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晚年作下一首哲理詩,淳淳教子之心,成為古今治學的寶貴經驗

2020-12-19 扁擔圈生活

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於父母對子女的愛,無怨無悔,無休無止。從呱呱落地到牙牙學語,父母的視線一刻也不離你左右;從蹣跚學步到入學讀書,父母的教誨也時常在你的耳邊縈繞;從慢慢成年到成家立業,父母的心也依舊將你深深牽掛……

古往今來,哪一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出人投地呢?

大文豪蘇軾洗兒說「惟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殷切盼望么兒平安一生;詩人韋應物嫁女說,「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特別囑咐長女恪守婦道,勤儉持家;魏晉隱士陶淵明說「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責備五個兒子不愛學習,慈父之情,也是溢於言表。

可憐天下父母心。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晚年在冬日寒冷的夜晚,獨自在書房樂此不疲地讀書時,都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愛子之情,於是寫下一首哲理詩,滿懷深情地送給兒子。

《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就是:古人做學問都是不遺餘力的,往往從少年開始直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僅僅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如果想深入了解需要親自實踐。

作者首句「古人學問無遺力」,就高度讚揚了古人治學求知的寶貴精神以及做學問得艱難困索。次句「少壯工夫老始成」進一步點名,只有少年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竭盡全力地為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詩人從古人做學問引出話題,娓娓道來,為我們展現出古代大學者,從幼年開始勤奮用功學習,到老年才有所成就的過程。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

從這兩句詩可以看出作者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要趕緊趁著年少時精力充沛,及時抓住美好時光勤奮刻苦地讀書做學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多少年輕人少年時期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到老了只能徒勞傷悲。陸遊寫這首已經是75歲高齡了,人生旅程將要走到盡頭,什麼樣的大風大雨沒有見過,像這種年輕時不努力,年老追悔莫及的人看得多了。作為過來人,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莫要辜負年少時光,專心做學問,才能有所成就。

緊接著,詩人又開始對小兒子陸子聿進行淳淳教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不僅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書上,還點名僅僅有了書本知識還不夠,必須要親自躬行才能立竿見影。

詩人所說的「要躬行」既告訴我們學習之時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又向我們說明學習之後要「躬行」,只有通過自身實踐,才能把書本知識化為己用。

由此可以看出,詩人的意圖意在激勵兒子子聿不要僅僅滿足於書本內容,更應注重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升華自己。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個人雖然只要持之以恆地讀書學習,很多道理都會有所領悟。但,我們的老祖宗又有言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書本知識固然重要,也不過是死的,它只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自己實踐得知。如果我們只是生搬硬套,那無異於紙上談兵,害人害己。如果,我們把前人總結的經驗,通過自身的實踐,化為己用,必然能收穫不一樣的效果。

從古至今,真正有學問有才華的大家,肯定是既有豐富的內在學識,又有獨到實戰經驗的人。詩人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係著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更凸顯其真知灼見。

這首詩之所以被認為是一首飽含深意的哲理詩而千古流傳的原因便是作者對古今做學問之人提供一個寶貴的經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即「實踐出真知」。

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這句話仍然具有較強的啟迪和借鑑意義。世間萬事萬物,我們不僅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才是治學求知的至高境界。

不過,讀完這首詩,很多人應該被陸遊的慈父之心所感動,淳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天下的父母一般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少走點彎路?

相關焦點

  • 古今書齋聯之趣
    書齋是文人博覽群書、治學和寫作的地方。古往今來的讀書人大多喜歡為其書齋題寫對聯,藉以言志抒懷,寄情自勉,也賦予嚮往與情趣,清新可讀。「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這是南宋大詩人陸遊為自己的「老學庵」題寫的一副楹聯。
  • 陸遊晚年的一首勸學詩,語言質樸飽含哲理,年輕人應該仔細品讀
    作為官宦子弟,陸遊家境殷實,祖父曾師從大文豪王安石,官至尚書右丞,父親也不簡單,詩文方面頗有造詣,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成人,陸遊自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積累了深厚文學功底。陸遊三歲那年,北宋都城被金國攻克,徽欽二帝和上千王公大臣、皇室成員成為俘虜,史稱「靖康之恥」。
  • 陸遊寫給兒子兩首千古名詩 一首充滿哲理,一首充滿悲壯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出生在南北宋交替之時,又收到家庭愛國思想的影響,所以一生都在追求忠君報國,屢屢受挫。但是一顆愛國之心從未改變。陸遊這一生給兒子也寫了很多教子詩,用來教育兒子的學習和處事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最有名的兩首。第一首詩陸遊在宋寧宗五年的時候,寫給兒子子聿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 陸遊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八個字,卻讓人受益匪淺!
    除此之外,詩人還會把自己總結的人生智慧寫進詩歌中,讓詩歌具有哲理意蘊。《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南宋著名詩人陸遊的一首經典詩歌,它便是一首具有哲理意蘊的詩歌。這首詩實際上是陸遊寫給他的小兒子陸聿的,主要描寫的內容便是通過陸遊的教育理念來告誡陸聿。全詩篇幅短小,僅僅二十八字,但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對歷代人來說都受益匪淺。
  • 陸遊晚年專門給兒子寫了一首詩,通篇都在講大道理,值得我們一讀
    所以宋朝的詩人,只好是另闢蹊徑,從另一個角度來描寫,於是他們融入進了自己的思想,也就使得宋詩處處充滿了哲理。那麼說起比較有哲理的宋詩,那自然是要數陸遊的作品,每一首詩都別具一格,無論是寫作手法,還是在思想層面,那都要高於其他的詩人。
  • 陸遊被罷故裡寫下一首詩,成為激勵人們奮進的動力篇章!
    陸遊(公元1125一1210),號放翁,其仕途坎坷,晚年退居家鄉,至死不忘國家統一。1165年,因為主張抗金受到排擠,朝廷免去陸遊官職。時隔四年,朝廷才重新召回陸遊。1167年初春,被罷歸故裡的陸遊,閒居在家,心中難免抑鬱不平,但他並不灰心意冷,相較於虛偽的官場,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讓陸遊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看似無可是事,卻仍心繫國之安危。有一天,陸遊在家鄉山陰閒遊,豐收之年的農村一片寧靜、歡悅,於是創作了一首七絕遊記《遊山西村》。
  • 陸遊去鄉下吃了一頓農家樂,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通篇還充滿哲理
    說起詩作哲理最為深刻的詩人,那麼我個人認為是陸遊,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充滿了哲理,有的時候即使是在描寫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事物,以及普通的風景,那也是能夠從中會有所感悟,從而創作出充滿哲理的詩句,特別是他最經典的《遊山西村》,那就是一首很獨特的作品,整首詩意境唯美,寫得也是很有獨特,字裡行間充滿了哲理,這樣的作品,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只要真正讀懂了,那都是會有收穫
  • 陸遊的治學之道,全被他寫入詩中
    雖然他沒有專門寫過談治學之道的論文著作,但是從他的詩中能夠看到這部分內容。那麼,讓我們跟著陸遊的詩作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陸遊寫過一首《示子遹》講述了他的學習經歷。在這首詩中,陸遊先回顧了一下自己寫詩的經歷,青年時追求字句雕琢,中年時明白了詩中要有渾厚雄偉的氣勢。
  • 顏真卿這首詩,短短四句話,蘊含深刻哲理,是他一生寶貴的經驗
    詩寫得好的人,字一定也不會差。但是字寫得好的人,就不一定會作詩了。而我們的大書法家顏真卿則是屬於字寫得好,詩也頗有韻味。今天便要介紹顏真卿的一首《勸學》,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字字精到,從兒時寫到了成年,代表著顏真卿一生的學習經驗,讓許多文人振聾發聵。
  • 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詩,最後兩句婦孺皆知,道盡人生哲理
    關於讀書,古人給後世留下了許多經驗和方法,南宋詩人陸遊也是其中一個,他在晚年時期寫下了一首哲理詩,道出他對於教育對於讀書的勸誡,同時也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這首詩的後兩句也是家喻戶曉,成為了經典名句,很多場合都可以運用它來表達一種人生態度和做事方法。
  • 陸遊晚年的一首詠梅詩,通篇立意不俗,寫出了別具一格的梅花!
    其實我們讀陸遊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深情,還有對於國家那份深沉的愛。陸遊的詩總有一種憂愁之感,即使是寫一些極為普通的事物,那也是能夠通過一種細膩的情感,從而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意境來。特別是他筆下的梅花當真是一絕,一首經典的《卜算子.詠梅》,更是成為了千古詠梅名篇;其實除了詞之外,他還寫過了很多的詠梅詩,尤其是他晚年的這首《梅花絕句二首·其一》,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經典之作。《梅花絕句二首·其一》宋代:陸遊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 陸遊最富哲理的一首詩,一開口便驚豔了世人,美得讓人心醉
    而在他現存的九千多首詩詞中,《冬夜讀書示子聿》是最經典、最富哲理的一首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首詩是一首教子詩,是陸遊寫給兒子子津的一首哲理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讀起來卻是朗朗上口,餘味無窮。詩中可以看到這麼一幅畫面:一個父親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在書房中,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
  • 大益分享之勐海茶廠2000年易武正山典藏陸遊一首詩
    2000年勐海茶廠 易武正山 陸遊一首詩【品名】2000年 易武正山典藏一首詩【生產工藝】普洱餅茶 生茶勐海茶廠2000年易武正山典藏陸遊一首詩勐海茶廠2000年易武正山典藏陸遊一首詩原詩來自宋代陸遊的《八十三吟》,陸遊八十三歲時所作。
  • 陸遊很「接地氣」的一首詩,全篇白話卻藏人生哲理,值得一讀
    陸遊早期的詩歌出自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往往顯得內容飽滿有張力,在陸遊高超的文學技巧下,表現出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可是到了晚年閒居的時候,除了一些表現自身志向的詩很感人,還有一些表現農村日常生活的詩歌體裁充滿了真實的樂趣之外,剩下的詩歌則會帶有隨意、雷同的毛病。
  • 陸遊晚年嘗遍世態炎涼寫下一首詩,看似是寫景,實際是內心的痛苦
    陸遊晚年的時候,曾有一段辭官回家的悠閒歲月。當朝廷再次啟用他的時候,已經是五年以後了。他奉旨到京城臨安,在這裡他將自己的愛國情懷,憂國憂民之心和當時的杭州市井風情聯繫在一起,寫下一首非常著名的詩: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 陸遊給兒子寫下一首詩,通篇還充滿了哲理,每個人都應該去讀一讀
    晚年的陸遊一直生活在故鄉,很少出門,也不與人交往,整天只是在家認認真真讀書,這時的陸遊思想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精神其實是最值得我們學習,儘管當下很多人是不願意讀書了,認為只要能夠賺錢就行,其實這樣的一種想法是錯誤的,至少即使是會賺錢,那也應該還是要去多讀一些書,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加優秀
  • 陸遊一首對酒詩讓無數愛酒之人自嘆弗如
    淳熙三年(1176)春,陸遊一首醒酒詩讓無數愛酒之人自嘆弗如。這是詩人陸遊任四川制置使範大成幕僚時,與友開懷痛飲,因酒醉而做了一首詩,詩名叫《對酒》。詩的內容是這樣的:閒愁如飛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流鶯有情亦念我,柳邊盡日啼春風。
  • 陸遊晚年創作的一首詩,驚豔世人流傳千古,文化瑰寶句句都是經典
    他是南宋著名詩人,一生寫了近萬部詩詞,每一首詩詞都豪情壯志,唯獨在晚年創作了一部惆悵苦悶之情的詩詞,句句都是點睛之筆,流傳千古!南宋詩人陸遊,他的一生筆耕不輟,在文學詩詞論壇中具有很高的成就,陸遊的一生留下了近萬首詩詞成為文化瑰寶,在他大部分作品中基本都表達了陸遊渴望早日收復中原的偉大抱負。
  • 74歲的陸遊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苦口婆心,一句話點醒多少讀書人
    對於詩人陸遊,估計很難有人說出他的一兩點不是。他是多情之人,沈園裡那一首《釵頭鳳》至今被人傳唱不已;他又是個愛國詩人,臨終前那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令人感動不已。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勤勉的愛詩之人,一生筆耕不輟,光現存詩就有9000多首,對文學的貢獻可見一斑。
  • 陸遊一首非常經典的詩,不僅意境高闊,而且還充滿對於人生的哲理
    也正是由於他內心這種深沉的愛,也使得他的詩歌,有別於其它的作品,不僅在詩作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同時也是寫得非常開闊,充滿了高闊的意境,以及以於人生的哲理。個人是非常的喜歡陸遊,無論是他的詩作,還是他的詞作,那都是非常的喜愛,當然陸遊除了在文學上有著很高的造詣之外,那麼他個人的情感生活,這幾百年來,也是一直被後人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