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羅生門》這篇微小說,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如今,它已是「利己主義」的代名詞了,而小說要諷刺的,正是這種可怕的「利己主義」。
今天,我們要聊的,正是《羅生門》與它的「利己主義」。
在了解它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了解它的作者一一芥川龍之介。
提到這個名字,你可能會想起芥川文學獎(指芥川龍之介獎),沒錯,這個文學獎項正是日本文學家菊池寬在芥川過世後為紀念其而設立的純文學獎項。
好了,我們回歸正題,繼續來介紹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短篇「鬼才」作家。從小就熱愛讀書,在文字方面有過人的才華,卻在大有作為的年紀自殺辭世,令人不勝惋惜。
芥川一生創作短篇小說148篇,另有小品,隨筆等多種作品,獨步日本文壇。他的作品貫穿看對人性利己的剖析、對醜惡現實的鞭撻,篇幅雖小,所喻甚大。讀芥川的作品,你一定會感嘆:「他怎會對人性有如此深刻的了解!」
芥川極對重視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使作品歷經九十餘載,仍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和藝術美。其代表作除《羅生門》外還有《竹林中》、《鼻子》等。
以上就是對芥川龍之介的簡單介紹,如果你想了解得更詳細,可以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接著,我們來看看芥川的代表作《羅生門》。
《羅生門》的情景取材於《今昔物語》。故事發生在京城災連禍接的時候,一個被東家辭退的家丁在羅生門下躲雨,同時,他也在餓死和做強盜之前糾結著。隨後,他走上了羅生門的門樓,偶遇了一個以拔死人頭髮做假髮為生的老嫗。
老嫗向家丁解釋,在當今這種世道,唯有這樣才活得下去。
老嫗還說,正在被她拔頭髮的女屍,生前也幹過不少見不得人的事,故意把蛇肉切段,曬乾後到兵營當魚乾賣,後來遭到報應,得瘟疫死了。
老嫗認為,她拔死人頭髮,女人生前拿蛇肉充當魚乾,都沒什麼不對,「不幹,就得餓死,沒辦法。」她這樣說。
家丁聽後冷笑一聲,麻利地扒下老嫗的衣服,一腳把她踹到地上,隨後揚長而去。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一條可怕的關係鏈:家丁傷害老嫗,老嫗傷害女人,女人生前傷害兵營。
注:箭頭在此表示傷害。
在這個故事裡,每個人都只為自己好,每個人都只想自己,這就是「利己主義」。
而那時,僅僅只有家丁、老嫗、女人幾個人是利己主義者嗎?一定不是,他們只是那個時代的縮影,那個醜惡的時代的縮影。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在災連禍接的京城,那時的京城,到處是天災人禍,天災且不說,人禍是什麼?就是人引起的禍事,人為什麼會引起那麼多禍事,就是因為利己主義者太多了。
細想,「新冠」的爆發與蔓延,不也是因為利己主義者太多了嗎?濫殺野生動物的人,故意謊報體溫、行程的人,哪個不是利己主義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點,女人是得瘟疫死的,老嫗拔她的頭髮,難道不會被感染嗎?如果她被感染了,那扒她衣服的家丁會有好結果嗎?
顯然不會。
每個瘋狂的利己主義者都不會有好的結局。
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為自己所在的集體及集體的未來著想,都能把眼界放得更遠更寬,不僅限於眼前那點小小的利益的話,那羅生門就不會那麼破爛不堪了。
感謝您樂意花時間把小燁的文章看完。
寫文章不易,既然看完了,就留下您寶貴的心心與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