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唐僧玄奘是不是在成都大慈寺修行剃度?

2020-12-07 和運超

歷史上堪稱偉大冒險旅行家、享譽國際的宗教學者玄奘西行十多年取經回到中原主持翻譯,因為他精湛博學,被人尊稱為「三藏法師」。經過元代雜劇和明代小說《西遊記》的廣泛傳播,玄奘在民間就變成婦孺皆知「唐僧三藏」了。但是,玄奘法師西行取經之前,曾在成都修行五年,到二十歲出頭正式在成都的寺廟受戒剃度,然後才有遊歷四方和去天竺印證佛學源頭的宏偉理想。奇怪的是,一千多年以來,不論民間人們口頭相傳還是學術界多數觀點都認為,玄奘是在成都市中心的唐代古寺大慈寺修行並受戒剃度,但諸多古籍史料留下的說法卻能夠證明這一說法並非事實。

描繪玄奘西行的圖像

一、少年玄奘隨哥哥長捷到成都修行

玄奘的出生年份並不確定,一般傾向於公元596年(另一說是602年),家鄉是河南偃師緱氏鎮。祖父陳康為北齊國子博士,父親陳慧在隋朝初年當過江陵縣令,家境算是普通。

玄奘的俗名叫陳褘,之所以會出家為僧和二哥陳素有關。南北朝到隋朝依然是佛學鼎盛時期,隋文帝和隋煬帝都是大興佛寺的典型,文帝楊堅傳說本來就出生在寺廟,小時候由一個尼姑帶了好幾年。煬帝楊廣在江南拜著名天台宗祖師智顗大師為師,智顗勸諫楊廣為安定江南做出很大貢獻。

佛寺興盛為安撫亂世裡的百姓提供一個寄居的環境,當時算是某種救濟疾苦的組織。由於這種社會背景,一表人才的陳素很年輕就在洛陽的淨土寺出家,學問深厚,人稱長捷法師。少年陳褘跟二哥陳素在淨土寺做小沙彌五年,深受兄長的影響。由於玄奘的成就超過哥哥,後來也就為玄奘的出生添加了一些離奇的點綴。玄奘是家裡四位兄弟姐妹中的老四,傳說母親懷他的時候身體欠佳,生他的時候遇到危險,突然屋頂上傳來三聲鳳凰的啼叫,玄奘母親才度過難關平安生下他。父親覺得這孩子不同一般,就找相士來看相,相士連連稱讚說:「此子寶相莊嚴,出生時有祥瑞庇佑,日後成就非同凡響。」

還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他出家的。隋煬帝下詔要在洛陽度僧人27名,其中有個13歲的小童年齡太小,不在入選之列。大理卿鄭善果在淨土寺遇上他,略帶調侃地問道:「你小小孩童出家究竟想做什麼?」那小童從容不迫地回答:「小子要繼承如來的智慧和使命,把他流傳在世間的佛法發揚光大。」 鄭善果見他人才出眾,大為驚訝,當即破格錄取,並向同僚誇讚:「此子得度必能弘大佛門的教化。」這個小童就是日後的玄奘。

由玄奘弟子編寫的三藏法師傳

因隋煬帝年間各地義軍打來打去的動蕩,洛陽在王世充佔據之下,經常受到滋擾,長捷出於避亂,也是出於求學的念頭,聽聞幾位同鄉高僧大德都在成都佛寺,於是就帶著十五六歲的玄奘千裡迢迢到了四川。

二、玄奘在大慈寺修行只是傳說

大慈寺自唐朝以來曾經是成都歷史上有見於記載的規模最大的寺廟,比今天的規模大幾倍,整個春熙路、鹽市口商業街區全都在大慈寺的範圍內。

大慈寺最早始建年代,據宋代普濟《五燈會元》所載,是來自印度的僧人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時間大約是四世紀中期,但不一定真實可信。而起初的寺廟名稱也不可考證。因為大慈寺真正得名來自唐玄宗入蜀避亂,這個名字是皇帝賜名的「敕建大聖慈寺」。

據說唐玄宗來到成都以後,偶然見大慈寺僧人英幹在街頭施粥,救濟窮困百姓,並為當時中原的戰亂祈福。當時已經年屆七旬的玄宗在逃難過程中,堂堂大唐天子親身經歷過吃不上飯,忍飢挨餓,反而接受百姓救濟的尷尬境地,為此深受感動,然後得知舊交無相禪師在這裡,請他跟著玄宗到行宮內殿居住,賜田一千畝,敕書「大聖慈寺」匾額,讓無相負責主持擴建大慈寺。因為無相禪師先後在成都建造過多家寺廟,有淨眾寺、菩提寺和寧國寺。

位於成都市中心太古裡的著名唐代古寺大慈寺

幾年下來,重新擴建的大慈寺房屋達到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四十二間,一度是成都最繁榮的寺廟。到會昌年間,武宗打擊天下佛寺,因為大慈寺有唐玄宗的御筆題額,故「不在除毀之例」,是當時成都唯一保存下來的佛寺,自然也成了整個四川規模最大的佛寺。不光唐代如此,到宋代也如此。大慈寺壁上有各種如來佛像1200多幅,天王、明王、大神將像260多幅,佛經變像114幅,所有畫像「皆一時絕藝」,蘇軾譽為「精妙冠世」。宋李之純的《大聖慈寺畫記》稱:「舉天下之言唐畫者,莫如大聖慈寺之盛。」到今天依然是成都極為罕見保留有部分唐代原貌的古蹟。

唐朝剛剛建立的武德元年(618),玄奘與哥哥長捷法師來到成都,在成都各個著名寺廟拜訪高僧,印證交流和學習探討,見於記載的有寶暹、道基、智震、道因等人。玄奘進步很快,據說他隨寶暹學《攝大乘論》,隨道基學《毗曇》,隨智震學《迦延》。武德五年(622)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的東律院正式受戒並坐夏學律。

玄奘前後在成都五年,究通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著名佛寺講經,為蜀地僧俗所景仰,初步顯現出一代高僧風採,也表現出青年學者的睿智和廣博。但玄奘並不以此感到滿足,對佛學各種學問的好奇和疑惑,渴望與更多高僧交流印證的念頭一直纏繞在他的心中,於是他泛舟三峽,取道荊州再回長安,實現他赴西天取經之壯舉。

千百年來,玄奘在大慈寺受戒剃度的說法一直廣為流傳,但近年專家學者對成都歷史文化的研究所得,可能事實並非如此。

唐代記錄玄奘事跡比較豐富的古籍《續高僧傳》

三、空慧寺與玄奘兄弟的隱秘關係

再回武德元年,玄奘與長捷法師經子午谷、劍閣至成都,當時並沒有到城中大慈寺,而是居住在城西的空慧寺,這一細節記載在慧立和彥悰為玄奘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第一卷中,「時天下飢亂,唯蜀中豐靜」,「法師兄因住空慧寺,亦丰神朗俊,體狀魁傑,有類於父。」儘管這一傳記有許多小說筆法,記錄內容並非百分之百真實,但許多關於玄奘的生平經歷還是被研究者重視的。

《法師傳》開篇就提到西蜀佛教的興盛,正因為隋煬帝時期的亂世,許多高僧都投奔西蜀相對安寧,同時南朝以來,成都佛教也發展很快,也才能吸引這些高僧紛紛前來,所以他們兄弟也聞名前往。當時玄奘還只是十五六歲的小沙彌,《法師傳》雖然添加了一些語言誇張地形容玄奘學問有如天才,引起許多蜀中僧人驚嘆,但畢竟玄奘尚屬「應法沙彌」階段,還不具備資格獨行法事,按照規矩也應該是跟著哥哥長捷法師一起在空慧寺居住,也時常去其他寺廟拜訪學習。也許是空慧寺後來消亡,玄奘兄弟與空慧寺的淵源一直不被重視。

影視作品中玄奘西行形象

成都空慧寺是一所歷史悠久的佛學講寺,位於成都西郊某處,今天已經不可考證。以史料記載,空慧寺由石犀寺改建而來。石犀寺最早並不是佛寺,主要留存著李冰治水時鑿刻鎮水石犀牛。南朝蕭梁武陵王蕭紀(武帝蕭衍的第八子,在成都十七年)在成都正式改建佛寺,當時叫龍淵寺,是蜀中南朝寺廟的代表之一。據唐代道宣《續高僧傳》記載,蕭紀專門從洛陽請了高僧慧韶入蜀弘法,慧韶,俗姓陳氏,為洛陽潁川陳太丘之後,與玄奘兄弟屬於同籍同族的本家。慧韶奉邀至蜀,於諸寺講論,開道如川流。到唐朝以後,因為避諱高祖李淵的名字才改名空慧寺。正因為空慧寺的興盛與玄奘兄弟有莫大淵源,所以他們入蜀以後專門前往那裡瞻仰,也就居住在空慧寺。

《續高僧傳·玄奘傳》還記載:「晚與二兄俱住益南空慧寺」長捷法師在空慧寺中開法筵講席,「凡講《盤經》《攝大乘論》、《阿曇》、兼通《書》《尚書》、《傳》(春秋三傳),尤善《老》(《道德經》)、《莊》(《莊子》)長捷法師的講筵法席「為蜀人所慕」。當時僧官「總管酇公特所欽重」。

很顯然,唐朝剛剛建立時的大慈寺還沒有後來的名氣,地位遠不如空慧寺,以長捷、玄奘與空慧寺的家鄉淵源,寄居修行於空慧寺更合乎情理。只不過空慧寺毀於唐武宗時期,宣宗即位,重興此寺,改名聖壽寺。

北宋人吳師孟《大中祥符禪院記》與南宋馮檝《大中祥符院大悲像並閣記》記述了重興之聖壽寺規模,大略謂寺院佔地七頃,共三十院。規模、佛寺一度媲美大聖慈寺。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季春,院中塑觀音像一尊,歷經五年方完工,是迄今為止成都市最大的雕塑觀音像。但由於空慧寺名稱已經不再使用,從此就淹沒了。

空慧寺具體位置歷來也有爭議。據清朝一些史料觀點,認為年羹堯於雍正初年在原來空慧寺、聖壽寺的位置改建了將軍衙門,那麼應該就是今天成都市金河街、東西勝街及將軍衙門一片,這一說法參見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祁和暉《唐僧玄奘成都五年修習研究》的考證。(《西南民族大學》(人文社科版)2008年12月總第208期)。但另有一說法則是偏南的文廟街一帶,因為有唐代古籍《續高僧傳》點明玄奘「晚與二兄俱住益南空慧寺」,支持位置是成都偏南的地方。如袁庭棟的《成都街巷志》一書中,就是在介紹文廟街時順帶提到過空慧寺的情況。

四、玄奘在多寶寺修行而被誤認為是大慈寺

事實上,空慧寺的名聲雖然在隋唐時很大,但玄奘可能也並沒有與哥哥長捷住在一起。因為畢竟《法師傳》寫明只是「法師兄因住空慧寺」,而《續高僧傳》雖然支持說玄奘與長捷同住空慧寺,但求學與修行可能另有別處,更重要的是受戒剃度在空慧寺的可能性不大。

根據玄奘當時拜訪求學多位高僧的情況,玄奘修行所在應該是成都城東的多寶寺。這也是一座成都名寺,由晉朝寶掌禪師興建,多寶寺位於城外僻靜的地方,而玄奘和長捷都是潛心向學的人,兩兄弟分別居住更有利於各自修行,這也比較符合研究學問的實際,這是其一。

多寶寺當時聚集高僧很多,其中有一個高僧道因法師年長玄奘十五歲,同樣是玄奘的河南家鄉人,俗姓侯。多年以後玄奘從天竺取經歸來,道因法師還被請到長安與玄奘一起翻譯經書,兩人交情極好。另據《大宋高僧傳》,玄奘請教學習的寶暹、道基兩位法師當時也都在多寶寺。這是第二點。

成都市東郊多寶寺原址附近的公園

再次,多寶寺位於成都城郊外,當時要出城十多裡。更重要的一點證據是,多寶寺在成都城內另設有戒律院,正好與大慈寺毗鄰,玄奘正式受戒剃度就是當時多寶寺設在城內的戒律院。只不過唐朝中期以後大慈寺因得到玄宗李隆基下旨擴建而出名,吞併了城中原來的多寶寺戒律院地盤,演變為大慈寺的東律院和西律院(東律院原屬多寶寺的位置應該是大慈寺以東靠近府南河一邊),因此後人才會誤認為玄奘是在大慈寺受戒剃度,再後來就演變為玄奘一直就是在大慈寺修行,事實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正因為成都的多寶寺當時有戒律院,各方高僧雲集,寺廟規模很大,所以具備傳授戒律的資質。而空慧寺雖然聲名遠播,但規模和受戒條件似乎還不夠。關於玄奘受戒剃度的推斷可見四川文史館馮修齊《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受戒考論》(《西華大學學報》2009年4月)。另外明代曹學佺所著《蜀中名勝記》也記載,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空慧寺獲得敕建佛塔,當時在該寺獲得受戒者才700人,這時已經距離玄奘受戒有55年之久。雖然缺乏更多具體證明空慧寺受戒資質的資料,但推測空慧寺在唐朝初年應該還不具備剃度條件。

綜合來說,玄奘當年在成都多寶寺修行五年並受戒剃度的可能性更大,也能與大慈寺的流傳演變聯繫起來,應該是符合歷史實際的。

相關焦點

  • 西遊記唐僧原型玄奘法師與成都大慈寺的一段傳奇經歷
    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他13歲跟隨哥哥長捷法師在洛陽淨土寺出家,許下宏願「意欲遠紹如來 近光遺法」。
  • 沒有大慈寺 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唐「僧」?——玄奘與成都的殊勝因緣
    「太子」相關,那就是新羅國(朝鮮半島歷史上的國家)國君聖德王金興光的三王子。《西遊記》裡,唐僧就在這裡收服了沙和尚,此處被則描繪為寬八百裡、長萬裡,波浪洶湧、兇險萬分的流沙河。然而,流沙河其實不是河,它是戈壁灘上的流沙,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的生命禁區。
  • 唐僧和玄奘不是同一人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 :  第三屆玄奘國際研討會即將在成都召開,而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也陸續趕來。對於本次研討會的主角「玄奘」,專家們一致表示,玄奘長途跋涉17年,從印度帶回了佛典,回國以後,終身致力於佛典翻譯工作,創作了《大唐西域記》,並創立了中國佛教的法相唯識宗。可以說,歷史上的玄奘是一個偉大的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難解難分的多寶寺與大慈寺
    難解難分的多寶寺與大慈寺 在歷史的滄海洪流之中,成都是其中一片風景獨好的古渡。無數歷史名人登上這片土地,並留下深厚的印記。玄奘即是其中之一。文中有「即以武德五年,於成都受具坐夏學律,五篇七聚之宗一遍斯得」。所提「受具」是為關鍵。 具乃是具足戒,是一個佛門弟子成為比丘的標誌,相對於出家的剃度,受具足戒標誌著完全踏入佛門。因此對每一個僧侶來說,這都是一個人生的節點。對於玄奘來說,這個受戒則更是意義非凡。
  • 鬧市淨土、鮮花寺廟—成都大慈寺
    ,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玄奘年滿二十歲時正式在此受戒學律,自此之後玄奘法師(俗稱唐僧)開啟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西遊取經之行,歷經千辛萬苦、踏遍萬水千山,終於取回真經書並翻譯成典。宋代道隆禪師13歲在大慈寺出家受戒,20歲東渡日本開創日本長寺,弘揚中國禪宗心法,其創建的日本鐮昌建長寺派至今法務昌隆。這在當時堪稱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典範,也用事實表明中國歷來就是倡導和平、崇尚文明的禮儀之邦。
  • 難解難分的多寶寺與大慈寺
    難解難分的多寶寺與大慈寺在歷史的滄海洪流之中,成都是其中一片風景獨好的古渡。無數歷史名人登上這片土地,並留下深厚的印記。具乃是具足戒,是一個佛門弟子成為比丘的標誌,相對於出家的剃度,受具足戒標誌著完全踏入佛門。因此對每一個僧侶來說,這都是一個人生的節點。對於玄奘來說,這個受戒則更是意義非凡。在成都大慈寺中,如今沿著紅牆走進門去,便會發現一方「玄奘來處」的金匾。寺中如今也設有玄奘殿,供人參拜。就連諸多官方資料描寫也稱玄奘於大慈寺受戒。這其中便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內容了。
  • 成都大慈寺
    大慈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東風路一段,與太古裡僅一牆之隔,可謂鬧市中的清淨之處。現在山門上還可以看到「古大聖慈寺」五字,整個古匾為紅石雕刻而成,其兩旁各有一小石匾,分別刻有「真解脫門」、「大光明路」字樣。
  • 成都香火最旺的三座古寺!除了大慈寺,其它兩座你可知道?
    成都,是我國西南地區的超級大都市,建城史已有接近2500的歷史,是我國歷史上的十大古都之一。深厚的歷史沉澱,給成都這座老城留下了諸多古蹟文化。在成都,古寺眾多,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在小編心目中許願最靈、香火最旺的三座古寺,一起來看看,都是哪三座吧!
  • 鬧市裡尋得靜處,震旦第一叢林成都大慈寺
    鬧市裡尋得靜處,成都大慈寺也叫古大聖慈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太古裡內,建於公元3世紀至4世紀之間,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鬧市裡尋得靜處,成都大慈寺,歷史與現實完美結合>鬧市裡尋得靜處,成都大慈寺,歷史與現實完美結合鬧市裡尋得靜處,成都大慈寺,歷史與現實完美結合
  • 成都必打卡大慈寺,已有1600多年歷史,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
    作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成都以其獨特的美麗、美食和美麗,吸引了無數遊客來到這片天府之國。但是,在眾多的景點和小吃中,有一座位於市中心最著名的寺廟,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這就是大慈寺,又叫古大聖慈寺,位於成都最繁華的街區,毗鄰大海中的太古裡。
  • 玄奘在中國譯經史上是一位劃時代人物,一生中翻譯經書多達千部
    很多人知道唐僧都是因為《西遊記》,明代文學家吳承恩將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求法的事跡,用神話故事和通俗文學的形式相結合,使「唐三藏」這個形象家喻戶曉。唐僧,這個在歷史上隻身一人從印度取回數百卷佛經的唐代聖僧,在小說中成了一個總顯得懦弱的普通人,一遇險阻,就感到不安。但史實或許並非如此。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以「三藏」來指代玄奘的稱呼方式。
  • 鬧市之中的大慈寺,展現成都古建之美!
    大慈寺隱於鬧市之中且是成都最繁華、最喧囂的春熙路太古裡商圈,現代與傳統、新潮與古樸、躁動與寧靜,僅僅一牆之隔。大慈寺始建年代,據宋代普濟《五燈會元》所載印度僧人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推算,當為公元3世紀至4世紀之間,距今已有1600多年。
  • 歷史上的玄奘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
    "我們今天要說的玄奘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中國,如果提起明代作家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恐怕連小孩都知道。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陪著師傅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使人津津樂道。在這部神話故事中,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 成都大慈寺,隱於喧囂市中心的千年古剎,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
    成都,我們著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便是發源於此,以其悠久的歷史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加之成都美食眾多,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我也曾去過幾次成都,每次去對這裡都有著不同的感受,說起成都的眾多景點,有一個景點比較特別,隱於鬧市中的一片清淨之地:古大聖慈寺。
  •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取經,難度比打妖怪要大很多
    玄奘在洛陽剃度以後,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佛典的學習上。在十九歲以前,一直隨著二哥在洛陽修習佛經。他先從景法師那裡學習了一部《大般涅槃經》。這部經主要討論佛性問題,講的是涅槃,具體討論了佛應該具備哪些品質,什麼樣的人才能具備成佛的品質。這部《大般涅槃經》是玄奘正式拜師學習的第一部經,為他日後西遊種下了一顆求知的種子。
  • 國內最「喧囂」的寺廟,毗鄰成都最繁華鬧市,玄奘曾在此受具足戒
    在四川成都,有一座寺廟,可謂是位於鬧市中的鬧市,稱為國內最」喧囂「的寺廟也不為過。成都太古裡,我想對成都稍有了解的人一定知道這裡,太古裡對於成都,就相當於王府井對於北京一樣,所以可以說太古裡便是城市最熱鬧、最繁華的地段,而這座寺廟就在太古裡的旁邊。
  • 成都大慈寺,一座1600餘年的千年古剎,世傳為「震旦第一叢林」!
    其實,如果在成都多待一段時間,除了美食還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成都市區擁有多座寺廟且歷史悠久,吃過美食去寺裡放空一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座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古寺,而且不收門票。這座古寺就是古大聖慈寺,又叫大慈寺,位於成都市中心位置,比鄰遠洋太古裡,是一處難得是隱於鬧市中的佛門清淨之地。
  • 《西遊記》裡唐僧身世悲催,那麼歷史上的玄奘法師,出身是否如此
    《西遊記》在創作時唐僧這一角色取材於唐王朝時期的著名高僧玄奘法師,玄奘也確實和唐僧一樣曾經花費數年親自西遊,這些都被記載到《大唐西域記》中。那麼歷史上的玄奘法師是不是也和唐僧一樣從童年到少年經歷了諸多磨難呢?
  • 消失的成都:多寶寺的封塵傳奇,從四川盆地還是一片汪洋開始
    然而,在他七歲那年,他剃度出家,剃度儀式上,那隻蜷縮了七年的手竟突然伸展開來,掌心還包裹著一顆珍珠,惹得旁人莫不驚悚萬分。他的師父也就據此賜號「寶掌」。寶掌來到多寶寺,一住就是十年。資料記載,他「常不食,日誦經千餘卷」,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只曉得幹活,不知道吃飯,還經常無償地在成都附近的叢林傳授佛法,讓多寶寺的大名傳遍了四方。
  • 偉大的僧人玄奘
    和僧人一起聽課,有些僧人聽不懂,課後過來向玄奘請教,玄奘就給他再講一遍。玄奘很快名聲就傳遍了洛陽,那年他才十三歲。說玄奘天資過人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估計是後人有些誇張了。幾乎所有的偉人,後人在立傳的時候,都會誇大他們的天資。但玄奘勤奮、刻苦、好學一定是真的。剃度了還不算正式的比丘,只能算是沙彌,正式的比丘要受具足戒。玄奘受具足戒是在成都大慈寺,那年他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