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媳婦和洋女婿的「中國年」

2020-12-13 福建東南新聞網

●三明日報記者 盧素平

「這是我第一次在三明過年,很熱鬧,很有趣。」妮蒂婭是來自愛爾蘭的女孩兒,在北京阿里巴巴工作期間,她結識了幽默風趣的黃起森,不久後,兩人墜入愛河,去年,他們開始了這段「跨國婚姻」。今年春節,她來到了丈夫的家鄉——大田縣建設鎮,過起了熱熱鬧鬧的中國年。

談起對春節的感受,妮蒂婭提得最多的就是「紅色」二字。「燈籠紅色的,對聯紅色的,鞭炮紅色的,很多人穿的新衣服也是紅色的,很喜慶。」妮蒂婭說,春節就像她們過的聖誕節,也是一家人團聚溝通感情的節日,只是春節的表現形式更加熱鬧。

「妮蒂婭應該還有一個感受,就是太多吃的東西了,到哪兒都是吃。」電話溝通中,黃起森笑著說,前幾天,他這位初來乍到的洋媳婦,在大田土雞土鴨土豬肉的熱情「招待下」,直言「受不了」。

從除夕到初三這四天時間裡,妮蒂婭每天都「請教」丈夫許多問題。比如,為什麼要「過年」?為什麼給老人和孩子壓歲錢?為什麼「福」字要倒著貼?……妮蒂婭說,此前,她在北京過了很多個「年」,那時候都和朋友在一起,除了熱鬧,其他的感受比較少。「現在我在中國有了家,覺得三明人和北京人過的年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想多了解一些『年文化』,多了解一點中國。」

記者從市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了解到,近年來,我市涉外婚姻登記人數逐年上升,其中,2018年共辦理涉港、澳、臺、華僑及外國人婚姻登記300對。婚姻登記中心負責人李主任說,「跨國婚姻涉及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因此在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方面,需要彼此給予更大的包容心,一起過春節既是一種文化的交流,也可以增加雙方的了解。」

來自加拿大的洋女婿艾利克斯,就是在中國太太陸麗淼家連續過了兩個春節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當中國的女婿,要掙很多錢。」他打趣道,每年臨近春節,太太都要給長輩和孩子們「壓歲錢」。一般而言,長輩們的紅包在五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孩子們的紅包多是二百元起,包含著他們滿滿的心意。

陸麗淼家住沙縣青州鎮,此前是一名導遊。前幾年,她帶團前往山西平遙古城,在旅途中偶然結識了年輕帥氣的艾利克斯,兩人相談甚歡,彼此了解後惺惺相惜,如今攜手共度餘生。婚後,兩人長期生活在加拿大,只在每年春節時,才抽空回三明陪伴中國的父母。

「剛開始他不理解給紅包的做法,我和他解釋,中國人不善於口頭表達對親人的愛意,因此借用『壓歲錢』這種形式來體現,而長輩們也並不介意錢多錢少,很多人還會包還一個紅包,只收個『意思』,現在他漸漸理解了這個風俗,甚至還覺得給紅包時的情景很有趣。」陸麗淼說。

事實上,艾利克斯是一名資深中國迷,他走過中國不少地方,也喜歡和中國人打交道。春節期間,他喜歡上了中國式「走親戚」。「親友們很熱情,我們每次拜訪,還沒到門口他們就迎上來了,給我們倒水,叫我們吃糖,留我們吃飯。」艾利克斯說,他最喜歡的,是在「走親戚」時參與各種地道美食的製作,因為其中能感受到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

「他喜歡中國文化,喜歡唐裝,也喜歡中國的剪紙,他經常和我說,等以後我們有了小孩,就讓他們和我們一樣穿著唐裝回中國的家過年……」採訪中,陸麗淼時不時描繪著未來春節可能出現的情景,美好的暢想不僅透露出了她對「年」的期待和熱愛,也道出了這段跨國婚姻的幸福甜蜜。

相關焦點

  • 洋女婿和洋媳婦的中國年
    新華網福州1月24日電(彭珊珊)春節臨近,忙裡忙外張羅著過大年的不僅有全球華人,還有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國籍的洋女婿和洋媳婦們。他們因著與中華民族結下的緣分,也熱熱鬧鬧地過起了中國年。
  • 青海姑娘魅力大 洋女婿多過洋媳婦
    家裡有個洋女婿或洋媳婦,會是什麼樣的體驗?對於有一個韓國兒媳婦的馬女士來說,就是「從稀奇到習慣」。2月18日,記者從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了解到,隨著我省開放程度提高,涉外婚姻登記的數量也在逐年提升,2015年,全省各級婚姻登記機構共辦理國內結婚登記56357件,離婚登記8271件;涉外結婚登記26件,有26對跨國戀人步入婚姻殿堂,他們中有17位洋女婿,9位洋媳婦,由此看來,青海姑娘還是相當迷人的。 這些著迷青海戀人的洋女婿和洋媳婦都是來自哪些國家?
  • 洋小夥抬轎頭一回 美國女婿用中式婚禮迎娶湖南姑娘
    無論是洋媳婦還是洋女婿,最熱鬧的當然是來場中式傳統婚禮。騎大馬、戴紅花、抬花轎、抱新娘,很喜慶,也很中國。最近,來自美國的洋女婿DanielRosenberg,帶著他的老外伴郎團,在衡東迎娶了心上人秦蘭婷。當然,我們不會告訴Rosenberg先生,這場結婚大典在女方家辦,我們會管他叫「倒插門」。
  • 洋小夥抬轎頭一回!美國女婿用中式婚禮迎娶湖南妹陀
    無論是洋媳婦還是洋女婿,最熱鬧的當然是來場中式傳統婚禮。騎大馬、戴紅花、抬花轎、抱新娘,很喜慶,也很中國。最近,來自美國的洋女婿 DanielRosenberg,帶著他的老外伴郎團,在衡東迎娶了心上人秦蘭婷。
  • 《Hello中國》跨國情侶慶中秋 嶽母考驗洋女婿
    李玉山深情獻唱《中國的姑娘嫁給我吧》唱出心聲、唱的現場觀眾忍不住拍手叫好起身鼓掌!而他利落的身手和帥氣的舞技更是看的鷗哥大為豔羨,甚至不顧身穿龍袍也要偷師,結果弄得自己險些跌倒!  美國學霸秀古文狂追中國姑娘,現場遭遇犀利考驗  寫古文搭訕心儀的女孩,誰說學霸都是情場呆子?這裡就有個情場高手——美國學霸柯馬克。
  • 「洋女婿」跪拜祭祖 中國老爸當翻譯
    史蒂文和家人正在祭祀。 原標題:「洋女婿」跪拜祭祖 中國老爸當翻譯 4 月 5 日,也就是本周六,將是國人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昨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在南充市棲樂靈園看到,前來掃墓的市民絡繹不絕。人群中一個「扎眼」的「洋女婿」,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據南充市棲樂靈園負責人介紹,外國人掃墓,在棲樂靈園尚屬首次。
  • 這個中國「洋媳婦」,真美
    在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城裡有一位從阿根廷遠嫁中國的「洋媳婦」叫奇娜,10多年前她和長汀青年楊淙組成一對「中阿合作」家庭。如今,楊淙和奇娜夫妻倆有一個即將高考的兒子和一對讀小學的雙胞胎女兒,一家人日子和美,被評為龍巖市2017年「最美家庭」,在當地傳為美談。楊淙和奇娜夫妻倆送一對雙胞胎女兒上學。
  • 要見中國丈母娘,「洋女婿」西湖邊現學拜年詞
    據了解,這群外國人是在華留學生,且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準「洋女婿」。春節期間,他們即將面見他們的「中國丈母娘」,為了更好地給「中國丈母娘」拜年,他們正緊張地利用智能音箱學習古詩詞。作為活動發起者,來自奈及利亞的「洋女婿」——幸福,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系的學生,也是一位說唱歌手。
  • 主持人問洋媳婦,後悔嫁給中國男人嗎?洋媳婦:天天后悔!
    主持人問洋媳婦,後悔嫁給中國男人嗎?洋媳婦:天天后悔!   隨著現在大家的觀念的開放 ,大家對於外國人也沒有很大的排斥感。許多中國人也與外國人組成一個全新的家庭。在今天的這一期節目中,就有一對這樣的異國夫妻,他們已經結婚多年了。
  • 洋媳婦的成語奇葩 / 百家故事
    在倫敦飛往中國的飛機上時,我就有點擔憂:父母對我的跨國婚姻起初是堅決反對的,之後由於我的堅定不移才勉強同意。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兒媳,是出身於書香門第的中國女孩,憂慮文化背景不同的洋兒媳,漢語水平差難以與家人融洽溝通。果然,見面後父母對安娜茹只是保持那種外交禮節式的笑容和應對辭令,缺少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情接納。
  • 嫁入中國的漂亮洋媳婦,你最喜歡哪個?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嫁給韓國人的中國女人有很多,但嫁給中國人的洋媳婦也越來越多。甚至在不少山村,都有洋媳婦,洗菜做飯抓雞,樣樣行。2010年,濰坊市坊子區東王松村的小夥許帥娶回了一個洋媳婦。2009年3月,許帥到俄羅斯遠東濱海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勞務輸出,然後邂逅了這位英國姑娘。
  • 阿根廷「洋媳婦」跨越太平洋 在長汀過上中國年
    從阿根廷遠嫁中國的「洋媳婦」奇娜,正和兒子、雙胞胎女兒、嫂子一同包餃子。洋娃娃一樣的雙胞胎將硬幣包進餃子裡,大家笑呵呵討論著:晚上年夜飯上誰能吃到硬幣,誰就能羊年發財。這天,奇娜和普通的客家婦女一樣,貼對聯、包餃子、宰雞殺鴨,準備年夜飯,忙裡忙外。唯一不同的是,奇娜今天穿上了客家人本來大年初一才穿的新衣服——一件藏青色的毛料外套,得體的新裝透著這位美麗少婦的洋洋喜氣。
  • 跨越8800公裡過中秋 媽媽用訊飛翻譯機和洋女婿無礙溝通
    中國成都到澳大利亞雪梨相隔8800公裡的距離,對於從沒邁出過國門的大多數母親來說,相隔的不僅僅是距離,還有語種的差別。一位四川媽媽為了遠在雪梨的女兒能夠在這個中秋吃上一口地道的家鄉飯,隻身一人來到澳洲,和洋女婿經歷了相見無言,也上演了雞同鴨講的戲碼,最終在訊飛翻譯機2.0的幫助下,媽媽的川普和洋女婿的澳大利亞英文無礙溝通,這萬般關切都得到了精準表達。
  • 能操持地道客家年夜飯:這個中國「洋媳婦」,真美
    在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城裡有一位從阿根廷遠嫁中國的「洋媳婦」叫奇娜,10多年前她和長汀青年楊淙組成一對「中阿合作」家庭。如今,楊淙和奇娜夫妻倆有一個即將高考的兒子和一對讀小學的雙胞胎女兒,一家人日子和美,被評為龍巖市2017年「最美家庭」,在當地傳為美談。楊淙和奇娜夫妻倆送一對雙胞胎女兒上學。
  • 「上海洋女婿事件」:合規定但不合人情,深深傷害了我們的感情
    「上海洋女婿隔離事件」,想必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事件的起因很簡單,按規定這位「洋女婿」回來後應該進行集中隔離,但他本人卻不願意去。幾番交涉後,從社區工作人員的腦海中突然呈現出這樣一個想法。既然他想居家隔離,那可以讓他的妻兒和嶽母先搬到別處,這樣不就滿足居家隔離的條件了嗎?
  • 「洋媳婦」的中國生活(組圖)
    11月24日,在石家莊橋西區家中,艾米莉(左二)與家人手拿「我喜歡中國」的橫幅合影。原標題:「洋媳婦」的中國生活改革開放40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工作、學習和生活,開放的中國正在幫助這些懷揣夢想的外國人實現他們的「中國夢」。美國姑娘艾米莉與中國石家莊小夥郭了達相識並結婚後,於2017年跟著丈夫來到中國。
  • 這位來自德國的洋女婿2007年首次來到中國交流學習,從此深深愛上了中國文化
    「中國和德國之間的文化差異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德國人無法接受中國的鳳爪和皮蛋,而中國人也無法接受德國人把生吃豬肉當作美食。」8月16日晚,一場風趣幽默、笑聲不斷的對談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展開。《阿福拜見老虎嶽父》一書的作者、來自德國的洋女婿阿福(Thomas Derksen),《鏡頭下的中德人文交流》主編、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圍繞「中德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這一主題,結合自身經歷,與讀者們分享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中德文化交往方面的諸多趣事和故事。
  • 2019年的春節去哪裡?「洋媳婦」選擇回山東農村過大年
    寫在前面:2019年的春節去哪裡?「洋媳婦」選擇回山東農村過大年!改革開放之後,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中國境內的外國友人是越來越多了。這些外國友人,有的是來留學的(中國境內留學生數量亞洲第一),有的是來經商的,有的是來旅遊的。
  • 孔子家族洋女婿圓了功夫夢(圖)
    本報記者牛春梅實習記者閆川龍羅伯特·明可夫這個名字,中國觀眾聽起來有些陌生,但提到他的作品《獅子王》、《精靈鼠小弟》大家就都不陌生了。昨天,在影片《功夫之王》的官網開通儀式上,羅伯特·明可夫作為該片導演談起了他的功夫夢和中國緣。
  • 「90後」洋媳婦愛上中國文化
    4月16日,美國「90後」姑娘艾米莉在丈夫的陪伴下練習中國書法。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工作、學習和生活。2017年3月,艾米莉作為「洋媳婦」,跟隨回國的小夥兒郭了達來到中國的河北石家莊。兩年過去,這個來自大洋彼岸的姑娘不但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還深深愛上了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