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預測學首次被納入2019年博士生計劃

2020-12-19 文歌說易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已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該消息是從2019年9月5日在京舉辦的全國易學實戰應用大賽啟動儀式上獲悉的。該消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易學聯合會會長孫晶當場宣布。

查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官網,在2019年招生計劃中,「《周易》與預測學」作為研究方向之一列在中國哲學下面。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政府人文社科方面的權威機構,已經認可「周易預測」的學術地位,並納入學科建制,開始著力培養掌握周易預測的人才。周易預測從此再也不是某些人眼中江湖流傳迷信騙術。

在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周易的文化地位必須得到確認。周易預測作為易學文化重要的分支,不僅是普及易學文化,尋求傳統價值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當今學界更好的認知先哲思想,並挖掘當代價值的重要途徑。

相關焦點

  • 重磅,周易預測學被中國社會科學院納入博士生招生計劃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已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該消息是從2019年9月5日在京舉辦的全國易學實戰應用大賽啟動儀式上獲悉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已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該消息是從2019年9月5日在京舉辦的全國易學實戰應用大賽啟動儀式上獲悉的。周易預測學被社科院納入博士生招生計劃。
  • 社科院設易經與預測專業,納入2019年博士生招生計劃
    中國社會科學院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招生計劃,近日引熱議。事實上,至少從2014年起,該專業就一直在招收碩士。
  •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把周易預測納入博士生招生計劃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已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該消息是從2019年9月5日在京舉辦的全國易學實戰應用大賽啟動儀式上獲悉的。周易預測學社科院納入博士生招生計劃。該消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易學聯合會會長孫晶當場宣布。
  • 中國社科院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博士招生
    中國社科院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博士招生計劃!我們查閱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官網,在2019年招生計劃中,「《周易》與預測學」作為研究方向之一列在中國哲學下面,從此再也不是某些人眼中江湖流傳迷信騙術。就是因為認知度不夠,這方面沒有得到普及,才讓很多人鑽了空子。在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周易》的文化地位必須得到確認。
  • 中國社科院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招生計劃,再次強調其文化地位
    兩個月前,2019年9月5日,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易學實戰應用大賽」的啟動儀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代表現場公布了一則重磅消息,稱「《易經》與預測學納入了2019年博士(全日制)招生計劃當中」,消息一經傳出便引起了易學界的巨大轟動,各路學者及愛好者奔走相告,這一喜訊對他們而言是「認可」,是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對易經及預測學的認可,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周易預測再也不會是某些人眼中的江湖迷信
  • 納入國考、招收「周易預測學」博士,社科院開始「迷信」易經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易學聯合會長孫晶事實上,國際易學聯合會的主管單位正是中國社科院,到現在已經主管16年了。現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官網上,已經能看到周易預測學招收博士的信息了,博士生導師是譚德貴。
  • 再過幾年《周易》預測學的博士生會成為企業顧問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已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該消息是從2019年9月5日在京舉辦的全國易學實戰應用大賽啟動儀式上獲悉。該消息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易學聯合會會長孫晶宣布。
  • 周易:被質疑3000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很多人都認為《周易》和《易經》是兩本,但我們現在說的《周易》其實就是《易經》。說起《周易》,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封建迷信,因為裡面對未來的預測,佔卜等,這種說法一直延續了3000多年,但事實是,它的預測都成功了,而如今也更是證明這《周易》不光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
  • 《易經》預測被納入正統學術界,二進位與64位基因組合一脈相承?
    一、《易經》預測已被納入正統學術界。2019年9月19日,一條消息轟動了學術圈的易經愛好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將"易經與預測"列為2019年博士研究生(全日制)招生計劃正式學科。宣布這個消息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國際易學聯盟(I-Ching)主席孫靜。從該校網站展現的2019年博士招生目錄中能夠看到,"易經與預測"被列為中國哲學下的研究方向之一。如下圖所示。
  • 它被納入國考、社科院博士點一年有餘,還有人認為它是迷信嗎?
    一、國家政府機關及人文社科權威機構為《易經》正名(1)納入國考在2019年度國考筆試中,《易經》冷知識成為考題,曾引起眾多網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2)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設立博士點2019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正式將「《易經》與預測學」方向納入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
  • 古代著名易經學者,獨創佔卜方法,為初學者學易開了一扇門!
    中華文化博大進深,源遠流長,被譽為華夏文明之源的《易經》,是經典、哲學、智慧之書,《易經》的思想,影響著中國古代幾千年所有的文化領域,無論是政治、軍事、科技、文化、教育以及醫學等,都離不開易經的理論。古人善於運用運用易經的智慧,去解決生活中疑惑的問題。從古至今,易經在社會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研究易經的教授學者也越來越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把《易經》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招生計劃。說明國家已認可周易預測學的學術地位,在高校裡有了易經的一席之地。對那些張口閉口說易經「封建迷信」的人,是一個最有利的說服。
  • 今年的「《易經》與預測學」博士生考題
    普天同慶,經過眾多「易經學」大師的不懈努力,今年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殿堂——中國社會科學院,最終認可了周易預測的學術地位,並納入學科建制,著力培養掌握周易預測的人才。此次招生方向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中國哲學類,導師是譚德貴研究員。可以說,周易預測從此再也不是某些人眼中的江湖迷信騙術。
  • 被批千年的迷信,卻被納入國考!哲學大師臨終前告誡:要注意易經
    甚至很多人都對易經有著錯誤的偏見,認為易經就是算卦的,是一本算卦書,他們認為易經頭到腳壓根就是迷信書,往往都是避而遠之。《易經》被納入國考,將會再次掀起國學熱!你還在說易經是迷信?2019年初新聞發布「2019年度國考筆試,《易經》冷知識成為考題」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討論。有部分網友發出「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但大部分網友則認為「肯定要考,中國人連《易經》都不懂,做什麼幹部」、「《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被列為群經之首,早該考了!」,考《易經》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此舉值得點讚。
  • 周易預測學兩個「兒子」六爻是親子梅花易數是養子
    自2019年9月5日在北京舉辦全國易學實戰應用大賽,在啟動儀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際易學聯合會會長孫晶先生宣布「《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必將推動一場民間學習周易預測學熱。
  • 社科院將設周易預測學博士學位?抱歉,我的輸入法可能比你厲害
    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的新聞,引起了很多關注。該消息是從2019年9月5日在京舉辦的全國易學實戰應用大賽啟動儀式上獲悉的。一開始很多人認為這是一條假消息,大呼「社科院也迷信了?」。
  • 諾獎獲得者:這次知識經濟的革命,受惠於中國偉大經典《易經》
    中國的《易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生物遺傳密碼DNA是由奧斯瓦爾德·埃弗裡(O,Avery)等人在1943年第一次被辨識出來。1973年法國學者M申伯格出版了《生命的秘密鑰匙:宇宙公式、易經和遺傳密碼》,首次闡明了64個生物遺傳密碼與《易經》六十四卦之間的對應。西方的學者驚奇地發現,《遺傳密碼》和中國《易經》的64爻卦象驚人的一致。
  • 《易經》到底有多難學?為什麼算命先生大部分都是瞎子?
    看懂《易經》這本書的人很少,《易經》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本十分難懂難理解的書,可就是這一本書奇書,不管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易經》講究著八卦,八卦變化多,這一點就是最難的一點。《易經》這一本書最近是有了3000多年歷史,早在文字出現以前就有了,而他出現的原因就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預測。
  • 《易經》到底有多難學?為何算命先生大部分是瞎子?
    《易經》這一本書最近是有了3000多年歷史,早在文字出現以前就有了,而他出現的原因就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預測。在遠古的時候,人們只能夠通過佔卜來進行,對未來進行預測,很多時候都是燒龜甲,按照日月星辰的運動的過程推算出王朝的興衰,還有如何改變這個事情的命運。
  • 張海濤:傳統文化數字易經工具論 自我解惑重塑美好生活
    張海濤的數字易經工具論  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這說明人文社科方面的權威機構對 「周易預測」的學術地位的認可。  張海濤先生強調,因為人們長久以來對易經的誤解和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對數字易經的片面解讀,讓大家誤以為數字易經是一種江湖流傳迷信騙術。這是錯誤的,能在泱泱歷史長河中流傳幾千年的仍為人稱頌的諸經之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在強調文化自信的今天,周易的文化地位必須得到確認。
  • 誕世6千餘年的「迷信」,現被證實為超科學,社科院特開設其專業
    在很多人的眼中,《易經》太過於玄妙,書中的精髓很難被完全掌握,但在1990年,有一位老人在臨終前的最後一句遺言,就提起了《易經》。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協和醫院躺著一位奄奄一息的老者,囑咐完遺囑以後,他的學生走到他身邊,小聲的問道老師有沒有想要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