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 使由之,不可 使知之?反正我不信!

2021-02-19 醉裡挑燈看劍shu

第一次聽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直懷疑孔老先生的腦袋被門夾了或被驢踢了。

誰不重視人民,就會被人民推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不是愚民嗎?統治者統治人民,不要讓他們明白他們在做什麼?這句話在現在看來,絕對很明顯就是封建統治階級幾千年來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權術,小老百姓嘛,讓他們知道那麼多幹什麼?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著我們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輩子,這句訓誡不可謂不惡毒,它被千百年來中國的大小封建統治者奉為至寶,抹殺了多少真理與人民的創造性,但同時,我們的問題就來了,這樣的一條愚民之術,真是孔子這位致力於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嗎?

幾千年來受人景仰的孔老先生怎麼會說出違反「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這一基本原理呢。

之後學的孔老夫子的句子多了,就懷疑起這句話是不是被我們誤解了。

       原句:「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子曰:民可 使由之,不可 使知之。」《論語·秦伯》
      原來,這又是後人別有用心地斷章取義,刻意在句子的中間用一個不恰當的「句斷」使這句話產生了歧義的緣故。我們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很容易就能得出這句話正確的分句方法:「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話就是說,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民眾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詩禮樂,好,讓他們自由發揮,如果人民還玩不來這些東東,我們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
     這才是「有教無類」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好好的一句話,硬是被那些別有用心的混蛋生生地坳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撓人民知書答理尋求知識的愚民之術。
      真不知道那些曲解這話的混蛋們是怎麼想的,你要說這種P話是教育家孔子說出來的,誰信啊?

反正我不信。

相關焦點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夫子在《論語·第八章·泰伯篇》中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由於古代沒有標點符號,這句話的真實意思,一直有爭議。不過,擁有解釋權的儒家一直更傾向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思是老百姓可供驅使,但不要讓他們智慧起來。這個說法很好地解釋了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治理理念——愚民疲民弱民,故廣為儒家信徒接受。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何解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通常翻譯為「孔子說:『對於老百姓,可以讓他們照著我們說的方向去做,但不能讓他們知道為什麼。」
  • 「循循然善誘人」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存在矛盾嗎
    老師很能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他以文獻知識廣博我的見解,又以禮制規範約束我的行為,使我想停下來都不可能。我盡了全力之後,好像學會了立身處世的本領。但是,當我想要進一步追隨老師,卻又找不到路可以走了。」我們再看《泰伯篇第八·九》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考
    我查閱的第二部哲學書是盧梭的代表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這本書有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味道 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第一步是源於自然的不平等,資源的不平等、起點的不平等。比如人類就佔著起點就高的便宜;眾所周知萬物的起源源於繁衍,唯獨只有人類把繁衍的起點上,就把行為分工到享樂和生殖兩塊,並且肆意將前者擴大化。
  •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爭議分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何晏註:由,用也。可使用而不可使知者,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邢疏:此章言聖人之道深遠,人不易知也。程子曰:「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爾。若曰聖人不使民知,則是後世朝四暮三之術也,豈聖人之心乎?」劉氏正義:上章是夫子教弟子之法,此民亦指弟子。孔子世家言:「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身通六藝,則能興能立能成者也。
  • 「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孔子也提倡愚民教育?
    《論語》泰伯篇裡有一句:子曰:「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關於這句話,主流的解釋基本就是:對於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不能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此一來,孔子也就成了為維護統治階級而進行「愚民教育」的倡導者了。若是如此,我卻不明白了,一個公認的「大教育家」、「有教無類」的孔子,突然說出這種自砸招牌的話,那他還怎麼「招生」呢?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泰伯篇·第八》第九節講到: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先看「由」字的內涵。 「由」(yóu)字甲骨文寫作,上邊字符是一滴下落的食物(液體);下邊「口」表示嘴巴。兩形會意,「由」字本義為張開嘴巴開始進食。由此引申出開始、開頭、從此、自此、憑藉、順隨、順從、遵從、經由、原由、經過、行走、途徑、孔洞等義。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解孔子
    但孔子又是聖人,主張教化,不可能有這種意思。直到一個考古發現,今天的人們,才更懂孔子。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M1發掘出竹簡共804枚,包含著有字簡730枚,其中有多種古籍。
  • 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深層含義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很多學者認為孔子把民當作愚昧無知的人看待,對民眾也存在很大的歧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篇》。它的表面意思是說:對於民眾,只能使他們按照一定的規範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
  • 《論語》智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  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釋  文:孔子說:「只能讓民眾由著君主的意思去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根本的原因在於思想的不統一,行為的不一致,團隊的力量永遠大於個體的力量。另外,人的認知水平是不一致的,想讓所有的人都理解一個決策非常困難,並且極為浪費時間,所以執行才是最重要的。
  • 《悟學.第90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不學詩,無以言【集解】包曰:「興,起也,言修身當先學詩也。禮,所以立身也。樂所以成性。」[邢疏]此章記人立身成德之法也。興,起也。言人修身,當先起於《詩》也。立身必須學禮,成性在於學樂。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既學《詩》、《禮》,然後樂以成之也。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在維護真獨立、真自由
    有人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假定社會上有一千個瞎子和一千個明眼人,認為只要智者在上統治人民,人民服從政府的意志就行。這種議論雖然出自孔子,其實是大謬不然的。」那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答案恰恰相反,不僅不是專制和愚民,而是維護人的獨立和自由,而且是真正的獨立和自由。「使由之」就是放任自由,讓人民順應自己的心性,進行獨立自由地判斷和選擇。「使知之」則是為人民制定詳細的法律,並讓他們知道,強迫其去遵守和服從。《論語 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到底是什麼意思?
    宦懋庸《〈論語〉稽》中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意是如果民掌握了道義,讓他們自由發揮,如果民還沒有掌握,就要去教化他們。非但不是愚民,反而主張教化百姓。臺灣學者俞志慧通過對《論語》一書中有關"由"、"民"、"使"三字的全部義項和句例的研究,結合儒家仁民愛物、"政者正也"的思想進行分析,認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讀可點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指出其中絕沒有什麼民愚或者愚民思想,相反,恰恰是儒家德化政治、順民應天、開啟民智思想的體現。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這句話是在愚民嗎?
    孔子說過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一般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對於民眾,可以讓他們去做事,但不可以讓他們知道為什麼。如果按照這樣的字面意思去理解,那麼孔子恐怕就要被扣上「愚民」的帽子了。
  • 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孔子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不長,但是由於中國的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各種斷句方式都可以解釋出不同的意思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一種斷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一種斷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是一種斷法。
  •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孔子宣揚愚民思想?考古發現洗白了他
    原來,《論語·泰伯》中記載了孔子說過的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引起了千古爭議。有些人認為,孔子這句話是愚民政策,意思是:只能讓百姓順著統治者規定的道路走,不能讓他們知道這是為什麼。有些人不相信孔子提倡愚民政策,認為這句話的應該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覺悟高,就由著他們去做,覺悟不高,就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對於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輿論所可者則使共由之,其不可者亦使共知之。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句表示孔子真想愚民而治?錯怪夫子了
    疫情期間宅家讀書,品讀《論語》頗有所悟,觀《論語·泰伯第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句,世人悟其意而多有岐義,現將本人認識分享於此,與有興趣的朋友共品之:【現原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該咋理解?真是要愚民而治嗎
    疫情期間宅家讀書,品讀《論語》頗有所悟,觀《論語·泰伯第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句,世人悟其意而多有岐義,現將本人認識分享於此,與有興趣的朋友共品之: 【現原文】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孔子為何要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政策還是另有含義
    在孔子的思想中有一句話,一直是爭論的焦點,我們一起來看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喜歡孔子的人,覺得孔子的思想是為統治階級所服務,是有等級、有目的的,甚至於孔子的仁愛也只是針對統治階級。標點符號是個神奇的東西,比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句話,我們可以分解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標點位置不同,意義完全不同。同樣對待孔子這句話,句讀不同,意義也會完全不同。
  • 庶民仁學:民可使,由之(8:9)
    本章是《論語》中引起歧義最大的一句話,依楊伯竣的解釋,此句是「老百姓,可以使他們照著我們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們使他們知道那是為什麼。」他的依據是《史記•滑稽列傳傳補》:「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而且,他們的分析是如果將此章理解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