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唐朝高僧,玄奘逝世

2020-12-18 小主雲集

玄奘(602~664年二月初五),名陳褘,洛州 緱氏(今河南偃師 滑國故城)人。梵文音譯名:摩訶耶那提婆(拉丁字母寫法:Mahāyānadeva),唐言中文:大乘天Mahā摩訶(大)yāna耶那(乘)deva提婆(天)世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與 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

本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說貞 觀元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歷經艱難抵達天竺。初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後又遊學天竺各地,並與當地學者論辯,名震五竺。經十七年,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組織譯經,共譯出經、論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所譯佛經,多用直譯,筆法謹嚴,豐富了祖國古代文化,並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貴典籍,世稱「新譯」。曾編譯《成唯識論》,論證「我」(主體)、「法」不過是「識」的變現,都非真實存在,只有破除「我執」、「法執」,才能達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歷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事,如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西遊記》小說等,均由其事跡衍生。

唐玄奘西遊

玄奘死於唐高宗麟德元年(664,《舊唐書》本傳作顯慶六年,661),圓寂於長安玉華宮,葬於白鹿原。後遷至樊川。墓地毀於黃巢起義,頂骨遷至終南山紫閣寺,公元988年被僧人可政帶回南京天禧寺供奉。

1942年,日本侵略軍在原大報恩寺三藏殿遺址處,挖掘出一個石函,石函上刻有文字,詳細記載了玄奘頂骨輾轉來寧遷葬的經過。由於玄奘頂骨的名聲顯著,各地都想迎請供奉,致使玄奘靈骨一分再分。1943年12月28日,玄奘頂骨舍利在「分送典禮」後被分成三份,分別保藏於南京汪偽政府、北京和日本。此後,汪偽政府把掌握的這部分被分別供奉在雞鳴山下的偽政府中央文物保管委員會和小九華山(今南京玄奘寺的所在地)。而文物保管委員會保管的這部分,在1973年後,被迎至靈谷寺佛牙塔中供奉。

而北京迎請的那部分被分為四份,一份供奉在天津大悲院,1957年被轉贈給印度總理尼赫魯,被安放在印度那爛陀寺的玄奘紀念堂中;一份供奉在北海觀音殿,「文化大革命」被毀,第三份則被供奉到成都文殊院;最後一份被供奉到廣州六榕寺,亦在「文革」中被毀。

被日本請回的那份,先是安奉在東京增芝上寺,後被移至慈恩寺。1955年,從這份舍利中分出一份,被迎請到臺北日月潭玄奘寺供奉。而後,日本的那份又被分出一份,迎請到日本奈良的三藏院供奉。第八份玄奘舍利供奉在臺灣新竹玄奘大學,1998年迎請至南京靈谷寺。2003年,西安大慈恩寺又從南京靈谷寺迎請了一份玄奘大師頂骨舍利安奉在新建的玄奘三藏院大遍覺堂中。

目前,玄奘舍利在南京玄奘寺、南京靈谷寺等全世界九個地方被供奉。相對而言,南京九華山的那份舍利,自1943年封存後,就一直留在三藏塔下,沒有動過,最為完整。如今,南京在九華山原青園寺、法輪寺遺址,重建了玄奘寺,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成為該寺鎮寺之寶。

生平事跡見慧立、彥悰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及《續高僧傳·玄奘傳》。由於他的取經活動受人欽佩,使他後來逐漸變為神話中的人物。唐中葉就有關於他的傳說,宋代出現《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明代吳承恩又有《西遊記》,使唐僧在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 | 1375年前,玄奘回到長安城……
    西行圖》 145×112cm 2013年1375年前的今天,玄奘回到長安。長安,萬人空巷……全文3700字,全文閱讀約需8分鐘西 行 /Westbound二十七歲那年,玄奘決定去西天取經。彼時的玄奘已經是得道高僧,盛唐的洛陽和長安城中都傳誦著他的名字,不斷有高僧大德上門交流,各地學術講座的邀請不斷。
  • 唐朝:玄奘——專心譯佛經、矢志教邦交
    不久升唐太宗在洛陽接見玄奘,對他光大佛學、萬裡取經的偉大精神,勉勵有嘉,並勸他還俗做官,鋪助朝政。玄奘婉言辭謝,表示要在有生之年,把帶回的佛教經典全部譯成漢文,以供我國佛教學者學習。從此以後,他就把全部精力放在翻譯佛經上。
  • 歷史上唐僧玄奘是不是在成都大慈寺修行剃度?
    歷史上堪稱偉大冒險旅行家、享譽國際的宗教學者玄奘西行十多年取經回到中原主持翻譯,因為他精湛博學,被人尊稱為「三藏法師」。經過元代雜劇和明代小說《西遊記》的廣泛傳播,玄奘在民間就變成婦孺皆知「唐僧三藏」了。但是,玄奘法師西行取經之前,曾在成都修行五年,到二十歲出頭正式在成都的寺廟受戒剃度,然後才有遊歷四方和去天竺印證佛學源頭的宏偉理想。
  • 歷史上真實的高僧玄奘,跟《西遊記》中的唐僧大不相同
    可歷史上唐僧的原型卻是以悲劇結尾,他就是玄奘。玄奘出身宦官世家,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曾入朝為官。玄奘從小接受很好的教育,熟知儒家文學,品行端莊。他的父親去世後,哥哥便剃髮為僧,他也跟著哥哥出家。貞觀元年,玄奘一人前往印度,在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學習佛學,歷經十七年,他終於回歸中土,帶回了佛像、舍利子、佛經等珍貴物件,並將印度的文化傳播給唐朝百姓。玄奘此行立下大功,得到唐太宗的崇高禮遇。作為一個和尚,玄奘可與皇帝同座,可與百官同朝為官,可謂是和尚受過的最高的待遇。
  • 令人尊敬的唐代高僧:玄奘法師
    因為後來他成為唐朝最有名的和尚,所以人們叫他「唐僧」;又因為他很精通三藏經,故又稱「三藏法師」。玄奘出家後,廢寢忘食地鑽研佛經,學問已相當淵博。但他感到佛教宗派很多,佛教經典的譯本太少,許多問題沒能解決。二十幾歲的玄奘立志取道西域,去佛教發源地印度遊學。當時政府禁止人民從西域出境,玄奘衝破重重阻攔,於公元627年離開長安,經過涼州,到了瓜州,繼續西行出國。
  • 高僧傳|大唐玄奘!
    而歷史上最真實的玄奘法師在現代人的眼中變得模糊了本期「高僧傳」,讓我們一同走近這位傳奇的中國僧人傳奇僧人:大唐玄奘>傳說,玄奘是唐朝一位陳姓狀元之子,他的父親在赴任途中遭遇盜匪,死於非命。嬰兒漂到一處寺院門口,為長老救起,取名玄奘。像這樣的官員赴任遇盜匪,妻子忍辱產幼子的故事是古代話本小說裡常見的橋段,這樣的劇情在民間很受歡迎。這一橋段為吳承恩採納、改編入《西遊記》之後,成為了「唐僧」極富戲劇性的出生。而在歷史上,玄奘法師的出身則更為端莊、高貴。
  • 高僧傳 | 大唐玄奘!
    很多人對玄奘法師的認識是從《西遊記》中來的而《西遊記》中的玄奘是古代文人創造的想像中的"唐僧"經過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小說中的唐僧形象深入人心而歷史上最真實的玄奘法師在現代人的眼中變得模糊了本期「高僧傳」,讓我們一同走近
  • 當歷史中的高僧唐玄奘遇到《西遊記》中聒噪的唐僧
    、神話而豐滿,演義、神話因為歷史積澱而厚重。歷史上的唐玄奘最終累死在了翻譯經文的路上,而神話中的唐僧,在接引佛祖的無底破船上脫胎換骨,修身成佛。歷史和演義的唐僧,本質上都來源於一個有血有肉的唐代高僧,而弘揚了中華佛教文化的玄奘法師,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形象趨於模糊;而那個西天取經的三藏大師,只是從出生到取到真經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就成了佛,而這個佛卻沒有高高在上,而是生根在每個喜歡西遊人的心中。
  • 《西遊記》當中的玄奘西天取經確有其事,原型出自唐朝陳煒
    西天取經的故事大家從小耳熟能詳,《西遊記》中講述了師徒四人,克服艱難險阻,斬妖除魔,最後到達西天,見到佛祖,取得真經,是一本引人入勝的魔幻神魔小說,但是在實際的歷史上,玄奘西天取經,確有其事,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原型便是出自於唐朝的玄奘法師。
  • 他才是唐朝的一代高僧
    而小編今天則是要告訴大家,這位戰天兵,鬥地府的齊天大聖其實是有真正的人物原型的,而這個人也生活在唐朝時期,並且與玄奘大師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眾所周知,在西遊記的故事中,玄奘法師受到了觀音的指點,所以決定去往西天取經。而他一介凡人終究難以翻越千山萬水到達西天,於是菩薩給他找尋了幾位弟子,而大弟子便是曾經鬧過天宮的孫悟空。
  • 玄奘西行與鑑真東渡,方向不同,精神大同
    唐朝,是一個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朝代,在那個朝代,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廣泛的傳播,進而宗教盛行,在唐朝著名的就是玄奘與鑑真,兩位高僧,玄奘曾經西行,前往印度,佛教的發源地去探索佛教的真諦,鑑真曾經東渡,前往日本,向日本天皇與平民傳授佛教真理,他們兩個都充滿了對佛教的信仰,一定程度上
  • 唐玄奘西遊記之前,已有多名高僧去西域求過法,取過經
    《西遊記》的故事源於唐代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真實歷史事件,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取經僧人,玄奘的壯舉被不斷地書寫和傳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成為華夏民族精神中的印記。,玄奘不僅帶回了大批經像舍利,還將印度、中亞地區的歷史、地理狀況,以及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重要信息帶回大唐,為中西文化交流和唐朝在西北地區的管轄作出了重要貢獻。
  • 中國最早西天取經的高僧不是玄奘,八十歲的歸途中未能回漢土
    不得不感謝玄奘大師在《西遊記》中的精彩之處。唐朝時,玄奘法師只到西行求法。沒那麼驚心動魄,但他卻是中國歷史上取經影響最大的一位。那麼唐玄奘是歷史上向西方學習的第一人嗎?翻開一些歷史典籍,真的有一些先祖,在玄奘大師之前。這在一些書中有介紹。據史料記載,玄奘大師冒險偷渡到西方取經。
  • 歷史上真實的玄奘,歷經千辛萬苦取得真經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其所著《大唐西域記》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玄奘也從此成為世界文化名人,吳承恩筆下《西遊記》中唐僧及其取經事跡也是以玄奘為原型來寫的。「玄奘」是大師的法名,其俗家姓名為「陳禕(yī)」,祖上是東漢名臣陳寔。玄奘是家中的第四個兒子,生於隋朝仁壽二年(602年)。
  • 歷史上真正去過西天取經的四位高僧,他們分別是誰
    那麼歷史上真的有西遊記中我們所看到的西天去取經之人嗎?《大唐西域記》,但是除了他以外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之中,共有四位,前後都有過去西天取經的僧人。在這些人裡面,唐僧只能排在第三位,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那些上西天去取過經的僧人們吧!1.
  • 從玄奘西行到鑑真東渡,看唐朝文化怎樣形成交流「閉環」
    那麼唐朝文化,源遠流長。在唐朝長達三百年的文化歷程中,有兩個僧人,擔任了唐朝文化傳播的先行者。完美完成了文化交流「閉環」。一個是西行印度,求取真經的玄奘法師。一個是東渡日本,宣揚佛法的鑑真禪師。同樣是僧人,同樣是弘揚佛法,兩位高僧為何在相隔百年的時間裡一個西行,一個東渡呢?他們是怎樣完成唐朝文化交流」閉環「的呢?
  • 開元盛世下,在歷史上的唐玄奘,是如何前往西域取經的?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一部長篇神話小說,它取材於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西遊取經的歷史,想像虛構出了許多神奇瑰麗的故事,塑造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以及眾多妖魔鬼怪的藝術形象。唐僧玄奘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玄奘,俗姓陳,原名禕洛州緱氏人。玄奘是他出家後的法號。
  • 一代高僧唐玄奘,為何下場如此悽慘,都是拜日本人所賜
    但其實歷史上真的有唐僧這個人,他名為玄奘,不遠萬裡不辭辛苦的從印度帶回真經,並從事著翻譯的工作,與其弟子們共同翻譯佛典上千卷,對佛學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幫助。今天我們要說的歷史就和玄奘有關。玄奘歷經多年終於從印度回歸,得到他歸來的消失,皇帝也非常高興,親自前去接他,玄奘求來的真經在當時對於唐朝來說意義重大。
  • 與玄奘比肩的高僧,翻譯的佛經流傳更廣,堪稱語言天才
    頗有語言天賦的混血高僧鳩摩羅什這個名字知道的人並不多,這個名字一聽就不是中原人,儘管他在歷史上很有名氣,但是作為一個僧人和王侯將相的名氣還是差了很多,不過提起他的一生也是很有傳奇性的。鳩摩羅什歷史給他的定位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這個人非常聰明、博聞強識,半歲會說話,三歲就能識字,五歲就開始看很多書,在一千多年前這樣的孩子已經是非常聰明了。歷史上還留下記載,據說鳩摩羅什的母親懷他的時候突然就會說三十多種語言,生下來以後就一句不會說了。
  • 玄奘法師最後的結局竟是怎樣的?得道高僧的選擇令人欽佩
    故事裡面主要講的就是唐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是根據真實的歷史故事所改編過來的。唐僧的歷史原型,就是唐朝的高僧,玄奘大師。《西遊記》裡面說唐僧在最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之後,和幾位弟子終於修成正果,成佛去往了西天極樂世界。但是,那畢竟是小說故事,真實的唐玄奘的結局,是如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