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推薦:《24個比利》,這個世界不只有溫暖

2020-12-05 每日份小說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溫暖,它還有著來自人的黑暗與災難,當受到無法承受的災難時,人往往顯得很是脆弱。在不同的人眼中,世界也是不一樣的,看世界的角度不同,那麼經歷的酸甜苦辣也就有不同的感受。而人在童年是最敏感的時期,這個時候的人對外界的傷害尤其無法承受,這也是一些人導致精神分裂的敏感時期,一個童年不幸的往往有著兩面性,對待快樂是一面,對待痛苦是另一面。

很多人都有著兩面性,而這種兩面性到達極致的時候就可能會導致精神分裂,但你能想像一個人有著24個人格嗎?這種病態的精神在他受到刺激時就會引發其他人格的出現,甚至所幹的是核心人格是不知道的。這本《24個比利》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講述了一個精神分裂患者的人生。這是以實事改編的一本小說,他講述了比利在連續犯下強暴罪被警方逮捕後,竟對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最終發現在他體內竟存在著24個不同的人格,而且這些人格在性格、年齡、語言、性別甚至是國籍都是不同的。

比利在8歲時就遭到了繼父的毆打與強暴,有著嚴重的精神問題,一次次的痛苦讓他分裂了成了很多人,有軍人、畫家、同性戀等等不同的24個,這種情況在當時引發了重大的轟動,很多人不敢相信一個人能做到飾演24個不同的人,所以要麼比利是病人,要麼比利是天才,這個案件最後判了比利存在精神問題而無罪釋放,而作者與比利共同的撰寫了這本書。書籍發布以後在社會上引起了激烈的探討。

比利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因其多重人格而無罪釋放的人,飽受著爭議。楊希玉對此評價太多孩子因其不幸的經歷受到了心理上無法承受的悲痛,折磨使他們脆弱扭曲的心被自己用層層外殼包裹著,拒絕外界的證據。這使他們在自己悲慘的經歷中孤獨的活著,當悲傷太多時,他們無法承受時,就會分裂出一個人分擔痛苦。我們無法理解他們的痛苦,更無法相信分裂要在多大的痛苦下才能完成,但唯一知道的就是他們很痛苦,所以說請理解那種罪惡。

當然也無法抹去比利是三宗強暴案的罪犯這種事實,但民眾對其輿論的傷害也是一種罪惡。不管鬧劇也好,現實也罷,隨著比利和凱斯的離開,這齣鬧劇也該塵埃落定了,如今我們看著這件事更多的也是看著一本小說,思考著一些,嘆息著一些,也許這就是現實的離奇之處。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是有著陽光,因為陽光也同時寓意著陰暗,但也不要懼怕陰暗,因為那背後就是陽光,所以說,相信陽光的人面向陽光,畏懼陰影的也有陽光照耀,我們能做的只有自己,讓世界多一個善人。

本文由每日份小說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24個比利》——一個只有在文明社會才會發生的悲劇
    不知道從哪裡看到的這本書的推薦,反正也是忘了。但是看這本小說,卻真的是讓我一下子就陷進去無法自拔,倒不是因為文筆,是因為這個故事本身令人無法抵抗。這是一本基於真實案件而出版的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像一部驚悚獵奇的犯罪或者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
  • 阿叄周讀(《24個比利》)
    阿叄周讀《24個比利》文|阿叄撰寫圖|阿叄製作本周周讀書籍:《24個比利》作者:<美>丹尼爾·凱斯譯者:邢世陽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很早之前在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時候就很想把這本《24個比利》一起讀了,但是在讀完前者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有點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生活的世界到底是不是一個世界,對存在的事物會開始有很多質疑,所以我沒能將兩本書連讀,就是因為我沒有足夠的定力,我害怕我歷經十多年以來建立起來的微弱世界觀就此分崩離析
  • 《24個比利》:這部美國禁止出版的紀實小說,直抵靈魂
    一個人格來承受我的痛苦一個人格來表現我的快樂一個人格來保護我的身體一個人格來享受他人的關愛一個人格來學習逃脫……《24個比利》是一部紀實小說,作家根據比利自身的描述整理了這一部小說,如果這只是一部小說,那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腦洞,然而這是一個真實人物,小說裡所描述的經歷令人震驚,對人性的拷問直抵靈魂!
  • 《24個比利》|我與另外23個我
    漆黑的房間中有一盞很大的白色光圈,每個人都待在那光圈周圍,看著它或者在床上睡覺;誰要是站在光圈裡,誰就得到這個世界來。站在那兒的人擁有知覺、意識、思想,可以操控身體。比利就是這樣一個擁有24個人格的人。或者說,24個人在共用一個比利。
  • 薦書《24個比利》
    突然有一天,一位小女孩來到了他的世界,小女孩似乎從一開始就存在於他的內心世界,他詢問女孩的名字,女孩不言,緩緩地寫出「克麗絲汀」。比利的第二個人格就此誕生。比利的二十四種人格分別行使不同的權利與能力。據人格「阿瑟」所說,比利的內心存在一處聚光燈,「阿瑟」能決定由誰進入聚光燈之下,其他人則陷入沉睡之中。
  • 《24個比利》:帶你走進多重人格患者的世界
    她以身體裡的兩個人格Max、Alex開了Youtube頻道「AlexMax Han」,講述多重人格患者的日常生活,網友第一次可以看到「24個比利」變身的神秘樣貌。比Jess 僅有6個人格還誇張的案例發生在40年前的美國,1977年,美國俄亥俄州連續強暴案嫌犯比利遭警方逮捕。但是他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毫無記憶。在他身體裡總共有 24 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語言、性別等方面也都不盡相同。這些不可思議的人格, 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他到底是個欺騙了公眾的精明騙子,或只是個不幸的受害者?
  • 一個真實的多重人格電影:《24個比利》
    最近正在熱播的由張一山主演的電視劇《柒個我》,講述的是患者在多重人格分裂症下的生活寫照。不得不說張一山在該劇中演技出色,一人分飾七角,七個人格各有千秋。其實相比該劇中的七個人格,更讓我饒有興趣的是三年前買的一本書《24個比利》。這本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在我三年前看過一半之後就被丟在一邊,那時候實在無法理解人是怎麼做到能分裂出24個人格的?
  • 「暢談」《24個比利》隨想
    ​剛剛看完了《24個比利》,思緒萬千,決定寫點什麼,記錄下這些凌亂的感受。說來慚愧,我以前就聽過這個書名,但一直以為「比利」是個類似先令的貨幣單位。直到上周看到了老高關於多重人格的視頻,他說「今天主人公叫威廉·斯坦利·米利根,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有另一個名字——比利」我才恍然大悟,原來24個比利說的是他的24種人格。
  • 《24個比利》讀書有感
    包含原本的比利,共有24個人格在他體內。最後他在4位精神科醫師和5位心理學家共同宣示證明下,被獲判無罪。三、經典語錄1、我們知道,沒有痛苦的世界就是一個沒有情感的世界……然而,只有在那裡,我們才不再悲傷。
  • 24個比利|著名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案例
    繼父的百般虐待,讓比利迫切地渴望逃避這個世界。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幻化出各種「保護者」的角色來安慰、保護自己,這兩種力量糾結在一起,讓比利無法區分幻想與現實的界限。到後來愈演愈烈,逐漸將比利本來的心智撕成碎片 。
  • 24個比利,24根肋骨
    威廉·密裡根(William Milligan)是美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精神分裂罪犯,後來他把自己變成了比利。隨著時間推進,他的人格不斷癒合更新,最後達到了24重人格。圖沒截好orz,點擊查看大圖1981年,丹尼爾·凱斯創作的紀實傳記《24個比利》出版,記錄了比利從童年到1979年法院審判期間的經歷,他複雜的精神狀態和令人困惑好奇的多重人格。
  • 《柒個我》、《24個比利》、多重人格和魂靈附體
    幾年前,有一套美國人出的紀實小說也是說多重人格的,名字叫《24個比利》、《比利戰爭》,與情節虛構的影視劇不同,這兩本關於比利的著作是根據事實記錄的,作者在自序中一再重申它的事件的真實性。這就告訴我們,多重人格在現實社會中確是真實存在的(這裡的多重人格不是指一個人性格多變或有多個人設,而是他確實有多個獨立的神識,他們除了共用一個身體之外,從其他方面看完全是不同的人),不是任何人的妄想或誇大!
  • 這般小說會直達靈魂深處,那是一種無法忽略的力量——24個比利
    ——羅馬詩人Tibullus400+頁的紀實小說,讀完後,居然是一種酣暢淋漓後的的無限憂愁,那種痛,難以述說卻揮之不去。想到的,居然是上面這句話。小說一開始,並不見得有多討喜。而當這一切都存在,額外加上10個左右的「主人公」交替同時出現,沒有絲毫症狀時,讀這樣的小說,註定了要不斷跳來跳去,前後翻頁。考驗記憶力的時候又到了。所以,文前部分的人格特質TIPS顯得尤其貼心。慢慢的,當我越來越接近這些人格,不得不承認,作者平白直接的敘事方式,略有些樸實簡單的表述,反而無形中打動了我。
  • 精讀《24個比利》:最好的親子教育,是給他愛與信任
    作家丹尼爾·凱斯得到機會跟比利接觸後,從1978年開始對比利進行採訪,歷時三年,又採訪了60多位當事人,最終創作了紀實小說《24個比利》。1981年在美國出版後,曾經引起人們的瘋狂,好萊塢更是趨之若鶩,很多大導演都想將他拍成電影。
  • 《24個比利》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嗎?
    他在微博上自稱自己有八十八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是單獨的,是分開的。其他人格做了什麼他完全不知道。最後因為他其他人格做出的事情,最受傷害的卻是他本體。最後這件事被說成「木子洋洋」就是為了博眼球,蹭知名度而不了了之。你相信多重人格的存在嗎?
  • 《24個比利》改編電影《擁擠的房間》遙遙無期,人格分裂看這些
    然後江達琳對衛哲說:你也喜歡二十四個比利啊?於是好奇的我,去研究了一下《24個比利》。原來這是一部小說。《24個比利》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多重人格分裂紀實的作品,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 潘瑋柏《24個比利》籤售會即將在全國火熱上演
    個比利》即將在全國展開籤售會。上海站:9月14日仲盛世界商城;北京站:9月19日,富力廣場;天津站:9月20日大悅城!受過東方音樂與西洋音樂洗禮的他,將給我們大家帶來嘻哈風格的歌曲,潘瑋柏喜歡帶來歡樂的舞曲,看似陽光卻不失保守,在情感上有大男人的一面,但在面對孤獨和情商的時候,潘瑋柏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男人,而這些構成了潘瑋柏《24個比利》這張音樂專輯的主要元素,可獨立也可混合,可分裂又缺一不可,我們可以感受到另外一面的潘瑋柏。
  • 柒個我:7個張一山一臺戲還是輸給了一人演24個比利的萊奧納多
    《24個比利》作為啟發無數人格分裂作品的始祖紀實型小說,主角比利的其中一個人格亞倫就對醫生哈丁講過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他們不是』人格』,哈丁醫生,他們是人。」「有什麼不同?」「你稱他們為人格,就是說你不相信他們真的存在。」在人格分裂的世界中,每一個「人格」對於本體來說,都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另一個人」,他們是不同的,不因為擁有同一個身體而有任何共同點。
  • 1977年的「比利」事件,擁有24個人格的罪犯,最終結局如何?
    在1977年的美國俄亥俄州,警方逮捕了一名犯下強姦,搶劫以及綁架的男性罪犯,罪犯名叫比利.密裡根,案發現場的指紋加上三名受害人的指證,證據確鑿,不發生意外的話,比利將接受法律的制裁,但在審訊中,事情開始變得奇怪起來在審訊過程中,比利經常處於不同的狀態
  • 《完美關係》裡黃軒和佟麗婭出場預留伏筆,真實24個比利是什麼?
    播出接近尾聲的《新世界》裡,觀眾議論最多的就是小紅襖,說得再直白一點是吐槽。小紅襖在第一集劇情裡正式出場,這根暗線一直延展到60多集觀眾才知道小紅襖的真實身份,中間還幾經波折出現了好幾個很快就被否定的嫌疑人。吐槽歸吐槽,我覺得這個設置是成功的,因為小紅襖讓觀眾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