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的中軸線路,除了打卡之外,並不能給你帶來更多。而看一看釋迦摩尼,絕不是靈山勝境想要展示給你的全部。為了不負這一抹春光,是時候來一次「破局」了。
拋棄一切,只為那一份禪意 如果你只是去瞻仰巍巍大佛,看看五印壇城、梵宮、九龍灌谷、百子戲彌勒,你可能沒有找到靈山的精髓。真正醍醐灌頂的,恰是那一份超凡的禪意。不經意的一處嫻靜角落,餘音繞梁的佛門梵音,也會值得你停下腳步、細細玩味。而欣賞景致之餘,潛心禮佛,品味佛教藝術,感悟純粹的藏文化,抑或是在五觀堂享受一頓素齋,都是不錯的體驗。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有時,需要一些「斷舍離」的氣魄,舍的是靈山勝境,而得到的可能是拈花灣的整片春色。所謂「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正是指佛祖拈花迦葉一笑的頓悟。拈花灣的花,和盛開在西方極樂的花相比,更有一種清麗的東方禪意。
靈山拈花灣小鎮 一條香月花街,悠悠唐風建築恍若隔世。循徑所至,角落的幾處鮮花,如玉的翠竹,與佛祖拈花,以小見大的意蘊一拍即合。如果要譜一曲「心中的日月」,倚山枕湖的梵天花海能否入得法眼?屬於靈山的花是曼陀羅、是蓮花,屬於梵天花海的則是格桑花。格桑花的花語是「美好時光」,而春日滿目格桑花海,恰是不負這好時光。作為藏文化的象徵,縱情在吉祥花海中,是否有種恍若香格裡拉的既視感?
書——青燈梵音,抄經悟道 關於抄經二三事:歡喜相聚(與知音心靈相通)-沐手薰香(薰香繞手三紮,心手相通)-導師開示(啟迪心智)-靜心禪坐(屏除雜念)-歡喜抄經(以喜悅之心抄經)-餘韻清心(靜由心生)-祈福供經(供奉經文)
靈山小鎮-拈花灣官方微博 茶——品一杯香茗,悟茶中禪意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的意境在於身處凡塵鬧市,而內心依然澄淨,這也是我們這些整天與壓為伍的人亟需的一份悠然自得。此時,啜飲一口香茗,也許能讓你忘卻世俗的煩擾,醉心於那一份禪意。
拈花灣內有兩大禪修會所、三大心靈修養中心、二十個禪意生活館等設施場館,為修心參禪者提供了更多的去處。 ◆迦然 循著門牌進入綠意蔥蘢的小院,門口擺放著兩席禪服。室內木質的桌椅和牆上的經文已為迦然奠定了基調。在一片「絲竹」掩映中,你可以品一杯香茗,也可以拿起手中的毛筆抄寫經文。而那些頗有佛學志趣的文玩,也值得細細把玩一番。
禪樂館 禪樂館既明示禪之樂(yue),也暗喻心之樂(le)。「迦葉之境」、「心心相印」、「無我無相」、「點亮心燈」、「鏡花水月」層層遞進升華的嫋嫋梵音,將帶你邁向空靈聖境。側耳傾聽,韻致悠然,那一份純粹的心靈之樂油然而生。 ◆拈花經行 一頂鬥笠,一席素衣,邁著款款步伐,手作佛印走過幽靜街巷。此時,你似乎化身清心寡欲的僧侶,口中呢喃著經文,開啟一段修行之路,走進佛光隱現的境地。
靈山精舍坐落於靈山梵宮東畔的靈山精舍,正是將禪意融入到「住」這件俗事中的典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很難想像這竟是一處供旅人住宿的酒店。與其說它是一處住所,不如說是一間禪房。中庭的枯山水,用不開花植物和砂礫,詮釋佛教中自我修行的崇高意境。青燈佛韻,坐席鋪地,禪堂裡整齊排列的几案,為人們提供了一處抄經念佛場所。靜坐室和茶室,將點燃每個人心中的一盞佛燈。打座冥想之餘,不經意間,便能有所悟道。
無錫靈山君來波羅蜜多酒店 要在拈花灣小鎮找到一處古樸的客棧可能很簡單,但要在這裡找到一家高大上的酒店卻不容易,而靈山君來波羅蜜多酒店正是這樣的存在。北倚靈山,面朝拈花,使它擁有濃濃的禪意。 作為世界佛教論壇核心會址所在地,這家酒店的風格也是佛韻十足。大堂正中的白色蓮花與極簡的風格相輔相成,如果有幸目睹這裡酷似禪堂的會議室,那你將會由衷感慨這家酒店深厚的佛緣。
身處拈花灣中心的棒喝,其名源於「德山棒」與「臨濟棒」(德山宣鑑禪師、臨濟院義玄禪師的接引學人之法)佛教詣旨,臨濟宗「棒喝交馳、照用齊行」的峻烈禪風融入到客棧的每個細節中。以禪堂為設計風格的屋敷,處處是稜角分明的原木風格,與「棒喝」伺候的接引之法不謀而合。 Tips:在「棒喝」一樣有機會體驗抄經之樂,如果想一個人參禪悟道,足不出戶就可以有所頓悟。
一花一世界 「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便是一花一世界的由來。小中見大,於平淡中醍醐灌頂正是佛祖修行的意趣所在。以棕紅色調為主的內飾,大有「化繁為簡」的韻致。清奇雅致的房間, 風韻獨具的露天茶室,小憩、品茗,抑或是參佛悟道都是頗為愜意的選擇。棉麻質地的床上用品,更能帶你進入甜甜的夢境。這一方天光雲影,似是與凡間相連,又有超脫塵世的意蘊,想必這就是「一花一世界」的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