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同慶,假期狂歡。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8天的長假會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共度好時節。親朋聚會時,家鄉的美食必不可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將帶您走進山東16地市,盤點一下不同地市的代表美食。
濰坊,古稱濰州、濰縣,別稱鳶都,作為知名的風箏之都,山東省濰坊市以風箏聞名國內,但是,濰坊讓人記住的,不應該僅僅是風箏,還應有當地的特色美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濰坊的人氣美食。
濰坊肉火燒
濰坊肉火燒是山東濰坊的傳統名小吃,濰坊肉火燒是外地人的叫法,濰坊本地人都叫老濰縣肉火燒, 主要以城隍廟肉火燒最為出名。濰坊肉火燒在濰坊人的味覺裡具有難以動搖的位置。
濰坊的火燒品種很多,單是面火燒就有砍火燒、簸箕火燒、梭火燒等多種,較為出名的有濰坊肉火燒、槓子頭火燒、脂烙酥火燒。
火燒鋪一般都是臨街而建,一個師傅負責和面揉穄子,面特別的滑軟,肉用是三肥七瘦的精肉,穄子加肉餡,用手拍成餅型,軟軟的火燒用手託著放到一層薄油的平鍋內,雙面煎至起硬皮,用叉子放到下層用炭烘烤,負責看爐的師傅,不時的翻看火燒的成色,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翻烤,豬肉裡的肥油滋潤到了蔥花、雞蛋糕、海米剁成的泥餡料裡面,香味就在空氣中彌散開來。
隆盛糕點
隆盛糕點是根據伊斯蘭教的飲食習慣而製作的。「隆盛」商標始創於清道光緒年間,隆盛糕點集古今青州清真糕點之精華,產品基本上是京式和蘇式品種,選料純正考究,天然要求十分嚴格,生產嚴格按組傳工藝和配方進行,從而保證了隆盛糕點製作精細,香甜可口,油而不膩,保質期長等特點,深愛廣大顧客歡迎。
濰坊朝天鍋
濰坊朝天鍋是一道傳統名菜,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為路人煮菜熱飯,因鍋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鍋內煮著豬下貨、肉丸子、豆腐乾等。湯沸肉爛,顧客圍鍋而坐,由掌鍋師傅舀上熱湯,加點香菜和醬油等,並備有薄麵餅,隨意自用。然後,根據顧客要求,把腸、肚等切碎,放在餅上,捏上細鹽,捲成火筒狀,送到顧客手中。
因其經濟實惠,肉湯隨喝隨舀,深受群眾歡迎。濰坊朝天鍋經不斷改進於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隨著商業的發展,朝天鍋已遍及全市,如今已發展成為「朝天宴」。
此宴用雞肉、驢肉煨湯、以煮全豬為主,有豬頭、肝、肺、心、肚、腸,再配以甜麵醬、醋、醬油、疙瘩鹹菜條、胡椒粉、蔥、姜、八角、桂皮、鹽、香菜、香油、青蘿蔔條等十幾種調料和冷菜。食客們坐在一張特製的餐桌周圍,桌中央有一口直徑50釐米,深65釐米的大鍋,鍋口與桌面齊平,鍋底有特製燃料。圓桌有一缺口,服務員在缺口處,根據客人的要求將鍋內的肉舀出、切好,供客人慢慢品嘗。「朝天鍋」肥而不膩,營養豐富,味美可口,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配用,其味無窮。
濰縣蘿蔔
濰縣蘿蔔,又稱濰坊蘿蔔,是山東省著名蘿蔔優良品種,俗稱高腳青或濰縣青蘿蔔,因原產於山東濰縣而得名,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濰縣蘿蔔皮色深綠,肉質翠綠,香辣脆甜,多汁味美,具有濃鬱獨特的地方風味和鮮明的地域特點,是享譽國內外的名特優地方品種。素有「煙臺蘋果、萊陽梨,不如濰縣蘿蔔皮」之說,深受人們的喜愛。
濰坊和樂
濰坊和樂,濰坊傳統名吃,據說起源於山西、陝西,後經北京傳至濰坊,由歷史上的「河漏」演變而來。「河漏」是用蕎麥麵在密鑿細孔的河漏床上壓出的麵條,本是農家日常食品,濰坊人對此作了改進。
芥茉雞
富郭莊芥茉雞是流傳在濰坊地區乃至膠東一帶的著名風味兒名吃,寒亭朱裡街道富郭莊村製作的芥茉雞口味最佳。據現在富郭莊村製作芥茉雞業戶孫振吉介紹,這一食品起源於清乾隆年間,發祥於寒亭區富郭莊村,所以稱為富郭莊芥茉雞。舊時富郭莊村處於大道必經地方位置,過往客商眾多,村人在道旁開設飯館,由此發展出芥茉雞名吃。富郭莊芥茉雞加工精細、用料考究,以雞肉肥而不膩,嫩而耐咀嚼,芥茉辣中帶香,調拌均勻聞名遠近,過往客人除就地買食外,還多有捎回饋贈親友者。
高密爐包
高密爐包是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的特色小吃。始於清代年間,在民國時期有著獨特意義的形勢盛行。高密爐包其特點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軟,內陷飽滿,味道鮮美,掛漿講究,火候獨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
(部分內容綜合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