共教育國際交流、數字服務以及文創產業於一身的「國家重點美術館」。 5年間,中華藝術宮共接待觀眾1230萬人次,舉辦展覽180餘場。開展公共教育活動760多場,活動涵蓋講座、親子、導覽、文學、戲曲、影展、演出等多種形式。1100餘名「文化志願者」為觀眾服務近25萬小時,開發文化創意產品360餘款。
  • 上海重大文化項目——中華藝術宮概況
    中華藝術宮是綜合收藏、展示、交流、研究、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特大型美術博物館,是一座薈萃近現代全球華人藝術精品,以視覺藝術展示為核心的百姓參與、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改建完成後,中華藝術宮總建築面積達到16.7萬平米,共有陽光展廳、專題展廳、「名家館」等27個展廳以及影視報告廳、公共藝術圖書館等功能設施,這將為上海乃至全國近現代藝術精品提供充足、優質的展示空間;為吸引世界名作、國內名家巡迴展示創造更多有利機遇和優越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