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開始徵集意見

2020-12-17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開始徵集意見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發展的總綱、建設的藍圖和管理的依據。為更好地吸納民意、吸收民智,昨天,市規劃局將成都市總體規劃初步方案向社會公開,同時開通線上、線下多個渠道,從11月1日至11月底,面向全社會徵集意見。

總規出臺記

據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確立「一尊重五統籌」城市工作新要求,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九大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示了我國發展新方位新目標新徵程,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引。國家《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成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住建部將成都列為15個「總規編制審批改革試點城市」之一;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要求成都「強化首位城市帶頭帶動引領示範輻射作用」,為成都發展賦予了重大使命;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立了「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總體目標,作出了增強「五中心一樞紐」支撐功能的戰略部署,為成都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簡陽由成都代管、天府國際機場建設為成都市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立足新的時代方位,著眼新的歷史擔當,堅定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精神、新要求,成都市編制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全面加強城市發展的頂層設計。

本次規劃編制工作由市政府組織,多部門協作,全市總動員,多個規劃編制團隊共同參與,完成了對現版總體規劃的實施評估,開展了水資源和環境影響專項論證以及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城市空間、交通等15個方面的專題研究,多次邀請國內外規劃專家團隊諮詢借智,共同謀劃,並初步徵求社會各界、市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總體規劃初步方案。

本次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堅持貫通歷史現狀未來、統籌人口資源環境,系統謀劃成都未來發展新藍圖。目標定位上,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兩個階段」發展戰略,以世界眼光謀劃城市成長坐標,確立了「三步走」戰略目標,至2022年,全面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建強區域中心城市;至2035年,高標準全面建成國家中心城市;至2050年,邁入世界城市行列。空間格局上,以五大功能區為統領,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重塑產業經濟地理,構建多中心、網絡化、生態型的全域空間模式。要素配置上,提出「以水定人、以底定城、以能定業、以氣定形」原則,確定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和開發邊界,推動城市歷史文化永續傳承、自然生態永續保護、經濟社會永續發展。規劃方式上,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城鄉統籌,落實多規合一,構建分級管控、逐級傳遞的規劃體系和定期評估、動態維護的長效機制,切實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和權威性,推動「一張藍圖幹到底」。

徵集社會各界意見

為更好地吸納民意、吸收民智,市規劃局開通線上、線下多個渠道,從11月1日至11月底,面向全社會徵集意見。市民可以通過關注公眾信息號「共繪美好成都」進行意見表達,也可以在成都規劃公眾平臺http://www.cdgh.gov.cn/進行留言;還可以到成都市規劃館了解規劃方案,提出意見。與此同時,市規劃局還將進社區、進高校,進行總規方案的意見徵集。

本次規劃期限為2016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0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規劃範圍為成都市市域。

關鍵詞 三步走

《總規》提出,2022年發展目標——在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建強區域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樞紐」功能顯著增強,城市宜居度和吸引力顯著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創新驅動體制機制基本形成,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覆蓋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大城市病」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成渝城市群極核地位明顯提升,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對全省的輻射帶動及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通信樞紐的地位進一步增強。

——天府文化充分彰顯,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得到顯著提升和發展。

——創新對城市經濟的驅動能力明顯提高,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產業層次顯著提高。

——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城鄉統籌進一步深化完善,鄉村振興取得初步成效。

——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水平進一步提升。

——內陸開放持續推進,在全球價值鏈和全球城市網絡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升。

2035年發展目標——高標準全面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城市能級和影響力顯著提升,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均衡基本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西部大開發新格局中的引領作用持續發揮,成為「一帶一路」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成渝世界級城市群基本形成。

——成為在經濟、金融、科技、對外交往等領域具有國家級影響力的中心城市。

——成為「一帶一路」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成為體現天府文化繁榮興盛與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成為創新驅動先導城市,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成為城鄉統籌示範城市,實現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

——成為美麗中國典範城市,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全面提升。

——成為現代化國際城市,形成廣泛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成為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更具品質的生活環境。

2050年發展目標——邁入可持續的世界城市行列。建成國際運籌中心、國際創新中心、國際文化中心;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城鄉居民享受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面實現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實現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建成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城市群。

——成為國際一流的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

——成為國際運籌中心、國際創新中心、國際文化中心。

——成為富裕文明、安定和諧、充滿活力的美麗家園。

——成為超大城市永續發展的示範樣板。

關鍵詞 四大戰略定位

成都城市戰略定位是四川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關鍵詞 城市人口規模

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至2035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控制在1360萬。

關鍵詞 市域總體空間結構

「一心兩翼一區三軸多中心」。

為落實城市戰略定位、提升國家中心城核心功能、促進成渝協同發展,以保護市域生態系統為前提,充分考慮延續成都的歷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現實需要和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著眼打造成渝相向發展的世界級城市群,完善城市體系,在成都市域範圍內形成「一心兩翼一區三軸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結構,著力改變單中心集聚、圈層式蔓延的發展模式,構建網絡化、多中心、生態型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一心」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兩翼」為中心城區和東部城市新區。「一區」為龍門山生態涵養區,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保障成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三軸」為南北城市中軸、東西城市軸線、龍泉山東側新城發展軸,集聚核心城市功能。「多中心」為8個區域中心城。

關鍵詞 中心城區空間布局

優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強化扇葉狀格局,構築「雙心、雙軸、多點」找空間結構。

嚴控生態綠楔,延展扇葉狀布局模式,優化用地布局和結構,構築「雙心、雙軸、多點」的空間結構,引導中心城區發展重心向東、向南轉移。

「雙心」是指老城中心和天府新中心。「雙軸」是指南北城市中軸、東西城市軸線,「多點」是指集中承載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主中心、副中心和片區中心。

關鍵詞 生活城市

成都是中國最具生活品質和最具居民幸福感城市之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繼續強化成都這一重要的城市特質,在合理優化人口結構的基礎上,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更有保障的住房供給、更具品質的公共空間、更具魅力的城市風貌,全面提升城市的服務能力和服務品質,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

關鍵詞 五大主體功能區

按照「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高起點規劃東部區域,高水平發展南部區域,高標準建設西部區域,高質量改造北部區域,高品質優化中部區域,構建東南西北中差異化發展的五大主體功能區,奠定成都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框架。

高起點規劃東部區域,開闢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東部區域是成都「一心兩翼」的功能新區、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成渝城市群協調發展新興增長極,範圍包含龍泉驛區車城大道以東部分,青白江區和天府新區龍泉山部分,簡陽市、金堂縣全域。規劃定位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國際門戶、成渝相向發展的新興極核、引領新經濟發展的產業新城、彰顯天府文化的東部家園」,重點培育實體經濟,形成新動能。

高水平發展南部區域,打造區域創新發展新引擎。南部新區是都市功能拓展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域,範圍包含天府新區直管區(五環路—成自瀘高速—車城大道連接線以外部分且不含龍泉山)、雙流區(五環路以外部分)、新津全域、邛崍市(羊安、牟禮、回龍三鎮)。規劃定位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示範區、創新驅動先導區、新經濟發展典範區、國際化現代新區、區域協同示範區」,重點強化創新體系建設,發揮好全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戰略支撐作用。

高標準提升西部區域,探索城市綠色發展新模式。西部區域是都市現代農業和生態功能區,全市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都江堰精華灌區農耕文明和水文化展示區,範圍包含彭州市成綿高速複線以西部分,都江堰市,郫都區、溫江區五環路以外部分,崇州市,大邑縣,邛崍市除羊安、牟禮、回龍以外部分,蒲江縣。規劃定位為「成都市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西部綠色低碳科技產業示範區、國家生態宜居的現代田園城市典範區、世界旅遊目的地核心區和天府文化重要展示區」,重點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建設生態安全屏障,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高質量改造北部區域,增強區域一體功能新支撐。北部區域是都市功能優化區、全市優化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區域,範圍包含青白江區(除五環以南、成青快速以西的局部區域和龍泉山部分)、新都區(五環路以北部分)、彭州市(成綿高速複線以東部分)。規劃定位為「『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樞紐、成德綿區域協同發展的先導區、成都市北部生態屏障、產業轉型發展示範區、城市有機更新示範區和彰顯天府文化的和諧宜居家園」,重點強化北部地區生態屏障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同時優化產業形態,構建適應開放型經濟要求的產業體系。

高品質優化中部區域,開創和諧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徑。中部區域是都市功能優化區、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主要承載區,範圍主要為五環路以內區域。規劃定位為「高端服務業的集聚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區、創新驅動引領區、國際交往核心區、天府文化集中展示區,成為城市極核和最能代表國家中心城市能級水平的高品質高能級生活城區」,重點是通過「三降兩提」推動整體優化提升。

關鍵詞 城市綠心

將龍泉山由生態屏障提升為「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城市中央綠心,承載生態保育、休閒旅遊、體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務以及對外交往功能,形成兩翼共享的世界級品質城市綠心和國際化城市會客廳,帶動城市品質提升。

關鍵詞 生態格局

明確市域生態格局。在市域內構建「兩山、兩網、兩環、六片」的生態格局,包括龍門山和龍泉山、岷江水系網和沱江水系網、環城生態區和環二繞生態環以及六片生態綠隔區。涉及生態格局的區域需要加強保護其生態功能。

「兩山」為龍門山和龍泉山;「兩環」為環城生態區和環二繞生態環;「兩網」為岷江水系網和沱江水系網;「六片」為都彭生態區、崇溫生態區、邛蒲生態區、天府生態區、龍青生態區和金簡生態區等生態綠隔區。

劃定生態、農業、城鎮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

關鍵詞 交通

對外交通

打造洲際門戶樞紐機場,構建國際航空樞紐——依託「一市兩場」格局,強化航空樞紐能級;加密洲際航線,強化空港國際中轉能力;加密腹地航線網絡,擴大輻射範圍;完善空鐵通道,拓展中西部腹地。

深入落實「蓉歐+」戰略,構建國際鐵路貨運樞紐——拓展蓉歐通道,強化國際貨運網絡;完善腹地鐵路網絡,拓展輻射範圍;加強港區聯動,建立空鐵水多式聯運體系;優化場站布局,強化鐵路貨運樞紐體系。

融入國家高鐵網,構建國家鐵路客運樞紐。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構建國家高速公路樞紐。加快信息網絡建設,提升通信樞紐聯通能力,構建國際通信樞。

內部交通

構建網絡化、多層次、高標準市域快速交通體系——完善市域高快速路網絡,構建高效互聯道路體系;構建三鐵融合市域軌道交通體系,引領城市發展格局;優化內河航運,完善市域交通體系。

構建三網融合城市綠色交通體系——完善城市軌道、地面公交、慢行網絡,強化樞紐體系;以城市軌道為基礎優化地面公交;完善慢行交通網絡;構建層次清晰的四級客運樞紐體系,促進三網融。

完善路網體系,提升路網密度,強化道路交通效率。

中心城區依託「十六高二十五快」高快速路構建一體化和網絡化路網體系。中心城區規劃結構性主幹路68條,在各個組團形成功能完善、級配合理的路網體系。落實街區制標準,提高次支路網密度,打通微循環,豐富街巷的交往、展示、遊憩功能。至2035年,中心城區路網密度達到8千米/平方千米。

關鍵詞 全域增綠

構建全民體驗的五級綠化體系——由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形成的五級綠化體。

完善天府綠道體系——規劃建設區域級綠道、城區級綠道、社區級綠道,共同構建串聯城鄉公共開敞空間、豐富居民健康綠色活動的天府綠道體系。規劃形成「一軸、兩山、三環、七帶」的區域級綠道,其中「一軸」是指沿母親河錦江建設的錦江綠道;「兩山」是指依託龍泉山與龍門山的旅遊資源建設的龍泉山森林綠道、龍門山森林綠道;「三環」是指利用三環路、環城生態區、二繞郊野綠帶建設的熊貓綠道、錦城綠道、田園綠道;「七帶」是指沿著主要水系建設的七條展示天府文化、串聯城鎮村的休閒綠道,包括走馬綠道、江安綠道、金馬綠道、三河綠道、東風綠道、沱絳綠道、毗河綠道。

關鍵詞 五個中心

科學確定「五中心」核心功能內涵,有效保障空間落位。具體包括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構建與「五中心」相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現代服務業和融合產業、都市現代農業。

關鍵詞 配套

建構國際標準、便捷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

加快建設對標國際的重大公共設施,提升高端人才吸引力。

構建步行15分鐘生活圈,提升宜居生活便利度。具體包括行政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教育設施、社會福利設施等。

關鍵詞 地下空間

構建由地下公共服務設施系統、地下交通系統、地下市政設施系統和地下人防設施系統等組成的,層次清晰、功能複合、統一協調的城市地下空間系統,引導城市地下空間的高效、集約、協調發展。依託城市用地、軌道交通等功能條件,劃定三類地下空間發展片區,實現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有序引導。

關鍵詞 文化

全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構建兩個層次、十個方面系統完善、重點突出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協調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

構建市域、中心城區兩個空間層次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加強包括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街區、大遺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工業遺產、文化線路、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

構建「一環、兩軸、四線、五片」的全域文化空間保護展示體系。「一環」是串聯古蜀文化遺產的水上環線。「兩軸」指龍門山前歷史文化保護軸、從都江堰到成都平原歷史演變的文化軸。「四線」:為古蜀道金牛道、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成渝古驛道。「五片」指以成都、都江堰、新都、崇州、邛崍歷史文化名城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集中片區和國家公園片。

關鍵詞 城市設計

構建「三軸、四片、多點」的整體景觀格局,強化空間景觀秩序,突出三軸統領城市空間格局、串聯重點景觀區域與景觀節點的骨架作用。「三軸」,指天府文化景觀軸、城市中軸線景觀軸、東部城市新區景觀軸;「四片」,是市域中重要的核心景觀片區,包括老城中心、天府新區直管區、空港新城城市中心、簡州新城城市中心。深入挖掘展示天府文化形象、體現時代特徵的重點景觀區域,體現國家中心城市形象及地域文化多樣性。

關鍵詞 鄉村振興

完善新型城鄉體系——創新完善中心城區、東部城市新區-區域中心城-特色鎮-新型社區及林盤、聚落的新型城鄉體系,制定分區指導、分類推動、分級管控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策略,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係。建設綠色智慧、特色鮮明、宜居宜業的新型城鎮。分類、差異化推進農村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全面實現城鄉規劃、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一體化。

同時,構建以特色鎮為核心、多個新型社區或林盤聚落支撐、以環形綠道串聯的「一核多點一環」的「星座式」布局的城鄉統籌單元,共同形成「產田相融、城田相融、城鄉一體、山水滲透」的新型城鄉形態。本報記者 袁弘

(責編:羅娟、高紅霞)

相關焦點

  • 《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徵求意見稿出爐!未來20年將發生這些...
    《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徵求意見稿出爐!未來20年將發生這些變化!《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的初步方案!在目標定位上成都規劃確立了「三步走」戰略目標2022年: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2035年:高標準全面建成國家中心城市2050年:入可持續的世界城市行列城市空間結構新發展期間,成都市域範圍內將形成「一心兩翼一區三軸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結構。
  • 《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意見徵詢
    共同參與 規劃未來——《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草案公眾意見徵詢 城市總體規劃集中體現了城市規劃的長遠性、綜合性和嚴肅性,涉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也和每個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五分鐘了解《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
    2017年發布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重大問題,謀劃了首都可持續發展的新藍圖,那麼北京城市定位究竟是什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具體內容有哪些?北京市城市發展戰略是怎樣的?
  • 《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明確成都四大戰略定位
    昨日,成都市規劃局公布《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初步方案,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成都晚報記者了解到,最新編制的這一版城市總體規劃中,不僅對「三步走」戰略目標進行了詳細解釋,還明確了成都的四大戰略定位、城市人口規模、市域總體空間結構等。
  • 鄭州啟動「2035」新版總體規劃編制 邀市民共繪美好城市
    河南日報訊(記者李林)5月24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發布消息,經過一段時間的重點準備,開始啟動「2035」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2016年年底國務院批覆明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隨後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18項重點任務,形成了國家層面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政策體系,也使鄭州的城市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鄭州市城鄉規劃局負責人介紹說。
  • 成都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城區發展重心向東、南移
    從11月1日起至11月底,成都市編制的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初步方案(以下簡稱《總規》)開始向市民徵集意見啦!市民可以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共繪美好成都」進行意見表達,也可以在成都規劃公眾平臺http://www.cdgh.gov.cn/進行留言;還可以到成都市規劃館了解規劃方案,提出意見。本次《總規》提出哪些重要規劃?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看川叔為您劃重點!
  • 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開始編制
    確定鄭州未來十幾年城市發展總體框架,為城市發展確立戰略、為城市建設樹立綱領、為城市管理提供依據!今天(7月16日)上午,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啟動會召開,標誌著編制工作正式開始。今年6月29日,市規化委員會進一步確定了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編制的總體要求。為進一步加快推進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加強統籌和協調,今日上午,市政府組織召開《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啟動會。
  • 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上街區調研座談會召開
    為科學開展《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編制工作,7月31日,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到上街區進行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編制前期調研活動。
  • 2035年,鄭州會是什麼樣?城市總體規劃請市民獻策
    5月24日,記者從鄭州市規劃局了解到,鄭州市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改革試點工作要求,開展2020至2035年新一版總體規劃編制,並誠邀市民建言獻策,一起讓鄭州更美麗。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 有4個重點1.把握城市轉型提升的關鍵階段,支持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明確新時期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構想。
  • 《武漢市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35年)》公開徵求意見
    【中國環保在線 各地政策】為保護和改善武漢市水環境質量,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武漢市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35年)》開始公開徵求意見。徵集意見時間段:2018年09月05日--2018年10月05日。
  • 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編制工作組蒞臨中牟
    7月27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副局長陳國清帶領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編制工作組蒞臨中牟開展調研座談,對中牟城市建設發展進行交流。中牟縣領導楚惠東、王朝傑、任程偉、牛滿倉、耿志國、盧志剛出席會議。
  • 關於《廣元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的公示
    (2017-2035年)》,為進一步增強規劃編制的可行性和公眾參與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相關規定,現將該方案向社會公眾進行公示,徵求市民意見,歡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以書面形式(含電子郵件)提出意見和建議。
  • 鄭州到2035年是啥樣子?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5月24日,記者從鄭州市規劃局了解到,鄭州市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改革試點工作要求,開展2020至2035年新一版總體規劃編制。2016年年底,國務院批覆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隨後,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18項重點任務,形成了國家層面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政策體系,也使鄭州的城市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 滎陽市召開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2035年)調研籌備會
    滎陽市召開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2035年)調研籌備會 發布時間:2018-07-25 09:08 來源:滎陽市廣播電視臺 7月23日下午,滎陽市召開會議,對迎接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的批覆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的批覆粵府函〔2018〕245號清遠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於審批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二、連州市是清遠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要強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211.64平方公裡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到2035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9.4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32.33平方公裡以內。
  • 浮山隧道打通規劃有3條方案,2020~2035年城市總體規劃已啟動編制
    浮山隧道打通規劃有3條方案隨著浮山後片區居住體量的不斷增加,「打通浮山」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訪談中,姜德志表示,青島市充分考慮打通浮山建隧道的規劃問題,並在編制《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中,對浮山隧道的打通問題進行了專門的論證和研究。
  • 2035年「鄭中心」長這樣!鄭州正式啟動城市總體規劃(2018...
    確定鄭州未來十幾年城市發展總體框架,為城市發展確立戰略、為城市建設樹立綱領、為城市管理提供依據!今天(7月16日)上午,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啟動會召開,標誌著編制工作正式開始。全市80多個單位在接下來半個月的時間內將集中參與規劃編制的調研和資料搜集工作。
  • 我市啟動《大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問卷調查
    邀您共繪大連未來模樣晨報訊(半島晨報、39 度視頻首席記者王博文)您對大連的總體印象是什麼?您認為大連應當優先改善的方面是哪些?請您展望一下在您心目中 2035 年的大連?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局獲悉,我市《大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 年)》編制進入新階段,現啟動問卷調查,廣大市民可以登錄微信公眾號"大連市自然資源局"或掃描二維碼參與,為城市未來發展獻計獻策,您的想法和意見將成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依據。
  • 東陽市橫店鎮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公布
    橫店鎮總體規劃東陽市橫店鎮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由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編制,2018年3月16日下午市規劃局組織相關單位部門召開方案評審會,設計單位按會議紀要要求修改完善規劃方案。現按程序將此總體規劃草案在東陽市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dongyang.gov.cn/)及橫店鎮政府公開欄予以公示,徵求廣大群眾的意見。若對本方案有異議或不同意見,請在30日內以書面形式或以電子郵件形式向橫店鎮政府或市規劃局反饋。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在本公告張貼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聽證申請,逾期未提出的,視為自動放棄上述權利。
  • 2035年的鄭州長啥樣?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啟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駿 通訊員 熊偉 文圖 勾勒鄭州未來20年究竟「長成什麼樣」,7月16日上午,鄭州市政府組織召開《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啟動會,標誌著鄭州歷史上第七次總規編制工作正式啟動。