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隨處可見的中藥,是治各種出血證之要藥,外用能調脫髮、白髮

2021-01-13 淏先生說養生

有一味中藥材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它被稱為「治療各種出血證之要藥」,而且外用可以調理脫髮、鬚髮早白。它就是中藥側柏葉。

中藥側柏葉是植物側柏的乾燥枝梢以及葉

中藥側柏葉是柏科植物側柏的乾燥枝梢及葉。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而且側柏也是綠化帶中常用的綠化植物之一。

側柏葉一般在夏、秋二季採收,陰乾。生用或者炒炭用。

側柏葉能涼血止血、止咳化痰、生發烏髮

根據古籍記載,中藥側柏葉藥性苦、澀、寒,歸肺、肝、脾經。有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生發烏髮的作用。側柏葉是治療各種出血證之要藥,尤其是血熱者。

治療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常與荷葉、地黃、艾葉同用,幾味藥材用鮮品,搗爛取汁內服;

調理痔瘡出血或者血痢,可配伍槐花、地榆;

側柏葉是治療各種出血證之要藥

調理崩漏下血,多與芍藥同用;如果中焦脾胃虛寒引起的吐血,可配伍生薑、艾葉。

側柏葉可以清肺熱,化痰止咳,適用於肺熱咳喘,痰稠難咳者,可與浙貝母、瓜蔞同用。

側柏葉生發、烏髮,可以調理脫髮和鬚髮早白。

側柏葉適用於因血熱造成的脫髮、白髮

《日華子本草》稱其「黑潤鬢髮」,適用於因血熱造成的脫髮、鬚髮早白。

一般用法是把側柏葉打成末後,與麻油混合塗抹,可以調理頭髮不生。

配伍桂枝、生地黃、制何首烏可以調理須落頭髮焦枯、枯燥不榮。

側柏葉雖好,不是適用於所有的脫髮

側柏葉的用量一般是煎服6到12克,外用適量。

需要注意的是,側柏葉調理脫髮,一般用於血熱引起的脫髮,對於其它因素引起的脫髮作用較小。用藥之前需要考慮自身體質與辯證。

相關焦點

  • 馭繁為簡,一味藥也能治大病(65種單方大全)
    主治虛弱之人,痰涎壅盛,胸膈滿悶,泛泛欲吐者。痰涎上壅,須用吐法。病人體虛者,非瓜蒂、藜蘆等藥所能適應。本方取參蘆性緩和,宣而帶補,既可吐其痰涎而又不傷正氣,是為兩全之法。近代研究,參蘆治冠心病有效。 7.桑枝膏(《上海市中藥成藥製劑規範》) 桑枝濃煎取汁,加砂糖40%製成膏劑,每服1匙,日服2次,開水化服,功能祛風通絡。
  • 一味藥也能治病,65種單方大全
    本品苦寒,既清溼熱,又瀉相火,還能堅陰,故朱丹溪單味用治溼熱下注,陰虛火旺之痿蹙重證。其稱大補者,為堅陰也。朱氏善滋陰,於此可見其變法。 6.參蘆飲(《丹溪心法》) 人參蘆3~6克,研粉,水調服,或加竹瀝10~20毫升和服。主治虛弱之人,痰涎壅盛,胸膈滿悶,泛泛欲吐者。痰涎上壅,須用吐法。病人體虛者,非瓜蒂、藜蘆等藥所能適應。
  • 身體出現這幾種情況最易脫髮!名家教你內服、外用快速治脫髮!
    魏老對脫髮的診治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從整體出發,調節機體陰陽平衡,標本兼治,重視中西醫診治規律,內服、外用並舉。中醫學對脫髮早有認識,且論述頗多,有關脫髮的記載最早見於《黃帝內經》,稱之為「毛拔」「發落」「發墜」。中醫學認為,「發為血之餘」「發為腎之外候」。
  • 每天最少記一味中藥-石葦
    本品苦寒清利,入肺與膀胱經,為清利涼血之品。既利尿通淋、涼血止血,治淋證澀痛及血熱出血常用,血淋、尿血尤佳;又清肺熱,治肺熱咳嗽等證。外用:適量,研末塗敷。司馬遷早年在宮廷當官,和其父親一樣,都是吏官,主要記錄帝王的生活起居以及朝政大事,實為帝王之「傀儡」。帝王只許司馬遷寫頌其功勳而非過錯,可司馬遷經常不思變通,屢次得罪帝王。後來加之李陵叛變之事,司馬遷慘遭帝王之毒刑。事後,司馬遷隱居山林,開始撰寫史書。
  • 太神奇了,一味藥也能治病!!(65種單方大全)|上海市藥品標準|清熱...
    本品苦寒,既清溼熱,又瀉相火,還能堅陰,故朱丹溪單味用治溼熱下注,陰虛火旺之痿蹙重證。其稱大補者,為堅陰也。朱氏善滋陰,於此可見其變法。  6.參蘆飲(《丹溪心法》)  人參蘆3~6克,研粉,水調服,或加竹瀝10~20毫升和服。主治虛弱之人,痰涎壅盛,胸膈滿悶,泛泛欲吐者。痰涎上壅,須用吐法。病人體虛者,非瓜蒂、藜蘆等藥所能適應。
  • 老中醫治手足皸裂,用香油調1種中藥粉外敷患處
    筆者的母親在最近五六年,每到冬天的時候,腳後跟的部位都會裂開一個口子,曾用過不少治療手足皸裂的外用藥膏,但是收效都不明顯。有一天筆者在跟師學習時,親眼見證了老師給一位足部皸裂很嚴重的患者只用了一種中藥粉外敷,就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位腳後跟皸裂的患者,第一次來門診,脫下襪子後,露出裂得很深的一個大口子,因為皸裂導致的走路疼痛、出血,已經把傷口周圍變得血肉模糊。
  • 一味藥根
    一味藥根(《貴州良間方藥集》)【來源】為豆科植物馬棘的根。植物形態詳"一味藥"條。【採集】全年可採。【性味】《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性溫,味苦澀。"【功用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治咳喘,喉蛾,疔瘡,瘰癧,痔瘡,跌打損傷。①《貴州民間方藥集》:"治痔瘡出血,止刀傷出血;又用為強壯劑。"
  • 金庸武俠小說竟奉如「神藥」
    從中醫來看,血竭色紅暗,入血分而散瘀止痛,為傷科及其他瘀滯痛證要藥。血竭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而不留瘀,適用於瘀血阻滯,血不歸經的出血病證。既可研末衝服,又可外敷患處,有斂瘡生肌之功,可治瘡瘍久潰不斂。
  • 用於跌打損傷,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於跌打損傷,外用治外傷出血。 《中藥大辭典》 味苦,性涼。" 止血,續筋。治趺打損傷,外傷出血。 散風和血,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風溼疼痛。
  • 65種療效確切的單方及應用心得,詮釋一味藥即是一張好方
    病人體虛者,非瓜蒂、藜蘆等藥所能適應。本方取參蘆性緩和,宣而帶補,既可吐其痰涎而又不傷正氣,是為兩全之法。近代研究,參蘆治冠心病有效。 7.桑枝膏(《上海市中藥成藥製劑規範》) 桑枝濃煎取汁,加砂糖40%製成膏劑,每服1匙,日服2次,開水化服,功能祛風通絡。
  • 每天學一味中藥,地榆!
    屬止血藥下屬分類的涼血止血藥。 9 臨床應用 用量9~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研末塗敷患處。用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
  • 喝完中藥 藥渣別急著倒掉
    接受中醫治療調理,每次開回幾劑中藥,煎完後剩下一堆藥渣,你會不會覺得倒了可惜?有些醫生除了叮囑你如何煎煮服用之外,可能還會建議:藥渣別急著倒掉,可以煮多一兩遍拿來外用。特別是一些品質較好的道地藥材,煎煮服用後,藥渣裡的殘餘藥性確實還能發揮作用,「翻渣」外用,通過燻洗、外敷、燙熨、洗手泡腳等外治法,內服兼外治,效果或更好。「因為中藥飲片處方也是根據患者疾病對症開方的,雖然經過煎煮,但還有殘餘藥性。」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治醫師陳壯忠介紹,合理利用中藥藥渣,尤其是通過燻洗、外敷、燙熨、洗手泡腳等中藥外治法,「內服外治」,效果或更好。
  • 章光101久健黃精膏,以內調方式改善腎虛脫髮
    近年來,脫髮人群不斷上漲,年輕人脫髮越來越常見。一般來說,年輕人脫髮多半是由腎臟虛弱引起的,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出現嚴重脫髮後,應該及時掌握合理的食療方法來調節身體。今天就來介紹幾款食療方法,讓你對症下藥改善脫髮。
  • 兩味藥,治中年白髮!愛心滿滿的小方子,送給我的中年讀者
    今天我要講的,是一張非常小巧的方子,只有區區兩味藥。準備中藥制首烏、黑芝麻各等量。原方主張是各305克。兩味藥研成細末,攪拌均勻,每次取10克,用紅糖開水送服,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這個小配伍,最初載於1986年的《廣西中醫藥》。刊發的位置,具體來說是當年第二期的第三頁右下角。最先用於臨床的,是江西的一位中醫同仁,姓王。
  • 有一味中藥,能治黃褐斑!
    記得小時候,在天邊路旁看到一種很奇特的植物,奇特之處在於沒有落地的根,如絲綜蔓延在草木之上,精通中醫的爺爺告訴我說,那是一種很棒的中藥材,俗名無娘藤,學名菟絲子。菟絲子的確是一味十分常用的中藥材,早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並認為具有「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的作用,可以說,神農本草經對菟絲子的作用做了高度概括,而且可以看出其作用領域及其廣闊。在《神農本草經》中說,菟絲子「汁去面皯」,唐代醫家甄權也認為,菟絲子「久服去面皯,悅顏色」,所以,菟絲子也可以外用,且具有消風祛斑的作用,適用於白癜風、黃褐斑等症。
  • 綠豆也是一味中藥,不僅調五臟,補元氣,主要是養護肝臟的效果好
    關注食療養生的人也都能大概地說出各種豆類食物的功效,比如黑豆、黃豆、紅豆、綠豆、豌豆、蠶豆、白芸豆、扁豆等,每一種食材都有各種的功效,其中最熟悉的豆類食物應該屬於綠豆,相信大家都知道綠豆湯能解毒清暑,綠豆不但是一種功效性食品,也是一味中藥,中醫認為,綠豆具有消暑益氣、清熱解毒、潤喉止渴的功效
  • 這味中藥外用,能夠緩解瘡瘍、溼疹、燙傷等皮膚問題,你知道嗎
    隨著中醫的發展,除了傳統的中藥煎劑以外,現在還有著各式各樣的藥物類型可以供我們使用。如各類中成藥、藥膏、藥水等等,可以說是極大的提高了便利性,這也是中醫在隨著時代發展的一大表現。而對於各種皮膚問題,如瘡瘍、溼疹等等,比起內服藥物,大家可能更需要能夠直接塗抹在皮膚上的藥物以快速緩解症狀。今天要介紹的這味藥物,就是既能內服,也能外用治療皮膚疾病的,它就是紫草。說到紫草,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實際上,紫草屬於紫草科紫草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傳統紫草的野生資源分布十分廣泛,遍布全國各地。
  • 每天學一味中藥,貫眾!
    有人用30克水煎煮後,臨睡前洗肛門,可治蟯蟲病。此外,還可治療蟲積腹痛、赤痢便血、子宮出血和溼熱腫痛、腮腺炎。民間常將貫眾洗淨泡於水缸中,飲其水,以預防流行性感冒及乙型腦炎等。[《中草藥通訊》1973,(6):40] 治蟯蟲病:貫眾9~12克。水煎服。另用貫眾30克,煎水,晚上睡前洗肛門。(《陝西中草藥》) 治乳癰,未成結者:貫眾一味,為細末。外用敷腫上。亦可服之。(《普濟方》) 治癬:貫眾、吳茱萸、官桂等分。為細末。先以手抓破,以藥擦之,或用醋調敷亦得。
  • 中藥側柏葉:涼血止血 生發烏髮 化痰止咳,有少白頭之人,也可用
    一切血證。去風溼諸痺。歷節風痛。塗湯火傷。生肌殺蟲。炙罨凍瘡。今天,我就來跟大家科普下中藥側柏葉的功效作用,希望本文能對大家帶來幫助,碼字不易,期待關注和轉發。中藥側柏葉的功效作用涼血止血中藥側柏葉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