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溫暖,它還有著來自人的黑暗與災難,當受到無法承受的災難時,人往往顯得很是脆弱。在不同的人眼中,世界也是不一樣的,看世界的角度不同,那麼經歷的酸甜苦辣也就有不同的感受。而人在童年是最敏感的時期,這個時候的人對外界的傷害尤其無法承受,這也是一些人導致精神分裂的敏感時期,一個童年不幸的往往有著兩面性,對待快樂是一面,對待痛苦是另一面。
很多人都有著兩面性,而這種兩面性到達極致的時候就可能會導致精神分裂,但你能想像一個人有著24個人格嗎?這種病態的精神在他受到刺激時就會引發其他人格的出現,甚至所幹的是核心人格是不知道的。這本《24個比利》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講述了一個精神分裂患者的人生。這是以實事改編的一本小說,他講述了比利在連續犯下強暴罪被警方逮捕後,竟對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最終發現在他體內竟存在著24個不同的人格,而且這些人格在性格、年齡、語言、性別甚至是國籍都是不同的。
比利在8歲時就遭到了繼父的毆打與強暴,有著嚴重的精神問題,一次次的痛苦讓他分裂了成了很多人,有軍人、畫家、同性戀等等不同的24個,這種情況在當時引發了重大的轟動,很多人不敢相信一個人能做到飾演24個不同的人,所以要麼比利是病人,要麼比利是天才,這個案件最後判了比利存在精神問題而無罪釋放,而作者與比利共同的撰寫了這本書。書籍發布以後在社會上引起了激烈的探討。
比利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因其多重人格而無罪釋放的人,飽受著爭議。楊希玉對此評價太多孩子因其不幸的經歷受到了心理上無法承受的悲痛,折磨使他們脆弱扭曲的心被自己用層層外殼包裹著,拒絕外界的證據。這使他們在自己悲慘的經歷中孤獨的活著,當悲傷太多時,他們無法承受時,就會分裂出一個人分擔痛苦。我們無法理解他們的痛苦,更無法相信分裂要在多大的痛苦下才能完成,但唯一知道的就是他們很痛苦,所以說請理解那種罪惡。
當然也無法抹去比利是三宗強暴案的罪犯這種事實,但民眾對其輿論的傷害也是一種罪惡。不管鬧劇也好,現實也罷,隨著比利和凱斯的離開,這齣鬧劇也該塵埃落定了,如今我們看著這件事更多的也是看著一本小說,思考著一些,嘆息著一些,也許這就是現實的離奇之處。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是有著陽光,因為陽光也同時寓意著陰暗,但也不要懼怕陰暗,因為那背後就是陽光,所以說,相信陽光的人面向陽光,畏懼陰影的也有陽光照耀,我們能做的只有自己,讓世界多一個善人。
本文由每日份小說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