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齡:書法大家還是「亂書鼻祖」?中國書法與西方藝術的交鋒

2020-08-28 劉宅宅

現任中書協理事的王冬齡,人稱「書壇歐陽鋒」,算得上當今文化界最富爭議的網紅之一。各種唾沫飛濺的口水戰,跟廉價酒店的小卡片一般,一波又一波,紛紛落落。

▲王冬齡,1945年生於江蘇如東。現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等職

王冬齡成名30多年,在書壇久負盛名。其書作,最擅長在草書,而最招非議地方,當是所謂創新。他的書法,幾乎要全面拋掉中國傳統書法的「正統」路徑,著意別開生面地經營空間,顯得別致、異類與新奇,跟西方現代視覺藝術最為接軌。

很大程度上,他也由此獲取了極豐厚的地位、榮譽與社會聲望。在海外,名氣尤著,有人所難及的市場與商業價值。前些年,蘋果公司的頭領庫克,造訪中國時,竟也專門找他請教書法,還將他的大字書作刻在了蘋果的各大旗艦店上,視為門面。生意人是恨不能把算盤焊接在嘴上的,所看重的,自然是老王在業界的影響力,也間接說明了王氏的地位。

▲與「學生」蒂姆·庫克,現蘋果公司執行長

只是,與此同時,王冬齡在民間,名聲很糟糕,一直被責罵為「醜書大師」。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們的社會大眾,對主流書壇精英的態度,早由以往的仰望,蛻為平視,且多帶有警覺與對立情緒,老王更成為眾矢之的靶子,頻頻遭吐槽,被拋磚。網民們痛心疾首,一再痛罵他瞎搞,其「亂書」的罪枷,只怕是脫不下來。

我自己,對王先生的功底和精神很佩服,但對他的創新方向也不大苟同。我以為,他的書法,不是「不如3歲孩子的塗鴉」,而是不該「搞成3歲小孩的塗鴉」。偶一為之何嘗不可,必欲如此真大謬不然。

▲王冬齡作品


王冬齡先生是林散之、沙孟海、陸維釗諸大師的高弟,其傳統書法功底之好,本毋庸置疑。

所以,一定要說他搞得是醜書、亂書,是江湖書法,是邪門功夫,甚至還不如3歲小孩塗鴉,絕對不公平。有些叫罵之所以只能叫「謾罵」,是因為壓根無力看懂書法好壞,這反倒是更顯可悲的地方。王不屑回應,不能怪他清高,對牛彈琴實在強人所難。

我素以為在當下,他的實力,得列「書壇前20強」,沒啥壓力與爭議。傳統套路書法,他非不能寫好而是不願。早在1981年,首屆中國大學生書法大賽,他就是一等獎獲得者,受到一眾大師認可,不容小覷。而他的草書,在當下也得是數一數二的,一般意見還認為超過沈鵬。他當初出人頭地,不是靠「亂書」、靠炒作走上檯面的。他的傳統功底,是很紮實的。

▲早年與其恩師「草聖」林散之

據其自述,他的轉變,當始於1990年前後。那時,他有機會受邀出國傳授書法。在美國、歐洲等異域,他接觸到了現代藝術,了解到日本等國書道家們的新鮮嘗試,這些人於藝術的思維方式與創新實踐,轟炸的他「三觀盡碎」。由此,他開始反思中國傳統書法那些過度拘謹、收斂、含蓄、單調、守成的局限,酒酣膽壯之餘,就有意實驗,嘗試去拓寬中國書法的容量,去強化它的藝術表現力。

▲王冬齡在紐約,&34;創作巨幅《心經》

至此,王冬齡就義無反顧地,似盡棄所學地,走上了所謂的「現代書藝」之路。究其用心,是書法理念的與時俱進化。而具體作法,則不免亦步亦趨,實際是緊追西方藝術新潮流,且仿效東瀛書道家們的作派,將中國書法往視覺化方向牽引,甚至有意脫離「漢字」範疇,將其發揮到天馬行空的極致境地,唯線條是尚,以視覺衝擊感為最大旨趣。

▲日本書道大家井上有一(1916--1985)

他頑固而執著地認定,「世間萬物皆草書」,不僅藝術真正力量隱藏在此,中國書法也該走向世界了。


書法圈的多數同行,對王冬齡的大膽實驗,我所耳聞目見,其實也多抱讚許、默許態度的。罵王冬齡的人群中,絕少專業書法家的身影。

可若要我這外行評判,直接點就一句話:王冬齡的探索精神,在融匯多方,在創變不已,在自我突破,是可貴且應該的;但他的實踐方向,實在是走錯了,是「過猶不及」的典型。因此,我會說他不是「不及3歲孩子的塗鴉」(他完全可以寫出那種很顯高明的流行書作),而是不該搞成「3歲小孩的塗鴉」。如此實在創新過度了。

▲王冬齡草書

我所反對的核心,在於王冬齡那日益「脫離漢字化」的趨向。這裡面,最關鍵的理據在於,中國書法,在其審美範式已經確立之後,任何擺脫漢字的實踐,也許可說是很好的「現代藝術」或「行為藝術」,但很難再說是「中國書法」。他這些年來,那麼努力地去消解「中國」味道,實日漸走上「反漢字」之路,如此一來自然也就跟「中國書法」脫鉤了。

道理是淺顯的:「中國書法」四字,「中國」必須依託於漢字,而「書法」必須得有「法」——「變法」不是「無法」,也不是「亂法」。而王冬齡那些早分不清是酒後迷醉還是精心準備所寫下的那些「墨跡」,實在讓人瞠目結舌。簡直比徐冰的「天書」還錯亂,只怕他自己都不曉得所寫是什麼「字」。

他這種行為,固說不上「背離叛變」,但差不多也是「脫籍改宗」了。看他展覽上的那些「塗鴉」,雖然筆還有毛,墨還是黑墨,紙依然是宣紙,可「字」早已非「字」,黑壓壓滿面墨團而已。其藝術形式乃至精神旨趣,在王羲之與傑克遜·波洛克之間,應該還更接近後者吧。從這一層面看,王冬齡60歲以後作品,是有「草」而無「書」,說他是「亂書」也不太過分。後來,同為中書協理事的曹公,私下說「他恩師林散之只怕難瞑目」,雖說是玩笑話,也有取瑟而歌的心思吧。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傑克遜·波洛克的作品

總之,你可以稱他是「藝術」,可我理念還是偏傳統保守,以為這些已不能歸為「中國書法」。這種創新,當然自有它的價值與意義,但不應是「中國書法」的未來之路。


的確,王冬齡先生有他的抱負與設想。很大程度上,我也理解他的苦衷,更稱許他的創變意識。可是,他似乎越界了,可謂矯枉過其正矣。

▲創作中的王冬齡

以書史而論,中國書法的傳承,系統是過於封閉了,一直以來藝術形式未免單一,留給書法家的餘地,似乎就是機械重複地模仿古人,以至於中國書法成了復古主義最強的一門藝術,現代人無論你怎麼勤奮都沒辦法與二王、與蘇黃米蔡齊驅並駕。如此強作死人門徒,當然很壓制靈性的,也與藝術的根本精神相悖謬。因此,當有些才氣縱橫、不甘為奴的書家,大刀斧闊地,意圖以創變的形式去激活僵化的書學,精神是很可貴的,其實驗意義也理應得到尊重。

▲王冬齡「亂書」

但是,盲目創新何嘗不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有些創變,壓根就是徹底自我作古,是脫離中國漢字、中國書法的抽象化、美術化,乃至癲狂化,淪為妄心發作。他們將傳統審美範式完全捏碎,什麼漢字,什麼傳統,什麼篆隸,什麼楷草,什麼二王,什麼顏歐,統統都不要;書法本來必須講求的筆、墨、點、畫等等規範,也一律撂倒,如此革命,豈不謬哉!王冬齡等先生,非得自己另起爐灶,美其名曰創新,洋洋自得為「世界接軌」、沾沾自喜是為「書法續命」,未免自視過高了。

王冬齡學生王佳寧

況且,稍悉當代藝術史者,也當察覺到,這些所謂的創新,委實還說不上新意,無非將剿襲對象由自家祖宗轉向對岸鄰居而已。這是一套拾人餘唾,尾隨現代西方的觀念。他們這批人,留洋較早,自以為得風氣之先,愛跟在人家屁股後瞎跑,什麼主義呀,什麼空間啦、什麼構成啦,自詡為有趣,自認為新奇,自奉為牛氣,自吹為超越,實際是無甚高論的舊事物。

▲民間群眾最追捧的「田楷」

藝術不該有國界論,但理念與操作,確實有中西分野。王冬齡大佬們,很大程度上,是定力不足、耐性不夠、沉潛不了、信心不強,所以勇於拋卻家底,還想拿別人玩剩的鈍刀給中國書法開刀,不免自欺欺人吶。


我想,必須得反覆強調是,中國書法之本質,是漢字的藝術化,是傳統文化傳統藉助線條,得以心魂託寄的方式之一。

當代中國書法,不應拒斥創新,可創新也不是瞎折騰,更不是「以夷變夏」墮為雜耍,它當是循著漢字的本株,沿著中國文化的脈絡,自發而形成的精益求精,甚或教外別傳。就此而論,王冬齡們的東西,也許可說是好的「現代藝術」,可廟小不留神,他既然要脫離「中國書法」的範疇,那就不該鵲巢鳩佔,還盤踞在「中國書法」大旗下獵取聲名。

▲王冬齡與蘋果公司合作的藝術展

王冬齡先生的問題,在我看來,根本癥結,並不在該不該創新,而是說他的創變實踐、路徑依據及指導理念就是有偏差的,是近乎失敗的。他自詡「人書俱老」、「心手兩暢」、「天人合一」,還扯上「現代性與國際性」的大法衣給背書,可表現在效果上,不過是將質雅高古的中國書法退化為了一種平庸俗氣的花架子,甚至是天橋賣字雜耍罷了。「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託缽效貧兒」,終究只是落入了形式上改頭換面的窠臼,又消解掉了中國書法得以立足的骨架和精髓,是欲合卻離,壞在兩失。王冬齡先生們,以亂法自矜,豈不謬哉?

從這一點而論,其所謂創新,確實是在有意無意之中,給當下書家開了個惡例。「虛名易得,實學難求」,這是林散之先生,30年前贈予王冬齡的一句話,我期盼他在名流宴席上,醉眼惺忪之餘,還能偶然想起。

相關焦點

  • 王冬齡:書法大家還是醜書鼻祖?庫克的這些言行,間接回應了質疑
    其書作,最擅長在草書,而最招非議地方,當是所謂創新。他的書法,幾乎要全面拋棄中國傳統書法的「正統」路徑,著意別開生面地經營空間,顯得別致、異類與新奇,跟西方現代視覺藝術最為接軌。很大程度上,他也由此獲取了極豐厚的地位、榮譽與社會聲望。在海外,名氣尤著,有人所難及的市場與商業價值。
  • 王冬齡30年前書法作品,漢字寫出傳統書法藝術美!那才叫書法!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肯定會非常的感興趣,書法在我國的古代就非常的受重視,所以我國的古代也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楷書鼻祖鍾繇,他所創作的楷書讓我國的書法界又多了一種字體
  • 王冬齡書法欣賞,「亂書」作品名氣很大,網友:這是書法嗎?
    王冬齡在我國書法界的名氣也是非常的大,在醜書大師裡名氣完全可以排到前三名,因為王冬齡的書法非常的個性,很多網友看了王冬齡的書法作品以後都稱他的書法作品是「亂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想很多網友也比較好奇吧?什麼是「亂書」呢?這樣的書法作品有藝術價值嗎?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疑問吧?
  • 王冬齡的「亂書」連醜書都算不上,只是行為藝術而已,不是書法
    最近幾年,書壇之中「醜書」橫行,喜歡寫「醜書」的人到處表演,踏踏實實的傳統書法卻無人問津,搞得整個書法界亂象叢生,如果說沃興華等人的「醜書」還能算作書法的話,那王冬齡教授的作品看起來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
  • 你說「亂書」,他罵「醜書」,王冬齡的書法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但是時至今日,書法早已失去了其實用功能,而成為一種純粹的線條藝術,可我們還是有很多人恪守科舉餘續,以「館閣體」的「排排坐,吃果果」為標準,以是否「認識字」、是否「好看」是否「漂亮」來評判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如若不符合自己的這些標準,動輒便冠以「亂書」、「醜書」,亂扣帽子亂掄棒子,大加鞭笞,大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快之勢。
  • 大書特書,天花亂墜亂書,王冬齡書法品鑑
    2016年深秋,在「王冬齡書法藝術展」開幕之際,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王冬齡在北京太廟廣場的地上,用大筆蘸水「亂書」《心經》,轟動書壇,有人盛讚是「道象生成」,也有人怒斥是惡搞書法。這位飽受爭議的書家除了鍾情於重疊繁亂、天花亂墜的「亂書」之外,又喜作「大書」,動輒十幾米甚至幾十米,觀者如堵。他長髮披肩、身著紅衫、腳穿紅襪,在巨大的白色宣紙上騰挪跳躍,信筆揮灑,堪比當年的「張顛懷狂」。王冬齡及其書法已變幻成了紙上的舞蹈,自我陶醉在書寫表演之中。比起「亂書」和「大書」來,這裡所選的他的草書鬥方《粵西民歌》則是另一種類型。
  • 也說王冬齡的亂書
    近年來,中國美院的書法教授王冬齡頻頻在媒體露面,展示他的亂書形式,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王冬齡的亂書脫胎於傳統的書法,最初是通過不斷變換書寫的媒介,書寫的形式,書寫的場所環境,書寫的大小,試圖把傳統的書法演變成書寫的表現方式。這樣一來,他就把傳統的書法演變成現代的書寫方式,且具有表現性,表演方式,成功的進行了華麗的轉身,將傳統與現代進行無縫對接起來。
  • 書法家王冬齡首次回應「亂書質疑」:看起來亂,實際早超越了徐渭
    書法家王冬齡首次回應「亂書質疑」:看起來亂,實際早超越了徐渭王冬齡先生名聲顯赫,他由於是中國美術學院首屆畢業的書法研究生出身,不僅僅局限於中國書法界,還先後在美、日、加舉辦了20多次個展。王冬齡憑藉多年的書法經驗積累,開創了獨屬於自己的風格「亂書」,但他的亂書卻遭到了外界很多人的質疑,王冬齡早先並沒有對此放在心上,但伴隨著整個社會上質疑聲越來越大,王冬齡終於發聲回應了「亂書質疑」,他表示:我的書法雖然表面看起來很亂,但它具有一種不同於楷體、宋體等的美感和力量,「亂書」是具有生命力的,我感覺自己已經超越了書法史上的徐渭。
  • 自創「亂書」的王冬齡,一幅書法43萬,網友:小學生都比他寫得好
    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四大國粹」裡,書法絕對佔據極其重要的頭銜。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字藝術樣式,能像我國這樣沉澱積累千年之久。而書法在我國古代的地位,甚至一度能決定將來的仕途。在明清時期,就曾有不少科舉考生因為一手好書法而被破格錄取。
  • 自創「亂書」的王冬齡,一幅書法43萬,網友:小學生都比他寫得好
    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四大國粹」裡,書法絕對佔據極其重要的頭銜。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字藝術樣式,能像我國這樣沉澱積累千年之久。而書法在我國古代的地位,甚至一度能決定將來的仕途。在明清時期,就曾有不少科舉考生因為一手好書法而被破格錄取。
  • 王冬齡寫《道德經》,草書無人看懂!書法協會主席說了麼一句話!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我國的古代就非常的受歡迎,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肯定會想到很多知名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還有的網友喜歡楷書鼻祖鍾繇,他們把漢字寫出了書法藝術美
  • 「亂書」大師王冬齡的書法到底如何?弟子頻入國展,皆成書壇精英
    儘管書協等主流機構和各方書法大佬對於「亂書」從來不吝溢美之詞,但在網絡上「亂書」幾乎已是當代書法「醜亂差」的代表,對其貶斥的態度更甚於肯定。因此,有人說「亂書大師」這個稱號是一種諷刺和貶低,也有人說「亂書大師」是書法個性時代實至名歸的「雅號尊稱」。那麼,「亂書大師」王冬齡的書法到底如何呢?
  • 中國美院教授王冬齡書法被噴,到底冤不冤?
    當今書法界中,王冬齡的大名大家都耳熟能詳。他是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學院現書法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蘭亭書法社社長。他對傳統書法造詣頗高,功底深厚,但近年來,他在書法界所書「亂草」的表現,引起議論紛紛,這種書法究竟是一種創新突破的藝術語言,還只是譁眾取寵自吹自擂的玷汙呢?
  • 觀念中的水墨 · 創發 | 王冬齡:「亂書」打通古今中西
    [編者按]王冬齡的「亂書」是書法進入當代藝術領域的嶄新創建。>王冬齡的亂書(節選) 文 _ 沈語冰王冬齡的傳統草書和現代書法創作,已足以使他立足於當今藝壇,但他最近創作的「亂書」系列,則將他的藝術生涯推向了高峰。
  • 王冬齡|書法在當代不會失落
    中國書協理事,浙江省書協副主席、中國書法進修學院副院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客座教授。作為林散之、陸維釗、沙孟海諸多20世紀傳統書法大師們的弟子,王冬齡大地從傳統中走了出來,成為一名現代書法的大膽探索者,他大聲道:「人與社會已經充滿了『現代意識』,難道書法藝術還能無動於衷嗎」——這是王冬齡對書法藝術的率性熱誠,他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書法既成為一種自足的現代藝術又是世界視覺藝術中的一個獨特門類的希望。
  • 王冬齡寫楷書不成,後轉向醜書,並成為富於創新的書法藝術家
    王冬齡是走在書法藝術前沿的一位書法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為什麼說王冬齡是藝術前沿的探索者?因為他在書法專業上出道很早,並且多次在日本、韓國、美國等多個因家傳播中國書法文化,他見識了國外藝術的多元性,走出了一條自我書法藝術性的道路。但人們對王冬齡的書法歷來是有爭議的。
  • 當代書法界名家王冬齡,草書作品引網友熱議,是典型的江湖體嗎?
    ,比如書聖王羲之,他的行書作品《蘭亭序》天下聞名,因為千年無人超越所以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還有鍾繇創作了楷書,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楷書鼻祖,看到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把中國的漢字寫出了書法藝術美,大家是不是也非常的佩服這些書法名家呢?
  • 王冬齡寫楷書不成,後轉向醜書,並成為富於創新的書法藝術家!究竟...
    藝術是在不斷探索中才逐步完善起來的。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它是由漢字的書寫為載體,運用中國哲學的基本原理,以線條、墨色、筆法、章法等為根本要求,創造出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
  • 自封書聖寫,拒絕凡人批評,王冬齡要把中國書法帶向何處?
    但王冬齡作為中央美院的教授,浙江省書協的領頭人卻玩起了亂書,不被世人理解不向人們介紹自己創造亂書文體的道理和理念,反而自封「書聖」,說:「拒絕凡人批評。」這般狂妄自大究竟是恃才傲物還是窮途末路譁眾取寵。王冬齡又要把中國書法帶向何處?
  • 當代書壇3大網紅書法,射書、亂書、吼書,哪個是真藝術?
    書法江湖大師何其多,網絡上靠秀書法大紅大紫的大師多如牛毛,但真正能在當代書壇排得上號的卻不多。網紅大師不一定是真正的書法大佬,但書法大佬卻一定是網紅大師。當代書壇就有三位網紅大師——邵巖、王冬齡、曾翔,這三位大師打造了當代書壇三大網紅書法——射書、亂書、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