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王 川,2011A-No.2, 紙上水墨,68.8 × 69 cm,2011
王 川
如果說哪個藝術家的作品真能讓人得到超越生死的感悟,那麼王川的畫一定在首選名單之中。
1998年,王川被診斷出胃癌並進行了手術治療,此後出現復發的跡象。惡疾使他的生命處在極大的不確定之中,他引用佛家所說,感覺「分分秒秒正在死去」。這時起,一個藝術家肉體的生命被按下暫停鍵,而精神踏上了自救之路。在確診患了中晚期胃癌的那些天,王川向自己預言:「此時,我的人生又是一次開始。」
治療一段時間後,友人提議王川去尼泊爾,見一見佛陀的出生地。2002年,王川踏上了「朝聖」之路,獨自去到Pokhara Nepal(尼泊爾王國波可拉)的喜馬拉雅山山脈,穿越湖泊和叢林。沒有人能預料到,這段經歷帶來了生的奇蹟,也使衝刷後的靈魂歸於寧靜。
王川的日記手稿(節選部分)
「二零零二年十月二十四上午,我在喜馬拉雅山下波卡拉叢林中走迷了路,在荊棘從中下足,幾十條螞蟥蟲如熱雨般「譁譁」上了我身。三個小時都在為尋找出口而奔走,都始終團團轉於原地。既不在此,也不在彼。我並沒有感到絕望,只是感到受傷而已。 突然間,我眼皮下的費窪湖畔上,靜靜地、不經不滿地飄著一片老樹葉子,如同一艘老船。於是我徹底放棄。如同一片老葉子。不管它是什麼?即便不斷地被逐出,漂泊不定。那一刻,我好像經歷了隆重的成年禮,身上癌細胞大面積地壞死。 這一片葉子如同這一艘船漂泊不定。漂向何方?我根本不知道。」 ——
《眼下的一片老葉子》摘自王川日記
遇見那片老葉子之後,王川便決定放下一切。 「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這種心態看似消極,其實包含著大智慧。他日日記錄自己身體的變化和精神的感受,長時間的靈修生活對肉身的存活有了具體的引導。他放棄在金錢名利中掙扎,放棄執著而不可測的未來,而只專注眼前的所感所想。
王 川,宋莊 2017 第十號,布面丙烯,150 × 60 cm,2017
在繪畫世界裡,王川放棄了複雜的建構,宏大的敘事,精雕細琢的筆觸。把一切不屬於生命的內容,剔除乾淨。心無掛礙,作品才能純粹。大約也只有真正經歷過生死後的「放棄」,才知道該留如何最純粹的「珍貴」。 王川的畫,自然、明確、不矯飾、不做作,更多的是順從當下的境遇和手感,每一件作品自成一個世界。我們仍可以從王川的作品裡看到一份情,源於他秉承的「放棄」之道,內心的平靜通過手指傳到畫面上。
王 川,2011A-No.13,紙上水墨,138.5 × 68.5 cm,2011
王川曾背上行囊,四處漂泊,在深圳的小漁村,北京的藝術區,紐約的中央公園,在喜馬拉雅的生機勃勃的叢林。經歷過數十年的飄蕩,他決心放棄外物,回到的「房子」。 王川畫抽象水墨數十年,其中解讀已自成一派。而近幾年開始持續創作的「盒子」系列則是一種全新的對「放棄」的解讀。盒子平平常常,簡簡單單,沒有太多花言巧語。通過盒子的構建,他終於為自己漂泊的心靈找到了歸宿。 「盒子」的形象原型,來源於唐壁畫。赴西安參展的王川在酒店樓下的唐壁畫展中,一眼望見了仕女手中的「匣子」,「看到它,我一下就明白了我們這麼多年所謂傳統建築的形制從何而來,我一下明白了過去為什麼老師一直要我們勤練基本功。」
王 川,受傷的盒子, 紙本水墨, 68.5 × 43cm,2019
空性。是王川對盒子的定義,也是其人生的概括。
有人曾問哲學家梭羅,「人生的追求是什麼?」
他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寫在了《瓦爾登湖》中:「把一切不屬於生命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回到「盒子」裡的王川,也在秉承這簡化之道吧。
關於藝術家 王川
「傷痕美術」的代表人物。他早年獵足寫實繪畫,並斬獲頗豐,在1985年新浪潮時期轉向抽象藝術的創作。90年代末,王川身患惡疾卻實現了頓悟式的轉折,將創作帶到了另一高度。這也讓他的繪畫變成個人心靈的修行。他近年的作品潛藏著能量底蘊,通過大小、虛實、粗細、點線面的對比及形態的呈現,往往給人們接近於精神體驗般的感受。這種自省和治療式的創作因藝術家的個人遭遇而起,卻意外地讓藝術家更為本能地接近深層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對於東方哲學的體驗。這種經驗是我們僅在藝術史或者其他任何藝術動機狀態下無法獲得的。王川作品的創作靈感豐富而複雜。有些源自國畫裡的線條轉化在布面油畫上,也有塗畫,有些既有抽象又有具象元素。如同王川懷疑抽象的純潔性一樣,他也懷疑寫實的力量。王川曾在中國大陸、美國、德國以及臺灣多次舉辦個展。他的藝術創作被收錄於中國眾多知名藝術評論家如高名潞、慄憲庭、巫鴻、呂澎、潘公凱以及西方評論家Robert Morgan的著作中。他的作品被眾多機構收藏,包括大英博物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芬蘭赫爾辛基國家美術館、民生現代美術館、香港藝術館、香港M+博物館、上海龍美術館等。
王 川,宋莊2017年第十四號,布面丙烯,90 × 120 cm,2017
王 川,2011A-No.10,水墨,137 × 68.2 cm,2011
關於畫廊 千高原藝術空間
2007年成立於成都,是國內當代藝術畫廊之中的重要一員。曾多次參加國內外知名博覽會以及重要展覽,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專業性畫廊,通過展覽、博覽會、學術討論活動、出版等方式,致力於構架藝術家和社會、機構、收藏者之間的溝通渠道;提供包括藝術作品銷售、量身定做藝術項目、收藏品諮詢管理及展覽策劃等服務。
圖片來源於千高原藝術空間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