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博中國館的前世今生 中華藝術宮誕生記
圖片說明:中國館將華麗轉身成為中華藝術宮圖片說明:中華藝術宮名家館一角。圖片說明:中華藝術宮名家館一角。 東方網記者杜麗華、曹子琛9月14日報導:彰顯中國智慧的世博中國館是上海的驕傲,也是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新地標。今年10月1日,中國館將華麗轉身成為特大型美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面向世人重新開放。世博場館後續利用,至此已揮灑了濃重的一筆。世博發展集團副總裁席群峰說,中華藝術宮從決策、定位、設計到改建、開館,是各方努力的結果,是眾人智慧的結晶。
-
上海世博中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迎客在即
上海世博中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迎客在即 China Art Palace to open soon The China more>> 中新社上海8月30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十二五」期間的兩個重大文化項目——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
世博園最好建築都留給了文化:中國館將變身中華藝術宮
媲美國際文化大都市的藝術館、博物館 被稱為「東方之冠」的世博會中國館將改建為中華藝術宮,許多專家都覺得「震撼」、「振奮」。 與中華藝術宮隔黃浦江對望,位於世博浦西園區的城市未來館,將變身為全新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這座因165米高的鋼筋混凝土大煙囪引人注目的建築,是上海現代工業發源地的重要地標。三組不同高度的大空間工業建築,可以為當代藝術提供充滿想像力的布展環境。
-
從中國館到藝術宮:只做加法,舉重若輕
在後續利用的考慮上,當然作為公共空間是最為理想的狀態。」這樣的觀點和領導層的看法不謀而合。2010年9月3日,在研究世博園區後續開發利用方案時,園區的後續開發利用一定要考慮文化特性,要捨得拿出一些區域、場館發展文化事業的共識被達成;在2011年5月7日的另一次會議中,中國館不宜再作商業開發,而應該考慮文化用途被明確提出。
-
中華藝術宮五周年|從世博中國館「轉身」,做有溫度的美術館
2012年10月1日,經過多年的改建與籌備,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變身為「中華藝術宮」,大眾見證一個標誌性場所的變身和一個城市的自覺更新。2017年10月1日,中華藝術宮迎來開館5周年。這五年來,中華藝術宮以構建「國內領先、亞洲一流、世界知名」美術館為目標,以傳承、創新、開放、融合的姿態,打造全球華人美術的殿堂。
-
中國館轉身中華藝術宮 展示面積為10個上海美術館
據了解中國館即將變身為中華藝術宮,城市未來館則會成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落戶之處。在利用世博園區原有場館集中改建、新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同時,上海確定改造提升虹橋地區文化設施,建設虹橋國際舞蹈中心。 據介紹,中華藝術宮的改造原則上儘可能利用中國館現有的基礎設施和空間形態,擬設常年陳列館、臨時展館、報告廳、公共藝術閱覽區、藝術服務及交流區等功能區域。在中國館49米層對空間進行改造,成為國內最大的專題美術展廳,並在這一層依舊保留眾人熟悉的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以及「國之瑰寶」展廳,設立任伯年《群仙祝壽圖》專廳。
-
【館長說】李磊:5年,世博中國館如何「轉身」中華藝術宮?
開館5年來,中華藝術宮的數字服務已經實現了多屏互聯、多平臺互動。在最常規的語音導覽的基礎上,場館中隨處可見的信息屏為參觀者提供最直觀的展覽和活動信息,通過手機掃描展品旁的二維碼或使用最先進的AR技術獲取作品介紹,或者打開中華藝術宮官方APP客戶端查看展廳所有樓層和展廳的三維導覽地圖,場館再大也不會迷路,還可以在中華藝術宮官方微信公眾號中進行活動預約。
-
走進中華藝術宮感受附近的多彩
中華藝術宮即為曾經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場館,後世園時代變為中華藝術宮,也就是中華藝術的展覽場館,是提高全民文化藝術素養的地方。場館建築非常具有中國元素,上面的梁柱均是由書柬的的靈感源泉製作而成的,裡面有很多藝術展和上海歷史展,是一個欣賞藝術和了解上海歷史的的好地方。其中鎮館之寶是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行走在藝術宮,就是行走進繪畫、書法、攝影、連環畫、雕塑等藝術的殿堂。對了,它就位於上海浦東新區上南路205號。
-
黃浦江畔續寫傳奇 「後世博園區」開發漸入佳境
中國館更名中華藝術宮 曾經的世博會中國館,如今籠罩在一片藝術氣息裡。2012年10月1日,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華麗轉身」,成為文化新地標、特大型美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面向世人重新開放。 中華藝術宮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舉辦多個特大型展覽、逾百項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引來了無數國內外「回頭客」。原本衝著世博會中國館而來的遊客,在多次進出藝術展廳後,「升級」成中華藝術宮的觀眾。
-
中華藝術宮、當代館國慶參觀要預約
早報記者 高劍平 圖十一長假,上海隔江相望的兩個藝術場館將開門迎客。10月1日上午,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兩館開館儀式將在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從當天起,兩館即進入試運營期。面對可能會出現的衝著美術巨製和上海雙年展而來的觀展人流,參觀中華藝術宮和當代館的觀眾,都必須事先網上預約,然後定點兌票,再持票等待,最後驗票入場。
-
世博園各場館華麗變身 附最新遊玩攻略[組圖]
市旅遊局說,世博園區現在同樣精彩,中國館、法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和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展示藝術的美妙;沙特館月亮船繼續迎接遊客;世博軸成為功能全面的購物中心;還有演出雲集的奔馳文化中心…… 一起來看看現在的世博園區吧!
-
上海市政府舉行介紹中華藝術宮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相關情況新聞...
(一) 在介紹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相關情況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宗明表示,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傳部的高度重視下,經各相關委辦局和單位的通力協作,再過一個月,上海兩個重大文化項目——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即將開館試展。
-
中華藝術宮當代博物館國慶長假試展 今起預約
)預約 (9月26日至28日10時至20時分3批) 如何到達:新闢1212路與地鐵8號線、4號線進行銜接,中國館4線將於10月1日更名為1213路,將中華藝術宮、當代藝術博物館以及世博紀念展進行銜接兩館均免費預約參觀 免費開放的兩館,可能迎來國慶大客流。
-
後世博七年間,看這片土地華麗變身[組圖]
「後世博」這七年,世博會會展舊址正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正「變身」成為市民公共活動區、央企總部集聚區,和上海文化藝術的地標之一。而到2040年,上海世博地區將定位全球城市中央活動區。 轉瞬七年,跟著東東一起來看看這片土地華麗變身的精彩歷程!
-
8號線中華藝術宮站28日開通 去世博中心步行只要3分鐘
市交港局副局長周淮在近日召開的市假日旅遊工作聯席會議上透露,為配合中華藝術宮國慶節開幕,9月28日,地鐵8號線周家渡站將開通運行。此前,該站已更名為中華藝術宮站。 上海地鐵8號線於2007年底通車,周家渡站本是8號線進入浦東的第一站,但由於沒有開放,現在市民到世博中心只能從耀華路站出來,至少需要走二十分鐘。開通後,去世博中心步行只要三分鐘,而世博會中國館更是近在咫尺。
-
曾經的中國館,現在的中華藝術宮
原本計劃參觀中國館,當我們看到長長的隊伍,由於出行時間的緊迫,只能做了其他安排。這一擱淺,十年過去了。我們都已經是孩子的媽媽了。心中的中國館,雖然沒有去現場看過,但似乎一直在身邊。中國館,被列入行程計劃之一。時隔十年,這次我一定要去中國館看看。中國館,現在叫做:中華藝術宮。這個讓我足足好奇了十年的巨型建築,這次,我們終於抵達!大紅外觀,鬥拱造型。
-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將「紮根」中華藝術宮
新華網上海11月14日專電(記者 許曉青、吳宇)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巨型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將在展館後續利用中得到完整保留。14日,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舉行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了中國館將「變身」中華藝術宮的設計方案,原中國館「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有望於2012年10月中華藝術宮開館試展時再次與觀眾見面。 此前上海市政府專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世博會中國館後續利用方案基本敲定,以展覽中國近現代藝術珍品為主的中華藝術宮將選址中國館。
-
中華藝術宮升級"後世博" 參觀者賞文化藝術精品
中華藝術宮前身為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在2010年之後持續釋放強大「世博效應」,今年暑期參觀人數逼近新高。 除了全景《清明上河圖》,還有眾多的藝術精品展吸引觀眾。「俄羅斯特列恰科夫國家畫廊藏品巡展1894—1980」和「歷史的溫度——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油畫」日前閉展,雙展互相襯託,激發好評如潮,展覽參觀人數前者約65萬人次,後者約84萬人次。
-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變身中華藝術宮 將於今年「十·一」開館試展
這是中華藝術宮展廳(8月30日攝)。8月30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上海的兩個重大文化項目——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今年10月1日開館試展。中華藝術宮選址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展示面積達6.4萬平方米,擁有27個展廳,是以收藏保管、學術研究、陳列展示、普及教育和對外交流為基本職能的藝術博物館,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同為公益性、學術性的機構,將收藏、展示和陳列反映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與發展脈絡的藝術珍品。
-
中華藝術宮今日開門迎客 分時預約讓觀眾「慢參觀」
今天上午,中華藝術宮迎來首批觀眾 東方網10月1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世博會落幕兩年之際,「大紅鬥拱、東方之冠」的中國館以亞洲最大規模藝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的形象於今晨重新亮相。今天上午9點,第一批觀眾走進中華藝術宮,徜徉在藝術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