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榮1964年出生在浙江龍泉市,他從小不喜愛讀書,只渴望著能夠像俠客一樣行走江湖。17歲的他進入龍泉的一家鑄劍廠,跟隨著廠裡的師傅學習鑄劍技術。
鑄劍最為講究的就是神形合一,鄭國榮對複雜的苦活絲毫沒有感到厭煩,反而欣喜不已。從磨劍開始做起,他逐漸掌握了劍身、劍柄、劍鞘的製作工藝。
那時候,鄭國榮每天雙手都要泡在水裡面許久,有時甚至失去了感覺。但正是因為他下的苦功夫使得他成為了當時廠子裡面最年輕的鑄劍大師。
隨著鑄劍技術的提升,鄭國榮的作品也開始小有名氣,他本人也會參加一些巡演活動。但是好景不長,龍泉鑄劍廠因為經營不善面臨倒閉,鄭國榮只能幫別人做做劍來維繫自己的生活。
在一段時間的思考後,鄭國榮決定自己開一間鑄劍小鋪,他把這家店命名為「古越劍鋪」。這家店就在麗水的山腳下,位於山林掩蓋之中。鄭國榮想要自己的劍鋪遠離塵世,故選址在此。
在這裡,鄭國榮打造了他的成名之作——「龍泉劍」。這把劍不管是從鋒利度還是柔韌性來看,都可以稱得上是劍中的佼佼者。細看這把劍,上面雕刻著各種繁複的花紋,美觀至極。
值得一提的是,這把劍在本世紀初以2萬元的高價賣出,一時間轟動全國,鄭國榮也由此獲得了「鑄劍大師」的稱號。
鑄劍如人生:龍泉寶劍鍛制者鄭國榮
但真正讓鄭國榮的名號穩固的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龍泉劍被製造出來以後,鄭國榮相繼做出了幾把劍,但都沒有超越自己之前的龍泉劍。三年後,北京天文館的工程大師張寶林尋訪到鄭國榮,他說在中國的冶金史上,隕石鑄劍是一片空白的,但是美日在這方面遙遙領先,所以他希望鄭國榮能夠改善這一現狀。
鄭國榮沒有猶豫,答應了張寶林,他遠赴北京,和地質學家、武器學家組成研究團隊,在一個月的準備後,將60多公斤的隕石帶到了自己的古越劍鋪。
鄭國榮(左)和兒子在「古越劍鋪」鍛打坯料
此前,鄭國榮還到全國各地拜訪過鑄劍大師。之後,他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閉門造劍」,在炙熱的火爐邊,他一次次地嘗試。在經歷了上百次失敗後,中國的第一把隕鐵劍——「追風」成功鑄造出來。
這是中國隕鐵劍的開篇之作,這也是讓鄭國榮揚名天下之作。之後,鄭國榮把自己一生所學編纂成書,講述鑄造工藝,傳承工匠精神。此外,鄭國榮還受到了金庸先生的邀請為金庸打造楊過使用的「玄鐵重劍」。
三十年磨劍,鄭國榮把自己的一生傾注於鑄劍。他打造了三把劍,一把賣了高價,一把填補歷史空白,一把為金庸先生打造。除此之外,他還打造了如他人生一般的堅韌意志之劍。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創,歡迎關注,帶您縱橫古今,縱覽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