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唐僧原型玄奘法師與成都大慈寺的一段傳奇經歷

2021-01-08 紅塵書童

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他13歲跟隨哥哥長捷法師在洛陽淨土寺出家,許下宏願「意欲遠紹如來 近光遺法」。3年後因戰亂,玄奘和哥哥一起經子午谷、劍閣跋涉至成都城西的空慧寺、城東的大慈寺學習佛經。21歲時,玄奘在大慈寺之東律院(多寶寺)受具足戒,成為正式的僧人。

唐武德元年(618年),16歲的玄奘與兄長捷法師來到成都後就住在空慧寺。據慧、彥二師《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述;玄奘與兄長捷法師來到成都後,「法師兄因住成都空慧寺」。唐·道宣《續高僧傳·玄奘傳》亦云:「晚與二兄俱住益南空慧寺。」

根據慧立和彥悰為玄奘寫的傳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所記:「初法師在蜀,見一病人身瘡臭穢,衣服破汙,愍將向寺,施與衣服飲食之直。病者慚愧,乃授法師此經。」以及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於1930年發表論文《敦煌本唐梵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跋》的序文中記《心經》傳授始末,說唐三藏志遊天竺,經過益州(四川成都),宿空惠寺,遇到一個有病的僧人,說有三世諸佛心要法門,乃口授與法師。

因此,玄奘在成都空慧寺(後更名聖壽寺、石犀寺)獲授《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空慧寺其遺址所在地,根據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祁和暉撰《唐僧玄奘成都五年修習研究》[《西南民族大學》(人文社科版)2008年12月總第208期]一文的考證觀點認為,唐宋時期空慧寺(後重建更名聖壽寺),規模宏麗,位於今成都市東西勝街及將軍衙門等處,亦即現在的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所在地(成都市金河路57號)與成都市金河賓館(成都市金河路18號)的所在地,即當年的唐玄奘就是就在這裡卓錫(註:因謂僧人居留為「卓錫」)成都五年修習佛法。

還有一觀點認為空慧寺在今成都市的西勝街;另一觀點認為在今成都市將軍衙門、東勝街、西勝街、君平街一帶。因寺中有石犀,又稱石犀寺、石牛寺。

玄奘受戒於成都大慈寺的前身——多寶寺律院。大聖慈寺建立後,多寶寺頹敗,其地歸於大慈寺。並坐夏學律。秋天,玄奘回到空慧寺長捷法師身邊。

唐玄宗賜額「敕建大聖慈寺」,歷經興廢,多次毀於兵火。現存諸殿為清順治至同治年間陸續重建。唐、宋之際,寺以壁畫著稱,蘇軾譽為「精妙冠世」。寺宇宏麗,院庭深廣,為成都著名古寺。

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玄奘法師(602年-664年)從長安(今西安)出發西行,玄奘法師偷渡出境去西天(古印度),貞觀五年(631年),29歲的玄奘法師抵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受學於戒賢。在遊學17年之後的643年,41歲的玄奘法師載譽啟程回國,並將657部佛經帶回中土。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43歲的玄奘回到長安,結束了17年的遊學生涯,遊歷了50個國家,行程5萬裡路,他將大量佛典、經像、法寶帶回中國,他又用19年時間翻譯了1335卷經典。唐麟德元年(664年),63歲的玄奘法師圓寂。其靈骨初葬長安附近的白鹿原,當時朝野送葬者達百萬餘人。唐總章二年(669年),朝廷為之改葬「大唐護國興教寺」(即興教寺)。唐肅宗還為舍利塔親題寫塔額「興教」二字。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唐僧玄奘是不是在成都大慈寺修行剃度?
    歷史上堪稱偉大冒險旅行家、享譽國際的宗教學者玄奘西行十多年取經回到中原主持翻譯,因為他精湛博學,被人尊稱為「三藏法師」。經過元代雜劇和明代小說《西遊記》的廣泛傳播,玄奘在民間就變成婦孺皆知「唐僧三藏」了。但是,玄奘法師西行取經之前,曾在成都修行五年,到二十歲出頭正式在成都的寺廟受戒剃度,然後才有遊歷四方和去天竺印證佛學源頭的宏偉理想。
  • 西遊記中,唐僧原型是唐玄奘,孫悟空原型是?
    西遊記中,唐僧原型是唐玄奘,孫悟空原型是?《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故事已經在中國大地四散開來,在國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故事中唐僧的原型來自唐朝的玄奘法師,這一點沒有絲毫爭論,因為有一本《大唐西域記》流傳於世,記述了他西行的經過。
  • 沒有大慈寺 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唐「僧」?——玄奘與成都的殊勝因緣
    《西遊記》裡,唐僧就在這裡收服了沙和尚,此處被則描繪為寬八百裡、長萬裡,波浪洶湧、兇險萬分的流沙河。然而,流沙河其實不是河,它是戈壁灘上的流沙,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的生命禁區。按照馮修齊先生在《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受戒考論》一文中的推論,玄奘大師在成都受具足戒有兩種可能:在大慈寺受戒,或受戒於大慈寺的前身
  • 西遊記裡唐僧的原型是玄奘,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原型居然是他們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可謂家喻戶曉,影響力巨大。其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更是廣為人知。師徒四人並非是虛構出來的,而是有原型的。
  • 唐僧和玄奘不是同一人
    而這個玄奘和大家熟悉的《西遊記》唐僧明顯不同。對此,專家表示玄奘即唐僧是一種「誤讀」。  玄奘取經 充滿神秘  專家介紹說,玄奘的學派雖然並不為許多人了解,但他的取經故事一直是帶著神秘色彩吸引著人們。因此,玄奘的故事成為說書人最流行的素材。元末明初,楊景賢(也有人認為作者是吳昌齡)的《西遊記雜劇》使西遊傳說有了一個較為固定和完整的故事模式。
  • 鬧市淨土、鮮花寺廟—成都大慈寺
    成都大慈寺又名古大聖慈寺,位於天府之國成都市東風路一段,與成都市「熙來攘往如登春臺」的春熙路現代商業圈相依相融,與世界頂尖奢侈品牌雲集的太古裡比鄰而居,真是鬧中取靜、動靜相宜、僧俗相融、傳統與現代握手,喧囂與寧靜相擁,多元文化融合的典範。
  • 《西遊記》裡唐僧身世悲催,那麼歷史上的玄奘法師,出身是否如此
    《西遊記》是我國的文學經典之一,對後世文壇和民間習俗的影響巨大,加上86版《西遊記》的熱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物形象和事跡被廣為流傳。不過有一點大家注意沒有,不管是在原著小說中還是在電視劇裡,唐僧的身世都很悲催。
  • 他是《西遊記》唐僧的原型,不遠萬裡到印度求取真經
    他是《西遊記》唐僧的原型,不遠萬裡到印度求取真經導語:很多人都看過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西遊記》裡面唐僧的原型是一個名叫玄奘高僧。玄奘又是誰呢?玄奘出生在河南洛陽的一個名門望族裡,他原名是陳禕,玄奘是他的法號。
  •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令人佩服及尊敬的一生!
    明朝吳承恩創作的小說故事《西遊記》裡的唐僧,他一心向佛,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歷盡艱辛,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到了真經。隋煬帝大業十年,政府布告度僧十人,當時玄奘只有十三歲,不符合規定年齡的玄奘徘徊不肯離開。主考官見他年少而溫文爾雅,迥異常人。問他為何出家?答以「志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令考官驚讚不已。故特準破格入選。出家後法名為玄奘,又稱為玄奘法師。
  • 唐三藏的原型玄奘法師,達到了什麼樣的佛學境界
    《西遊記》對於我們大家來說,都非常的熟悉。在西遊記中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雖然說這是一部小說,但是歷史上卻真實有唐三藏的人物原型,他就是歷史上的玄奘法師。玄奘法師是初唐時期的得道高僧,他代表了中國佛教史的巔峰。
  • 《西遊記》內幕大揭秘:玄奘唐僧相去甚遠(圖)
    《西遊記》在我國是家喻戶曉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但你聽說過嗎:孫悟空身高只有1.33米,護送唐僧西天取經時已是近1100歲「高齡」;唐僧原型玄奘法師赴印度取經的申請最初未獲唐太宗批准,結果只能「偷渡出境」;考古發現使吳承恩的生前容貌在當代得到忠實復原,但他卻很可能不是《西遊記》的原作者。
  • 神化的唐僧與真實的玄奘 途中如何克服語言障礙
    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讓唐僧家喻戶曉;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更讓他到西天取經的故事婦孺皆知。在小說和電視劇中,唐僧因風度翩翩、斯文有禮,又心地善良、單純易騙,常遭妖魔鬼怪侵擾俘獲,或惹來殺身之災,歷盡磨難才修成正果。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唐僧是什麼樣的呢?是否有著與神話中同樣的傳奇經歷?
  • 《西遊記》中唐僧取經後做了神仙,原型玄奘回國後的日子可不舒心
    前言提起《西遊記》,那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神話小說,而師徒四人最出彩的當屬孫悟空。孫悟空的原型是唐朝出使西域,並在西域皈依的武將車奉朝,法號「悟空」。唐僧唐三藏的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師。當然,提起原型的知名度,玄奘法師的知名度要比車奉朝高得多,更為人熟知。
  • 消失的成都:多寶寺的封塵傳奇,從四川盆地還是一片汪洋開始
    然而就是這樣一段小街,它的背後,卻深藏著一段影響深遠、奇幻厚重的佛家故事。今天,就讓Go君為大家講一講,關於「多寶寺」的封塵傳奇。佛沉海底,遇佛建寺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太平廣記》中,有關於多寶寺佛像的傳奇身世。說遠在釋迦牟尼之前的佛陀時代,四川盆地還是一片汪洋,唯青城山上的蜀都傲立於天地。
  • 談談大唐玄奘和西遊唐僧有何不同?
    在唐僧身上有很多標籤,他幾乎是所有中國人都熟悉的一個神話人物。與他相對的,是他的原型。歷史上那個真正到達天竺,並且用一生完成取經大任且將佛法帶回大唐帝國的玄奘法師。甚至因為西遊唐僧的聲名太盛,導致人們已經忘記了那個本該被世人都銘記的真實人物——玄奘。
  •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唐僧還是那個唐僧,孫悟空不是那個孫悟空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安西撰文|路遠《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曉,作者吳承恩憑其豐富的想像力創作出了這一神話巨著,但故事中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原型到底是誰卻鮮為人知。其實,孫悟空是一個膽子很小的胡人。甘肅安西縣境內的東千佛洞、榆林石窟中的六組玄奘取經壁畫要比《西遊記》成稿早360年。在甘肅河西的茫茫戈壁灘上行進,連綿不絕的祁連山神秘莫測。公元629年,唐玄奘去印度取經就從這裡經過,留下了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其中途經瓜州(今安西縣)得到了一位胡人的陪行。
  • 唐僧玄奘的四種形象
    據說,武大郎的原型,原本昂藏七尺之軀,相貌堂堂,文武兼擅;而其妻潘金蓮,也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屬於賢妻良母類型。可是,到了《水滸傳》裡,卻成了兩個悲劇人物。在廣泛流傳於冀東南、魯西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這對「倒黴」的夫妻有著這樣一段曲折的經歷——武大郎家貧時,曾受過一位好友的接濟。
  • 西遊記中唐僧經歷八十一難,真實的玄奘西去取經承受哪些磨難?
    《西遊記》中唐僧前世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投胎到江寧陳家。小時候的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被觀音菩薩選為取經人,趕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真經。唐僧在西去的路上收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一路降妖伏魔,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
  • 凡人不「凡」,神仙不「仙」——大唐玄奘與西遊唐僧的鮮明對比
    雖然《西遊記》中的唐僧,是以唐朝年間的玄奘法師為原型,而塑造出的神話人物。可是對於真正的大唐玄奘而言,唐僧其實已經是另外一種人格,甚至可以說,他們兩者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根本無法混為一談。也正因如此,玄奘最終成為了一個超越平凡,超脫世俗的傳奇人物。唐僧的經歷,卻像是走了一次被安排好的過場,雖然看似充滿了艱難險阻,波折不斷,但事實上只不過是一條早已註定結局的道路,而且充滿了濃厚的世俗氣息。就連唐僧本人,也時常展露出屬於普通人的世俗之態。神話與現實終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同時也造就了兩種相差甚遠的人格。
  • 忘記唐僧,幾個歷史細節告訴你一個真正的玄奘法師!
    ")圖片來自網絡國民神話西遊記中的唐僧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可謂是根深蒂固那麼唐僧的原型大唐玄奘法師真是這樣一個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玄奘法師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其經歷之豐富、學識之高深、成績之卓著均非一個唐僧能代表。當然唐僧終成正果,最終成佛也是對玄奘法師成就的藝術化的褒獎。對玄奘法師的研究史料很多,小編謹以此文跟大家重溫幾個歷史細節,算是窺豹一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