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學佛的人要有生死一致的精神,念死是為第一!
我們看到,從東漢以後,佛法進入中國,由漢到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之間,我們看《高僧傳》,看各種的傳記,各方面的記載,古人證道的非常多,學佛成道的不管男的、女的、出家、在家。到了隋唐以後,所謂大乘的佛法興盛,乃至禪宗興盛,說立刻頓悟,我們看到,一代一代下來,佛法佛學越發達,證果的人越來越少,這是個什麼原因?是個問題。
到了我們現代,也可以說是近代,由西藏跟內地的文化溝通,所謂西藏保守了一千多年的密宗—密宗的修法專門側重於瑜伽觀想、念咒,甚至於說修色身——我們這個身體。密宗大部份中間,修法的要點,側重在這一方面。但是,據我所知,你真正遍學了這些法門,除了說某一個古人因此證果以外,現代人幾乎沒有看到,這又是一個什麼道理?
因此,我覺得必須要迴轉來,找這個佛法真正修持的意義。所以,我們把三藏十二部看完了,迴轉去,找佛經裡由小乘一直到大乘,結果我發現,我們大家忽略了一個事:佛說法,當時叫我們求證,最基礎、最基本的修持方法是十念法裡頭的一種,念身與念死,我們沒有留意它。
十念法,是學佛人的基本。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在小乘部提出來十念法,念,當然要心裡意念,從心裡的意念開始,十個意念包括了一切的修法,所謂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布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休息、念身、念死,十念法。
譬如我們普通講的念佛,現在流行的念佛是根據小本彌陀經,淨土宗三經的小本的彌陀經《阿彌陀經》來的,只要念一聲佛號,就叫做念佛。真正的念佛不是這個道理!根據《法華經》,根據各種經典,念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外形,念佛的外形,每一個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乃至於念佛的功德、念佛的智慧,就是念念不忘在念佛。
所以,我們大藏經有一本《觀佛三昧海經》,等於把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由出家成道,乃至於弘法,各種事情都有記載。是我們深入研究人之所以成佛,是怎麼個一條路子。所以,真正的念佛,不是那麼簡單的。
至於念法,也不是那麼簡單,三藏十二部,一切大小乘,顯教、密宗,各種佛教的教理要通達,理通達以後,加以實驗、修持,這是念法。 念僧,更不簡單。我們念僧是光念和尚啊?找個師父來皈依,隨便剃了光頭,我們一皈依了,天天念他就會成佛?不見得。念僧,就是念佛過世以後,佛的一切悟道的、證道的弟子們;不管他在家、出家,真正修持成就的,都屬於聖賢僧的範圍。就是說,我們要隨時念念以成就的古人、祖師們做榜樣,自己加以修持,這是念僧的法門,方法也很多。
諸如此類,我們先講了這三念,念佛、法、僧。每一個法門啊,方法都是多得很,不是那麼簡單。那麼,十念中間有念身,念身體這個身。《禪秘要法》的重點主要建立在念身這一法門;但是,《禪秘要法》包括了十念法門,都包進去了。
而《禪秘要法》首先的建立……我們看佛的十念法,最後一個是念死,把死擺在最後。所以我們曉得,近代淨土宗的大師印光法師,他個人的關房裡頭也沒有供佛、也沒有供菩薩,只供了一個字,寫得很大——「死」,一抬頭就看到這個字,念死很重要,學佛第一步要念死。不要覺得自己前途無量,後途無窮,我們要心心念念曉得隨時會結束這個生命,隨時隨地。能夠真曉得念死的人,才能真放下,才能真看空。
事實上,我們大家學佛的人,沒有一個真正在念死的,都念自己前途無量後途無窮,希望大得很呢。然後嘛,學佛成道,成了道以後走得歪路,最好是放光、有神通,哦,在空中飛,然後再出去弘揚佛法,名成利就。我們大家要檢查自己的心理是不是這樣?是這樣的話,是魔道的修法,也就是邪見的立志,不能學佛,也不能修道。所以,一個真正學佛的,要以生死一致的精神,念死是為第一。
如果佛教的十念法把死字擺在前面念,大家不願意學佛了。那就是袁枚講的——清朝那個才子袁子才,他引證一句錯誤的話,經典上根本沒有,他亂寫的。袁枚一生什麼都好,就是絕不碰佛,打死他都不搞佛的,哈,有這麼一個怪癖,說佛不能學,他說佛說的:學我者死!哈哈,這句話根據哪裡來的?哈哈,可是袁子才就是這個觀念,學我者死。道理對不對呢?也就是念死法門來的。
真正學佛,隨時隨地供一個佛,你還不如供一個「死」呢,你不要看大家自己是年輕人,講這個字同我不相干,人隨時會死的啊,年輕就死了的多得很吶!那有什麼稀奇。把生死死的這一念擺在前面,然後可以修佛法了。
《禪秘要法》
「唯一靜處觀真義,現今妙需終望處,死後何行我定否,是故即今應精勤。」修行沒有第二條路,只有一條路,隨時正念,觀察這個道理。這是最奧妙的,需要走的路,現在向這一條路上走,將來臨命終時,總有所得,總有希望。所以要隨時念死,就是十念中的「念死」,尤其年輕同學們,不要覺得自己年輕。像我隨時準備明天就死掉,誰對死都沒有把握,不要打長久主意。所以這幾天同學問我:老師,那邊的房子怎麼整理?我說我才沒想那麼多,上午過了,下午能不能活著還不知道呢!想那麼遠,浪費精神!事情下午來了再說。天下事天下人做,事情來了,有精神高興就計劃一下,還有今天、明天的打算,那不算修行人。
世界上一般人,都是這樣打算盤的,但是我在暗中笑你們不會打算盤;我最會打算盤。世界上就是這麼一回事,自己把精神生命浪費了,這個多嚴重啊!像我當年常帶著孩子,家裡沒有米吃,太太問我,明天沒有米了。我說今天啊,夜裡還有二十多個鐘頭,管這些幹嗎,到時候再說嘛!沒有吃的,吃西北風;再沒有吃的,餓死了,就是這麼一回事,幹嗎浪費時間!
有許多青年時代的朋友,現在老了,不修白骨觀,差不多已經變成白骨了,變成骷髏的樣子,還在那裡打主意今天、明天、大後天,看起來還是前途無量,後途無窮的樣子。其實前途有限,後患無窮了。注意哦!不是我罵你,難道是我吃飽了沒事幹嗎?當然,現在還可以罵,明天說不定罵不出來了。
「若返觀於內,如我即今便死時,則往快樂處去,如是之預備有否。」我們修行,隨時都準備死,假使你現在就死,能不迷糊,而且把握再來的本事,有沒有呢?先不要說別的,這一步沒有學到,你修什麼行啊?或者說,我不到這個世界上來,到極樂世界留學去,跟阿彌陀佛學,有沒有這個本事?所以我提倡《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叫你們往生東方藥師如來世界。東方藥師如來的世界,離不開中國,離不開這個地球哦!佛說它與西方極樂世界一樣的功德,你們何以不研究藥師如來十二大願?也就是中國文化聖賢之道的大願。所以大家先檢查自己,有沒有這個預備?尤其中年以上的朋友們,隨時準備死亡,所以現在修行不能馬虎了,還說等三個月,沒得時間了。
「試思此晝夜惟有散亂擾動,遂浪費此暇圓也,故今惟需究竟依望處,即於此時此處。」不要浪費暇滿之身,要當下就修,哪裡找個好環境、好道場?來不及了,生命無常來找你的時候,你說等一秒鐘,慢一點死吧,讓我念一秒鐘佛吧!不等你。比如我那個老朋友楊管北,我勸了多少次,我說閉關吧,不要管了。他說明年,明年,明年一定。講了三個明年就跑掉了。來不及了,哪還等你明年!所以要放下現在就放下。有許多老朋友都是這樣,孩子大了,自己退休了好多年,我說你不要再管孫子這一代了。「不管!不管!」到時候管得厲害。所以修行要勇,大勇,即於此時此處,要下決心。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