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的千古之謎
夜光杯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寶物,西漢東方朔所著的《十洲記》中就有記載。由於考古工作至今沒有發現夜光杯實物,古籍中關於夜光杯的記載又極少。因此,關於製作夜光杯的材料究竟是什麼玉種,到底是製作夜光杯的玉石本身就能發光,還是製作的工藝使夜光杯產生了發光效應等問題,研究者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本期就聊聊千古之謎的夜光杯。
欣怡
夜光杯的傳承
有關夜光杯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東方朔《十洲記》(亦稱《海內十洲記》):「周穆王時,西胡獻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冥夕出杯於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滿於杯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實靈人之器。秦始皇時,西胡獻切玉刀。無復常滿杯耳。」意思是說,在周穆王時,有西域的少數民族獻昆吾割玉刀和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切玉如切泥。杯由優質的白玉製成,容積三升,夜裡能發出螢火蟲般的光亮。夜晚把杯放在庭院中將杯口朝天,到天明時杯中就盛滿了水汁。水汁喝起來既甜又香,這杯子實在是飲酒神器。到秦始皇時,西域的少數民族進貢的只有昆吾割玉刀,沒有夜光常滿杯了。
《肅州史話》說,漢代酒泉就開始製作夜光杯了。由於從西域到中原,路途遙遠而艱難,不但常常耽誤了貢期,而且也容易在運輸途中損壞貢品,於是就把玉石運到絲路重鎮酒泉,加工成玉器後以成品進貢,既方便了運輸又不易損壞。後來加工玉器的工匠們在祁連山中發現並開採出了質地優良的酒泉玉,就嘗試用酒泉玉製作夜光杯,並一直延續下來了。
改革開放以來,酒泉夜光杯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酒泉玉滿足不了生產的需要,各生產廠家就開始採用武山鴛鴦鎮等地的蛇紋石質玉石。後來,在張掖市的肅南縣又發現了新的蛇紋石質玉石產地,有人開始用肅南縣產的玉石製作夜光杯了。
唐朝詩人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句,使「夜光常滿杯」的名稱簡化成了「夜光杯」並流傳至今。
夜光杯的材料
由於秦代以後周穆王時的夜光杯已經失傳,所以當時的夜光杯究竟什麼模樣,是由什麼材料製成的,原產地到底是哪裡,它能不能發夜光,如果能發光是如何發光的?這些我們現在已經無法得知。研究者只能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中的描述推測。推測的主要依據是西漢東方朔《十洲記》中關於夜光杯的描述。爭論主要集中在「白玉之精」到底是什麼材料;「光明夜照」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個別研究涉及夜光杯吸附液體的功能。在探究中主要有幾種說法:
羊脂玉說。即夜光杯是由和田玉中的精品——羊脂玉製作的。夜光杯的發光,是因為羊脂玉酒杯的杯壁較薄,月光可透過並在酒杯中映出月影造成的,並不是在晚上可以發光。但是羊脂玉中也可能有會發夜光的特殊品種。由能發夜光的羊脂玉製成的夜光杯自然就能發光。
酒泉玉說。即夜光杯由酒泉玉製成,夜光的產生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玉器自然發光,尤其是夜間自然發光,而不受人工因素所支配;另一種解釋是玉器不會自然發光,而是在燈光照射下發光,尤其是在夜光杯盛酒以後,再搖動酒杯,燈影就隨著杯與酒一起閃動,產生發光之效應。
演化說。即周穆王時的夜光杯由羊脂玉製作,後來為酒泉玉造。西域的和田玉運往中原,常常因為路途遙遠而耽誤了貢期,就在酒泉對玉石進行加工後以成品進貢,這樣保管運輸都比較方便。後來,酒泉的玉雕工匠在祁連山中發現並開採出了質地優良的酒泉玉,並用其製作夜光杯。夜光杯「光明夜照」的功能是通過特殊的工藝製作和技術處理而實現的。
玻璃說。有研究者在研究古埃及的玻璃傳入中國的時間時指出:夜光杯是用埃及雪花石膏製作的乳色玻璃杯。
琥珀說。研究者從製作夜光杯的材料、夜光杯的夜光、吸附液體的功能和李白「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的詩句等來推斷,夜光杯是由琥珀製成的。
若按照《十洲記》記載,製作夜光杯的材料是「白玉之精」。也有推斷:周穆王時的夜光杯由和田玉中的精品——羊脂玉製作。而後來酒泉生產的夜光杯,所用的材料是一種蛇紋石玉——酒泉玉。
根據甘肅地質工作者的研究,酒泉玉有廣義的酒泉玉和狹義的酒泉玉之分。廣義的酒泉玉被分為老山玉、新山玉和河流玉三大類。老山玉又分為鷹膀溝玉和老君廟玉兩種:鷹膀溝玉為蛇紋石化大理巖,老君廟玉是蛇紋石化的超基性巖,新山玉為矽化大理巖。河流玉產於洪水壩河等河流的河床、河漫灘和階地中,是老山玉和新山玉經風化、破碎之後,被冰川、河流搬運,沉積在河流中的礫石。
狹義的酒泉玉是指老山玉中的老君廟玉——產於蛇紋石化超基性巖中含有黑色斑點或不規則黑色團塊的暗綠色玉石。最新的研究發現,與蛇紋石化的超基性巖共生的,不但有蛇紋石化大理巖、矽化大理巖,還有透閃石巖。與蛇紋石化的超基性巖共生的蛇紋石化大理巖應歸入藍田玉、透閃石巖應屬軟玉、矽化大理巖中白色者應是漢白玉。所以廣義的酒泉玉中應該有許多品種符合《十洲記》所說的「白玉之精」的標準。
當時酒泉的玉雕工匠們,可能先在河流中發現了酒泉玉的礫石——河流玉,進而溯流而上在祁連山中發現了種類、顏色都符合要求的玉石。軟玉和漢白玉中的精品,應該能夠達到「白玉之精」的標準。他們先是以白色的玉石製作貢品夜光杯,後來以其他顏色的玉石製作夜光杯投放市場。再後來,則將各種顏色的玉石製作的夜光杯全部投放市場,遠銷國內外並流傳至今。
夜光杯的特殊效應
夜光效應
研究推斷,夜光杯產生夜光效應的原因很可能是由於特殊的製作工藝和技術處理形成的。同時,與特殊的環境和飲酒方式也有關係。古代人夜晚常在月光下喝酒。夜光杯玲瓏剔透、壁薄如紙,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將美酒置於杯中,放在月光下,杯子會閃閃發亮,這種熠熠生輝的景象,很有可能被古人當作「夜光」。而舉杯向天,月光可以透過並在酒杯中映出月影。尤其是在酒酣耳熱之際、醉眼矇矓之時「把酒問青天」或「舉杯邀明月」而搖動酒杯,月影就隨著杯與酒一起閃動,產生發光之效應。
當然,也有推測製作夜光杯的「白玉之精」也可能有一些能發夜光的特殊的玉石。
吸附效應
夜光杯對水的吸附,和自然界中露的形成原理是一樣的。玉石對溫度變化的反應慢,在天氣較熱的時候,將夜光杯放於室外,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遇到溫度較低的玉器時,就凝聚成小水珠附著在杯壁上。喝了酒的人口乾舌燥,再喝溫度較低的露水自然會覺得「汁甘而香美」了。
夜光杯同中國歷史上一些有名的寶物,如和氏璧、隋珠等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曇花一現之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和無限的遐想。
(作者單位:甘肅地質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