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泰山自己的想法幹 它真要一下子壓死宋真宗

2020-12-15 漢周讀書

宋真宗

01

與當27天皇帝幹了1127件壞事的漢廢帝劉賀、著名的男戀皇帝漢哀帝劉欣、賣官鬻爵的漢靈帝劉宏、與姐姐等人亂倫的南北朝時期宋廢帝劉子業等荒唐皇帝相比,宋真宗趙恆賄賂大臣們的「荒唐」之舉,實在算不了什麼。

趙恆也是個才子,「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兩句名言,就出自他的筆下。

他既愛好文學,又擅長書法,為了勉勵人們讀書,他以詩的形式寫過一篇有名的《勵學篇》,用物質和美女調動人們學習的熱情,簡直句句是「真理」: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

實際上,趙恆不但詩寫得不錯,字寫得好,執政能力也還算可以。

比如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注意節儉,擴大土地耕作面積(從之前的3億多畝增至5.2億畝),引入暹羅兩種水稻,使水稻產量倍增,大力促進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把北宋帶入經濟繁榮期,整出來一個「統治日益穩定,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國家強盛」的「鹹平之治」。

歷史上,凡是被稱為某某之治的,都可算成就不凡,如西周的「成康之治」、西漢的「文景之治」、東漢的「光武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等,都是著名的盛世。

02

除了開國君主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宋朝君主給人的印象,大多比較文弱,而且文藝才華都槓槓的,更適合當文學家藝術家,而不是當君主,宋真宗也不例外。

然而,這個「文弱君主」,卻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蹟,面對遼國的虎狼之師敢於御駕親徵,而且是中國歷史上眾多御駕親徵皇帝中,少有的取得了勝利的皇帝。

不過,趙恆的御駕親徵,起初並非出於自願,而是被宰相寇準「逼上梁山」的。

事實上,自從雍熙北伐(怕你看走眼,提示下,雍熙說的是宋太宗年號)慘敗以來,北宋君臣提到遼國就心中怕怕,一腔熱血都怕沒了,由之前的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你不打我我也不打你,你若打我,那我就讓你打,忍著。

沒想到你越怕,人家越是要欺負你,北宋越是膽小怕事,遼國越是步步進逼,三天兩頭南下搞一傢伙,北宋邊境連連遭殃,不是財物被掠奪,就是百姓被殺。

後來,契丹人又覺得零敲碎打不過癮,乾脆發動大規模南侵,妄圖一口吞掉南邊這塊肥肉。

1004年形勢地圖,契丹可真是大的不得了

公元1004年秋,就像親自上廁所那樣,遼承天太后蕭綽、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出馬,率兵20萬侵宋,直逼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對近在咫尺的北宋都城開封,構成了直接威脅。

警報不停地傳到開封,到了一夜五次的驚人程度。

還好,趙恆關鍵時刻沒糊塗,既未採納參知政事王欽若遷都南京的主張,也未採納籤署樞密院事陳堯叟遷都成都的建議,而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聽從」新任宰相寇準的「安排」,答應御駕親徵。

03

大boss御駕親徵,對士氣是個巨大的鼓舞。

經寇準力促,趙恆登上澶州北城門樓,將士們看到親臨前線督戰的皇上,頓時激動萬分,信心倍增,「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裡,氣勢百倍」。

宋軍越戰越勇,連連取勝,遼軍卻由於戰線過長導致補給困難,糧草缺乏,又是孤軍深入,如戰敗即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就不是偷雞不著蝕把米那麼簡單了,這後果,誰也承擔不起,因為那將有亡國危險。

越想越怕的蕭太后,決定求和。

在佔據如此優勢的情況下,宋軍若一鼓作氣,即使不能一口吃掉,至少也能把遼軍殺他個屁滾尿流,如果把其補給線切斷,即使不打,拖也能把它拖死。

更何況,早在戰爭開始之初,契丹人的一個統兵大將就已被射死,遼軍士氣低落。

在這種情況下,傻子也知道應該怎麼做。

然而,當前線將士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趙恆卻出人意料地答應議和,還當即回信,說什麼其實啊,我們宋朝從來不喜歡窮兵黷武,您的心願也是我的心願,並立即派人去談判。

得知消息的寇準急得兩眼冒火,立馬趕回趙恆所在的南城苦諫:皇上啊皇上,千萬不能這樣啊,契丹人明擺著已是強弩之末,一個衝鋒就能把他們衝垮,咱們怎麼能這樣呢!

如此苦諫的不止寇準一人,還有邊防大將楊延昭,他派人上書,意思和寇準一樣,敵軍已是人困馬乏,缺吃少喝,而我軍正好相反,不但士氣高漲,而且糧草充足,正是消滅他們的天賜良機,把各路要道一守,就能圍而殲之,再乘勝北上,收復燕雲十六州都不在話下!

此時的趙恆卻畏敵如虎,對任何人的苦諫都是不聽不聽不聽。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在自己佔盡優勢、可以說是得勝的情況下,北宋與敵人籤訂了《澶淵之盟》,與契丹人達成如下協議:

一,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二,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

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澶淵之盟

04

和平協議籤了,敵兵也退了,趙恆雖然大鬆了一口氣,心情卻一直很鬱悶。

他鬱悶的是另外的問題,一是老爸宋太宗的皇位合法性問題,自己又是替代兄長繼承的皇位,後世肯定會抓住這些問題不放,那他和他爹就不是名垂青史了,而是「遺臭萬年」。

一想到這個,他就很不舒服,很不高興,吃嘛嘛不香,幹啥都沒勁。

這是病,得治。

但又不是一般的病,是心病,心病還得心藥醫。

還真有人能搞到這樣的「藥」。

自從「澶淵之盟」籤訂,「素與寇準不協」的參知政事王欽若,用讒言把寇準搞下去(由宰相降為刑部尚書,知陝州)後,一直以揣摩皇帝心事為己任的王欽若,就及時地給趙恆提供了一副心藥:「陛下若想鎮撫四海,誇士外邦,只有封禪泰山。」

封禪泰山,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是誰都有那個資格,因為在泰山封禪,是古代君主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久亂之後致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禪天地。

按照這個「標準」,趙恆那點功績,至少還差十條街。

但是他卻心動了,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讓他的「亮點」抵消「汙點」,讓後世認為他是有巨大成就的君主,而不是碌碌之輩。

沒巨大成就,能到泰山封禪麼? !

05

但他並不糊塗,知道大臣們肯定會反對——皇帝好大喜功若此,他們若不想法阻止,說輕點是不負責任,是失職,說重點是沒有職業道德,也會遭後世詬病。

尤其是宰相王旦,雖然脾氣好,可那傢伙可是堅持原則的主,又是出了名的「死腦筋」,他那一關最不好過。

有意思的是,趙恆並不打算利用皇帝的身份壓服大臣們,因為他知道,壓,是壓不服的,就算表面上服了,內心也是牴觸的,最好的辦法是賄賂。

他請大臣們吃飯,特別聲明,今天朕只是想和愛卿們樂一樂,木有其他意思,之前那些君臣大禮,統統給我收起來,收起來,座位也不講上下尊卑了,隨便坐,隨便坐,此時此刻,咱們是朋友,是哥們兒,不是君臣。

喝到高興處,趙恆一使眼色,侍者給每人一個大紅包。

裡面裝的啥?人民幣?美元?英鎊?但願不是越南盾。

打開一看,是珍珠,大顆大顆的珍珠!

趙恆宣布,這只是前戲,大家繼續喝酒,等一哈還有高潮。

大臣們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席終,高潮才來,每人都有「良金重寶之賜」。

尤其是宰相王旦,除了良金重寶,還特賜御酒一壇,請王愛卿拿回去與妻兒共享。

回到府中,王旦打開一看,哪裡是什麼酒,是一罈子能亮瞎眼的大顆珍珠。

想起前幾天王欽若向他轉達的「聖意」,王旦明白,他的小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

得到王旦支持,等於掃清了一切「民意」上的障礙,趙恆得以順利封禪。

06

實際上,宋真宗賄賂王旦採用的手段,不止這點。

宋真宗為了徹底搞定王旦,還想從生活上籠絡他,於是把他兩個兒子找來,命令他們:限期給你們的老爸,找幾個小老婆!

小子們蒙圈了:啥?我爹節儉了一輩子,衣服一穿就是幾年,過年也捨不得買件新衣服,讓他老人家花錢養小老婆,這腦洞也太大了!

可這是對方的命令,而這個對方,是陛下!

不但王旦的兒子不敢不照辦,王旦本人,也不敢拒絕。

沒幾天,幾個妙齡女子,就來到了王旦家裡,王旦只好「笑納」。

之後的王旦就變了,再也不是從前那個生活儉樸、清心寡欲的王旦了,甚至上班時間也心不在焉,在乎家裡美人之間也。

有些人之所以喜歡吃白菜豆腐,並且以為那就是人間美味,那是他沒嘗過紅燒肉的滋味,一旦嘗到紅燒肉的滋味,就再也離不開了。

不到一年,王旦就為他的晚節不保付出了代價——當幾個如花似玉的小妾輪番上陣,把他身子掏空後,一病不起的他很快一命嗚呼。

還不錯,他不算英年早逝,活了六十一歲。

真宗則收穫滿滿,1008年封禪成功後三年,又跑到山西汾陽去行「祭祀后土」(又稱「西封」)。

歷史上沒他這般臉皮厚的君主~

後人都引以為恥:再也沒有君主好意思去泰山封禪了!

相關焦點

  • 60歲宅男被手辦壓死,原因令人深思,有錢人買手辦真就這麼瘋狂?
    能看到自己喜歡的二次元角色擺在自己書桌或者書柜上,都會特別開心。但是手辦的價格比較昂貴,每次買手辦時雖然比較「肉疼」,但真正到自己手中時,卻又覺得十分滿意。手辦比較多的小夥伴們基本上經濟條件不錯,所以才能收藏很多。最近有這麼一起事件,讓我覺得,有錢人買手辦,確實非常瘋狂。
  • 宋真宗的封禪大典——一場連自己都騙的鬧劇
    1007年初,宋真宗對眾大臣說,自己有神人入夢,不久"當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然後就自己導演了三出天書從天而降的戲碼,天書上寫著"封受命。興於宋,付於慎,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以此來為自己泰山封禪造勢。
  • 中衰的開始,著名敗家子,為何宋真宗這麼熱衷去封禪
    那麼真正使得宋遼雙方的形勢定格的,就是在第三代的宋真宗手上了,這個皇帝在位的時候比較著名的就是去打遼結果自己贏了,可是在贏的情況下還是籤訂了檀淵之盟,這就是他一直受到詬病的地方。這個封禪就是一個名義上的活動,主要都在泰山這裡來進行的,說白了就是這些帝王為了自己的面子,決定在這裡來給自己加冕,並且向天下來昭示自己的功績,有著很明顯的政治意義。那麼這位宋真宗他為什麼這麼堅決要執行這個封禪呢?
  • 新鮮事:宋真宗「賄賂」部長,首相哭笑不得,我們要做什麼壞事?
    雖然緊急需求得到了解決,但是宋真宗返回卻非常不舒服。遼國如何威脅自己?後來,他被調到當地的一個職位。「只有封禪泰山才能制服四海和誇耀外國。自古以來封禪,應該是天瑞希世和可爾。"另一個想法來自王欽若:人造的天瑞,即「人造」。首相宋真宗想了很久,認為可行,唯一的障礙是總理王旦。於是,宋真宗想了很久,相處得很好,甚至送了一壺珍珠給首相。據說人的手短。
  • 史上最長最大規模的演戲活動,「宋真宗造神」,泰山封禪
    不過這個「造神活動」不是宋真宗想出來的,是一個想要得到重用,不擇手段的大臣王欽若他提出來的。這個王欽若當時是宋朝的一個參知政事,他向宋真宗灌輸「澶州之盟」是一個極大的恥辱的思想,讓宋真宗覺得一定做些什麼來挽回自己的顏面。雖然這是一個膽小的人,但他畢竟是一個萬人之上的皇帝呀,面子還是要的。
  • 宋真宗趙恆的皇后是誰?宋真宗的兒子介紹
    宋真宗趙恆,何許人也?他是宋朝的第幾任皇帝,他的一生有什麼顯著的功過,他又給後世留下了什麼印象?讓我們走進歷史,拋開成見,甩走雜念,重新認識宋真宗趙恆。宋真宗趙恆,乃是北宋時期的第三任皇帝,也是趙光義的第三個兒子,終其一生活到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
  • 《大宋宮詞》宋真宗的扮演者 如何評價宋真宗趙恆
    如何評價宋真宗趙恆宋真宗趙恆,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同時也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活了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算是北宋執政時間較長的一位皇帝。在他當政期間,有鹹平之治,也有澶淵之盟,是一位有的一說的皇帝。歷史上無論是評價一個人,還是評價一位皇帝,都要用辯證的方法去看待。人有好有懷,皇帝自然也一樣。
  • 有了寫作的想法要趕緊寫
    這幾天接連從頭條上得到好的創作信息,我很有想大寫一番的想法,但是,自己習慣的做法是放下一陣子,等到所有需要準備的材料做好了,然後開始寫。但是真要到了那個時候,我一定寫不出來什麼東西了:我的熱情沒有了,到時候空有一個架構的想法,但要寫出富有激情的長一點的東西一定不可能。日常生活中許多事都會無時無刻的幹擾我集中精力寫作的激情,讓我總會喪失寫作的激情,讓自己的寫作計劃做古!化成灰燼,可惜的事已經不是一兩件了!
  • 你要有自己的想法
    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內心意念的結果。你現在的生活都是你過去的念頭的結果。你所想的,就是你的人生。是不是很可怕?敢於去心想事成,只要你敢去想,就一定會實現。連想都不敢想,怎麼可能擁有?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你的想法,一定要切合實際。不能空想,亂想。目標選好以後,和解方程式一樣,一步一步的算出答案。
  • 宋真宗在泰山封禪幹了什麼?為何從他以後的帝王都恥於泰山封禪?
    歷史上真正完成封禪於泰山的只有六位君王,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這六位。封禪是古代帝王都比較熱衷的一件事,可以在泰山向上天詠頌功德,但是這六位帝王之中有一個就比較特殊了,硬生生靠一個人拉低了整體水平,此人就是宋真宗。
  • 李光輔:北宋進士,在朝堂上表演劍術,卻被宋真宗遣送回家
    李光輔考取進士,金殿上開始揮舞刀劍,卻失去了晉升通道李光輔千裡迢迢從代州趕到京城,他進士出身,也受到宋真宗的召見,宗真宗歷來喜歡文化人。但是李光輔看到宋朝一直被外族人欺負,所以他想在皇帝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武功,所以在金殿上為皇帝展示自己的武藝,開始表演劍術。卻不曾想這一展示,卻終止了他的晉升之路,宋真宗將他遣送回了老家,並沒有被重用。
  • 泰山封禪是皇帝最神聖的儀式,為何宋真宗之後,再無皇帝去封禪?
    我甚至連他的名字都記不起來,當他說起時,我才在心底裡反應過來,這就是那個官迷,選班幹部沒選上,讓他媽給要個副班長那位,這一點是真讓人印象深刻。扯的有點遠,但是宋真宗其實就是這樣的人,本事其實也沒有多大,估計好多不是喜歡歷史的人,都不知道宋真宗的名字。
  • 評說宋真宗——趙恆
    要知道,連趙匡胤都對其另眼相看,其聰慧程度可見一斑。 趙恆這位皇帝,是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如果要我為宋真宗趙恆進行蓋棺定論,我只有兩個詞語——謹慎和懦弱。為什麼這樣說呢?一樣,我用事例向大家說明我的觀點。
  • 你以為當媽了就能幹保育員工作?想法太天真,保育員真沒那麼好當
    正因為保育員十分重要,要當好一個保育員沒那麼簡單。有些媽媽在孩子兩歲多快要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有想法去幼兒園當保育員,這樣又可以照顧接送孩子,又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媽媽們心想:我都當媽了,照顧一個孩子也是帶,照顧一個班也是帶。
  • 宋真宗:宋遼戰爭僵持不下?那就同意講和吧,吾不忍生靈重困
    序言:據《宋史·真宗二》記載,景德「二年(1005年)春正月庚戌朔,以契丹講和」,宋真宗趙恆答應與「遼朝」籤訂「澶淵之盟」,結束了僵持長達25年的「宋遼戰爭」。但按當時的局勢來看,軍事局勢顯然對北宋更為有利,那麼宋真宗為何還要同意講和呢?
  • 宋真宗:籤訂澶淵之盟,改年號鹹平為景德,賜名小鎮為景德鎮
    他就是宋真宗趙恆,他有一個年號叫景德,就把當時的昌南鎮改為景德鎮。一、 天子難做否?宋真宗出生於宋太祖開寶元年,太宗為他取名德昌。他出生的時候身上就自帶紋身,左腳指頭上有個"天"字。他小的時候就長得很帥。童年時和別的貴族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就喜歡軍事遊戲,自己當元帥。夢想著有一天可以親自帶兵打仗,事實上他後來也如願以償。
  • 宋真宗荒誕的「造神運動」
    宋真宗荒誕的「造神運動」書接上文,澶淵之盟鑑定後,讓宋真宗趙恆以為這是值得自豪的功業,很是得意了一陣子。王欽若的話,本來是要貶低寇準的,但沒想到這一下擊到了宋真宗的痛處,從此真宗對寇準禮意日衰,不久還將他派到陝州去做地方官了。
  • 大年初三是宋朝的「天慶節」,官員不僅要放假,百姓還要幹三件事
    為何宋真宗要設立這樣的一個節,您想要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們需要說明白這位宋朝皇帝的一個喜好:祥瑞。宋真宗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看見他的帝號中有一個「真」字,其實他是龍位最尷尬的一位皇帝,為何這樣說,因為來自一個傳聞——燭光斧影。
  • 「靖康之難」的發生徽欽二帝被擄,宋真宗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到了第三位皇帝趙恆時的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大舉進攻北宋,遼軍一路連克數州,直逼京都汴梁城而來。沒有主見的宋真宗在王欽若等一幹無智之臣的慫恿下,動了遷都南逃的意思。幸有名相寇準極力阻擾,最後勸住宋真宗,在寇準的百般勸說之下,宋真宗才勉強答應到達前線督戰,這就是宋真宗「御駕親徵」的來歷。
  • 吳錚強·尋宋︱泰安與曲阜:宋真宗文物的鬧劇
    這個故事的前傳相當戲劇化:當年在澶州,寇準一把攥著宋真宗渡過黃河,宋軍士氣大振,遼軍聞風喪膽、倉皇求和,寇準要收復失地,宋真宗卻一味退讓,寇準試圖力挽狂瀾阻止賠款,宋真宗卻藉口為了蒼生和平籤訂了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從此宋真宗依賴寇準為朝中支柱,君臣相得如同魚水,不料奸臣王欽若妒火中燒、挑撥離間,說御駕親徵仍是寇準以陛下為「孤注」,澶淵之盟不過是恥辱的城下之盟,宋真宗羞憤之下罷黜寇準,並向王欽若討教如何挽回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