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中的田園將蕪,出自於陶淵明的小賦,選擇權在我們自己

2020-12-15 夏天說足球
書澈寫下田園將蕪

相信大家看到《歸去來》書澈寫下這四個字的時候,都有一個疑問,這四個字什麼意思?

書望發給書澈的簡訊

其實這四個字後來在書望看望書澈畢業典禮之後回國前,在機場給書澈發的簡訊中提到了,來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也終於點了本劇題目歸去來的題。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精神情操。 表達了作者

書望發這段話,可能是對自己想要歸隱的願望,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但是被利益勾結,沒辦法。書澈與書望的背離,書望還是希望兒子可以回歸,所以發了簡訊過去。

我想出國留學,獲取知識及技能,最終還是要回國的。包括最後的劇情我想最終書澈會回國。

對於陶淵明的這首小賦,很多人都喜歡,趙孟喜歡反覆書寫,《歸去來辭》據說有18個版本,但是流傳至今只有3張。

其實,每個人都心中有個田園,嚮往的生活,往往並不如人意,人生的境界無論曲直,都有其別致的風韻,而如何選擇,決定權全在自己,因為路在自己的腳下。

相關焦點

  •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如何用陶淵明的心境解讀《歸去來》
    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山村田園生活的嚮往。作品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是一篇難得的佳作,故被歐陽修稱讚為:「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電視劇借「歸去來」寓意年輕一代經過世俗紛擾,生活的洗禮,完成自我的實現與再造。
  • 田園將蕪胡不歸——寧折不彎陶淵明?一個不稱職的老農民
    這不,逃離了體制的陶淵明身心愉悅,不僅自己暢意,所寫《歸園田居》讓讀者也可以會心一笑。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尋常不過的環境描寫,卻顯得那麼自在閒適。有關這兩句,有時候會提到另一首樂府詩「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
  • 《歸去來》中的「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是何意?看完想哭
    《歸去來》中的「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是何意?看完想哭電視劇《歸去來》已在前幾天大結局了,這樣的結局好或者不好,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標準。今天小編不討論結局而和大家深入解讀劇中核心的一句話「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看完忍住別哭!
  • 「田園將蕪」,人類終將無所立足於自然之間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是十幾歲少年時朗朗上口的句子。教科書挑選的古文典範影響了一代人的思想、情感、生活賴以進退取捨的依據。但是,十幾歲的少年,稚嫩單純,生命才剛開始,什麼也沒有經歷過,可以領悟了解陶淵明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高唱「歸去來兮」的深刻意義嗎?
  • 田園將蕪胡不歸我們的漫遊與還鄉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幾千年前,當陶淵明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或許已經預見了後來的無數個世紀裡人類與自然不斷分離又不斷親近的故事,早就知道放逐自己的人們終有一天會懷念一塊安靜的土地。  我們曾在不同的意象中漫遊,但漫遊的盡頭都是回歸。
  • 田園將蕪,我卻無家可歸
    歸去來兮, 田園將蕪胡不歸? 陶淵明,把山水田園作為自己最後的精神家園,在捐棄一切名利紛爭之後,最後的精神歸宿。 如果說陶淵明是因為不得志而發此感嘆,而在古代,即便是朝堂重臣,權傾天下,心裡的最理想歸宿也是告老還鄉。 自古以來,故鄉是一種永遠的牽掛,紛繁複雜塵世中最後的精神家園。
  • 陶淵明,狼狽的田園詩人
    這是陶淵明《飲酒》詩集中的一首,把一種恬淡閒適的美好心境,一副悠然自得的田園美景躍然紙上。然而大詩人陶淵明的生活卻一世落魄,狼狽之極。陶淵明也曾當過政府官員。不過他出仕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是因為家裡窮,掙點生活費。用他自己的話說:「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翻譯成現在的話意思就是姑且出任官職,賺點歸隱田園的本錢。
  • 田園將蕪胡不歸,返鄉過一個陶淵明的生活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這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也是現今許多文人想追尋的田園夢。
  •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歸去」「來兮」是終即始,是始即終
    《歸去來兮辭》由著名詩人陶淵明所作,是一篇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今天,我們從三方面來分析一下這篇詞賦,品讀陶淵明的別樣人生。2.通過結構安排嚴謹周密和語言樸素、情感真摯兩大方面來賞析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3.結合陶淵明及其作品《歸去來兮辭》談談給我們帶來的現實啟示。
  • 家鄉風景獨好:田園將蕪,胡不歸?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田園將蕪,胡不歸」?每當讀到陶淵明的詩句總讓我想起家鄉,那遙遠的江北鄉村雖然沒有詩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自得,亦或是李子柒鏡頭下的仙境風光,但也有一番溫暖的人間煙火氣息,黃昏時分,站在附近的小山丘之上遠望嫋嫋炊煙升起,聽得見雞鳴桑樹顛,狗吠深巷,兒時夥伴結伴在河邊摸魚捉蝦,嘻笑打鬧天不黑不著家。而此時正值春耕農忙季節,估計村民都在田間忙著點瓜種豆吧。
  • 田園詩人陶淵明!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多詩人以描寫田園風光而聞名,但就以這些詩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來說,沒有一位能夠超過陶淵明的,可以這麼說,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對後來的田園詩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談談這位田園詩人陶淵明。
  • 田園將蕪,吾歸來
    田園將蕪,胡不歸?另一方面,厭倦商戰、衣錦還鄉的一批浙江人,因為不忍糧田拋荒,於是做回農民,悉心伺候起土地。他們把在外積攢的資金、智慧和人脈,注入那片荒蕪多年的土地,希冀產出更多純白的稻米。離開或回來,他們的選擇,無關對錯,卻關乎浙江農村的未來。因為當農民遠離土地,便遠離了耕作,遠離了田園,農村也遠離了農村。
  • 備課札記:深度解讀《歸去來兮辭》中的陶淵明
    他自然是個詩人,是個田園詩人,但它算不上一個隱士,他與一般隱士有太大的不同;他的所謂「厭惡官場」、「不願同流合汙」等等,在他的詩歌作品中也不能得到絲毫的印證。下面只以《歸去來兮辭》為例說明之。換言之,在此只說說《歸去來兮辭》中的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所寫內容,正如它的題目,就是「歸去」,也就是辭官回家。
  • 陶淵明《歸去來辭》,歸隱田園做一位田園詩人,追求我心的選擇
    【前言】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尋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早年從官,後因厭惡官場生活,退隱農村,躬耕終生。《歸去來辭》是陶淵明任彭澤令,因不願侍奉上官,歸田園的作品。文中著力描寫了他由迷途折回的喜悅,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了詩人的高潔志趣。
  • 欣賞陶淵明的抒情小賦《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陶淵明:孤單的行者一路走來,成就了田園詩高不可攀的頂峰
    餘秋雨在《中國文脈》中寫道,自秦漢至魏晉,時代最高峰有三座:司馬遷、曹操和陶淵明。我說,如果將時間軸拉長到整個中國歷史,將範圍縮小到田園生活,那麼陶淵明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最高聳的一座山,挺拔,璀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就是陶淵明和他的田園詩。中國世代的文人多喜愛陶淵明的詩。
  • 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田園隱士陶淵明,究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督郵狐假虎威,仗著太守的權勢,發號施令,差縣吏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不得不見,本來要馬上動身的,結果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要是換到現代,職場中很多人也許就逆來順受了 ,但陶淵明偏不,他平生最痛恨的就是這種作威作福的人了,於是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鬥米向鄉裡小人折腰啊!
  • 淺析陶淵明的田園居與田園詩:不為五鬥米折腰,不堪吏職歸去來
    淺析陶淵明的田園居與田園詩:不為五鬥米折腰,不堪吏職歸去來陶淵明生活在公元365年至公元427年間的東晉時期,被尊稱為隱逸詩人之宗,而且開創了田園文學這一文學潮流。我們熟知他的《桃花源記》和「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典故,也能隨口念出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
  • 《陶淵明集》:守心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歸去來兮辭》    在那個「人間曾有妙人在」的魏晉時期,有過這樣一個書生,他不堪吏職,不肯為五鬥米折腰;他熱愛田園,把筆墨揮霍於山水田園之間;他是「田園詩」的開拓者,他剛正不阿,憤世嫉俗又潔身自好,不曲意逢迎;他,是一個採菊的人,他的背景,讓無數中國人為之折服,他就是著名魏晉詩人——陶淵明。
  • 陳引馳:陶淵明為何歸隱田園
    【編者按】原載5月1日《東方早報·上海書評》,題為《走向田園,從梟雄身邊……》,現題和小標題均為編者所擬。想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形象大概立刻就會浮現出來:這是一位遵從自己心願而歸隱田園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