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一個傳奇的作家:支撐他的不是天賦,而是熱愛

2020-08-27 譯心清影

前兩天看完了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讓我對這位 「當代驚悚小說大師」瞬間路轉粉,發現史蒂芬·金不但有才華,還幽默風趣,沒有主角光環,更多的是像鄰家哥哥一樣的親切感。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位自稱「自己只是一個不是很高產的好作家。」

也許你和我一樣,他的小說一部都沒看過,但是相信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你一定看過,為什麼?因為,第一部影片就眾所周知。

《肖申克的救贖》,沒錯,豆瓣評分9.6這部影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常年霸佔豆瓣、IMDB等中外評分網站TOP250電影第一名的經典。


和《肖申克的救贖》一樣,《綠裡奇蹟》也是入選各大榜單的影史經典影片。這部豆瓣評分8.7的電影講述了二十世紀,保羅在老人院回憶起在當獄長時,高個子黑人殺人犯約翰·考菲來到死牢後發生的超自然事件的故事。約翰因殺了兩名幼女被判死刑來到了這座著名的冷山監獄,監獄裡有一片稱為「綠裡」的綠地,綠地那頭就是刑場。 約翰不僅不像想像中的兇殘,相反,他出奇的溫厚、機智。約翰的到來給獄中的人們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幻影兇間》,電影講述恐怖小說作家邁克·安瑟林為了完成自己的新書,住進了56名房客在此自殺的海豚酒店1408號房間。接著發生的一件件離奇的事件耗盡了作家的心智。大量恐怖驚悚的真實體驗為邁克的新書積累了素材,但此時他卻發現自己已經走不出這個房間了。


根據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還有《魔女嘉莉》、《小丑回魂》、《頭號書迷》、《危情十日》、《死亡地帶》、《伴我同行》、《閃靈》、《迷霧》、《納粹追兇》、《捕夢網》、《絞肉機》等等。如果這些都沒看過沒關係,只要你膽子大,盡可以找來看看,都是些不錯的恐怖電影。


史蒂芬·金絕對不是他說的不怎麼高產的作家,截至到2020年,73歲的他出版的長篇小說已有四十餘部,短篇小說也有200多篇,作品銷量超過3億5000萬冊,2003年他將美國國家圖書獎的終身成就獎收入囊中。而且他還是好萊塢取之不竭的靈感源泉,已有超過100部作品被搬上大銀幕。據說,從作品改編的比例來看,金先生排第二,而排第一的是大師莎士比亞。


有如此驕人的成績,也許你認為這位金先生天生好命,是上天的寵兒,有用之不盡的靈感,所以才會有如此多的點子最終讓他的書,可以常年霸佔暢銷書榜,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成為全美最賺錢的作家。但看完我下面要講的故事,你可能會改變看法。


也許人世間最美的風景,莫過於從谷底抬頭看到滿天星辰。對於金先生也是如此,他的第一本小說《魔女嘉莉》被出版商出價四十萬美金(這其中有一半歸他,另一半要歸經紀人)買走的時候,金先生正在為孩子生病買藥的錢發愁。而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請經紀人重複了一次才敢相信,好事真的發生了,那一年他25歲。


而這本後來的暢銷書,其實是史蒂芬·金的妻子塔比莎從垃圾桶裡搶救出來的。這個靈感來源於史蒂芬·金十九歲那年進入學校女生浴室清理鏽漬的經歷,但寫了幾頁的手稿卻不知如何向下進行,金先生覺得要把時間花在一個自己不喜歡,且很有可能賣不掉的故事上不值得。


那幾頁手稿就這樣進了垃圾桶。而妻子看了這個手稿,告訴金先生,她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希望他可以繼續寫下去,她想知道故事的結局。在妻子的幫助下,最終才有了金先生的第一個長篇小說《魔女嘉莉》。



雖然有了處女作,但史蒂芬·金的作家生涯並不是一帆風順,就像他沒有成為作家之前一樣,過著有些艱辛的生活,也許是因為這些艱辛的經歷,給了他很多創作的素材,積累了創作故事的靈感,才讓他能夠不斷的創造出佳作,在很多他的作品中我們也看到了作家自己的影子,甚至有讀者懷疑,有些角色就是作者本尊。


金先生的第一個故事源於他上一年級時斷斷續續生病,只能在家裡休學,這段時間他讀了六噸漫畫,第一個故事是根據漫畫的內容抄來的,寫好後拿給媽媽看,媽媽看了之後很喜歡,但是告訴他「你自己寫一個」,於是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自己寫的故事,內容是關於四個魔法動物。


一九六零年,史蒂芬·金十三歲,他第一次真正投稿給一本叫做《太空人》的雜誌,這本雜誌主要是有關科幻電影的內容,這次的故事並沒有賣出去,但稿子被當時的雜誌創始人弗利留了下來,很多年後,當史蒂芬·金做籤書會的時候,弗利帶了這份稿子來請金先生籤名。


因為將自己製作的書拿到學校賣給同學,而書中的內容是諷刺老師的,這次的行為差一點就讓史蒂芬·金被學校開除。但因為這次的經歷,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為了將史蒂芬·金不安分的筆引向正途,而推薦了一個寫體育報導的差事給他。這次的工作讓他結識了約翰·古德先生,約翰先生也給了他很多啟示,讓史蒂芬·金終身受益的建議就是「寫作時要關上門,改稿時要敞開門」


史蒂芬·金第一個成功發表的故事是發表在一本恐怖科幻雜誌上,《半個世界的恐怖》是刊登時用的名字,是一部中篇小說。但金先生更喜歡最初起的名字《我是一個少年盜墓者》。



相對於那些賣出去的故事,可能沒賣出去的故事更多,史蒂芬·金從《希區柯克》收到了關於《歡樂禮券》的退稿條後,就在牆上釘了一個釘子,用於掛退稿條。


到了十四歲,這個釘子已經承受不了更多的退稿條,但是史蒂芬·金感覺不錯,因為他很年輕,有足夠的樂觀來面對失敗。他在牆上換了個更大的釘子,繼續寫著各種故事。


到了十六歲,金先生已經收到了手寫的退稿信:「故事不錯。不適合我們,但確實不錯。你有天分。繼續來稿。」雖然只有短短四句話,但卻讓他備受鼓舞。


從這個時候到《魔女嘉莉》的故事賣出,他辭職全心開始寫小說,整整過去了十年,這十年裡他從來沒有停止寫小說。但都不是在書房裡寫,而是在任何地方,趴在洗衣房的洗衣機上寫,在拖車房的洗衣間裡寫,在出租屋的門廊上寫……


一夜之間成了暢銷書作家,也許你會認為史蒂芬·金終於轉運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就像海明威曾經在給斯泰因的信中寫到的那樣:寫作難道不是件苦差事嗎?也許我們都認為寫作不過就是堆積文字而已,這有什麼困難的。



但是史蒂芬·金曾在《寫作這回事》中寫到:「繆斯確實存在,但他決不會飄到你的書房……他住在地下……你得降到他的位置,以後還得給他裝修出個房間居住……繆斯這傢伙看起來可能不咋地,可能也不大好說話,但他有靈感。」


沒有靈感時可能你一個字都寫不出,也許絞盡腦汁也無濟於事。一九八一年,史蒂芬·金終於有了一張夢寐以求的書桌,擺在寬敞明亮的書房裡。然而,為了寫作靈感,在接下來的六年裡,金先生每天坐在桌子的後面,要么喝得醉醺醺,要麼神遊世外,就像開著一艘船,駛往虛無之地。


在一九八五年,金先生不但沒有停止酗酒,還染上了藥癮,當時史蒂芬·金正在寫《米澤麗》,字面含義為痛苦,也是非常符合當時金先生的狀態,這本書的中文譯名為《頭號書迷》,主要描寫的是一位作家被一位精神病護士囚禁與折磨的故事。書中的護士就好像酒癮和藥癮,而很多讀了小說的讀者也覺得書中的作家就是金先生自己。


在一九八六年,金先生被酗酒和古柯鹼折磨的不成樣子,但卻擔心戒掉這兩樣東西之後將無法再寫出任何作品。妻子給史蒂芬·金下了最後通牒,希望他想清楚這件事。金先生最終決定戒掉酒精和古柯鹼,即使要放棄寫作,他也要保住自己的婚姻,看著孩子們長大。



成功的戒掉了酒和藥後,命運卻並沒有就此放過史蒂芬·金,而是給了他重重一擊,差點就要了他的命。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九號,金先生按照習慣出門散步,就在途中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車禍,右腿小腿至少九處骨折,醫生說膝蓋以下碎得像「一隻裝滿小石子的襪子」,身上還有多處骨折。


經歷了五次馬拉松式的漫長手術,八個巨大的鋼釘,五根小一點的鋼釘穿過膝蓋將一個外固定器安裝好,經歷了巨大的痛苦,金先生的右腿被拼接了回去。拆掉固定器之後,膝蓋不能打彎,走路要靠助步器。因為髖部粉碎性骨折,坐超過四十分鐘將成為一種致命的折磨。


在經歷那場足以致命的車禍後,在身受劇痛的時候,史蒂芬·金想到的是靠寫作可以讓他暫時逃離痛苦的困境。在七月的一個早晨,他重新開始了寫作,他寫了一百分鐘,已經汗如雨下,即使是在輪椅裡。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發現史蒂芬·金的命運可能比他小說裡的人物還曲折,但是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他從沒有停止寫作,將來也不會停止。支撐史蒂芬·金走下去的絕對不是天賦,而是熱愛,是日復一日的筆耕不輟。



最後將史蒂芬·金的一段話送給大家:

寫作不是為了賺錢、出名、找人約會、做愛或交朋友。寫作最終是為了讓讀你書的人生活更豐富,也讓你自己的生活更豐富。是為了站起來,好起來,走起來。快樂起來,好嗎?快樂起來。——史蒂芬·金

參考資料:《寫作者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簡介:譯心,一個生活在南京的北京人,一個資深的金融從業者,一個希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遇見有趣靈魂的人。歡迎@譯心清影,聊聊有趣的事兒,聊聊生活。

相關焦點

  • 讀書||《寫作這回事》,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史蒂芬 · 金
    2014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引進了這本《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看完這本書,對史蒂芬 · 金以及對寫作的一些疑惑,都可以找到答案。史蒂芬 · 金是單親家庭的苦孩子出身,又窮又淘又聰明,還愛生病,初步具備了成為一個作家的必要因素。
  • 史蒂芬·金出新有聲恐怖小說
    史蒂芬·金史蒂芬·金曾在《寫作這回事》中給有志於寫作的人建議:「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作家,你必須做兩件事:多讀、多寫。」現在,他可能會增加一條:多聽。他說這一方法可能對他寫作更有幫助。史蒂芬說,幾十年來對有聲讀物的痴迷對他寫作頗有裨益:使他的散文更鋒利、敘述的節奏更完善、幫他避免使用陳詞濫句。「如果你傾聽一部作品,其中的每一處缺點、詞語重複以及拗口的語句都會顯現出來。」他在《紐約時報》的電話採訪中說。「作為一個作家,我會對自己說,當這些問題存在時,讀者聽起來會怎麼樣?」
  • 美國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和蘋果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的共同之處
    賈伯斯在小學三年級前就因為在學校搞惡作劇而被老師送回家三次,說是送回,其實就是老師直接上門來找家長了;而史蒂芬也不是省油的燈,10歲時就曾和他哥哥搞所謂的發明,結果把他們住的小區整個變壓器燒壞,中學時在校報上發表了不少惡搞教職員的滑稽文章,好幾個老師都因此很不喜歡他;
  • 《冰與火之歌》作者採訪了史蒂芬·金,看兩位作家如何談控槍
    《冰與火之歌》作者採訪了史蒂芬·金,看兩位作家如何談控槍 胡宏嬌/編譯 2016-06-25 17:15 來源:澎湃新聞
  • 史蒂芬·金在中國遠不如美國暢銷(組圖)
    小說《穹頂之下》及史蒂芬·金作品的影視化美國暢銷作家史蒂芬·金庫布裡克導演的《閃靈》事實上,儘管史蒂芬·金確實早已有此構思,但這部超長(1110頁,336114個單詞)的小說實際花了他480天的時間。也許對某些作家來說,這並不是一段很短的時間,然而對一向以高效著稱的驚悚大師史蒂芬·金來說,這已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這部超長的小說在內容上亦十分厚重,史蒂芬·金野心勃勃地直面「9·11」之後的美國社會,試圖把環保、集權、危機下的人性等主題一一呈現。
  • 新版《寵物墳場》,辜負了史蒂芬·金?
    史蒂芬·金在恐怖電影愛好者的記憶當中,總有一部分陰影來自於史蒂芬·金老師。他總能利用一種十分特殊的方式直擊人心。這正是他被譽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以及榮獲兩項終身成就獎最直接的原因。而根據史蒂芬·金老師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大多也都延續了這一點。
  • 豆瓣8.9|《寫作這回事》,寫作是一種熱愛,它讓你的人生更豐富
    書中的第一部分並沒有去急著介紹關於寫作的內容,而是從史蒂芬·金的童年講起,將一個作家是如何養成的娓娓道來。書中介紹了作者是如何愛上寫作的,如何開始了他的第一個故事,那個時候他才六歲。慢慢開始講述他的投稿經歷,最終到有人買下他的小說,也許很多人都覺得一個偉大的作家是天生的,但是史蒂芬·金的經歷,讓我看到的卻是一個平常人的經歷,就好像他就坐在我的對面,和我講述他的人生故事。
  • 看了他的書,晚上睡覺再也不敢關燈了!「恐怖大師」史蒂芬·金!
    相信說到這裡,很多朋友都已經猜出來了,我也就不跟大家賣關子了,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的小說全都來自於「恐怖大師」史蒂芬·埃德溫·金。史蒂芬·金於生於緬因州的波特蘭,在他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突然離家出走,從此就一去不返了。在十四歲那年,他在家中閣樓裡發現一個箱子,裡面裝有父親收藏的一些恐怖小說。從此,他就迷上了恐怖小說,並立志成為一名恐怖小說作家。
  • 史蒂芬·金首部冷硬派偵探小說《梅賽德斯先生》引進
    (原標題:史蒂芬·金首部冷硬派偵探小說《梅賽德斯先生》引進) 新報訊
  • 它來了,史蒂芬.金帶著他的驚悚劇又來了!
    提起史蒂芬.金,這位作家在美國幾乎無人不曉。他的文字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至今已經超過150部了,由此還創下了一項金氏世界紀錄呢!史蒂芬.金就在2020年伊始,「恐怖小說知王」史蒂芬.金又帶著他最新的改編作品來了——《局外人》這部HBO新劇於1月12日開播,才更新兩集,
  • 書籍推薦| 你不知道的史蒂芬•金
    我相信大家都對這句話耳熟能詳,它出自美國著名作家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但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並不是這篇小說,而是史蒂芬•金的《四季奇譚》。《四季奇譚》是四篇小說的集合,而《肖申克的救贖》就出自其中。今天要重點介紹的是另外三篇:《納粹高徒》、《屍體》與《呼─吸─呼─吸》。書名中的「四季」,其實是四篇小說代表了四個季節。
  • 史蒂芬·金最牛掰的奇幻小說終於拍成了大片!
    如果熱愛電影,一定聽過史蒂芬·金的大名。就算沒聽過吧,應該也看過由他的小說所改編的電影。不說可能不知道,人人必看的《肖申克的救贖》,經典到不能再經典的《綠裡奇蹟》,恐怖片的極致之作《閃靈》、看到結尾不能呼吸的《迷霧》還有驚心動魄的驚悚片《危情十日》等,都出自史蒂芬·金之手。眾所周知,史蒂芬·金最拿手的是驚悚小說,被稱為當代驚悚小說之王。
  • 盤點30部史蒂芬·金經典恐怖電影,最佳就是它
    影片頗有特色,只是史蒂芬·金本人對這個故事並不是太感冒,他曾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不太喜歡自己寫的《捕夢網》這本書。 27.一向隸屬「原著」、「編劇」的史蒂芬·金,這一次卻「身兼」導演之職,這部「史蒂芬·金導演處女作」也是迄今為止他執導的唯一電影作品。
  • 作為全世界知名的大IP,史蒂芬·金也有不「靈」的時候
    《肖申克的救贖》、《閃靈》、《綠裡奇蹟》、《穹頂之下》、《小丑回魂》、《黑暗塔》……幾十部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全世界除了美國作家史蒂芬·金恐怕沒誰了。作為全世界都知名的大IP,史蒂芬·金也有失靈的時候。今天,我們就推薦幾部史蒂芬·金不那麼「靈」的作品,讀讀他的文字,跟著他冗長的敘述進入到那個情境,感受在他筆下「毀滅」的人性,體驗如墜冰窟的恐懼。
  • 書鄉人物:史蒂芬·金作品改編電影有怪圈 成本越高越不賺錢
    史蒂芬·金本人亦在《黑暗塔》後兩部現身。看來他是想憑《黑暗塔》搭建一個「史蒂芬·金宇宙」。可惜,一上來宇宙票房沒有大爆炸。後面計劃跟拍的前傳電視劇集,日子不好過。電影《小丑驚魂》本月初緊跟而上,根據史蒂芬·金的小說《它》改編。成本是《黑暗塔》的一半,首周票房就破億,如今已成最賣座的「金改編」,亦打破諸多R級電影的票房紀錄。
  • 史蒂芬金恐怖小說《黑暗的另一半》將改編成電影
    史蒂芬金恐怖小說《黑暗的另一半》將改編成電影 時間:2019-12-14 19:43:12
  • 史蒂芬·金恐怖小說改編的電影,你看過幾部?
    這部讓史蒂芬·金聲名大噪的長篇小說,作品融入了校園霸凌題材以及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家庭的瘋狂保守樣貌。   影片描述擁有念動力高中女孩嘉莉,因母親保守嚴厲的家教、生活在壓力之中。未被教導性教育的她,晚到的月經初潮讓她在校園中成為被同儕欺凌的對象。
  • 史蒂芬·金關於寫作的十四個忠告
    ·金是美國最著名的暢銷書作家之一,編寫過劇本、專欄評論,曾擔任電影導演、製片人以及演員。關於寫作的十四個忠告史蒂芬·金01、想當作家的話,有兩件最重要的事是必須做的:多讀,多寫。有時人們讀不懂某些文章,並不是有多少知識方面的障礙,而是被生澀冷僻的語言給嚇住了。所以,儘量避免用太書面化的詞彙。
  • 耳熟能詳的恐怖作品背後都有個史蒂芬·金丨夜問
    翻看近年來歐美懸疑恐怖電影,很多都附帶了一個標籤——根據史蒂芬·金小說改編。他是誰?1947年9月21日,史蒂芬·金出生。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離家出走。他和母親輾轉了很多地方,可能這些形態各異的小城鎮給了他寫作靈感,六七歲時就開始寫作。他是個勤奮的寫作者,哪怕一開始靠寫作無法養活自己,他也會用別的工作支撐寫作。
  • 被稱為「好萊塢之王」的史蒂芬·金到底有多牛
    美國人常說的每個美國家庭都有一本聖經和史蒂芬金的小說,可想而知他在美國的影響力,史蒂芬·金小說總銷量已高達三億五千萬冊,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被稱為「好萊塢之王」史蒂芬·金的主要作品,我們來看看這位美國最高產的作家到底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