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參賽作品:"北投荷院"

2020-10-14 水墨道

今天,參加一書法命題創作大賽,書寫"北投荷院"四字。

一等獎一名,獎品價值18888元千足黃金+10萬元購房禮券<使用規則......>+證書。

參加大賽,目的當然是奔著獎金獎品證書而去,這又何庸諱言。

當然,一定很有些"書法家"、"專家"、"名家"對此不屑一顧:滿腦銅臭,何來藝術高潔文雅之靈性?為錢而創作,作品豈能不俗氣滿紙?

是的,對的,從古到今,中國的清高文人都是這麼認為,也是有著深刻的內在的科學性。"書為心畫",二千多年前的漢朝楊雄已有偉大著作提出這偉大的書學美學規律。學書者,心心念著藝術的今天的我們,自當奉此為圭皋,為鐵律的,否則,實在褻瀆了"藝術"的真善美。

但是-----世上壞就壞在、無奈就無奈在這"但是"二字上。之所以用"但是",是說我明白,也服膺'高雅"論,遠離庸俗銅臭。

58歲前,我是這麼認為,也是這麼踐行的。然而現實將我揍得鼻青臉腫,滿地打滾。

你入不了協會,獲不了獎,甚至參不了展:交了作品,就你這一幅不往上送。你去理論?一個啥也不懂的小夥對你說"我認為你那作品不行",因為他負責上送作品。還想理論?找誰?這是整個"系統"工作流程,由"人事教育處"負責選送作品。而不少"品性高雅""心高氣傲"的書家到死都不知道作品沒上送,只知道自己沒入選全省全國展,非常善良和心安的認為,"那是自己水平沒達到"。更是到死都不明白"作品不上送"僅僅是因為"平日不請客""不和我們來往"而象螞蟻一樣被踩扁。

58歲以後,我必須要"俗"了,"高雅"是要以經濟為基礎的。目今,溫飽尚可,無談生活質量,更無談高質量。

參賽,獎金加榮譽,就是一切。其實,人生何嘗又不是這一切。

粉們親們,關注我的後續吧,但願有好消息。

手稿

參賽作品一:"北投荷院"


參賽作品二:"北投荷院"


手稿一


手稿二


手稿二


手稿三


手稿四


手稿五


手稿六


手稿七


手稿八

相關焦點

  • 近日為朋友寫"家和業盛"<138x35cm>
    "家和業盛"<138x35cm>"家和業盛"<138x35cm>"家和業盛"<138x35cm>"家和業盛"<
  • 當代水墨 | 從"當代"和"水墨"二個方向對當代水墨的思考
    水、紙本、色墨(水溶性)是中國畫的三個要素,水(色)墨在紙本上的滲化,自然造化參與創作是其基本特徵,水性的選擇與自然參與創作是源於中國哲學以"道"為中心的觀念與思維方式的選擇,在《道徳經》,以水喻"道"就有多處,"上善若水""水幾乎道",水的存在狀況就是"道"的出行的姿態,在自然中,"水"又是一種生長和復活的載體,生命從水中誕生,死亡在水中復活(如茶葉從枝頭釆制又在水中以另一種方式(香味)開放再生)
  • 徐浡君:我的"後未來"主義宣言
    在一幅藝術作品中,我們感覺到和認知到的那些部分,是共性的一面,其實它還隱含著作者對藝術探索了一生的思想走向和藝術態度,以及神秘的精神資源來源、動力源泉、隱秘的知識。這些元素聯合構成我個人作品的"文化屬性"。藝術的錯覺或者本身就是生活的錯覺,作品的"未知性"才是魅力所在。
  • 書法是大眾藝術,"小眾"的是醜書
    在中國,說書法藝術是"小眾藝術"的,都是在精神病院裡的人說的。從古到今,書法都是大眾藝術。根本不存在"小眾"。所謂小眾,是一些書法盲捧出的一小撮有嗜痂之癖鑽進體制內的醜書主席主任評委磚家叫獸蛆蟲,看見就噁心。每一個中國人,終生擁有幾個漢字的"專屬權"-----名字,很多人經常寫,經常看。識字的,都寫字,寫字就是書法。
  • 如此"佳釀"/請君品嘗!
    看見好的作品如同品嘗陳年佳釀,回味綿長……很多人無論是看詩詞書畫還是攝影視頻都喜歡"挑刺",這樣的習慣無可厚非,畢竟我們祖先說過"難得諍友"嘛!杜勝天老師是區書法協會"老革命"其他諸如個人"簡歷"我們就免了吧
  • 閒說:"精神力"
    高傳厚《花卉系列—寶葫蘆》之五     中華藝術中,比較注重的是"法"、"意"。
  • "揚州八怪"即興一首打油詩"禮送"夜間賊
    多了,難免有點"膩"。我就湊個熱鬧來個詩趣吧。鄭板橋,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詩、詞、書、畫樣樣精通。人稱"揚州八怪",且為人為官兩相宜。史書多記載他的德與才,少談了他的幽默詼諧與善良。鄭板橋任官前,同村有一叫賈廣四的長工,家境貧寒,近日身體又不行,家無存米已走投無路,無奈之下,趁著黑夜,想到同村鄭家去小偷小摸,順點兒物件以渡飢餓。人深夜靜。鄭板橋正聚精會神端坐書桌前,凝視窗外竹影婆娑構思著自己的竹畫。突聽見幾聲響動,再見戶牆翻落一人。再定神一看,便認出是本村貧困潦倒的廣四兒。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命根子"與"勞什子"      一 從賈寶玉性格的典型意義看曹雪芹人性之壯麗
  • 徐浡君:我的"後未來"主義宣言
    徐浡君:我的"後未來"主義宣言阿特網 昨天 徐浡君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文獻長期重要推薦的藝術家,其作品以國際化的視野與追求作品中個人化的語言,作品中有極強的反思性和哲理性。,傳情達意永遠是有岐意的,我們感覺到的和認知到的那些部分,那是共性的一面,其實作品中隱含著作者對藝術探索了一生的思想走向以及藝術態度和神秘的精神資源來源.動力源泉及隱秘的知識,聯合構成起我個人作品的"文化屬性"。
  • [ 展訊 ]"澄懷觀道"——李剛師生13人美術作品聯展在臨洮即將開幕
    2011年   以生態為主題應鹽城市政府邀請舉辦"水國天趣"孫向陽山水畫展。 2013年被聯合國世界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會授予「世界傑出青年藝術家」稱號。 2016年秋赴敦煌莫高窟考察採風。2001年作品《溼地清華》入選海峽兩岸中國畫名家作品展。2004年作品《洪荒大千圖》入選江蘇省第二屆山水畫作品展。2005年作品《境界》入選江蘇省第六屆體育美展。
  • 淺談"金錯刀"與"鷓鴣天"兩詞牌的異同/施貽炎/雨神詩社439期
    鷓鴣天"兩詞牌的異同原創/作者/施怡淡 "金錯刀"詞譜 馮延已體平仄仄句,仄平平韻,平平平仄中平平韻。 (一)"金錯刀"與"鷓鴣天"兩闋詞牌非常相似。而且"金錯刀"因囿於已失的樂律,填寫趨於嚴謹,幾乎沒有"中"字位。(三)"鷓鴣天"傳統填法是上片三、四(兩七言句)句要對仗。下片一、二(兩三字句)句亦要對仗。"金錯刀"上述兩處與"鷓鴣天"無異,而上片一、二(兩三字句)句亦要對仗。(四)"金錯刀"據"搜韻"所示,首句可寫成"中中中",餘認為不妥,因馮延已原詞:"雙玉鬥,百瓊壺。"是極嚴謹的"平仄仄,仄平平。
  • 質疑"老乾體"之說
    作者:寺洪勝"老乾體"之論始於何時?始作俑者又是誰?我們沒有必要深究。但它的這種分類方法,是否科學卻有必要予以澄清。一、"老幹部"的概念不清"老幹部"是一個群體概念。在這個群體中,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學歷不同,詩詞的創作也有所不同。有的堪稱詩詞的巔峰之作。如毛澤東、周恩來、郭沫若、矛盾等人的詩作。
  • 戲曲死於"內耗"
    文:戴玥      前輩名家相繼謝世,傳統劇目一一失傳,眼看京劇往昔的繁榮不再,梨園之內卻依然是相互傾軋、彼此傷害,說什麼政府不重視、觀眾不懂戲,將京劇推向萬劫不復的是梨園行自身的"內耗"!     說來也怪,在京劇最為繁榮的時代,演員之間尚能精誠團結,相互扶持,雖然偶有摩擦,但主流卻是"義"字當先。想當年京劇老藝人周嘯天身陷困窘,李鳴盛先生使以援手,周嘯天無以為報,便將自己的拿手好戲《打登州》說給了李鳴盛先生,舊時藝人靠玩意兒吃飯,寧舍一畝地,不教一齣戲,更別說是自己的看家好戲,人們大都聽過于魁智唱"將身兒",卻鮮有人知這齣戲背後的故事。
  • 紫砂藝術追求"大巧若拙"
    老子說:"大巧若拙",這也是紫砂匠人幾百年來追求的一種理論核心。近六百年紫砂藝術史,留下來的經典作品中人們發現全是古拙的藝術品,可紫砂藝術進入近代以來,特別是最近四十年的發展,人們可以發現處處都是在一唯地追求技術和技術職稱。
  • 紫砂壺不是"養"出來的
    很多人在購買紫砂壺時,都會遇到商家教你如何開壺和養壺,實際上都是在引誘你掏錢購買,的確,紫砂壺表面的光澤會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細微變化,但要知道,真正好的工手做出來的壺是不需要"養"的,放在自然通風的地方也會有變化。如今宜興有人把養壺變成一種職業,生意還特別好。
  • 【印象藝術】「中國人壽杯」少兒繪畫參賽作品
    比賽活動獲得家長們的熱烈支持,在繪畫過程中,家長們也開心地參與到"未來世界"的創想,和孩子們在共同繪畫過程中,進行了進一步的親子情感交流,實現了印象中心所倡導的"藝術和親子關係共同成長"的理念。▲小畫家:羅宇昊參賽作品
  • "習作書跡"之遐想
    故紙堆中的書法練字陳跡,瀰漫著歲月流逝的豐富信息,無論名人或平民百姓,都值得珍惜,一是從中分析得失,提高書藝,二是紀念意義,若干年如白駒過隙,紙已泛黃,書法練字陳跡已成"準文物",撫之思之,從中感悟人生。特將諸多遐想闡發一番,與友友們分享,盼與有同感者共鳴,開闢一個"習作書跡"園地,定是有益有樂趣的。 一,"習作書跡"是一種特殊的書法"半成品"。
  • 著名書畫家徐廣偉:"花開奇逸"系列——創作心語
    ,但我沒有畫貓"。",大多優秀的傳世經典之作都講究臆造"優美"、"祥和"又富於詩一般的意境!近期創作了重彩新作《花開奇逸》系列作品,力求做到"取法乎上",汲取"漢魂、唐風、宋韻"等古代豐厚的文化遺產基礎上,力求生發出國學體系之新貌!
  • 近日為朋友寫"順"<70x70cmm>
    順<70x70cmm>順"&
  • 停車坐愛楓林晚一一"坐"字究竟何義?
    一一唐·杜牧詩"坐"字何義!釋曰:"因為"!吾認為錯也!(坐)釋為(因為),感覺很是穿鑿附會,於(坐)字夲源之義則倍顯彆扭。應解釋為(坐實一一的確、確實),簡潔、敞亮、忠實又遡源本義且自然順延本義及相關義群之義,於詩境抒情自然貼切、不突兀強拽愛之因果而直接申述愛之厚度也。吾幼時學習古文,多不好看注釋!往往憑自我感覺而斷!學此詩時,亦若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