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高原藝術空間 - 畫事|藝術家 王川:放棄得自在

2020-12-18 什麼值得買

頭圖:王 川,2011A-No.2, 紙上水墨,68.8 × 69 cm,2011

王 川

如果說哪個藝術家的作品真能讓人得到超越生死的感悟,那麼王川的畫一定在首選名單之中。

1998年,王川被診斷出胃癌並進行了手術治療,此後出現復發的跡象。惡疾使他的生命處在極大的不確定之中,他引用佛家所說,感覺「分分秒秒正在死去」。這時起,一個藝術家肉體的生命被按下暫停鍵,而精神踏上了自救之路。在確診患了中晚期胃癌的那些天,王川向自己預言:「此時,我的人生又是一次開始。」

治療一段時間後,友人提議王川去尼泊爾,見一見佛陀的出生地。2002年,王川踏上了「朝聖」之路,獨自去到Pokhara Nepal(尼泊爾王國波可拉)的喜馬拉雅山山脈,穿越湖泊和叢林。沒有人能預料到,這段經歷帶來了生的奇蹟,也使衝刷後的靈魂歸於寧靜。

王川的日記手稿(節選部分)

「二零零二年十月二十四上午,我在喜馬拉雅山下波卡拉叢林中走迷了路,在荊棘從中下足,幾十條螞蟥蟲如熱雨般「譁譁」上了我身。三個小時都在為尋找出口而奔走,都始終團團轉於原地。既不在此,也不在彼。我並沒有感到絕望,只是感到受傷而已。 突然間,我眼皮下的費窪湖畔上,靜靜地、不經不滿地飄著一片老樹葉子,如同一艘老船。於是我徹底放棄。如同一片老葉子。不管它是什麼?即便不斷地被逐出,漂泊不定。那一刻,我好像經歷了隆重的成年禮,身上癌細胞大面積地壞死。 這一片葉子如同這一艘船漂泊不定。漂向何方?我根本不知道。」 ——

《眼下的一片老葉子》摘自王川日記

遇見那片老葉子之後,王川便決定放下一切。 「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這種心態看似消極,其實包含著大智慧。他日日記錄自己身體的變化和精神的感受,長時間的靈修生活對肉身的存活有了具體的引導。他放棄在金錢名利中掙扎,放棄執著而不可測的未來,而只專注眼前的所感所想。

王 川,宋莊 2017 第十號,布面丙烯,150 × 60 cm,2017

在繪畫世界裡,王川放棄了複雜的建構,宏大的敘事,精雕細琢的筆觸。把一切不屬於生命的內容,剔除乾淨。心無掛礙,作品才能純粹。大約也只有真正經歷過生死後的「放棄」,才知道該留如何最純粹的「珍貴」。 王川的畫,自然、明確、不矯飾、不做作,更多的是順從當下的境遇和手感,每一件作品自成一個世界。我們仍可以從王川的作品裡看到一份情,源於他秉承的「放棄」之道,內心的平靜通過手指傳到畫面上。

王 川,2011A-No.13,紙上水墨,138.5 × 68.5 cm,2011

王川曾背上行囊,四處漂泊,在深圳的小漁村,北京的藝術區,紐約的中央公園,在喜馬拉雅的生機勃勃的叢林。經歷過數十年的飄蕩,他決心放棄外物,回到的「房子」。 王川畫抽象水墨數十年,其中解讀已自成一派。而近幾年開始持續創作的「盒子」系列則是一種全新的對「放棄」的解讀。盒子平平常常,簡簡單單,沒有太多花言巧語。通過盒子的構建,他終於為自己漂泊的心靈找到了歸宿。 「盒子」的形象原型,來源於唐壁畫。赴西安參展的王川在酒店樓下的唐壁畫展中,一眼望見了仕女手中的「匣子」,「看到它,我一下就明白了我們這麼多年所謂傳統建築的形制從何而來,我一下明白了過去為什麼老師一直要我們勤練基本功。」

王 川,受傷的盒子, 紙本水墨, 68.5 × 43cm,2019

空性。是王川對盒子的定義,也是其人生的概括。

有人曾問哲學家梭羅,「人生的追求是什麼?」

他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寫在了《瓦爾登湖》中:「把一切不屬於生命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回到「盒子」裡的王川,也在秉承這簡化之道吧。

關於藝術家 王川

「傷痕美術」的代表人物。他早年獵足寫實繪畫,並斬獲頗豐,在1985年新浪潮時期轉向抽象藝術的創作。90年代末,王川身患惡疾卻實現了頓悟式的轉折,將創作帶到了另一高度。這也讓他的繪畫變成個人心靈的修行。他近年的作品潛藏著能量底蘊,通過大小、虛實、粗細、點線面的對比及形態的呈現,往往給人們接近於精神體驗般的感受。這種自省和治療式的創作因藝術家的個人遭遇而起,卻意外地讓藝術家更為本能地接近深層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對於東方哲學的體驗。這種經驗是我們僅在藝術史或者其他任何藝術動機狀態下無法獲得的。王川作品的創作靈感豐富而複雜。有些源自國畫裡的線條轉化在布面油畫上,也有塗畫,有些既有抽象又有具象元素。如同王川懷疑抽象的純潔性一樣,他也懷疑寫實的力量。王川曾在中國大陸、美國、德國以及臺灣多次舉辦個展。他的藝術創作被收錄於中國眾多知名藝術評論家如高名潞、慄憲庭、巫鴻、呂澎、潘公凱以及西方評論家Robert Morgan的著作中。他的作品被眾多機構收藏,包括大英博物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芬蘭赫爾辛基國家美術館、民生現代美術館、香港藝術館、香港M+博物館、上海龍美術館等。

王 川,宋莊2017年第十四號,布面丙烯,90 × 120 cm,2017

王 川,2011A-No.10,水墨,137 × 68.2 cm,2011

關於畫廊 千高原藝術空間

2007年成立於成都,是國內當代藝術畫廊之中的重要一員。曾多次參加國內外知名博覽會以及重要展覽,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專業性畫廊,通過展覽、博覽會、學術討論活動、出版等方式,致力於構架藝術家和社會、機構、收藏者之間的溝通渠道;提供包括藝術作品銷售、量身定做藝術項目、收藏品諮詢管理及展覽策劃等服務。

圖片來源於千高原藝術空間官方帳號

相關焦點

  • 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中的高原 千高原藝術空間十周年展啟幕
    2017年,千高原藝術空間迎來了它成立以來的第十個周年。於是,在10月27日,它的全體成員將懷著特殊的心情,推出一場與機構同名的特別展:「千高原——十周年展」。這是一次對十年來工作的回顧,對未來的展望,以及最重要的,一次衷心的,對所有關心和支持它的朋友的答謝。
  • 博覽會 | 千高原藝術空間參展第二屆北京當代藝術展 | 展位V26
    千高原藝術空間 | 2019 北京當代·藝術展
  • 來成都鐵像寺水街,看一回千高原藝術展,成都人都不知道的地方
    這裡就是鐵像寺水街的文化街區,叫它是藝術空間也不錯。短短的一條街上,有著新穎的店鋪,充滿了新奇時尚的味道,還有那麼一點小資的味道。左拐右拐的,發現在回瀾塔前面有一處千高原藝術空間。免費開放,那就進去參觀一下。
  • 千高原新年雙展兩藝術家「剖析」內心世界
    千高原新年雙展兩藝術家「剖析」內心世界     本報訊(記者 餘如波)1月17日,兩場藝術展在成都千高原藝術空間同時開幕,「75後」藝術家熊宇帶來2014年創作的全新作品系列「藍樹林」,「85
  • 4位當代畫家帶來抽象藝術
    本報訊(記者 餘如波)7月25日,「蹊徑——重訪1990年代的四個個案」在成都千高原藝術空間開展,此次展覽共展出王川、熊文韻、楊述、朱小禾四位當代藝術家近30件平面繪畫作品,將持續至10月11日。
  • 以繪畫觸達更多未知:肖克剛個展「匿名」亮相成都千高原藝術空間
    展覽現場2019年12月28日,藝術家肖克剛個展「匿名」在成都千高原藝術空間拉開帷幕。藝術家以「匿名」為引,呈現了自己近兩年來最新創作的繪畫、木雕裝置,通過不同媒介和手法的運用,隱晦又肆意地展現了近期的視覺實踐與精神體驗。
  • 全球最著名藝術博覽會首次線上展出 註冊個帳號即可觀展
    香港巴塞爾線上展覽首頁2020年2月7日,原定於3月底舉行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宣布取消,改為在線上展廳呈現參展畫廊的藝術作品。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是公認當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藝術博覽會,有著「世界藝博會之冠」之稱,始於1970年,最初因在瑞士小城巴塞爾舉辦而得名,後來隨著其影響力不斷擴大,又陸續增加了美國邁阿密(2002年起)和中國香港(2013年起)兩個舉辦地。
  • 2018,成都捧出藝術展覽大餐
    本報記者 餘如波  連日來,成都的美術館、畫廊等各大藝術機構,相繼向記者透露了2018年的工作計劃。今年,藝術愛好者不僅能在成都欣賞到一大批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的精品力作,還能近距離參與「藝術博覽會」等新鮮活動。
  • 在千高原,抵達畫中山水一片
    盛夏時節,當整個城市的空氣開始在不斷升高的溫度中燃燒,千高原藝術空間卻迎來了一片隱秘的風景近日,吉磊個展「越渡·山水」在千高原藝術空間開幕,展期將持續至本月底。這是吉磊繼2018年個展「越渡之地」後,在千高原的再一次「越渡」。
  • 藝術家熊宇新展亮相成都千高原 「不打草稿」創作巨幅黑白牆繪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餘如波 文/圖)12月15日,熊宇個展「隱含的時光」在成都千高原藝術空間舉行。本次展覽呈現了熊宇近年來的繪畫作品,以及從本月初開始持續十天的牆面創作。我的作品更多反映的是虛幻空間,以及人物在其中的感受和情緒。為了更好地表達主題,卡通化的誇張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選擇。」熊宇解釋道。而在此次展覽上,藝術家還在部分作品融入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假山、墨竹等元素,顯示出一種東西方的「混搭感」。它們暗示著熊宇在尋找自我的路徑中,藉助了東方傳統的自然觀。
  • 吉磊個展「越渡·山水」千高原開展丨心化下的新界山水
    2020年7月18日下午,吉磊在成都的一場暴雨後拉開了自己最新的個展「越渡·山水」,展覽地設在成都千高原藝術空間,展期將至8月30日。這是吉磊繼2018年千高原個展「越渡之地」後的又一場亮相,展示了他近些年創作的架上繪畫作品。
  • 招新啦 | 千高原期待你的加入!
    負責公共藝術項目落地製作過程的計劃與執行;3. 負責將創意方案的設計結果與製作單位進行技術對接,把控進度與質量的把控;4. 協助藝術家完成不同類型公共藝術作品方案設計和執行落地。任職要求:1. 藝術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雕塑專業優先;2.
  • 藝術家帶隊 讓大家懂得起藝術
    成都藝術超市「藝術講解團」首次活動獲好評,團員稱讚「很有趣,很受益」昨天下午的成都藝術超市一角,氣氛分外熱烈:成都知名實驗藝術家羅子丹和他帶領的首個「藝術講解團」開始了他們的「藝術之旅」。
  • 2019 Art Chengdu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開幕
    來自成都藍頂藝術區的本土畫廊D空間D Space呈現知名成都藝術家、中國「傷痕美術」代表人物何多苓及西南藝術家師進滇的新作。展覽現場千高原藝術空間A Thousand Plateaus Art Space展出逾10位藝術家涵蓋繪畫、攝影、錄像等多種媒介的重要作品,包括藝術家陳秋林的攝影作品系列、龐茂琨的重要油畫作品,王川的大尺幅抽象繪畫作品,以及曾在重要國際藝博會舉辦個展並得到廣泛讚譽的藝術家楊述的大尺幅抽象繪畫作品等。
  • 岱宗藝術空間推介藝術家——胡應康
    關於岱宗藝術空間岱宗藝術空間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20637號交通大動脈(經十路與勝利大街交叉路口),地處濟南市文化藝術品新型產業群黃金地段。南依英雄山文化市場、東靠山東最大的文化綜合體--山東圖書城、西距即將建成的山東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經營最專業的山東書畫城約2公裡,周邊畫廊美術館林立,交通位置優越,人文優勢明顯,文化氣息濃厚。
  • TANC丨首屆Art Chengdu與知美術館同期開幕,西南藝術生態擴容升級...
    ▲ Art Chengdu現場4月25日,籌備兩年之久的首屆Art Chengdu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在成都春熙路遠洋太古裡地鐵廣場開幕,同期,知美術館、藍頂美術館、麓湖·A4美術館、千高原藝術空間等成都的各大藝術機構也均有展覽推出,當代藝術界的目光迅速聚集到中西部地區,「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個博覽會,能夠讓成都整個藝術生態有一些新的改變
  • 文化學者書法家王川談學習書法的幾個問題
    任何事物包括藝術的審美標準都有社會共同性,沒有共同性,你說你的好,他說他的好,就不是藝術,不是審美,只是自我欣賞。書法的審美標準就蘊含在古人的碑帖中,古人碑帖中的點畫特點,就是書法的審美元素,離開了這些標準和元素,就不是書法,就沒有美可言。
  • 千高原上遊牧民:西多羅夫和妥木斯的藝術
    每個有此孤單的人佔據一所獨立的高原。是為我所謂的千高原。甚至可以坦言:在當代,只有這般的千高原上的遊牧民,才能夠藝術式的感受世界,並且藝術家式的敘事這個世界。妥木斯《哈薩克婦女》布面油畫 100×140 2011年妥木斯《飲牛》布面油畫 80.4×60cm 2013遊牧民的藝術
  • 讓藝術「雪蓮花」綻放在高原雪峰
    這部反映藏地生活的劇目,如何在藏漢藝術家打磨提升下不斷精進,併入選2019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重點扶持劇目、獲得西藏自治區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這背後是藏漢藝術家為共同目標奮鬥拼搏的汗水,是援藏藝術家紮根雪域高原的藝術探索,也是「訂單式」人才援藏、精準幫扶結出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