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一書法命題創作大賽,書寫"北投荷院"四字。
一等獎一名,獎品價值18888元千足黃金+10萬元購房禮券<使用規則......>+證書。
參加大賽,目的當然是奔著獎金獎品證書而去,這又何庸諱言。
當然,一定很有些"書法家"、"專家"、"名家"對此不屑一顧:滿腦銅臭,何來藝術高潔文雅之靈性?為錢而創作,作品豈能不俗氣滿紙?
是的,對的,從古到今,中國的清高文人都是這麼認為,也是有著深刻的內在的科學性。"書為心畫",二千多年前的漢朝楊雄已有偉大著作提出這偉大的書學美學規律。學書者,心心念著藝術的今天的我們,自當奉此為圭皋,為鐵律的,否則,實在褻瀆了"藝術"的真善美。
但是-----世上壞就壞在、無奈就無奈在這"但是"二字上。之所以用"但是",是說我明白,也服膺'高雅"論,遠離庸俗銅臭。
58歲前,我是這麼認為,也是這麼踐行的。然而現實將我揍得鼻青臉腫,滿地打滾。
你入不了協會,獲不了獎,甚至參不了展:交了作品,就你這一幅不往上送。你去理論?一個啥也不懂的小夥對你說"我認為你那作品不行",因為他負責上送作品。還想理論?找誰?這是整個"系統"工作流程,由"人事教育處"負責選送作品。而不少"品性高雅""心高氣傲"的書家到死都不知道作品沒上送,只知道自己沒入選全省全國展,非常善良和心安的認為,"那是自己水平沒達到"。更是到死都不明白"作品不上送"僅僅是因為"平日不請客""不和我們來往"而象螞蟻一樣被踩扁。
58歲以後,我必須要"俗"了,"高雅"是要以經濟為基礎的。目今,溫飽尚可,無談生活質量,更無談高質量。
參賽,獎金加榮譽,就是一切。其實,人生何嘗又不是這一切。
粉們親們,關注我的後續吧,但願有好消息。
手稿
參賽作品一:"北投荷院"
參賽作品二:"北投荷院"
手稿一
手稿二
手稿二
手稿三
手稿四
手稿五
手稿六
手稿七
手稿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