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中,肝癌的發現通常在晚期,因為此癌發病隱匿,早期可無臨床症狀。
肝癌又分為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和兼併前兩者的混合型肝癌,而肝細胞癌最常見,佔肝癌的90%以上。
肝癌的擴散特點
分肝內直接蔓延、肝外轉移。
一、肝內直接蔓延
多見於早期,癌細胞先在肝內直接蔓延,通過肝內靜脈播散、轉移,使肝內出現多處轉移結節。
二、肝外轉移
分淋巴轉移、靜脈轉移、種植性轉移。
①淋巴轉移:通過淋巴道,可轉移至肝門淋巴結、上腹部淋巴結和腹膜淋巴結。
②靜脈轉移:主要見於晚期,通過肝靜脈轉移至肺、腎上腺、腦及腎等處。
③種植性轉移:主要是侵入肝表面的癌細胞脫落,掉落後形成種植性轉移。
腫瘤的生長
一、生長方式,有三種
①膨脹性生長:多見於良性腫瘤,生長速度較慢,隨著生長後體積增大,會擠壓局部器官、組織。
②外生性生長:突出表面,呈乳頭狀、息肉狀、蕈狀或菜花狀,這種生長方式叫外生性生長,可見於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在惡性腫瘤中,可因生長迅速而出現癌細胞供血不足,導致腫瘤細胞壞死,出現惡性潰瘍。
③浸潤性生長:惡性腫瘤多以這種方式生長,浸潤指的是腫瘤細胞長入並破壞周圍組織。所以在此種腫瘤切除中,如切除不徹底,易復發。
二、生長速度
腫瘤的生長速度不是一致性的,不同腫瘤的生長速度差別很大。良性腫瘤生長一般較為緩慢,惡性腫瘤生長速度較快。
癌細胞的分化程度也決定生長速度,如分化差的惡性腫瘤,可在短時間內形成明顯的腫塊。
肝細胞癌分化程度差異很大,分化高者癌細胞可以類似於肝細胞,且能分泌膽汁。
三、腫瘤血管生成
腫瘤的生長需要血液供應營養。腫瘤在直逕到達1~2mm後,若得不到營養供應,不能繼續增長。
但有實驗及研究顯示,腫瘤有誘導血管生成的能力及血管生成擬態。
①血管生成能力:通過產生血管生成因子,誘導新生血管生成。
②血管生成擬態:指的是腫瘤細胞本身具有可形成類似血管的結構,可與血管接通。
懷疑惡性腫瘤,常摸下淋巴結,做個肝肺檢查
惡性腫瘤除了原地破壞性生長外,擴散也是其惡性特點。其中淋巴轉移及血道轉移最常見。
一、淋巴轉移
噁心腫瘤轉移引起的淋巴結腫大,一般無壓痛,且質地堅硬、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動。
如肺癌常向右側鎖骨上或腋窩淋巴結轉移,胃癌常向左側鎖骨淋巴結轉移,乳腺外上象限的癌常先轉移至同側腋窩淋巴結。
局部淋巴結髮生轉移後,可繼續轉移至淋巴循環系統的下一站淋巴結,最後進入血流,發生血道轉移。
二、血道轉移
血道轉移可轉移至許多器官,但常累及的臟器是肺和肝。
因為腫瘤細胞多經靜脈入血,原因是靜脈壁較薄,且血管內壓力較低。瘤細胞隨靜脈血回流至肝,侵入門靜脈系統,發生肝轉移;回流到右心,再射入肺,在肺內發生轉移。但肺內的腫瘤可直接侵入肺靜脈,隨左心射出動脈血流達全身,常轉移到腦、骨、腎及腎上腺等處,這些器官的轉移瘤常發生在肺內已有轉移之後。所以判斷有無血道轉移,常做肺及肝的檢查。
最後,關於癌症的早期篩查。日常中有症狀再去檢查者,如是腫瘤,屬中晚期的多;如上所述,腫瘤引起的不舒服,為瘤子生長程度已影響到局部或轉移後誘發,此時的腫瘤已生長多時,所以早期篩查還是以體檢為主。如肝癌早期,甲胎蛋白和影像學檢查的檢出率還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