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是高原的一張「金色名片」

2020-12-14 小川川別陸奧跑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位於西寧城北的生物科技產業園區內,是一座規模很大的自然博物館,和內地不同,這裡展示了眾多青藏高原獨有的動植物、地質等標本和知識,是了解青藏高原獨特自然生態的絕佳選擇。 博物館一共分為三層,館內有物華天寶廳、大地寶藏、鹽湖奇葩、蔚藍之海、高原隆起、冰雪地帶等24個展廳,展覽主要有動植物標本、礦石標本、鹽結晶標本、

自然景觀復原等,藏羚羊、雪豹,還有青海盛產的鹽湖結晶也不容錯過。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總投資1.2億元,歷時3年建成。博物館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主場館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每天可接待2000名參觀者。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自然博物館,該館的建成填補了我國乃至世界全方位介紹青藏高原自然生態內容博物館的空白,

成為青藏高原旅遊資源的又一張「金色名片」 館廳很大,分三層。每層的每個展廳連貫性特別好,展品的擺放和設計都能看出來非常用心。每個展廳開頭的簡介語寫得情理兼備,能看出是熱愛這裡的人所寫的。非常值得去看。 園區雖然不是很大但有難得一見的雪豹,野犛牛和野驢。園區規劃的很好,食草動物很大一片。猛獸散養區的棧道可以近距離的看到猛獸。

從不同角度講述了青藏高原的起源及各種動植物,建議帶孩子看看,真心不錯!之前偶然聽說這個博物館,來了之後對於建造這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深表敬意,很是系統的講解了青藏高原的形成、發展、開發、現狀,以及青藏高原的動植物,藥材等,讓人們可以更直觀,更詳細的了解青藏高原。館內的動植物標本陳列很用心,並且展館內的燈使用了節能設置,

對於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地貌特徵和物產等都有非常直觀地感受,很有知識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面的動物標本都是真實動物製作而成,非常棒,而且在動植物標本的擺放、製作上都可以看出是花費了很多心思的,值得一看!青海藏文化館做落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蓮花湖畔,是一個集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和參與性於一體,

整個場景充滿夢幻般神秘色彩和強烈的感性震撼力的藏族文化場景。 這裡二樓有青藏高原和青海湖形成展廳、礦石石油天然氣展廳、冰川凍土展廳、三江源展廳等,三樓有動物標本展廳、植物標本展廳、昆蟲標本展廳等。 這是整個旅行意外之喜,博物館人很少,感應燈,分講動植物,地形地貌,礦藏物產,三江源等,設計很好,分布有致,值得一去,十分建議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是演化論研究的實驗室
    背景青藏高原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地區。它是當今世界上最高、最遼闊的高原,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平均高度約海拔4500米。同時,又是世界除南、北極外的第三大「冰窖」,對現今的全球氣候變化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青藏高原的地質變遷和生命演化長期以來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各國科學家的關注。《科學通報》2016年第9期發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等撰寫的「青藏高原的新生代魚化石及其古環境意義」,為您進一步提供青藏高原生物演化和高原隆升的信息。2002年張彌曼院士在青海瑙格,野外工作照。
  • 青藏高原所等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此前,學界認為約4000萬年前,該區高原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現代高度。12月9日,《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這為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形成過程、機制及其與氣候環境和生物演化的關係提供了新的年代學約束,有利於推動重新深入審視青藏高原隆升機制模型、大地貌形成及深部-表層地球圈層相互作用等研究。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這是被稱之為「世界屋脊」的地方,孤獨的內陸高迥,沉寂,空曠,恆大,這就是青藏高原。來到高聳而遼闊的青藏高原,你會看見天是那樣的藍,伸手可及;雲是那樣的白,圍著你轉;空氣是那樣的清新,像是要醉了一樣。總之,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世俗生活的感覺,你享受到了一種平日裡或許久已忘懷,但在你靈魂深處未必不在期待著的奇蹟降臨般的精神洗禮。
  • 行走青藏 感悟高原
    遠近境界  青藏高原強化了我對遠近境界的領悟。  人在青藏高原,不論極目遠眺,還是近觀細察,境界都是大氣、壯觀的。但第二天參觀一百多米高的宮殿時,我被這龐大的建築群、厚重的牆壁、自然通風透氣的設計、宮內傳世珍寶的收藏所折服。再回望文成公主劇場,同樣覺得並不高大。看來,對遠近的視覺感需明辨才能明晰。  從拉薩一路向北,進入青藏高原腹地,整體海拔高,但地勢相對平緩。我在可可西裡無人區指示牌下拍照時,隱約見前方有一連串雪山,可能離得太遠,雪山在照片上方佔比太小。
  • 亞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其間,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叢林茂盛,但青藏高原仍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其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青藏高原據相關研究,青藏高原被若干板塊縫合帶分為:祁連、柴達木、崑崙、巴顏喀拉、羌塘——昌都、岡底斯、喜馬拉雅等七個地層區。
  • 青藏高原文化史:古代青藏高原的天文歷算
    來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青藏高原在古代是怎麼去算天文的。早在史前時期,青藏高原的先民就有許多關於宇宙和人類起源的神話和傳說。先民們認為宇宙萬物起源於空中之光,認為火、水、風、土是宇宙產生的重要物資。古代青藏高原有「猿猴變人說」和人類起源的「卵生說」等傳說,如果剔除其中的神話成分外,反映了青藏高原先民們原始宇宙觀的唯物史觀,顯示了青藏高原古代先民對宇宙和人類起源的認識水平。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20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大學生夏令營招募令 你是否對美麗的青藏高原神往已久?你是否期待一睹西藏冰川真容?你是否想了解科學家的真實工作與生活?這個夏天與我們一起來一場藏東南冰川森林生態科考之旅吧!
  • 青藏高原,集萬物之靈,鍾天地之秀
    而其中的名句「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更是洗腦金句,以至於剛看到青藏高原立馬就想到了呀啦索,音譯過來竟沒有點違和感,果然是存在即合理呀!那青藏高原的正確表示是什麼呢?青藏高原那就需要了解下青藏這個寶藏地方了。青藏一般就是指青藏高原,是中國五大地區之一,位於中國南部。如果只聽名字是否有人會認為有一座高原名叫青藏高原。
  • 黃土高原的土或來自青藏
    黃土高原的黃土到底從哪兒來?真是大風颳來的嗎?日前,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聶軍勝教授及合作者在《自然通訊》發表的研究成果,對黃土高原的形成起源、黃河中下遊泥沙的來源等做出了全新的解釋,對黃河泥沙治理有參考價值。先靠水搬而後靠風吹「我國的黃土,連同沙漠、戈壁大致位於北緯35度至45度範圍之內。
  • 青藏高原中的自然崇拜和自然禁忌文化
    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或「世界屋脊」,具有典型的高原乾旱氣候特徵,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高原人選擇適應環境、敬畏環境,經過世世代代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體系規則、生存方式、社會價值,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文化。
  • 為什麼說青藏高原是人類的故鄉?
    但是,在毀滅的陰影中人們看不到,正是這個偉大的地質事件,塑造了整個地球史上最偉大的文明變遷——青藏高原持續隆起,造成人類誕生。這之前,地球是「非人的地球」;這之後,猿變成了人,於是才有了人的歷史。地球,在這個意義上,才成為「人的地球」。青藏高原大約是1000萬年前開始劇烈隆起的。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古猿是雲南祿豐古猿,大約出現在800萬年前。這說明什麼?
  • 青藏高原首次成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新華網西寧6月7日電(陳國洲、盛勤)6月6日凌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的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內,3歲10個月的母斑馬順利產下一隻雄性小斑馬。這是青藏高原首次成功自然繁育非洲斑馬。
  • 冶木峽公路:青藏高原邊緣鎏金淌火地帶
    公路名稱:冶木峽公路/位置: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海拔:1600~2800m/公路長度:51公裡/最佳季節:夏秋景觀特點: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匯地帶。自駕線路從北向南,土塬變成了石山。這裡植被茂盛,地質構造複雜,空氣溼潤,古木參天,七彩斑斕。
  • 揭秘納粹標誌「 卐」與青藏高原的神秘聯繫
    雍仲本教佛教心印「卐」的由來:早在公元前18000年以前,在青藏高原的阿里地區開創了世界上最早的佛教——雍仲本教佛教。「卐」就誕生於早期的雍仲本教佛教,念作雍仲,意為吉祥,也是早期青藏高原土著部落對天地萬物敬仰、星辰鬥轉的自然法則。「卐」符號也被傳播到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文明古國中曾經廣泛使用。雍仲本教佛教也見證了青藏高原上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象雄王國,和吐蕃王朝的中前期。
  • 重點網媒走進國內最大自然博物館
    青海新聞網訊 (記者 馬振龍 攝影報導) 8月8日上午,參加「一江清水向東流•2016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看青海」大型採訪活動的編輯記者走進國內最大自然博物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感受飄移大陸、退卻古海、隆起山巒、競生萬物的青藏高原力量。
  • 青藏高原巖畫——先祖留言
    「根據青藏高原考古和人類學資料及其分析後,可能舊石器時代以前,或者說全新世以前,青藏高原尚無人居住,全新世以後,分別來自華北和華南的移民各自沿著黃河和雅魯藏布江進入而逐漸深入到青藏高原,並帶來了與之相應的藏北和藏南兩地不同傳統和類型的細小石器和細石器工業。
  • 青藏高原最大的民間博物館今日在青海開門迎客
    青藏高原最大的民間博物館今日在青海開門迎客 2017-04-26 11:43: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26日消息(記者凌晨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藏著一個「香格裡拉」
    他偶然撿到了一顆種子,通過外形判斷,竟和來自青藏高原腹地的一個蘿藦亞科的種子化石標本十分匹配。現如今氣候、地形極度迥異的兩個「自然世界」曾經生活著一樣的物種嗎?事實證明,不是這些植物對生境的選擇變了,而是在地質時期,曾經的青藏高原根本不是人們熟悉的樣子。
  • 張文木:青藏高原與中國整體安全——兼談青藏高原對「一帶一路...
    內容提要:青藏高原對於中國具有獨特而巨大的地緣政治意義,它辯證地展示了:(1)青藏高原與中國整體安全的關係;(2)以西藏為重心的中國邊地與中國中央政府的關係;(3)中國與南亞次大陸及中亞伊朗高原國家的關係。不僅如此,青藏高原還對聯結中國與世界的「一帶一路」關鍵線路安全有著無與倫比的保障作用。從青藏高原之巔俯瞰,古今絲綢之路從亞洲由東迤西伸向歐洲。
  • 100多塊化石見證青藏高原的隆起,到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看看吧
    珊瑚、三葉蟲、鸚鵡螺……這些生活在海洋裡的動物,科學家們都在青藏高原發現了。青藏高原的前世,是汪洋大海,與現在的地中海連通。經過幾億年的變遷,它不斷隆起,才變成「世界屋脊」。為迎接全國第26屆科普周,昨天,「化石見證青藏高原隆起」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開展,展出的100多塊化石,都是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們歷經艱辛採集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