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藝術追求"大巧若拙"

2020-10-04 紫砂壺的那些事兒

老子說:"大巧若拙",這也是紫砂匠人幾百年來追求的一種理論核心。

近六百年紫砂藝術史,留下來的經典作品中人們發現全是古拙的藝術品,可紫砂藝術進入近代以來,特別是最近四十年的發展,人們可以發現處處都是在一唯地追求技術和技術職稱。

紫砂壺成型技術技巧雖然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說技術是藝術的基礎,紫砂藝術創作固然需要一定的技術技巧,但過分強調技的部分,藝卻很難出耒,藝術是思想的產物,只有心手相一,才能產生好的藝術效果。

如果技術技巧的痕跡過露,反而讓人覺得有小家之氣,給人以拙劣之感。在近幾年的茶博會上,看到絕大多數擺攤的人擺出來的紫砂壺都是在一唯地玄技,看上去秀外而不惠中,"謀篇布局"經營的十分小心,交待的也十分清楚,工藝也越來越精緻,但不時暴露出刻意精雕細琢的痕跡,看似精巧,卻反而沒有那種天真質樸之美。技術技巧的痕跡顯露無疑。

一個紫砂藝人,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真能做到率性而為,信手拈來,不講技巧而最有技巧,或者將技巧深埋心底,讓技巧的痕跡減到最小程度,看似稚拙,卻反而能給人們以一種天真質樸的美感。

相關焦點

  • 書法是大眾藝術,"小眾"的是醜書
    在中國,說書法藝術是"小眾藝術"的,都是在精神病院裡的人說的。從古到今,書法都是大眾藝術。根本不存在"小眾"。所謂小眾,是一些書法盲捧出的一小撮有嗜痂之癖鑽進體制內的醜書主席主任評委磚家叫獸蛆蟲,看見就噁心。每一個中國人,終生擁有幾個漢字的"專屬權"-----名字,很多人經常寫,經常看。識字的,都寫字,寫字就是書法。
  • 紫砂壺不是"養"出來的
    很多人在購買紫砂壺時,都會遇到商家教你如何開壺和養壺,實際上都是在引誘你掏錢購買,的確,紫砂壺表面的光澤會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細微變化,但要知道,真正好的工手做出來的壺是不需要"養"的,放在自然通風的地方也會有變化。如今宜興有人把養壺變成一種職業,生意還特別好。
  • 收藏紫砂壺與普洱茶過程中如何來識別"偽概念"?
    "黃龍山"與"古樹茶"這六個字的魔力在於,普羅大眾面對它的時候,沒有基本的判斷力,有時候智商也會急劇下降。先說普洱茶,一款普洱茶好或不好,價格或高或低,都會因為這"古樹茶"三個字而產生奇妙的變化,當茶餅上印著這三個字的時候,仿佛這款茶天生優秀,香氣、滋味、湯感都高人一等,自然價格也就不是一般普洱茶能比的了
  • "生態的藝術.藝術的生態一一2020重慶生態藝術季"渝北體育館開展
    11月9日,"生態的藝術.藝術的生態一一2020重慶生態藝術季"開季的主題展在重慶市渝北區體育館隆重開幕。該藝術季由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辦,本主題展則由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等機構出資主辦及協辦。
  • 紫砂藝術的核心不是幾何形態,而是自然意趣
    東方哲學所描述的藝術,包括紫砂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好像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工刻畫出來的效果。東方哲學認為,自然之美遠超越人工,精神意識之美又遠超越自然界。如果說紫砂藝術歸於雕塑一類,那麼,中西方藝術形式的最大區別就是:西方藝術核心是幾何結構,中國藝術核心是自然意趣。幾何抽象就是西方幾何主義的極致產品,就是把自然界抽象為最簡潔的數字和幾何圖形。一人寒窗苦練數十年,臨盡各家名壺,博覽古今壺藝,具備創新創作能力。足夠在紫砂界成名立足,修成正果。
  • 閒說:"精神力"
    高傳厚《花卉系列—寶葫蘆》之五     中華藝術中,比較注重的是"法"、"意"。
  • 著名書畫家徐廣偉:"花開奇逸"系列——創作心語
    書畫藝術大師吳昌碩先生曾自信地說:"苦鐵畫氣不畫形"。",大多優秀的傳世經典之作都講究臆造"優美"、"祥和"又富於詩一般的意境!既是養心修身之"術",又是裝點生活之藝,這些美好追求誰都不會排斥,是人性之自然需求!更是新時代背景下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景!
  • 古訓丨大智如愚,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出自《老子》,也叫「大智若愚"或"大智如愚」。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不是故意裝瘋賣傻,不是故意裝腔作勢,也不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虛,而是待人處事的一種態度,一種大方略。老子從俗人和聖人的比較中揭示了俗人和聖人在「智」上的差別:"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如嬰兒無知無欲,純粹補索);俗人昭昭(各炫聰明,各是其能),我獨昏昏(好像昏昧不明);俗人察察(對各種事物皆能明察窺視),我獨悶悶(悶然渾噩)。」這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意思。真正的智者追求的是大智而非小智。
  • 【民生講座】"電影轉向"-2000年以來的中國錄像藝術
    民生講座 | 「轉向:2000後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趨勢」展覽公教項目"電影轉向"-2000年以來的中國錄像藝術嘉賓:董冰峰,獨立策展人時間:8/6 周六 19:00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2F影像廳報名方式:本活動免費,點擊「閱讀原文」預約報名(額滿為止,會員優先)▍關於"電影轉向"-2000年以來的中國錄像藝術近年來,"錄像藝術"己成為中國當代藝術重要的創作形態及研究主題,其發展也與本土風起潮湧的"獨立電影
  • 近日參賽作品:"北投荷院"
    今天,參加一書法命題創作大賽,書寫"北投荷院"四字。一等獎一名,獎品價值18888元千足黃金+10萬元購房禮券<使用規則......>+證書。參加大賽,目的當然是奔著獎金獎品證書而去,這又何庸諱言。當然,一定很有些"書法家"、"專家"、"名家"對此不屑一顧:滿腦銅臭,何來藝術高潔文雅之靈性?為錢而創作,作品豈能不俗氣滿紙?
  • 徐浡君:我的"後未來"主義宣言
    徐浡君:我的"後未來"主義宣言阿特網 昨天 徐浡君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文獻長期重要推薦的藝術家,其作品以國際化的視野與追求作品中個人化的語言,作品中有極強的反思性和哲理性。2020年他的新作品"S .C系列"是徐浡君改造自己心物二元及重構自身精神資源來源,形成以理念先行的創作方法,以大跨度的藝術歷史發展觀的視野,開闢出了新的藝術表現疆域,創作出了未曾有的藝術表現方法和呈現方式,且獲得非常優秀的學術成果。我們相信並祝願徐浡君的這一學術成果。定會受到世界藝術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肯定。
  • 戲曲死於"內耗"
    "!     說來也怪,在京劇最為繁榮的時代,演員之間尚能精誠團結,相互扶持,雖然偶有摩擦,但主流卻是"義"字當先。想當年京劇老藝人周嘯天身陷困窘,李鳴盛先生使以援手,周嘯天無以為報,便將自己的拿手好戲《打登州》說給了李鳴盛先生,舊時藝人靠玩意兒吃飯,寧舍一畝地,不教一齣戲,更別說是自己的看家好戲,人們大都聽過于魁智唱"將身兒",卻鮮有人知這齣戲背後的故事。
  • 徐浡君:我的"後未來"主義宣言
    人們說藝術是虛構的,其實我們的生活和可見的世界未嘗不是這樣。我們看到的所謂一樣的東西,是被群體教化的結果,這個結果對人類的發展而言有非常積極的一面,但對藝術的促進而言可能是災難。在一幅藝術作品中,我們感覺到和認知到的那些部分,是共性的一面,其實它還隱含著作者對藝術探索了一生的思想走向和藝術態度,以及神秘的精神資源來源、動力源泉、隱秘的知識。這些元素聯合構成我個人作品的"文化屬性"。
  • "空間藝術、時間作品"——逸笙藝術 YISSON Art
    上海逸笙藝術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笙藝術」)因應中國文化藝術建設、城市美觀及空間環境的品質追求,匯集眾多國內外著名藝術家
  • 徐霞紫砂作品賞析
    徐霞,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1992年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在藝培中心學藝2000年有幸成為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一曹婉芬的入室弟子,進一步學習紫砂造型設計及制壺技法,在恩師的悉心指導下,製作技藝,工藝水準大有長進,尤其擅長全手工花器梅樁、松樁類作品,深受各地資深紫砂藏家的喜愛和賞識。
  • "仰望嘉庚·南洋再現"——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新加坡藝術協會寫生交流展
    指導單位:中共廈門市委統戰部主辦單位: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 新加坡藝術協會 \ 廈門市思明區文聯
  • "習作書跡"之遐想
    故紙堆中的書法練字陳跡,瀰漫著歲月流逝的豐富信息,無論名人或平民百姓,都值得珍惜,一是從中分析得失,提高書藝,二是紀念意義,若干年如白駒過隙,紙已泛黃,書法練字陳跡已成"準文物",撫之思之,從中感悟人生。特將諸多遐想闡發一番,與友友們分享,盼與有同感者共鳴,開闢一個"習作書跡"園地,定是有益有樂趣的。 一,"習作書跡"是一種特殊的書法"半成品"。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命根子"與"勞什子"      一 從賈寶玉性格的典型意義看曹雪芹人性之壯麗
  • 如此"佳釀"/請君品嘗!
    看見好的作品如同品嘗陳年佳釀,回味綿長……很多人無論是看詩詞書畫還是攝影視頻都喜歡"挑刺",這樣的習慣無可厚非,畢竟我們祖先說過"難得諍友"嘛!杜勝天老師是區書法協會"老革命"其他諸如個人"簡歷"我們就免了吧
  • 傳承紫砂文化不是一句口號
    紫砂文化的傳承不是一句口號。現在中青年一輩的紫砂從業者都在著力追求技術而忽視文化的傳承,傳承宜興紫砂文化的整體性和書卷氣的傳統明顯不足。(竹型筆筒)實際上,紫砂文化指的是工藝美術的或者是陶瓷藝術的範疇,隨著現代陶瓷工藝的發展,傳承者、堅守者越來越少,大多數人並沒有去把紫砂作為藝術創作,而僅僅是當成一門吃飯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