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作為「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山海情》排播陣仗頗大: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南衛視、寧夏衛視同時在晚間黃金檔首輪播出,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三大網絡視頻平臺同步更新。
《山海情》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福建對口支援寧夏建設的扶貧故事。該劇製作了兩個版本,東南衛視和寧夏衛視播出方言版,其他三個衛視播出普通話配音版,網絡平臺則同時上線兩個版本。令人意外的是,方言版的受歡迎程度高於配音版。
【故事】
貧困村民進退兩難
《山海情》劇名中,「山」指地處內陸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海」指臨海省份福建省。全劇刻畫了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引導下,福建對口支援寧夏建設閩寧鎮,西海固人民移民搬遷、克服困難,將飛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
首播集通過幾個具體事件呈現寧夏西海固地區的貧困。七戶湧泉村村民「打頭陣」移民到玉泉營,卻發現當地寸草不生,因此逃回湧泉村。面對村幹部的盤問,「逃兵」帶頭人李大有說出了村民們的想法:「吃『黃土』起碼比吃『沙子』好消化。」村民們不想挪窩開荒,也不想外出打工「當孫子」,湧泉村有政府送的救濟糧,躺著也餓不死。老一輩村民千方百計回到湧泉村,村裡的新一代卻準備集體扒火車逃出村子:鄉村教師口中的繁華世界,與眼前禿山連禿山的世界形成鮮明反差,年輕人希望到新世界謀出路。
村民面前擺著一道單選題:移民玉泉營當「開荒牛」,可能會開闢出一條生路,也可能鎩羽而歸,還得搭上好幾年光陰;留在湧泉村領救濟,過的是一天三頓都吃土豆的苦日子,但起碼有口飯吃。村民們最開始非常堅持:「不去!不想受苦,去新地方活不下去。」但在兒子馬得福(黃軒飾)的鼓勵下,代理村主任馬喊水(張嘉益飾)帶頭踏上了移民之路。幾年過去,玉泉營越來越好,移民的人也越來越多。
張嘉益、黃軒劇中演父子
扶貧幹部形象鮮活
《山海情》全方位還原了我國上世紀90年代的扶貧工作,細節呈現十分全面。例如,扶貧幹部帶領新移民解決一系列真實存在的棘手問題:村裡通不上電,四處求人仍無法解決,怎麼辦?村裡閒散人員沒有出路,變成屢教屢犯的火車小偷,怎麼辦?降水量少,村裡種不出農作物,怎麼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幹部和村民共同成長。
扶貧工作開展不易
《山海情》刻畫了多個扶貧幹部的鮮活形象。主角馬得福是寧夏當地的村幹部,為了完成脫貧的工作,他豁得出去,也足夠踏實;以陳金山(郭京飛飾)為代表的福建扶貧幹部,積極克服困難,全心全意為扶貧事業服務。作為南方人的陳金山剛到西北時,既要克服語言溝通的難題,也要克服水土不服。劇中,他才在西海固睡了一晚,第二天起床就流了一臉鼻血。當這群扶貧幹部逐漸適應了當地環境之後,便開始源源不斷給村子帶來新思想和新政策,例如,為解決勞動力閒置問題,他們安排村裡的閒散青年到福建打工;為幫助村子發展第一產業,他們邀請專家革新農業技術,培育適應當地氣候的農作物。
【熱度】
郭京飛「福普」成笑點
《山海情》第四集的一個場景讓該劇出了圈,在網絡上引發廣泛熱議。福建扶貧幹部陳金山到達西北後,操著一口濃重的福建口音,向警察控訴自己在火車上遭遇了扒手。口音梗製造出不少笑點,比如陳金山說的明明是「治沙」,警察卻聽成了「自殺」。
馬得福是全村唯一通曉普通話的幹部,但他與陳金山對話也得連蒙帶猜。劇中有一幕,陳金山說道:「年輕len(人)要偷老教授的包包,包包裡是老教授畢生研究的jin(菌)草。」馬得福露出疑惑的小眼神,真實再現「問號臉」:「啥草?金草?小偷也要做科研?」
黃軒、郭京飛「雞同鴨講」
兩人的對話引發網友共鳴,「黃軒郭京飛雞同鴨講」相關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有網友評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胡建人』說普通話!」第五集中,姚晨飾演的閩寧辦主任吳月娟也貢獻出一句標準福建口音:「大hong(風)吹。」據悉,類似的場景曾真實發生在福建對口扶貧過程中。
方言版本大受歡迎
《山海情》主創在方言版中下了不少工夫:由於西北地區地域遼闊,方言種類繁多,更有「十裡不同音」一說,主創參考了寧夏、甘肅、陝西等各地方言,混搭出劇中的「泛西北話」。該劇也出現了大量西北演員:男主角黃軒是甘肅蘭州人,張嘉益、閆妮、尤勇智、姜冠南、白宇帆、胡明等是陝西人。演員們一開口就是地道的西北味道,尤其是劇集開篇閆妮飾演的楊縣長訓斥下屬的場景,讓不少觀眾聯想到《武林外傳》裡「佟掌柜」訓手下的場景,堪稱「神還原」。飾演福建扶貧幹部的演員中,姚晨是福建人,說起「福普」來遊刃有餘;而郭京飛常年活躍在話劇舞臺,臺詞功底強,口音模仿得惟妙惟肖。
姚晨飾演閩寧辦主任吳月娟
網播平臺的數據顯示,方言版比配音版更受歡迎。以騰訊視頻為例,截至1月15日上午10時,《山海情》原聲版的播放量為2439萬次,而配音版的播放量僅為61萬次。在豆瓣,不少網友甚至給該劇打一星差評,表達對配音的不滿:「為啥要用配音?好出戲!」「閆妮的配音情緒比表演情緒強得多啊!」不過,即便是原聲版,也有觀眾對「泛西北話」表達不滿:「沒有態度,拍的是寧夏的故事,說的是陝西話。
來源 | 羊城晚報
圖片 | 劇照
責編 | 胡廣欣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翁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