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回花地灣:一座超級城市的光榮與夢想

2020-12-03 智谷趨勢

代表中國地鐵運營最高水平的城市是哪一個?

不是北京、上海、深圳,而是廣州。

自2007年以來,廣州地鐵連續多年保持盈利,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而且,廣州是中國內地地鐵運營唯一盈利的城市。

對於國際上很多喜歡把地鐵當做一個城市發展水平、治理能力觀察窗口的人來說,那麼廣州無疑就是中國最佳城市的代表

但很少有人知道,締造這個奇蹟的源頭是一個叫「花地灣」的地方。

事實上,在修地鐵這件事上,全世界可能沒有一個城市,像廣州這樣艱難曲折、命途多舛。

作為中國的南方大城,直到1997年,廣州才開通第一條地鐵。

——比北京晚了整整28年。

比擁有世界第一條地鐵的倫敦,晚了134年。

大約百年後,北京地鐵一號線正式開工。北京地鐵一號線建於1965年。朱德、鄧小平親自揮鍬上陣後,中國有了第一條地鐵。

圖說:北京地鐵一號線奠基

隨後,中國地鐵建設開始大提速,香港、天津、上海……緊隨其後,但就是沒廣州什麼事。

廣州地鐵從1961年就開始醞釀,5次上馬,卻連續5次被「拿下」。

歷任的廣州決策者,心急如焚。

因為,廣州地鐵夢的背後隱藏著對標全球大都會的雄心。

最早提出「廣州地鐵夢」的人,是廣東省老省長陳鬱。

擺在案頭的第一個難題,是廣州複雜的地質情況。

珠水雲山的地下,是一種極其獨特的古海巨浸、伴有大規模花崗巖入侵,地下水豐富,巖層如同「世界地質博物館」。

相比較之下,北京小平原的地層,是以陸相沉積、結構分明的軟土層。

上海則是兩層黏土「雙色蛋糕」似的硬黏土層,對地鐵施工來說,都比較理想。

廣州的地鐵夢,一開始幾乎被判「死刑」。

但陳省長不信這個邪。

他站在一幅巨大的廣州地圖面前,一揮手,沿著中山路、維新路畫了一個大大的「十」字,對專家說:

「鑽幾個孔看看,看到底有沒有水」。

一聲令下,6個深達三四百米鑽孔,探入了廣州地底。

幾個月後,專家們帶回來的結果令人鼓舞:完全可以建地鐵!

第一塊「攔路石」搬開了。

不過,更大的難題很快就浮現出來。

因為文革動蕩、資源稀缺、難度太大、技術不足等種種原因,廣州地鐵建設5次上馬,又5次擱淺。

最早的一條「縱線」,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好不容易建成,卻淪為人防工程。

一代代的建設者,默默積累著經驗、技術,等待時機。

改革開放以後,廣州終於第六次重啟了地鐵夢。

1988年3月14日,廣州日報破天荒地刊登了廣州地鐵「絕密」路網方案,供全體市民討論,引起非常熱烈的反響。

最後,確定了「第一號方案」——十字型路網:

廣州地鐵「第一號方案」(來源:餘定宇《與龍共舞——廣州地鐵深度報導》)

這時候,技術、經驗、建設隊伍萬事俱備,只剩下一個最大的難題——缺錢。

修一條地鐵要花多少錢?

60年代的粗略估算,一條十來公裡的地鐵要花7個億。

但到了90年代,7個億卻僅僅夠修1公裡了。

廣州地鐵一號線全長18.497公裡,最低概算想想都頭疼——127.5億。

當時的廣州,每年財政收入不過50多億,左支右,能拿出來搞市政建設的資金,每年只有三四億。

指望中央和省裡給錢,根本不現實。

哪怕廣州地鐵一號線已經開工了,所有人仍然懸著一顆心,怕半途而廢。

1996年,林樹森上任廣州代市長。

上任第一天,就有媒體向他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地鐵究竟還有沒有錢搞下去?」

沒辦法,廣州財政,真的是太難了。

多年以後,林樹森在出版的《廣州城記》中感慨:

「廣州是國內所有城市中,經濟負擔最重的城市。」

廣東省跟中央財政包幹的時期,廣州市上繳給省裡的財政比省上繳中央的還要多,它是背著這麼個體制來參加改革的。

分稅制實施後,廣州一樣參加分稅,然後省裡再拿走40%。

「窮」得只能靠自己。

廣州地鐵一號線,正是全國第一個由地方政府自籌資金興建的地鐵。

在最困難的時候,市領導咬牙說道:

哪怕每年只能修4公裡,也要年復一年,挖「洞」不止,五十年不變,構造一個現代化的地下交通體系。

辛酸也罷,自豪也罷,一條自力更生的新路,硬是給廣州闖了出來。

除了解放思想、使用國際貸款外,廣州終於發現了一個秘密武器——土地。

當時,極少有人認識到土地的價值。

有外國專家聽說中國城市建設缺乏資金時,大為驚訝:

「一個城市有這麼多地皮,難道地皮不是錢嗎?」

廣州市政府第一次嘗到土地的「甜頭」,就是在芳村的花地灣。

1988年,花地灣地塊成為廣州第一個通過招標出讓的項目,引來18家房企龍爭虎鬥。

花地灣項目引起房企龍爭虎鬥。(來源:言西早《龍虎風雲逐花地》)

當時的是:6000萬。

市城建開發總公司報出了10360萬元的高價,掌聲熱烈,人們以為大局已定。

一匹「黑馬」卻突然殺了出來。

廣東省信託房產開發公司,報價28080萬元!

負責唱標的官員看到這個數字,幾乎以為自己是看錯了,這遠遠超出了市建委的心理預期。

這一創紀錄的成交額,以絕對優勢奪標。

競得這個巨無霸項目的廣信房產,是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廣國投)旗下公司。

賣地的錢,全部用於芳村地區建設。

這筆2.8億的「巨款」,擬議的項目就包括了:700米地鐵試驗段、大型立交橋、擴建芳村大道、新建區內馬路、全區地下管道工程等等。

消息一出,芳村的房價應聲上漲,從800元一下子上漲到了950元左右。

花地灣的「魔法」,震驚了全廣州,以及中國的房地產界。

花地灣的區位(來源:葉浩軍《價值觀轉變下的廣州城市規劃——1978-2010實踐》)

花地灣住宅區,對標的是香港沙田新村。

時任副市長石安海說,「五年後,花地灣將成為廣州的『尖沙咀』啊!」

很可惜,這個預言沒有順利實現。但他當時如此樂觀,是有十足依據的:

那個年代,芳村是廣州絕對的「寵兒」。

這片土地,飄散著千年的花香,芳郊綠野,被稱為「花城中的花城」。

花地接花津,四時皆似春。一年三百六,日日賣花人。

花船如織,送往全城的商館、洋行,帶去滿城清香。甚至夜晚也不停歇:花田一片光如雪,照見賣花人過河。

不過,芳村受寵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鮮花,而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以及:

大片大片可開發的土地。

20世紀80年代,廣州市委市政府做出決策:抓住六運會的契機,優先發展天河、芳村地區。

1985年,芳村區、天河區同時掛牌成立。

圖說:天河、芳村,是當時廣州擴張的兩個方向

這也是為什麼,地鐵一號線東接天河、西連芳村的原因。

廣州從一開始,就是打算東西並進的。

然而,把廣州地鐵一號線修到芳村,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橫亙在眼前的障礙,是千年白鵝潭。

它在廣州城與芳村區之間,是億萬年前留下來的古海巨浸的一部分,江面遼闊、浪急風高。

很多老一輩的廣州人,把乘船過江稱為「過海」。

讓廣州地鐵一號線延伸過芳村,在當時簡直是「天方夜譚」。

設計師們反反覆覆無數次計算和實驗,奮戰攻堅,終於填補了中國隧道工程史上的空白。

白鵝潭,打響了廣州地鐵的「第一槍」:

中國第一條大型地鐵過江沉管隧道,就在這裡誕生。

當時的震撼,絕不亞於今天伶仃洋上修建港珠澳大橋。

一節節長達105米、重達3萬噸的巨型沉管,如同龐大的航空母艦,橫臥在波光粼粼的白鵝潭上,拉通了廣州城通往花地灣的坦途。

當5節沉管全部拼接成功,珠江隧道全部建成通車之時,地鐵一號線也正式動工。

在芳村的花地灣,廣州地鐵一號線動工典禮隆重舉行。

一號線開工典禮在花地灣舉行。(來源:餘定宇《與龍共舞——廣州地鐵深度報導》)

一個新紀元開始了。

1997年6月28日,廣州地鐵一號線終於開通!

鋼鐵黃龍,貫通中心城區,首段只開通了5個站:西塱-坑口-花地灣-芳村-黃沙。

不久,一號線天河段也建成通車,二號線、三號線陸續啟動。

通過有償出讓地鐵沿線的土地,廣州獲得滾動增長的天量資金,支撐起更多的地鐵建設。

地鐵所到之處,在沿線的地上地下形成一個個繁榮的商圈,帶動資源聚集。

公園前、北京路、廣州東站、體育西路……興旺至今。

然而,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終於打通了芳村的開發之路,卻因為一個意外事件而突然急剎車。

——花地灣因此陷入了失落的二十年。

1997年拿下花地灣的廣信房產,它的母公司廣國投,曾被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被宣布破產。。

當時的廣國投,是全國對外融資窗口,資產上百億,但呼嘯而來的亞洲金融風暴,讓如此巨無霸顯得不堪一擊。

時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的王岐山,被任命為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南下救火。

他做出一個石破天驚的決定:

讓廣國投破產。

圖說:1999年3月,王岐山在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會議上發言。來源新華社

這個消息有如重磅炸彈,震驚了全世界。

「誰的孩子誰抱走」,王岐山說。廣國投事件,第一次打破了「窗口公司」的泡沫信用。

國家主權信用、地方政府信用、企業信用,逐步分清。

1999年,在總理記者招待會上,日本記者還把廣國投問題拋給了朱鎔基。

廣國投破產,是不是損害了中國的信用?

總理的回答非常堅決:

中國政府不會為一個金融企業還債,如果這個債務不是由各級政府所擔保的話。

「中國第一破產案」,在廣東省高院的主持下展開。

廣國投的破產,也讓花地灣的1500畝土地拋荒,成了爛尾樓、花鳥魚蟲市場和違章建築……

芳村、花地灣、坑口這幾個黃金站點,也成了老廣心頭的痛。

花地灣,就此被「封印」了。

1997年,中國的房地產也處在巨變時刻。

朱總理到深圳調研,見到了萬科創始人王石,問道,取消福利房分配製、開放金融市場,房地產能成為支柱產業嗎?

王石接連回答了兩個「不能」。

朱鎔基再問:「消費信貸放開,還不行?」王石回答:「兩年內不行。」

「我兩年內一定要把住宅行業促成支柱產業。」朱鎔基說。

這一回,王石回答:「既然總理說行,就一定能行。」

全場笑聲。

就在這一年,房企大洗牌,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倒下了,萬科成了中國第一。

沒有任何人會料到,20年後,在王石卸任的前夕,萬科通過551億的「史詩級」交易,拍下了廣信房產資產包。

兜兜轉轉之後,萬科接手了花地灣。

實際上,20年來,中國的發展讓資產和土地價格飆升,才讓花地灣再次獲得了重生的可能。

周邊的地價,已經超過4萬/㎡,比當年上漲了180倍。

其實,廣州市政府控制房價已非常努力了,至今屬於一線城市的「窪地」。

廣州曾經創下了中心城區房價10年不漲,反而下跌的「奇蹟」。

2005年,經濟日報頭版等刊登了長篇文章《廣州房價為何保持穩定》。

當時的市委領導舉了一個例子:

1996年他剛到廣州工作的時候,位于越秀區應元大廈的售價是12000元/㎡,而現在(2005年)每平方米降到了6000元。

數據顯示,最中心的越秀區一手住宅均價從1997年的9697元/㎡,降到2005年的6892元/㎡。

1996-2006年,廣州越秀區房價不升反降(來源:林樹森《廣州城記》)

老書記林樹森說,降低中心區的房價,是決策者夢寐以求的目標。

因為,房價下降一半,就意味著舊城改造的成本減少了一半。

其中也有廣州地鐵的功勞。

比如,三號線開通以後,番禺區的房價不到5年時間翻了一番,中心城區一手住宅均價卻從1997年的5618元/㎡,降到2003年的4864元/㎡。

林樹森不無驕傲地說:

在全國特大城市中,只有廣州中心區保持了近10年的房價穩定,

不過,2006年之後,廣州的房價、地價還是起飛了。

經過了亞運會、2008金融危機、北京奧運會,在全球大放水的情況下,廣州樓市水漲船高。

如今,在越秀、荔灣這樣的老城區,地價早已突破4萬/㎡,最高接近7萬/㎡,而房價超過10萬/㎡的項目也開始出現。

對花地灣來說,這也造就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通過廣信資產包的土地增值,551億轉讓的價格,已經可以完全覆蓋廣國投的債權。

通過萬科的盤活,這場破產官司的償債率,將達到100%。

神奇的花地灣「魔法」,又一次上演了。

今天的花地灣,經過三年的醞釀,已經進入了實質性開發的階段。

萬科卯足了勁,要在這裡打造「非凡的1平方公裡」。

從交通、水體、景觀到商業、文化和公共服務,整個片區都將出現脫胎換骨的變化。

從目前透露的規劃效果圖看,一個現代化的新城呼之欲出。

花地灣效果圖

不管是寫字樓、商業綜合體以及街道的公共空間開發,都如同置身於CBD區域。

難能可貴的是,花地灣沉澱了千年花香的人文氣息,設計處處透露著濃厚的歷史底蘊。

近日,廣州市規委會通過方案,整個白鵝潭商務區面積達到36平方公裡,約為6個珠江新城,定位「廣州西翼CBD」。

我們之前也分析過,廣州正在打響一場「西富運動」,進入兩翼齊飛的時代。

花地灣的規劃,也配備了商務組團,緊鄰白鵝潭核心區和聚龍組團,成為這個「西翼CBD」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知道,這裡是廣州西部規劃最高的地塊:

白鵝潭對標紐約、芝加哥的中央商務區,而聚龍組團則對標深圳灣、琶洲進行打造。

廣州在這裡大手筆規劃了13條軌道交通線路,以高效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

停滯了20年的時間,重新流動起來,形成獨特的「後發優勢」。

花地灣通過地鐵一號線、珠江隧道、洲頭咀隧道,快速聯通越秀、海珠、天河,串聯起廣州最核心區域的優勢,終於有機會完全發揮出來。

千年花鄉,正在煥發出新的光彩。

在廣州荔灣區,萬科奉獻了「老城市、新活力」的代表項目——永慶坊。

接下來,花地灣的重生,能否為老城帶來新的驚豔封面?

這片由萬科整體設計,統一規劃城市底盤,並進行綜合打造的1平方公裡公共空間,開發完整度在一線城市中絕無僅有,想像空間巨大。

花地灣,已經等待得太久了。

二十年間,廣州的地鐵從當初的5個站點,已經延展成了14條線,數百個站點。

老市長黎子流曾賦《廣州好》,回憶廣州地鐵艱難第一步。

黎子流《廣州好》(來源:羊城晚報)

今天,廣州已經成為全國地鐵客運強度第一的城市,平均運行速度高居北上廣深之首。

廣州:1.76萬人次/日/公裡

深圳:1.72萬人次/日/公裡

北京:1.69萬人次/日/公裡

上海,1.58萬人次/日/公裡

未來,廣州地鐵還要延伸到清遠、中山、珠海、東莞、惠州,甚至深圳,成為貫通大灣區最重要的經濟大動脈。

密如蛛網的地鐵,圍繞著一號線最早的布局,正在白鵝潭、芳村一帶交織。

花地灣,作為廣州地鐵的起點,承載著這座超級城市最初的光榮與夢想。

山河巨變,重新出發。

全廣州都在期待:一個重生的花地灣。

主要參考資料:1. 林樹森《廣州城記》2. 餘定宇《與龍共舞——廣州地鐵深度報導》3. 葉浩軍《價值觀轉變下的廣州城市規劃——1978-2010實踐》4. 言西早《龍虎風雲逐花地》5. 陳珂《為城市繁榮鋪就軌道》6. 中國法院網,張景義、張慧鵬《原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破產案審判紀實》7. 房地產導刊《廣州地產二十年重大事件啟示錄——花地灣的失落》

相關焦點

  • 花式生活·水草青彩魚靚,愛上花地灣
    ,就是將我的小窩打造成一個有魚、有花的世外桃源,所以,當我來到廣州工作,在這個南方大都市邂逅了花地灣花鳥蟲魚批發市場,從小身處內陸城市的我,見到那些光怪陸離的熱帶魚,驚為水中仙子。後來,我開始養魚,總是去花地灣挑選熱帶魚。   光怪陸離的魚兒,色彩各異的鳥獸,琳琅滿目的花草,一次滿足我的憧憬與童趣,除了觀賞花鳥魚蟲,花地灣更是親近大自然的一個小窗口。
  • 廈門翔安新區開發建設十五周年之際:一座新城的光榮與夢想
    初具規模的翔安南部新城。 一座新城的飛騰,總與重大發展機遇和戰略決策合拍前行。 2003年10月19日,翔安新區掛牌成立,開啟了在「一張白紙」上建設宜居宜業生態新區的豪邁徵程。、新城建設和人民生活 「三個新跨越」,書寫了一座新城的光榮與夢想。
  • 擁抱速度和激情 砥礪光榮與夢想
    安六鐵路的開通,承繼著六盤水把握歷史新方位的使命擔當。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精神骨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鐵血榮光。1966年,貴昆鐵路通車,「三線建設」夯基壘土,這片土地升騰凝練了「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為共和國奠定了飛速成長的工業能源根基。
  • 續寫奮鬥的故事,在會展灣南岸種下一個城市夢想
    續寫奮鬥的故事,在會展灣南岸種下一個城市夢想 來源:吉屋   發布時間:2020-11-24
  • 時光的記憶,在衡陽縣清花灣裡緩緩流淌,也展開了一幅當代鄉村振興...
    印 象 清 花 灣   羅 平   這是一曲古風鄉愁   這是一幅水墨清花   這是一卷印象田園   這裡,更是一個鄉村振興的夢想
  • 海參崴:一座愜意的城市
    海參崴市座落於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克半島上,沿海岸線綿延30公裡,東臨烏蘇里灣,西臨阿穆爾灣,城市所屬的大約20個島嶼分布在彼得大帝灣中。使用海參崴地方時間,比北京時間快3小時。  海參崴與中國是息息相關的,不論在歷史上或是地理上。現在她是俄羅斯的領土,1860年北京條約籤署前,她仍屬於中國的一部份。
  • 九十九灣板塊改寫漳州城市商圈格局
    閩南網10月24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梁政 李昌乾 張恩培 文/圖/視頻)商業中心,作為城市人群集中生活的城市客廳,是一個城市形象的集中代表,兼顧著形式和功能多重用途。一座城市商業中心,直接影響著這座城市中市民的生活、習慣、購物方式、消費模式等方方面面。
  • 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再見
    花地灣水族市場在2000年12月底開業,佔地約達10萬平方米,擁有租戶上千家,是全球最大的花鳥魚蟲市場,而這個通知宣告了花地灣最為核心的一個水族市場的結束,持續了二十年的花地灣水族時代開始倒計時,即將畫上一個句號,今天看到市場門口貼了張公告,上面寫著9月30日之前清場。
  • 花地灣事件回顧
    作為老廣州人,應該對芳村花地灣的越和花鳥市場不會陌生。從2001年1月到如今,不知不覺,它已經伴隨了廣州人17個年頭。隨著去年那場「史詩級交易」(17年6月29日,萬科以551億元拿下廣東國投資產包,其中就包括花地灣),讓沉寂許久的花鳥魚蟲市場再一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越和花鳥市場暫時不搬。
  • 一座城市的詩歌夢想--安徽頻道--人民網
    圖為往屆詩歌節舞臺   詩意棲居,是這座城亙古不變的希冀   馬鞍山是一座具有深厚詩歌傳統的城市。   詩意棲居在這片大地上,也是生活在馬鞍山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奮鬥的夢想。千年以後,詩意棲居這個夢想正在走向現實。   這裡有如詩如畫的高顏值城鄉美景:環繞城市的兩條母親河,採石河全流域整治,重現漁舟唱晚,市民於悠閒中體會慢城滋味;慈湖河中遊綜合規劃、高規格建設,水岸廣場新意迭出,濃鬱的現代氣息撲面而來。城市中央,雨山湖碧波蕩漾,萬木參天,花香鳥語。
  • 與洛陽有關的100個歷史名人系列之五十八:王灣
    作者按:一座城市因為一些歷史精英的活動而變得生動和浪漫,因為某些名人而彰顯和揚名。歷史名人用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創作和生活方式影響著一個地域、一座城市。洛陽是一座從來就不缺少名人的城市,自夏代建都洛陽開始,在漫漫幾千年的歷史長廊中,洛陽曾出現過無數的傑出人物,他們或引領了歷史的方向,或渲染了歷史的色彩,或點綴了歷史的天空,他們的愛恨悲歡都交織在這片河洛沃土之上。
  • 「花地灣」搬遷,不舍中有期盼
    近日,承載著老廣童年回憶的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已經正式開拆。目前開拆位置的是東漖北以東、喜鵲路以北的地塊(原廣信地塊荷花苑、牡丹苑、碧桃苑)的違建部分。日前,本報記者來到花鳥魚蟲市場清拆現場,見到挖土機正頂著烈日在轟轟作業。
  • 開發商:花地灣地塊進入開發階段
    備受關注的芳村花地灣地塊又有新動作,地塊上越和花鳥魚蟲市場的搬遷又往前推了一步。兩年前,萬科以551億元競得「廣信房產資產包」,包含花地灣、萬福路等地塊及項目,近日,「廣信房產資產包」項目已順利完成交割。
  • 《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廣州講述「小」人物的光榮與夢想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央視網、愛上傳媒、各地IPTV分平臺共同承辦的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火熱開啟了音樂故事作品展播活動。由中國IPTV廣東分平臺選送的音樂故事作品《廣州夢想》,講述了平凡人在「追夢」廣州的過程中收穫的歡笑與感動。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陳碩宏說:「我們希望通過《廣州夢想》這部充滿『廣州味』、『廣州情』的紀錄片,以『歌』傳『情』,把廣州的歷史文化、人文情懷、繁華景象,呈現給大家,讓大家對廣州這座城市有更多的了解,同時喚起這座城市裡人們的情感共鳴。」
  • 荔灣新活力,花地花又開!花地灣上新「巨無霸」文化館
    在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花地灣也玩兒出了新花樣。與荔灣老城密集的集市、商街、歷史文化街區不同的是,一個「巨無霸」文化場館——花地灣生活館,在「雙節」當日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美輪美奐的燈光秀、激情洋溢的交響樂團……長假第一天,上百名花城市民來到花地灣「嘗鮮」,體驗老城煥新的趣味生活。
  • 這一天,光榮之花在烈火中綻放
    偌大的藕塘灣空場,在一群密密麻麻的壯丁裡,邱少華找到了二哥邱少雲,看著他吃完了自己做的菜。 誰成想,這難得的一次見面,竟成為兄弟二人的永別。 1949年,四川解放。邱少雲被解放軍救出,滿懷感激之情的他從此跟隨這支為了窮苦人民而戰鬥的軍隊。 1951年3月,邱少雲入朝參戰。
  • 光榮與夢想:音樂專場慶武棉
    武義新聞網訊  12月24日晚,為慶祝武義棉紡織廠建廠50周年,浙江滬江線業有限公司邀請中國音樂學院華夏樂團在中國婺劇院出演「光榮與夢想」主題音樂會,答謝武棉50周年所有創業建設者和社會各界新老朋友。  主題音樂會由滬江線業合唱團一曲深情嘹亮「武棉之歌」拉開序幕。
  • 廣州1號線花地灣周邊樓盤有哪些?
    但是選擇規劃中的地鐵不僅等待時間長,不確定因素也太多,還是已經開通的線路更為保險。今天,我們為大家盤點了廣州1號線花地灣周邊新盤,趕緊來撿漏。推薦一:遠東·御江豪庭遠東·御江豪庭位於茶滘廟前街北10號,價格:35000元/㎡。
  • 重慶的地名刻印著歷史文化印記,見證了重慶這座城市的苦難和光榮
    重慶的「解放碑」更是彪炳史冊的歷史見證地。1941年12月30日,重慶人民在曾數度一片火海、斷壁殘垣的民族路、民權路和鄒容路三條主幹道交叉中心,修起一座蜚聲中外的木質紀念建築物,公議定名為「精神堡壘」。1947年10月10日,中國唯一一座全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碑在原「精神堡壘」舊址落成,定名為「抗戰勝利紀功碑」。
  • 明珠灣壹號|超級遊艇行宮馭海首映,且讓時間見證偉大
    這是大灣區最好的時代,也是明珠灣壹號最值得驕傲的時代!2020年11月28日,一場全廣州皆在關注的盛會——「明珠灣壹號超級遊艇行宮首映式」如期獻映,逾百位時代翹楚共赴明珠灣,見證灣區頂級人居壹號作品的傳奇臻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